浅议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7-04-18 19:34王亚民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勾股定理动手同学

王亚民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最佳境界在于以兴趣激发动机,促进思维和想象。产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初中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直接影响其学习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导入新颖,诱发兴趣

一句巧妙的导语,一个好的导入活动,会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是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最佳学习意境。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是学生从一开课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例如;我在上七年级不等式的性质时,就先请两个身高悬殊较大的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的砖头上,让其他学生观察,通过这一现象能发现什么数学道理?其他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了不等式的其中两条性质。如此开课,不仅形象,直观地介绍了不等式的性质,而且还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明确目的,产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了某种需要时,才会对相关的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应明确具体地交待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知识体系中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地位、作用,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产生心理的需要,引发学习的欲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责任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明确的学习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而且也是在学习上产生持久动力的保证。它更容易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毅力和恒心。

三、创设情境,提高兴趣

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情景,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的内驱力,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上圆的定义时,就有一位老师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车轮是什么形状?”同学们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便笑着回答:“圆形!”教师又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如说,做成正三角形,正方形等?”同学们一下子被逗乐了,纷纷回答:不能!因为它们无法滚动!”教师再问:“那就做成这样的形狀,老师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行吗?”同学们大笑回答“不行,这样一来,车子前进时就会忽高忽低。”教师再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就不会忽高忽低呢?”同学们一时找不到答案,教师建议学生小组探讨,最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因为圆形车轮边缘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相等。”由此引出圆的定义,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

四、动手操作,促进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形象具体、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如在讲八年级勾股定理证明时,利用开头章节的数学活动以及习题后的阅读与思考,课前教师做好充分的教具,让学生将他们都以拼图的方式进行证明,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能直观地知道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让学生体验了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了解了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并感受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转变成学习的动力。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更牢固得多,动手操作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总之,我们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尽可能地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勾股定理动手同学
我也来动手
勾股定理紧握折叠的手
用勾股定理解一类题
应用勾股定理的几个层次
《勾股定理》拓展精练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动手演示找错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