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探析

2017-04-20 10:20邹厚亏
科技资讯 2016年35期
关键词:双师型高职院校培养

邹厚亏

摘 要:“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加强内涵建设的关键,也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根本保证。该文围绕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意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探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双师型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2(b)-0193-02

1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意义

“双师型”教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比较规范明确的定义,一般来说,它是指职业院校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的教师,既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这种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对于我国培养高素质技術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对高职教育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职教育发展近20年,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它的教学模式是“能力中心”模式,基本任务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中国制造2025,创造更大人才红利。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这一特殊目标,需要一支实践能力强和理论水平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基本理论知识和企业实践锻炼并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是对高职院校学生成才具有重要意义。“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高职院校学生要真正成为能够服务社会的技术技能人才,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具有双师素养,不仅要有较深的理论基础,还要有很强的专业实践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对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学校层面来讲,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保持特色的必要条件。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很多高职院校从企业引进能工巧匠,同时对校内的专任教师进行培养和培训,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内涵建设,促进高职院校自身不断发展壮大。

2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双师”标准定位难

由于“双师型”的涵义并未统一标准,部分高职院校将是否持有“双证”作为“双师”的统计标准。从表面上看,“双师”队伍建设出现了良好势头,但实则,对“双师”的理解和评价标准并不能满足实际教学中对“双师”的要求,出现“双师”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对于行业的前沿知识和技术不甚了解或者实际动手操作技能薄弱等现象。例如,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老师并不会熟练操作机床生产加工模具,教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老师并不能进行汽车故障检测和维修等,教师的实践能力并不能匹配“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2.2 进“双师”人才难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指出:“将行业企业工作经历作为引进专业教师的基本条件,优先录用具有2年以上行业企业经历的专业人才。”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16】16号)也明确提出,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

“双师型”教师的稀缺在政策中就已经表现出来,我国政府虽然从政策中对“双师型”教师的引进给予了一定的关怀和肯定,但是在实际的引进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现实的问题。从教师角度看,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的人才大多在专业领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他们大多学历不是很高,难以满足学校对教师的聘任或者聘用要求,而且由于学校的工资待遇并不是很高,因此,要真正进入学校,则要面临无法入编或者工资低的工作和生活难题。从学校角度看,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是很大的,但是,尤其是公办院校,无法排除不受教师招聘条件的制约,更不能给“双师型”教师“开后门”。总之,从目前的情况看,“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工作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需要政府、学校真正从政策和制度等方面做出“无缝隙”的对接。

2.3 “双师”实践落实难

“双师型”教师的提倡已经有些年头了,在相关的规定中也明确了要有实践工作的时间经历,但在实际落实中,却呈现了重重障碍。

学校方面,由于教学工作任务重,高职院校各院系难以将教师抽调到企业中长时段的进行实践锻炼、顶岗实习等工作,只能零零散散的利用例如寒暑假的休假时间。另外,学校对教师下企业并未制定可行的经费分担机制或者评价考核机制等保障机制。

企业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一般追求经济效益的盈利,他们希望教师在企业实践过程中,能给企业带去新的研发或新的工艺技术等,而现实是,当教师在企业实践中,企业并没有得到来自教师的技术或者研发方面的支持。另外,企业将关乎自身生存发展的核心技术会做更严密的保护措施,这也使得教师在企业中的实践往往无法真正接触到最新的或者最前沿的技术,甚至有些企业还会认为教师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工作秩序。

教师个人方面,由于认识不够到位,个人发展方向不明确,也缺乏周密细致的行动计划,很少教师是为了提高个人的专业实践能力而主动去企业进行实践的,反而是以“走马观花”的态度或者是被学校要求的原因,将实践局限于进企业调研、参观考察、带队实习的形式,导致教师自身成长发展缓慢。

3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途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政府、教师个人、学校和企业多方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要转变观念,完善制度保障。一是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解放思想,明确“双师型”教师对于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意义,不断建立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二是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经费保障。无论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还是教师个人成长需要,政府都应不断加大对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保障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不会因经费短缺而受到影响。三是进一步完善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国家级、市级和校本三级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完成一定周期内不少于规定学时的培训任务。

教师个人要不懈努力,注重自我提升。“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所有外在措施只能在方向上对教师进行引导,由于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教师自身未来的发展最终取决于自己,包括教师的高职教育和双师理念、个人发展目标、生涯规划以及为了实现双师这一目标付出的各方面的努力。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认识到“双师型”教师对于学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明白提高实践技能不只是高职院校或哪个职能部门的要求,而更应该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需求。高职院校教师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明确自身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有计划地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不仅要继续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参加职业资格、专业技能等级考试,获得相关证书,而且要充分利用和抓住学校、企业提供的各种机会,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

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一是建立“双师型”教师引进制度。合理调整人才引进政策,定期从高校、企业和社会聘用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二是加大现有教师的培养力度。根据需要在寒、暑假有计划、有目的地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院所进行短期或中长期专业培训。充分利用好校内各种培训资源,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与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通过科研、技术服务等方式安排教师参与企业一线工作,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三是建立绩效工资考核激励制度。为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高职院校应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将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纳入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中,作为教师考核、职称评聘、岗位晋级的重要依据。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岗位工资和课时津贴系数,通过改善其物质和经济待遇,激励更多的专业课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

行业企业要积极支持,提供平台支撑。企业要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与高职院校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如校企共建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等。不断健全产学研培训基地,为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顶岗实习等提供学习机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参与到企业生产和技术研发的具体过程中。通过参与各项具体工作任务,掌握本行业、本专业的前沿技术。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中能工巧匠的指导作用,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到高职院校举办培训讲座、开展技术指导等,在实训基地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工作中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在校企合作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逐步形成校企共同受益的长效合作机制,为培养“双师型”教师输入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 朱孝平.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进展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3):113.

[2] 何定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1(19):77.

[3] 李秀丽.校企合作中“雙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探索[J].高教学刊,2015(23):58.

猜你喜欢
双师型高职院校培养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