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2017-04-20 04:01何娟娟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重要性教学

何娟娟

【摘 要】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通过高中历史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还能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由此可见,高中历史教学在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重要性

对于进入高中的新生,他们往往对历史课程的学法还不了解,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必须着力于“活化”历史教材,在一开始就能让历史带给他们一种轻松和快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我认为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借助一定的研究方法,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新课改下,教师要注重教学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实施途径和课堂结构,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一、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學的结构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历史爱好。教学中,出乎学生意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的有趣的事例、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以及不断出现的挑战性问题等,都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爱好的重要手段。教师依据教材,事先精心设计具有新情境、难易相结合,有层次的话题,引起学生积极参与的爱好,进行课前预习。上课先从学生讲故事入手,引起学生的爱好,增强参与意识。然后全班同学分组讨论,教师答题,师生间可以互换角色互相体验,讨论中体现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碰到难点老师给以点拨,最后教师板书全文主要内容作最后小结。实践证实,这种教法达到了课堂教学“高效低负”的目的,有益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教学中,师生间始终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互相交流着,既为教学活动奠定了最佳心理基础,又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潜能和个性特点大有裨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积极的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学生的眼、脑、手、口等多种感官并用,学习爱好浓厚,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优化非智力因素的现实作用

1.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人力求接触、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爱好活动的意识倾向。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历史教学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审美因素极为广泛。这些众多的审美因素,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体现,就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

2.培养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这一活动,并使之朝向某一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动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愿望、动机的源泉——就在于儿童脑力劳动的特点本身,在于思维的感情色彩,在于美的感受。中华民族在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豪杰、前赴后继的志士仁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美的品质、智慧和思想,对培养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人民之利益而学习的高尚学习动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一种心理过程。发展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完善个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意志品质不仅对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达到人生目标有帮助,而且对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也很有意义。历史教材中,具备坚强意志的美的形象比比皆是:从手执汉节十九年不降的苏武,到出生入死六次东渡的鉴真;从布鲁诺坚持日心说,虽被宗教裁判所监禁七年而毫不动摇,到司马迁踏遍全国各地,历尽十年艰辛,虽受腐刑却矢志不渝,最终写成《史记》……他们闪光的心灵,不朽的人生,不仅使学生受到强烈的美的陶冶,而且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畏困难去争取成功的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高中历史互动教学

互动式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要互相沟通,互相合作,以取得共同进步的教学理念,其非常注重内容上的实效性和互动性。历史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既指师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心理以及行为上的改变。具体而言,高中历史互动教学是指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自主总结知识的结构和主线,领悟本课所学内容最主要的知识线索,从而使所学的知识和观点系统化。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应建立在师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要突出“做”的地位,强调在做中学,做中教,学教互动,做中反馈。而这种基础的实现,则要求历史教师要组织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互动教学中,教师的精心构思、巧妙设疑是达到理想教学效果不竭的动力。此外,学生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要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逐步形成独立的探究能力。

四、教学反思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

新课标着眼于能力培养,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政治教育功能,教学模式是以一个课题或一个话题为核心,通过学生对相关历史资料及相关学科知识的自主探究和解析,达成学习目标,因此,通过对教学实践反思,我认为在教学中有必要打破现有的知识框架,以原有的历史知识为基础重新整合,突破单一学科的束缚,补充相关的“非专业”知识。以形成新课标要求下的知识结构网络即课题研究网络。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如在讲第三专题中第三节“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旧教材安排大约是八课时,但新教材只安排了两课时,将本节内容做一个知识网络,这样会有助学生的学习。

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总之,关于历史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地方,作为历史教师,教学反思究竟有哪些具体表现,如何通过教学反思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反思达到什么程度才是理想的状态,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发展教学反思是优化教学、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也是历史教师成长为研究型、复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五、渗透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使学生尽快入门

在历史教学中,要使学生达到高素质好成绩的目标,就必须重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课改下的历史思维能力有:阅读和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历史事实的能力;运用已知信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高一历史教师如何把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落到实处呢?

第一,以历史知识为载体,运用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讨论是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历史教学中,创设讨论的情境,鼓励学生争论,教师及时点拨,可以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知识在讨论中丰富增长,又可使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第二,充分利用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注意总结历史规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历史规律包括历史规律性的方法和历史规律性的认识两种。总结历史规律性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达到会学的境界。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是为了不教。”纵观当前高中历史新课改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就是要求教师们在教学中渗透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学会领悟学习历史的真谛。

参考文献:

[1]俞钰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2(7).

[2]王方林.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重要性教学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