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2017-04-20 03:40胡艳玲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价值观大学生

胡艳玲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生活实践活动中的历史积淀,它与时代特征有机融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精神。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一个人获得成功和社会肯定的前提,大学阶段是青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自身各方面发展和国家社会发展都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价值观

当代中国社会的一大危机便是“精神危机”。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的涌现。当代中国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很多是以名言摘要,散文短篇的形式开展,学生们往往只能“见其一斑”,而不能了解其系統的思想达到对传统文化的充分认识。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生活实践活动中的历史积淀,它与时代特征有机融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精神,必然对当代大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自身各方面发展和国家社会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智慧与能力

传统文化自古至今的演变过程是中国人的生命历程。其中的核心思想、基本价值原则和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迎接各种生存挑战的智慧结晶,也是我们获取智慧与能力的重要渠道。比如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善于吸收各种不同流派的思想学说,以丰富和发展自己,这被称之为“会通”之学。

同时要善于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强个人生存的智慧与能力。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上许多丰富的经验教训至今仍然对我们有启迪作用。比如中国历史上为人称道的“康乾盛世”,为什么后来迅速衰落了呢?当时的中国面临三个前所未有的难题:一个是人口在半个世纪内翻了一番,从1.5亿猛增到3亿,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西方列强咄咄逼人的态势也是历朝历代没有过的;再一个就是中国政治体制的痼疾,即皇权专制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由于这三个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所以其衰落也就成为必然的结果。这个经验在今天仍然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生存的国际环境是强国、大国林立,竞争异常激烈,国内环境是人口过剩,资源短缺。我们既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同时也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如若在国际上立于不败之地,靠谁呢?靠的就是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民族智慧,靠的就是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刻苦钻研、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长期以来,在高等学校过于注重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而对于做人做事基本的道德品质,学校教育引导的力度还不够。中国古代教育以道德教化为先,道德教化诉诸个人内心修养,并重在践行,传统文化是“德性”文化,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古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广博而深邃,富有很强的哲理性,其道德学说规范并制约着中国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所谓“仁者爱人”等是传统文化所期许的道德修养的最高精神境界。孔子要求“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礼”,要求为人者要尽“孝悌”之道,和“忠信”之礼,尽管有着特定的时代和阶级的内涵,但这种重视教人明人伦关系,崇尚和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可借鉴。除以上内容外,可供借鉴的还有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以德治国,修身为本的重德精神;各族一家,协和万邦的宽容精神;“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人道主义精神等等。正确地介绍这些优秀的道德传统必将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

传统文化倡导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注重气节、操守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强调忧国忧民、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强调群体意识与团结和谐的人际观,以及修己安人的思想等,形成了一整套教人如何做人的观念和规范。它尤其强调个人的“内省”和“慎独”,强调启发主体的内在道德功能和自觉性。因此,中国古代贤哲即使对自然界的新颖见解,结果总是要导向对人心的启迪,落脚以告诉人们某种社会与人生的哲理。而儒家的伦理哲学中则更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点。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儒学,按照儒家文化,个人是道德的,由道德的个人组成的社会也是道德的;不仅个人要服从道德,国家也要服从道德。所以,儒家处事的根本原则就是道德考虑高于并优先于功利考虑。

三、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传统文化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诗经》中提出的“夙夜在公”,《尚书》中提出的“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墨子》中强调的“举公义”,贾谊《治安策》中提出的“公而忘私”,以及广为流传的“岳母刺字”等中华民族的爱国故事,都强调着一种为国献身的精神。这种爱国主义可以说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历来强调公私之辨,把“阔然为公”、“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作为基本的价值理想,并作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中国人的国家意识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源泉,精忠爱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巨大凝聚力,也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特别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际,各民族人民都起来反对外来的侵略和压迫,保家卫国,不屈不挠,不惜以身殉国。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在多次外族入侵面前之所以没有亡国,与这种爱国主义传统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许许多多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诗人屈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的陆游、前仆后继抵御外族入侵的杨家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还有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关天培,中日甲午战争中的邓世昌,以及“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抗击倭寇的戚继光等,都是中华民族爱国的杰出代表。

学习传统文化,通过这些杰出的爱国人物的熏陶,加深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能帮助其修养“为天下立功,为万世开太平”的圣贤品格。当今,由于受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生活中缺乏明确的目标,理想人格失衡,一切以西方的价值观念为至上追求,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和体会。如能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公而忘私的价值取向会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

四、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消除不规范的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

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今天,相当数量的国人无不为生活而奔波,无不为利益而拼搏。在这种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容易产生见利忘义的情况,容易引发唯利是图、拜金主义、享乐至上等思想。教育者要把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深入分析、找出大学生思想症结,从而加以启发教育。要强调先义后利,义以为上。认为在获取个人利益时,一定要考虑是否符合“取之有道”的原则,提倡“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等等。

总之,传统文化底蕴厚重,格调高雅,哲理深邃,意境悠远,积淀和蕴涵着历代中国人的经验和智慧,是我们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支柱和文化遗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完善大学生人格,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质,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很重要。

参考文献:

[1]陈爱莲.国学经典教育在本科教育的重要性.黑龙江科技学院,2013年

[2]江睿.国学经典对当今教育的作用.江西教育,2006年

注:该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7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工作研究”(2017-ZZJH-614)阶段性成果;系2016年周口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研究”(J2016021)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