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空间感培养策略

2017-04-20 04:08熊萍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空间观念培养小学数学

熊萍

【摘 要】在小学数学的新课程标准中,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的培养是核心的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认真思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几何形体特征的理解,对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往往是离开了这些几何实体,而依赖于头脑中对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關系的形象的反映,这实际上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观念;培养

在小学数学的新课程标准中,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的培养是核心的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认真思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初步的,主要是使学生获得线、角、简单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形象,建立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概念,能够对不太远的物体间的方位、距离和大小作正确的估计,以及从复杂的图形中辨别具有各种特征的图形。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几何形体特征的理解,对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往往是离开了这些几何实体,而依赖于头脑中对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形象的反映,这实际上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呢?

一、联系生活,感知空间观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对于任意一个几何形体而言,也都来源于生活,都是对现实生活中客观物体的抽象概括。因此,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必须紧紧地联系我们日常生活。“空间观念”不是通过传授能获得的,而是要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事物入手,亲自经历感知,再回过头来认识它的图形从而更准确地把握相关几何概念,建立空间观念。教材在“图形的认识”安排上就是按照“立体—平面—立体”的顺序的,先从学生常见的积木入手来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然后再学习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最后再回归到对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本质特征的研究上来,这就体现出教材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尊重。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让学生从桂林山水、民间的剪纸艺术的赏析来感知对称;从窗户的推拉、汽车的运动中去感知平移;从方向盘的运动方向中去认识旋转;通过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样逐步丰富了学生对空间的认识,顺利建立了空间观念。

二、通过观察 ,培养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的形成得益于敏锐的观察能力来支撑。小学生的思维是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对图形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丰富的实物原型的直觉观察。因此在教学中,我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实物原型,组织学生通过对现实空间中实物的形状、大小及其所处方位的感知,对实物视图的初步认识和常见平面图形的了解,帮助学生理解现实的三维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如在教学了 “观察物体”学生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相对位置,”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形状和相对位置,”后设计以下作业,指出给的四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位看到的;最后得出“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这一结论。就这样,在观察中,学生逐步获得有关几何形体的表象,建立正确的几何概念,从而建立良好的空间观念。

三、运用多媒体,培养空间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为“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将文字要表达的意思转化为图像、音像、动画等直观的媒体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关于形体间相互位置关系的空间观念。

例如:长方体的教学,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后。这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从实物图中抽象分离出长方体的立体图形,让学生看清实物的长、宽、高与立体图上的各条棱长之间的对应关系,认清实物的各个面与立体图上各个面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进行比较,使学生建立起长方体特征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培养空间观念。

四、通过操作实践,发展空间观念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几何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空间想象必须依赖于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大量感性材料之后,再进行的一项高级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经常运用图形的特征去想象,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巩固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操作活动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样才能积累丰富的空间感知,为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打好基础。

五、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几何初步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非常密切,沟通几何形体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各种形体的本质特征,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发展空间观念。如:在教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把不规则物体通过转化,将它变成学过的规则的物体来求出体积。在之后所用的“排水法”求西红柿的体积,也是利用转化的思想,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培养他们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了转化思想,促进了空间观念的发展。

六、重视应用,深化空间观念

《标准》指出要把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与探索活动结合起来。空间知识与实际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来源于社会实践,应还原于社会生活。空间想象必须依赖于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大量感性材料之后,再进行的一项高级的思维活动。空间知识的教学,在推导出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更要注重空间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进一步认识图形,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完善几何形体的空间形象,深化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各种生活中的应用,学生体会到,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用数学还要结合生活实际,不能生搬硬套,从而深化了对空间观念的理解。

总之,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要经过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要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的丰富几何知识体验出发,从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培养空间观念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需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基本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而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从观察、操作入手,帮助学生建立表象,通过联系和比较,概括了几何形体的本质特征,并注意在实际中运用,才能更好地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空间观念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我们教师只要能做一个好的引领者,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那么孩子的空间观念就能不断形成并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邱永华,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7).

[2]徐国庆,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宁夏教育,2011(Z1).

猜你喜欢
空间观念培养小学数学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