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苗族芦笙演奏传承人韩尚云作用

2017-04-20 20:57杨朝兴
魅力中国 2016年34期
关键词:芦笙苗族

杨朝兴

【摘要】儿女看来,芦笙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民族乐器,更是苗族文化的一种象征。而在曲靖市马龙县月望乡轿子山村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芦笙演奏传承人韩尚云看来,手中的这一管芦笙,更承载着一份苗家人独有的历史韵味和文化使命。本文通过韩尚云学习和演奏芦笙的经历,来讲述对苗族芦笙演奏传承韩尚云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苗族;芦笙;韩尚云

读完小学,在积累了一定的基础之后,韩尚云就开始认真地学习起芦笙演奏来。14岁那年,韩尚云拜入苗家老艺人张开发门下,在这位远近闻名的芦笙艺人的指导下,开始了芦笙演奏学习。那时候,由于古老的苗族曲谱都没有文字性或书面的记录,每一个音都要靠老师手把手地教,每一个节拍都要反复训练,每一个动作都要不断琢磨。虽然没有曲谱,但每一个节拍都记在老师心中,他不允许韩尚云漏掉任何一个音符。老师吹一个音,韩尚云跟着吹一个,就这样,从这么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积累,韩尚云终于学会了一曲又一曲的苗族古曲。也学会了蹲跳、撮跳、翻滚、倒挂金钩、金鸡独立等技巧动作。

一、韩尚云学习芦笙的过程

韩尚云记忆中,老师总是带着一份老辈演奏者的严谨。跟老师学芦笙,从来不能坐着,始终都要站着吹,曲子学得差不多了,就要开始练习舞步了。苗族芦笙曲调丰富,舞蹈动作纷繁复杂;有的时候韩尚云光顾着记舞步,就忘了吹芦笙,或者想着曲子,步子就乱了。一面回忆曲调,一面跟着老师起舞,还得将二者巧妙结合起来不出错漏。老师也毫无保留地把他“倒挂金钩”的绝技传授给了韩尚云。所谓倒挂金钩,就是由两个苗家姑娘挑着一个长扁担,芦笙演奏者边吹边舞,靠近扁担时腾空跃起,双脚倒挂在扁担上,身体悬空,但芦笙曲子始终不断。还有一招叫做“金鸡独立”,是用头顶为支撑,整个人倒立着吹奏芦笙。演奏的芦笙乐曲有娶亲曲、迎客曲、敬酒曲、推磨曲、鸡叫曲、露珠曲、獐子曲、犁地曲、礼装曲、出嫁曲、送客曲等16个歌舞曲调。

二、韩尚云的影响

对于古老文化的传承,韩尚云有自己的理解。“我们苗族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曲调,每个调都表达着不同的意思,都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多年来,他坚持走村串寨为大家表演,都是为了能让芦笙的乐章传扬得更久更远一些,让那些不断受到现代流行音乐元素冲击的心灵,保留一份传统的节拍,留存一份古老的记忆。

为此,他在创新舞步的同时,也积极走出村寨,去参加各类表演,为芦笙寻求更大的舞台。90年代,韩尚云就参加了曲靖市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扎实的基础造就了韩尚云流畅的吹奏和灵动的舞步。质朴而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广泛好评。他对芦笙音乐技巧上的良好把握,也得到了业界专业评审的认可。曲靖市第一届少数民族歌舞乐展演活动中,韩尚带着他的芦笙首次登上舞台,便以一首芦笙独奏《芦笙恋歌》荣获金奖。在曲靖市第四届少数民族歌舞乐展演活动中,他带领三个徒弟,以一首活泼诙谐的芦笙演奏《阿卯磋格阿飞》再获金奖。2015年9月29日,韩尚云和徒弟演奏的《笙声不息》参加曲靖市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的比赛,获金奖;2015年11月11日参加曲靖市新农村文艺汇演暨新剧(节)目展演获表演金奖;2015年11月27日,芦笙演奏《笙声不息》代表曲靖市参加云南省第九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获金奖。2016年9月5日至8日,曲靖市第五届少数民族歌舞乐展演在曲靖市广电局演播厅举办,马龙县代表团参加的2个节目芦笙演奏《黎明露珠曲》和苗族舞蹈《笙之恋》都获金奖。

韩尚云满腔热情执着追求苗族芦笙歌舞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2002年韩尚云被云南省文化厅和云南省民委表彰为云南省民族民间音乐艺人,2005年,他又被评选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韩尚云说,原来的芦笙是6管,老師教他:“芦笙就是一个家庭的组合,掌管主音的两根管子,一个是父亲,一个母亲。母亲说话时,子女就不说话了;父亲讲话时,母亲就不说话了;父母都说完了,子女们就开始说话了。”一句浅简单的话语,不但传授了芦笙演奏的技巧,也教导了家庭伦常的礼节。

而如今,就像家庭人数构成会发生变化一样,经过创新的芦笙也早已变成了9管。对于变化,韩尚云没有被传统桎梏。“这是好事”,他觉得改良后的芦笙音域更丰富了,所能表现的东西也就多了。近几年,一些学成的徒弟,已经活跃在各村各宅里,有的还在省、市、县文艺演出中登场亮相,并且荣获不少奖励。看到徒弟们学有所成,韩尚云打心眼儿里高兴。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韩尚云和徒弟们表演的芦笙演奏在省市级文艺比赛中多次荣获金奖,排练和比赛期间每天还发放100左右的务工补助,比打工实惠,在他看来,那就是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散落各地。

苗族习惯群众把图腾和历史都缝在衣服的花纹中,而韩尚云却把肩负的芦笙文化,刻在了自己的脚步里。这份坚定,是一份执着的信仰,推动着他不断前行。多年来,韩尚云外出演奏芦笙,始终不求回报,家里全靠媳妇一人支撑养大了一双儿女。“好在她的百分之九十九都支持我!”提到妻子,韩尚云满心感激。虽然偶有埋怨,但妻子的勤劳贤惠、理解支持,才让韩尚云能有今日的成就。如今他们的大儿女已经成家,对芦笙也很感兴趣,每次演出活动都带上儿子,女儿虽然远嫁他乡,但也在当地传承着芦笙演奏技艺。

韩尚云对芦笙的传承却没有担忧,而是一份充满激情的自信:“只要有人愿意来学,不管是什么民族,不管从哪里来,我都愿意教。”近年来,他发现村寨里有些顽皮的小孩,有的不爱上学,有的中途辍学,对于这部分孩子,韩尚云很希望他们能来和自己学芦笙:“也许将来学成了,他就有了自己的路子可以走,芦笙文化也得到了传承。

结语

谈到未来,韩尚云或许会将更多精力放在原生态音乐的收集上。“时代的步伐要跟上,但民族的历史也莫忘记。忘记了历史,就忘记了自己的根基。”未来,韩尚云或许会用自己已经学会的五线谱记谱方法,把留存在口口相传中的乐谱、把世代萦绕在苗寨当中的音符、把苗家人藏在歌声中的历史,都记录成册。然后带着他的芦笙,继续行走在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路上,永不停歇。

猜你喜欢
芦笙苗族
岜沙苗寨庆“芦笙”
岜沙芦笙节
补妆
3D打印如何更好地推广凉都苗族文化
你好,芦笙
芦笙
花样云南(三)
芦笙恋歌
苗族老照片
漂亮的“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