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运动护理对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研究

2017-04-21 09:29周华娥段艳锋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偏瘫脑梗死预防

周华娥 段艳锋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运动护理对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梗死且偏瘫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20.0生成随机数字表,按收治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标准治疗,对照组再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早期运动护理,入院后72h开始实施运动护理,入院时、干预后7、14d进行NIHss评分,进行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及血流平均速度,统计干预后7、14d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干预时间NIHss评分、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7、14d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人院时(P<0.01),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明显高于入院时(P<0.01);干预后14d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后7d(P<0.01),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明显高于干预后7d(P<0.01);观察组干预后7、14d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7、14d的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运动护理能够加速偏瘫脑梗死患者血液循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且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早期运动护理;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

脑梗死是一种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疾病,偏瘫是脑卒中患者的主要致残表现,且脑梗死患者由于运动功能障碍导致血液循环相对减缓,易出现肢体深静脉血栓(DVT),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可出现皮肤紫绀等。研究表明,约有30%~40%脑梗死患者可发生DVT,合并偏瘫的患者发病率更高,可达60%~75%,增加肺栓死的发生风险,易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造成后遗症。引起DVT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长期卧床或下肢缺乏运动,早期进行积极干预能够预防DVT的发生率,进行早期运动护理是减少DVT发生的重要方法。本研究观察早期运动护理对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且偏瘫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20.0生存随机数字表,按收治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观察组男18例(45%),女22例(55%),年龄为60~85岁,平均(70.2±95)岁,平均住院天数(164±2.5)d,病史:高血压30例(75%),糖尿病9例(22.5%),对照组男20例(50%),女20例(50%),年龄为60~82岁,平均(70.5±8.8)岁,平均住院天数(16.0±23)d,病史:高血压28例(70%),糖尿病10例(2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入选标准

1.2.1纳入标准 (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证实;(2)脑梗死首次发病;(3)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史;(4)意识清楚,病情稳定;(5)患者知情同意。

1.2.2排除标准 既往有精神疾病、昏迷、恶病质及放弃治疗的患者;(2)DVT已经形成者。

1.3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标准治疗,对照组再给予常规护理,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指导合理饮食,每2h翻身和拍背1次,72h后进行简单的活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双下肢早期运动护理,入院后72h开始实施运动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将一小枕垫在患者的脚后跟,使双下肢与床面成20~30°的角度,避免膝下垫枕,影响静脉回流。(2)每日行由远端向近端挤压小腿肌肉进行按摩,包括腓肠肌、股二头肌及股四头肌等,每侧肢体按摩时间至少5min。(3)嘱患者先深呼吸10次,指导患者进行双侧踝关节的被动跖屈运动、背伸运动、内外翻的“环转”运动,频率约20次/min,每个动作重复1min。(4)协助患者进行膝关节、髋关节的屈伸运动、内旋外旋和内收外展运动,频率约20次/min,每个动作重复30次。(5)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和臀大肌等长收缩训练,每次动作保持收缩5S,再放松5S,每个动作重复25次。以上训练由接受统一标准培训的护士协助和制定完成,所有运动均在每天早晨、上午、下午和睡前进行,注意患肢保暖,保持室温26℃左右,直至患者出院,大约2~3周。

1.4观察指标

1.4.1NIHSS评分评估 入院时、干预后7d、干预后14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包含意识水平、凝视、视野、面瘫等15个项目,NIHSS评分为各项目评分之和。

1.4.2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 入院时、干预后7d、干预后14d进行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及平均速度。

1.4.3 DVT发生情况 干预后7d、干预后14d进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统计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NIHSS评分及血管彩超检查结果进行检验,DVT发生率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血管彩超检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干预时间NIHSS评分、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7d、干预后14d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P<0.01),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明显高于入院时(P<0.01);干预后14d的NIHSS評分明显低于干预后7d(P<0.01),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明显高于干预后7d(P<0.01);观察组干预后7d、干预后14d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DVT的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7d、干预后14d的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3.讨论

脑梗死患者易发生DVT,其形成与静脉血流停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三大因素密切相关,肢体肌肉瘫痪无力致使血流回流无力,血液瘀滞,脱水剂治疗导致血液粘滞度增高,深静脉置管术造成血管内膜损伤,上述因素共同作用致使DVT具有较高发病率,多在脑卒中早期1~2周内发生。预防DVT发生的策略主要有使用抗凝药物及促进下肢静脉血流,脑梗死急性期不推荐进行抗凝治疗,因而,早期运动护理促进下肢静脉血流显得更为重要,如何进行规范的早期运动护理是影响下肢静脉血流的关键因素。为此,笔者观察早期运动护理对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由于脑梗死发病后72h内栓子可能尚未完全稳定,故选择在入院后72h开始实施运动护理。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干预时间NIHSS评分,干预后7、14d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干预后14d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后7d,观察组干预后7、14d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这是由于早期运动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利于神经侧支循环或神经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重建大脑半球的功能代偿及功能,从而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干预时间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7、14d的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明显高于入院时;干预后14d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后7d,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明显高于干预后7d;观察组干预后7、14d的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是由于早期运动护理通过抬高下肢、踝关节的被动跖屈运动、背伸运动、内外翻运动、由远端向近端肌肉按摩及肌肉的收缩训练,能够促进下肢静脉的回流,加快股动脉平均动脉血流,有助于淤血的排空。

观察组干预后7、14d的DVT的发生率分别为0和2.5%,明显低于对照组12.5%和15%。表明早期运动护理能有效降低偏瘫脑梗死患者DVT的发生率,与文献研究相符。

综上所述,早期运动护理能够加速偏瘫脑梗死患者血液循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且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偏瘫脑梗死预防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脑梗死怎样治疗
漫画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