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尚“拙”教育文化

2017-04-21 15:07蒋宜吉
甘肃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力行熟能生巧崇尚

蒋宜吉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设;尚拙教育;解

读;诠释

【中图分类号】 G6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8—0081—01

尚“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古人尚“拙”成风,非常推崇以拙求进、守拙成业。的确,做人守拙,以拙求进,往往是一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在学校进行尚“拙”教育,也是为学生未来发展积蓄能量,为学生美好人生奠定基石。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源远流长的尚“拙”文化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崇尚“质拙”的艰苦奋斗史。“愚公移山”、“玄奘取经”、“滴水穿石”等等,讲的都是以“拙”求进、以“拙”为美、尚“拙”成业的故事,这些故事,历经数千年经久传颂,成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千古美谈。

读书学习需要“笨拙”精神。中国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管子曰:“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等等,这些都是读书之“拙”道、学习之“拙”法。读书不背书,等于没读书。读书就是涵养品质,夯实思想基石,积蓄成长能量。“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更是学习、创业之“拙”途。古今中外的无数先哲圣贤正是用这样“扎实、踏实”的笨办法、拙功夫,实现了学养质的提升和事业质的飞跃。

可见,尚“拙”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坚韧品格,一种生存智慧,也是一种内心修炼,一种生活哲学,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式。日日积累,久久为功,方见其真章,享其果实。俗语云:“熟能生巧,勤能补拙”。世间上没有一步登天的好事,凡事都必须按部就班、力行实践。如果基础不扎实,或是懈怠疏懒,半途而废,则一事无成。

二、“拙”的解讀

“拙”本义为“笨,不灵巧。”引申义多用于自谦辞,比如拙作、拙见、拙笔等,表示踏实、勤奋、谦虚之意。古人尚“拙”是讲究质朴、质拙的意思。

1. “拙”不排斥“巧”,与“拙”相对应的是“巧”。“拙”就是“实在、至诚、本分”,就是按部就班的“拙处力行”,不断进取。巧来自于“拙”,巧要能巧得“妙”、巧得“奇”。如果不能“巧”,则还是“拙处力行”,来得踏实些。做人做事都不应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而要用最踏实、最执着的方法朝着更深的方面、更高的目标去努力、去坚守、去奋斗。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是“巧者不坚,拙者永固”。老子有“巧为拙之奴”、“拙能制巧”的圣训,深刻地说明了“巧”、“拙”循环相对之理。做什么事都不应耍小聪明,卖弄自己的技能,尤其要拙,质朴,手勤,才是成就事业的基础。

2. “拙”其实就是对学业与事业的一种“痴”情。《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曾说过:“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当代哲人、诗人、伟人毛泽东读书更是超乎常人的下笨功夫,一些重要的书总是放在案头,反复阅读几遍甚至几十遍,力求读透读破:诸如《共产党宣言》读过150多遍,《资治通鉴》评注了7次,《哲学大纲》读过12遍,《红楼梦》《水浒传》等名著读了多少遍则不知其数,最终使它们成为自己重要的思想资源。所以,“自古成名者,多于笨干,是以有字癫、画迂、诗痴,浮光掠影,终不济事。”有志者,事竟成!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可见,尚“拙”归根结底是要有一股子“蛮拼的”精神,当老实人、做踏实事,遵循客观规律,信守天地良心,以拙立身,以拙求进,以拙创业。

三、尚“拙”教育文化诠释

尚“拙”教育,就是倡导师生用“质拙、质朴”的方式学习、做人、做事,按照“实在、至诚、本分”的要求,踏实、扎实地按部就班的“拙处力行”,“不放弃、不抛弃、不气馁、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坚持到底,培养自己超乎常人的“勤奋、吃苦、进取、踏实”的精神,以求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尚“拙”也是崇尚“不绕弯子,不走捷径,不弄虚作假、不做表面文章,不投机取巧,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的生活处事态度,是用最笨拙、最踏实、最值得、最有意义的方式,追求扎扎实实的成功。

尚“拙”教育是一种返璞归真、回归教育本源的教育,是一种勤学苦读、先苦后甜的教育,是一种熟能生巧、厚积薄发的教育,是一种崇尚科学、求真务实的教育,也是一种纠偏扶正、大智若愚的教育,更是一种文以拙进、道以拙成的教育。

(本文为省级课题《文以拙进 道以拙成-尚拙教育学校文化建设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6]GHB1518)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力行熟能生巧崇尚
秦朝
———崇尚“大”的短暂朝代
崇尚精巧的枫丹白露画派
身体力行
崇尚奋斗
熟能生巧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
坚持实事求是 力行“三严三实”
Large-eddy Simulation of Ethanol Spray-Air Combustion and Its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Advances in Large-eddy Simulation of Two-phase Combustion (I)LES of Spray Combus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