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创新与实践

2017-04-21 12:25程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7期
关键词:周长黑板长方形

程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099-01

创新教育是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是实实在在的教育行为,是发挥个人的特长,培养有健全人格的创造活动。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创新”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发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的全过程。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始终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的氛围中。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教师把40张分别写有1——40的卡片,按顺序分给5位同学,教师先任意说出一个40以内的数,让学生猜写有这个数的卡片在哪位同学手中,学生有的不能说出,有说出的也很慢。然后让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教师却能很快猜中,这时学生对其中的秘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样很自然地把学习新知转化成了学生的一种内在的需要,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求,积极地投入到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并保持旺盛的精力,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变转角色,变“教”为“导”

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求探知识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彻底改变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局面,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如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先拿教具在讲台演示,然后一步步的讲解计算方法和过程,而是变“教”为“导”,变“教具”为“学具”,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并写算术。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抽象概括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余数比除数小这一规律。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得到了自主解决问题的锻炼,感受到了成功的愉悦。如数学家皮亚杰所说:“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给他们。”

三、鼓励质疑,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质疑和惊奇开始的。”引导学生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围绕知识关键设置疑难,促使学生对疑难问题产生探讨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知识迁移,使疑难得以解决。如在教学第五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时,我贴出来三幅空盘图,学生感到奇怪:这三幅图能讲什么呢?兴趣随之而来,想听听老师如何讲解。我边释疑,学生边回答。”每个盘里有几个苹果?”“没有,可以用什么数表示?”“求三个盘里共有几个苹果,用什么方法算?”这几个问题的提出,学生觉得这三幅图大有文章,他们继续保持浓厚的兴趣,当学生答出0+0+0和0×3两种算法时,我继续设疑:0+0+0和0×3的结果是否相等?紧接着,通过0×5,0×9……等的练习,让学生自编零乘任何数得0的题目,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概括:请想一想,0和一个数相乘得0的式子有多少个?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么多个和0相乘得0的式子表示出来?问题的提出,再次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思考。果然学生通过思维与讨论,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这样一步一步设疑、激趣、再释疑,使学生对“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本质有了深刻的理解。这种“无疑--有疑--无疑”的转化过程,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这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最佳心态。在对问题进行探索的过程中,从而使知识得到不断深化和发展,同时也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创新能力。

四、积极鼓励,激发学生创新愿望。

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情趣。例如:在第五册教材中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后,我在黑白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想一想如果在一个长方形中裁下一个正方形那么周长怎么计算?学生通过观察后发现裁下的正方形位置不同,周长也不同,第一种裁法周长和原长方形周长相同,第二种裁后周长比原长方形多出两条正方形的边,第三种周长比原长方形多出正方形的四条边。最后,我总结了方法,正要宣布下课。这时,有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如果长方形的宽等于正方形边长的时候,这三种方法都不正确。我仔细一想,这个学生说的是正确的。后来我及时地表扬了他,并且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可能。老师说出肯定答案后,学生敢于怀疑,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这种创造性的心理品质的学生不但在学校里会创造性的学习,将来也会有助于他们创造性地从事工作。所以老师应从小事中及时发现并加以引导、鼓励这种创新精神。

第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打破数学教学的老框框,鼓励学生多发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鼓励学生多提问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例如:在一年级学习“数的大小比较”一课中,教师在黑板上写了“4”与“3”两个数,问:”这两个数哪个大,为什么?”一位学生走到黑板前,在黑板上画了四面红旗,排成一行,然后在下方又画了三面红旗,也排成一行。说:”四面红旗比三面红旗多一面,所以4比3大。”又问:“那么怎样表示4大于3?”一个学生走到黑板前面写了“4→3”并解释说:“→”表示大的指挥小的。”又有一位学生说:“可把箭头上的一横抹去,变成了‘>。”并解释说:“这样也可以用来表示大的指挥小的,但比他更简单。”接着老师再问:“刚才这两个同学用了不同的符号,都是表达同一个意思几大于几。那么,我们要选哪一个符号最合适呢?”学生又是一番思考。最后一致认为“>”又简单,又好写,而且好记。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极大地鼓励了学生的创新热情。

总之,时代需要创新性人才,创新性人才需教育有效的培养,而学校课堂教學又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主渠道。作为教学活动组织的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适时、适度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主动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会在教学过程中等到培养和发展。

猜你喜欢
周长黑板长方形
擦黑板
长在黑板上的诗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晓黑板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巧算周长
长方形的困惑
周长小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