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陶渊明的“桃源理想”

2017-04-21 04:44竺图远郑旭莲
东方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解读陶渊明

竺图远++郑旭莲

摘要: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的时期。社会混乱黑暗,兵祸不断,民不聊生。陶渊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归隐田园,寄情山水,但他从未放弃对理想世界的思考与追求。陶渊明用超然的目光观察世间人情世故,以安然之心态看待天下红尘百态。理想之境被残酷的现实压迫,无法在生活中发芽,他便将之寄托于笔下,著出了《桃花源记并诗》这一千古奇文。

关键词:《桃花源记并诗》;陶渊明;桃源理想;解读

一、陶渊明与他的《桃花源记并诗》

1.1陶渊明的生平及《桃花源记并诗》的创作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青年出仕,但不久就因对世间丑恶之态感到无法忍受、厌恶之极而离职返乡。当时官场腐败成风,社会动荡不安,天下竟难寻一片得以洁身自爱的乐土。终于,对朝廷和尘世感到无力与无奈的陶渊明开始产生了归隐之情。之后不久,出于种种原因,他决心再不踏入官场。归隐,是陶渊明对黑暗现实绝望之后选择的一条洁身自好的道路,也是其保持高风亮节不受世俗玷污的唯一道路。

陶渊明在归隐之后,通过长期的劳动,逐步地接近下层阶级的人民,他的作品很多方面都反映了农民的思想和愿望。陶渊明是在艰辛的生活和忧愤的心情中度过晚年的,他将他永恒的追求与梦想尽情表达于诗中,在晚年绘出了一部杰作——《桃花源记并诗》。陶渊明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描绘出一个幸福美好的理想乡:桃花源,自此,他的思想也开拓出了新的高度。

1.2《桃花源记并诗》的主要内容

《桃花源记并诗》由《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两部分组成,两者都描写了一个乌邦国的理想社会。《桃花源记》是散文,有其自己的故事情节、人物、对话,描写生动具体,富有小说色彩;《桃花源诗》则侧重抒写桃花源的社会制度,语言也较为朴实。《桃花源记》是以渔人经历为线索,处处从渔人的角度来写,主要采用叙述手法;《桃花源诗》是从桃源的历史来写,抒写了对这个传闻故事的体会和感想。【1】

二、“世外桃源”的理想主义特色

2.1无阶级社会,人人平等

“无纪时历”也即没有皇帝的年号,这里没有君主,没有统治,没有压迫,没有暴政。“靡王税”也意味着没有国家统治,没有官员平民之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人生而平等。这里不存在政治上的以强凌弱,亦不存在苛捐杂税的严重剥削,更不存在狡黠的尔虞我诈。

2.2桃花源里无战乱纷扰

尽管外界战乱连连,王朝更替,但桃花源里却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童儒纵行歌,斑白欢游诣”,桃花源里没有战乱,不存在一己私利引起的争夺,有的只是一个和平安宁、美丽富饶的梦中家园。

2.3人人自食其力、丰衣足食

桃花源里,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记》云:“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 诗中写道,“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早晨,大家一起下田耕种;日落,大家又一道回来休息。这里的土地是共有的,劳动是集体的,利益也是大家所共享的。所有劳动成果都属于劳动者共同所有。【2】因此,桃花源里人人自食其力、丰衣足食。

2.4民风淳朴,纯朴自然

桃花源的村民热情好客,一见渔人,“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邻居们也前来探望,“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他们衣着朴素,在物质方面崇尚简朴。大家也都和睦相处,“于何劳智慧”,这里没有,也不需要有任何的阴谋诡计,人人讲求诚信,村民知足常乐。

2.5环境优美

桃花源有着十分优美的环境,“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环境清幽无比,人民生活安宁。这里的平静安定、生活富足与山外战争不断,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桃源理想”的思想渊源

3.1儒家学说的影响

《桃花源记并诗》中再现了理想的生活景象,“桃源理想”的形成与儒、道两家的思想方式有着莫大的联系。儒家的《论语》、《孟子》与《礼记》等经典以及《老子》等道家典籍都有对人人安居乐业、没有尔虞我诈的理想社会的描述。

陶渊明从小受儒家的传统思想熏陶,所以儒家思想对于“桃源思想”的作用非同小可,甚至可能是其思想啟蒙。

3.2道家学说的影响

道家的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道家老子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中,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需要太高,但都能自得其乐;人们之间相对封闭隔绝。如果说,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那么道家就注重于心境的淡泊。这与陶渊明的“桃源理想”中百姓安居乐业、不问外界世事的美好社会有这异曲同工之处。

四、“桃源理想”对社会的积极意义

4.1桃源社会的理想主义与人文关怀

陶渊明所描绘创造的世外桃源是源于他归隐田园生活的体验。“桃源理想”从本质上看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却能启发人们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鼓舞人们对美好幸福的生活作不懈的追求。

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无论是理想社会的构建还是精神世界的富足,都是很难实现的。《桃花源记并诗》在批判现实社会残酷、鼓舞人们积极改造的同时,也给以人民的心灵一丝慰藉,让他们在生活极端困难、甚至难以见到一丝光明的时期仍能怀有一个美好的幻想,帮助他们逃避,甚至超脱现实。“桃花源”就是一个超然的理想化世界,一个美丽的空中花园;也许它如太阳一般高高在上遥不可及,但它那如阳光般普照的温暖却能融化人类心灵最深处的坚冰。

4.2“桃源理想”的现实意义

在当代社会中,“桃源理想”同样有着其重要意义。桃花源可谓是一个“极乐世界”,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对污浊尘世的批判,还在于它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美好愿望。使人们在纷乱的世界里,能找到可供心灵栖息的一片净土,永远给人们以有处可逃、有处可避的安慰,并给人们以追求光明的信念。

在理想与现实中间存在着这样一种理想境界,它能使人们从生活的种种悲伤、苦闷中解脱出来;能让人们摆脱残酷现实带来的忧虑、焦躁;能令人们从中得到一种心灵的慰藉,看到美好的希望。

“桃花源”作为人们精神上的一种自我安慰与无尽追求,会给人们一种信念,去义无反顾地向前奔跑。

参考文献:

[1]孙晓梅.《典型意义的文化解读》[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年6月

[2]吴政.《陶渊明的著名诗文鉴赏》[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

猜你喜欢
解读陶渊明
陶渊明失败了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另一面
陶渊明的“粉丝”
微情景教学法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个案解读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论“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