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刺绣绽放在指尖上的花朵

2017-04-22 15:34
云南画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楚雄绣花彝族

绣花,在楚雄永仁县民间不仅是艺术,更是生活。

千百年来,生活在永仁的彝族女人们在帽子、衣服、围腰上绣花,这不同于T台费尽心思的设计,而仅是生活的自然流露而已。云南的少数民族少女,青春期几乎与针线为伴,她们在挎包、鞋子、鞋垫上也绣上各种图案,搭配夸张鲜艳的颜色,穷极一切强烈饱和的色调,将花鸟鱼虫乃至整个山林间犹如万花筒般呈现在裙摆飘摇之间。

这场视觉盛宴在姑娘们出嫁前达到顶点,待嫁的绣女是天生的艺术家,她们带着阳光一般灿烂的笑容,在出嫁前一年以内炮制出属于自己的独家“高定”。这一年,她们看见山花开了,就绣出花的样子;看见鸟儿飞来,就绣出鸟的样子;山川河流、藤萝花草、飞禽走兽在她们的针线下概括、变形、夸张,再用挑花、扣花、十字绣、平绣等手法在布面上一一呈现,一件绣品就是一个大自然的微缩景观。

当然,若是论起“门派”来,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永仁的彝绣以图案丰富浓艳见长;而哈尼刺绣则像是在衣服上罗列了一首叙事长诗,每一种符号都蕴藏远古传承的秘密;到了石林的糯黑村,阿诗玛的后人则是玩弄几何图形的高手,在一块不分经纬的硕大白布上,绣娘们不需要打任何草稿就能绣出规规整整数十种平直的花边,最终形成整体的构图……

这就是刺绣的神奇魅力,看似不经意间的一针一线,无不展现出奇思异想,无不蕴涵着幽远、自然、古朴而又耐人寻味的艺术风韵,那些肆无忌惮的挥洒、毫无保留的展示,是对美最直观的书写,巴黎手工坊的巨匠曾说“时尚,作为不断追求美的形式,是如此让人难以忍受,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每六个月就改变它一次。”而他们不曾料到,在千里之外的云南,在大山中静谧的村寨里,我们早就娴熟玩弄着绣花与撞色,营造“私人定制”的幸福,时尚,从此不再高不可攀。

永仁彝族服饰集多种装饰工艺于一身,美观大方,纹样丰富多变,色泽沉着和谐,色调简洁明朗,色彩大胆奔放。彝族服饰一般以黑或近黑的青蓝等色为主,衬以红、黄等色。这与彝族长期历史文化所积淀的尚黑、喜红黄的审美意识有直接关系。彝族服饰尤为注重红、黄、黑三色的搭配和图案的选择,单纯之中显露出丰富的感觉,其中彝族妇女服装最为考究。在长期生产生活中,聪明爱美的彝族人为了给自己的服饰增加亮色,把自己喜欢的花草甚至动物图案一针一线缝制到衣服、裤子和围腰、鞋子、帽子等用品上,刺绣这门古老的艺术就世代相传下来,在不断的传承和创新中熠熠生辉,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永仁彝族刺绣以其蕴含丰厚的文化价值、环保价值和艺术价值,彰显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备受国际国内市场青睐。彝族刺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去年10月末,50套以彝绣元素为主题的高级定制时装在2016中国(北京)国际时装周上登台。这是一场中国(北京)国际时装周上从未有过的原生态服饰文化盛宴。开场时,来自楚雄的彝家姑娘们和永仁县一家三代彝族绣娘共同登場,给观众奉献出一场原汁原味的彝族歌舞服饰秀时,全场掌声雷动。楚雄永仁彝人引以为傲的“指尖艺术”和“心灵花朵”由此盛开在了国际大T台,彝绣从大山走向世界,从原生态走向时尚化。

猜你喜欢
楚雄绣花彝族
新型抗凝药利伐沙班 这些事项要关注
名家与楚雄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写在受降日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早春,就着一条绣花裙
下“绣花”功夫 脱贫攻坚“各显神通”
小保姆斗海归
云南省代彝族文人文学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