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下的未来劳动力供给预测

2017-04-22 13:28裘越芳
人民论坛 2017年10期
关键词:延迟退休

裘越芳

【摘要】为缓解我国人口快速老化和劳动力数量减少的影响,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政策势在必行。延迟退休政策执行初期,高龄、低学历劳动力的加入会拉低整体劳动力的平均质量。随着时间推移,当新生代的高学历劳动力进入老年,将消除其对整体的人力资本质量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延迟退休 人口预测 劳动力供给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现阶段,我国人口结构呈现特殊特征,表现为在人口红利峰值过后,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中国持续的低生育率水平将加剧人口老化和未来人口减少。根据预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男性16-59岁、女性16-54岁)将在2017年开始迅速减少,即使劳动力质量提高、技术进步,劳动力总量也可能无法维持现有经济规模。面对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政府逐步放开生育政策,尽量以较小的社会变动影响为代价,来缓解未来人口发展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标志着独生子女时代的终结。而从2013年的“单独二孩”政策开始,我国的生育率略有回升,但并没有形成生育潮。生育政策引导生育率变化是改善未来人口结构的关键,但短期并不能快速提高生育率或直接影响劳动力,所以,延迟退休政策的近期作用将更显重要。

延迟退休能增加劳动力供给数量和质量

延迟退休年龄是各国应对老龄化的一项主要政策,中國也将面临这个过程。延迟退休在补充性政策中一直有所体现,比如《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务院关于高级专家离休、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规定,特殊行业和职业的劳动者可以适当提前退休,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和处级以上行政职务的干部可以延迟退休。但是,我国仍主要遵循1978年的“国发104号文件”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男性60岁,女性干部55岁,女性工人50岁。

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规定相对较早,与现今的社会环境已不能相匹配,暴露出不少问题。首先,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增加(2015年已达到76.34岁),使退休后养老时间加长、养老金缺口扩大;第二,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将使得工作年限不断缩短;第三,在未来劳动力人口减少且老龄化的情况下,限制劳动年龄将抑制老年劳动力的工作意愿、并损害继续工作的老年人的劳动权益;此外,现实中实际退休年龄较小、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率降低,而退休年龄过早将进一步恶化这些问题。

通过延迟退休,确实可以提高未来我国劳动力供给数量。从实际劳动参与率数据来看,男性60岁和女性50或55岁前后的劳动参与率有非常明显的差别,表明法定退休年龄政策是有显著影响的。如果男女退休年龄均推迟至65岁,那么将涉及1.1亿至1.7亿人口,占总人口的8%-11%。这部分人口进入正式的劳动力市场,将对中国劳动力供给和积累形成巨大的影响。而且相关研究表明,退休年龄推迟可以延缓劳动力供给的下降,提高老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高年龄工人和年轻工人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不会挤出青年劳动力。

增加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同时,延迟退休政策也将增加劳动力的质量。虽然,推迟退休所增加劳动力的年龄较大、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在短期内会降低平均劳动力质量。但是,因为工作年限延长,即教育投资回报期延长,将激励人们对教育的投入;而且当老一代逐渐退出而被高教育水平的新一代取代时,负面影响会减弱。

未来我国劳动力数量和结构预测

政府已经决定延迟退休年龄,相关的医疗和养老金制度也已经开始调整,只是实施时间与具体年龄值未定。笔者假设男女均推迟退休年龄至65岁的情景来模拟延迟退休政策的效果,而实际发生此情景的时间将由政策的实施时间决定。如果按照2022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2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4年延迟1岁,则到2041年将同时达到 65岁。

延迟退休政策将对我劳动力市场中参与劳动人口的数量和分布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我国即将面临总劳动年龄人口(男性16-59岁、女性16-54岁)数量的下降,这一下降相对于人口总量的下降提前十多年。在未来的15年里,劳动力人口数将逐渐下降至8亿。而随着城镇化,城镇劳动力数量仍处于上升状态,农村劳动力继续不断下降。因为法定劳动年龄指年满16岁周岁至退休年龄,也就是说,新生人口要16年后才可以进入劳动力市场。所以,2032年之前的劳动力人口结构已经由目前的人口结构决定,而之后的劳动年龄人口结构还受到生育政策效果的影响。如果中国总和生育率水平可提高并稳定在1.6,那么至2040年之后,总劳动力人口将下降到8亿以下。城镇劳动力得到农村迁移人口的补充,劳动力能维持在5.1亿至6.2亿之间,而农村劳动力到2035年之后降至2亿以下。

如果中国未来的生育率水平低于1.6,那么劳动力人口数量减少将更快速。如果继续处在超低生育率水平1.3,则到2041年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将下降至7.7亿。到2060年城镇劳动力将呈现倒三角型劳动力人口结构特征,而农村劳动力在2030年就已开始呈现倒三角型结构特征。未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使得劳动力的效率和活力降低,劳动力的抚养负担加重,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劳动的参与率,进一步减少实际有效劳动力供给。

延迟退休初期会拉低劳动力平均质量,但长期来看会提高劳动力平均质量

延迟退休对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影响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增加劳动力的潜在供给,即具备劳动能力(体力和智力)的合法的全部人口;二是增加实际有效劳动力,即用劳动参与率加权的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为统计方便,将符合一定年龄的人口都视做劳动力的潜在供给人口,也就是劳动年龄人口(或劳动适龄人口)。

首先,推迟退休年龄能扩大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一定程度上可以推迟劳动力数量的下降。若维持目前的超低生育率水平1.3,实现法定退休年龄65岁,则未来劳动年龄人口数将提高13.1%-22.5%。政策直接涉及的劳动力人口(男性60-64岁、女性55-64岁)数量巨大,在未来十年将直接影响1.1亿至1.7亿老年劳动力,之后逐年减少。2015年,这部分人口约为1.2亿,占总人口的8.5%,其中城镇占一半以上,女性占近70%。随着老龄化和城镇化的同时推进,未来到2030年,则这部分潜在的老年劳动力增长至1.7亿,占总人口比重增长至12.1%,其中67.61%分布于城镇。之后,这部分人口数量波动并呈现下降趋势。与不同生育政策效果的比较,可以发现推迟至65岁退休,在2060年之前将优于生育政策将生育率提高至1.6,在2055年之前将优于提高生育率至1.9。

其次,推迟退休至65岁,对真正参与劳动的实际有效劳动力供给量的影响,还需要考虑劳动参与率。由于健康或是财富积累等原因,老年人口的劳动参与率相对较低,所以实际真正参与劳动的老年劳动力数量远低于对应年龄组的人口数量。对于未来实际有效供给不仅需要预测劳动力供给,还需要考虑未来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笔者假设未来劳动力市场需求形成的劳动参与率不变。如果生育率提高至1.6情景下,中国的实际有效劳动力将从2013年的6.6亿下降至2035年的5.9亿。假如退休年龄推迟至65岁,则可以使2035年的实际有效劳动力提高0.5亿至6.4亿,但提升作用逐年减弱,到2060年仅能增加0.3亿。如果生育率可以提高到1.9,实际有效劳动力可以维持在更高的水平;但是如果仅能维持在目前的超低生育率1.3附近,则到2055年后实际有效劳动力将低于5亿人口,推迟退休至65岁勉强能维持在5.3亿。从实际有效劳动力数量来看,2045年之前延迟退休政策效果较优于生育率提高至1.9,直到2051年仍优于生育率提高至1.6的情形。

延迟退休对劳动力供给的质量影响有两个阶段。首先,政策执行初期,高龄、低学历劳动力的加入会拉低整体劳动力的平均质量。其次,随着时间推移,当新生代的高学历劳动力进入老年,将消除其对整体的人力资本质量的负面影响。而且延迟退休会增加教育投入的回报,激励人们对教育的投入,使未来劳动力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①郭凯明、 颜色:《延迟退休年龄、代际收入转移与劳动力供给增长》,《 经济研究》,2016年第6期。

②薛继亮:《延迟退休和放开二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延迟退休
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研究
延迟退休政策对企业员工工作动机影响的分析
延迟退休政策对企业员工工作动机影响的分析
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探讨
浅谈人口老龄化、延迟退休与基础养老金财务的可持续性
延迟退休政策与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青年就业、社会保障与养老问题
延迟退休政策背景下社会保障发展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