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语言石化现象浅析

2017-04-22 10:51笱铭铭
文教资料 2017年1期
关键词:外语学习教学语言教师

笱铭铭

摘 要: 语言“石化”现象是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常见问题。诸多学者就二语习得中的石化现象进行了研究,包括其定义、产生原因、如何避免等问题。在外语学习中教师是课程学习的组织者,在语言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拟把外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浅析教学中的语言石化现象,用一种新的态度去看待石化现象,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帮助二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一门新的语言。

关键词: 石化现象 外语学习 教学语言 教师

一、引言

语言石化(fossilization)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美国语言学家Larry Selinker1972年在中介语研究中提出的[1]。他指出,95%的二语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会出现石化现象。这种现象指的是二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语言能力的发展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状态,即便是进一步地学习和训练仍然不能得到改善。石化现象是外语学习过程中一个极其普遍的问题,可存在于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其中以语音石化尤为突出。语言石化现象是第二语言学习中很普遍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对学习者目的语水平的提高造成了阻碍,同时给教师的教学语言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早期Larry Selinker就指出不管一个人的语言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有多么的强大,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都会出现永久性的停滞[2],后期在诸多学者的研究中也认为语言石化现象是无法避免的。既然不可避免,做些改变又有何不可。Krashen的“输入法”指出,人们只有获得可理解的输入信息,才得习得外语。在第二语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可以说是学习者“输入”的最大、最可靠的来源。其输入的语言应该具有准确性、规范性及示范性等特点。由此可见,教师在二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想要用一种新的态度来看待语言石化现象,教师的态度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本文就教学语言的石化现象进行分析,试从新的视角来看待石化现象。

二、教师教学语言简介

教师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种语言。教学语言既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必要素质,又是教学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达到与学生交际的目的,教师的语言总是简洁凝练,使它带有许多外国话的特征或其他简化语言的特征。由于教学对象英语语言能力的局限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把它定义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采用的一种语言。为了达到与学生交际的目的,教师往往把语言简化,使它带有许多外国话的特征或其他简化语言的特征。”

英语教学语言分为四类:课堂用语、讲授用语、师生交流用语和教师反馈用语(Richards & Schimidt,2005)[3]。教学语言是人工性的、经过简化的一种符号系统。总的来说,教学语言有其规范性、明晰性、教育性、启发性、逻辑性、艺术性、趣味性、简洁性、个性化等基本特征[4]。就英语语言学习而言,其特点为:语言简化,却相对规范;教师通常也会通过其他的方法来加强学生的记忆,比如常用身体语言如用手指点数;通过大量使用同义词和原文释义以及重复、举例等来简化语言;避免使用复杂的动词词组或者音近形似、不易分辨的词组;时态使用上常用简单的过去时来代替学习者容易混淆的现在时和完成时。课堂用语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特定用语,往往具有固定的题目和句式。

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中,学生往往接受了教师的此类教学语言,比如我们经常上课用到的“Class begins”、“Read after me”等都已经成了我们惯性思维,脱口而出。这些课堂用语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的用语,简洁易懂,达到了跟学生交流的目的,也并非说不可接受。

三、教学语言石化现象

教学中的语言石化现象其实更多的是用来指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中介语石化的现象。中国的英语教师几乎不是英语本族语者,都是二语学习者,其教学语言同样存在着中介语阶段。因此,中介语中常见的石化现象存在于英语教学语言中是一种很平常的现象。通过一些实践和调查,石化现象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外语教师在教学语言的运用上出现的教学语言僵化、不能满足教学逐渐深入的要求等现象。这种石化的教学语言在课堂中的使用非常普遍。同时,二语学习者的知识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因而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可能一成不变,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的需要使用合适的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石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过于语言简单化,即不管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都停顿在较低的层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Very good!”是一些教师表扬学生常用的表达式,提示学生注意永远都用“Pay attention to...”,问学生理解了没有只会问“Understand?”,反馈学生的回答只反复使用“Right”或”Wrong”这样简单的词汇。在课堂用语中,其实这种现象还是比较少见的,不少教师多会稍微变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而需要教师自身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是教学语言凝固成固定模式,课堂语言单调,不活泼,老用一个词,老唱一种调,缺乏应有的变化和多样性。比如很多老师只用“What does it mean?”而不用“indicate/suggest/infer”等词。一般认为,这些词高频率出现,只会令学生乏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在英语学习中,一个班级学生成绩有好有坏,如果太多使用陌生的词汇,致使班级里面的“差生”很难跟上课堂节奏,所以词语的转换未必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基于Krashen的i+1语言输入理论,可知教学语言不能过于简单地停留在i+0上或过于复杂达到i+2。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因而教学语言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需要使用合适的教学语言。过于简单的语言输入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过于复杂的语言输入会让学生感觉太难而望而却步。因此英语教學语言若局限于固定模式,它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应根据教师的习惯用语、课堂氛围、学生水平的不同而变化,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习者。

由此可见,语言石化不仅存在于二语学习者中,就连教师也无法避免它的产生。首先,英语本身就分很多种,并不单单地局限于本族语,如果硬要统一英语语言,就不会存在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异同了。同时,英语除了美式和英式之外,还包括“world English”,“International English”,“Global English”,“Pidgin”,“Creole”等种类,这些英语都不是“standard English”,各自有着自己的特点。在语音石化现象中,最明显的是经常听到印度英语,大家会觉得他们的发音很奇怪,但是同樣他们也可以达到跟别人交流的目的。印度的英语使用者是一个很强大的群体,他们拥有标准的转写方式,然后用其本地文字表示英语,这使得印度的英语口音特殊而稳定。其实印度诸语言有大量的自由的英语借词,这种情况更加强化了人们用母语音系发英语发音的行为,甚至印度的许多英语词典都是用本地文字来标注发音的,不用 IPA。印度诸语言相对较大的音系和既有的辅音丛习惯能较为精确地转写英语发音,就更容易取代标准发音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的口音群体很快就形成了,且人们在群体内会自然尽量与他人口音一致。所谓的印度英语或印式英语口音其实也并非一体,不同的变体分别受到不同地区本地语言的影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受印地语及与印地语音系相似的众多印度—雅利安语言影响的英语。而另一个极端,受印度南部泰米尔语影响的英语就和受印地语影响的英语很不一样——因为泰米尔语音系较小,受它影响的英语口音相当含糊。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就算教师是海归,也不能有纯正的口语表达能力。

其次,学习二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能够交流,比如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可能更多地是为了生计,但是大多数英语专业学生及很多非专业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能够走出去。但是走出去就一定要有一口纯正的英语才可以吗?几乎没有几个人可以达到这个水准,即便是教师。每一个国家的语言都有自己的音系系统,再加上环境因素,要完全克服语言石化现象是几乎不可能的。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坦然接受,创造属于每个国家独有特色的英语语言,同时可更好地弘扬本国文化,拥有自己本国特色的英语。这就要求英语教师首先要转变对石化现象的态度,引领二语学习者走进一片新的天地,不再为此苦恼。

四、结语

语言石化现象已经或多或少地融入我们二语的学习过程中,诸多现象也表明石化现象不可避免,也有学者提出了其存在的合理性:一是其目的性是为了交流,石化现象并不会影响其交流;二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本国文化,让自己的国家能够“走出去”[5]。为了转变人们对石化现象的态度,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于教师使用怎样的教学语言引导二语学习者去对待学习过程中的石化现象。

教学语言要达到规范性,大部分因素取决于教师语言的可选择性。教师自身的英语语言水平和修养决定了教师语言课选择性的范围。所以英语教师首先必须提高自身语言修养,系统学习掌握英语教学语言,丰富教学语言,满足教学的要求。其次教师还必须加强恰当使用教学语言的意识,认识到教学语言的使用属于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恰当的教学语言组织好教学,用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石化现象。既然不能改变石化现象,那就应该试着改变我们的态度,引导二语学习者用全新的视角审视石化现象,让他们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

参考文献:

[1]Selinker,L.Interlanguage.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1972:10(2):209-231.

[2]Selinker,L.Two Perspectives on Fossilization in Interlanguage Learning[J].Interlanguage Studies Bulletin 1978(3):187.

[3]Richards J.C,Schimidt.R.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4]杨欣.教学语言艺术[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9,8.

[5]赵红丹,胡晓琼.“石化”新议[J].三峡论坛,2011(2):119-122.

猜你喜欢
外语学习教学语言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如何看待有效课堂环境构建是有效外语教学和学习的基本思路
频次作用对外语学习者书面产出的启示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外语学习中中介语的形成与发展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