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法在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2017-04-24 01:34刘忠民冯趁霞冯桂真李荔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氟烷骨瓣插管

刘忠民 冯趁霞 冯桂真 李荔丽 张 丽

河南开封市肿瘤医院麻醉科 开封 475000

不同麻醉方法在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刘忠民 冯趁霞 冯桂真 李荔丽 张 丽

河南开封市肿瘤医院麻醉科 开封 475000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在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颅脑损伤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01—2016-12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2 000例,均行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n=1 000)和观察组(n=1 000)。对照组常规麻醉诱导下气管插管及静滴丙泊酚维持麻醉,观察组常规麻醉诱导下气管插管及吸入异氟烷麻醉,采用双抗体法放射免疫测定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及皮质醇(Cor),比较2组麻醉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 2组术中1 h、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提高,观察组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NE、E、Cor水平均有所提高,观察组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良好率、轻度残疾率均高于对照组,重度残疾、植物生存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常规麻醉诱导下气管插管及吸入异氟烷麻醉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不同麻醉方法;大骨瓣减压手术;颅脑损伤;麻醉效果;应激反应

颅脑损伤属于脑外科的危急重症,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及治愈率低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目前,临床对于颅脑损伤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但部分患者入院后颅内压增高再加上脑挫伤严重,导致常规手术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1]。近年来,大骨瓣减压手术在颅脑损伤患者中得到应用,该手术能有效降低机体颅内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好并且对患者的创伤较小。由于颅脑损伤患者发病后临床上表现为意识障碍、神经功能阳性体征及昏迷等,导致患者对于麻醉要求较高[2]。静脉麻醉虽能满足患者手术治疗需要,但麻醉可控性较差,药物易产生蓄积,且麻醉平面难以控制。近年来,全凭静脉麻醉在部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3-4]。本文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01—2016-12我院收治颅脑损伤患者2 000例,均符合颅脑损伤临床诊断标准[5-6],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 000例,男568例,女432例;年龄24~72岁,平均(56.3±6.8)岁;体质量47~78(62.9±7.3)kg;车祸伤361例,高处坠落415例,暴力引起224例。观察组1 000例,男591例,女409例;年龄25~74(57.1±6.9)岁;体质量46~79(63.0±7.5)kg;车祸伤343例,高处坠落409例,暴力引起248例。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及损伤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符合颅脑损伤临床诊断标准[5-6];(2)均经生化指标、影像检查确诊为颅脑损伤;(3)ASA分级为Ⅲ-Ⅳ级;(4)符合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适应指针。排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2)合并有影响效应指标观测、判断其他生理或病理;(3)合并心、肝、肾功能异常。

1.2 方法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对照组常规麻醉诱导下气管插管及静滴丙泊酚维持麻醉: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有效评估,进入手术室后连接监护仪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10 min,建立静脉通道,静注阿托品注射液0.5 mg,10~20 min后静注芬太尼3 μg/kg,顺苯阿曲库胺0.05 mg/kg,地西泮注射液0.2 mg/kg,依托咪脂肪乳0.3 mg/kg,琥珀胆碱注射液2 mg/kg,患者经正压通气后进行气管插管麻醉,了解呼吸机进行机械呼吸,静滴2.0~2.5 mg/kg浓度为5%生理盐水,麻醉过程中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待麻醉生效后开始行大骨瓣减压手术,术中根据患者应激反应追加芬太尼及顺苯阿曲库胺[7-8]。

观察组常规麻醉诱导下气管插管及吸入异氟烷麻醉基础上静脉吸入1.0~1.5 MAC异氟烷维持麻醉。手术治疗过程给予羟基淀粉130氯化钠注射液,输血进行扩容,静滴10 mg地塞米松,20 mg呋塞米,静滴250 mL浓度为20.0%甘露醇降压。待麻醉生效后行大骨瓣减压手术,手术后给予常规氧疗、预防 感染、营养活化脑细胞等[9-10]。

1.3 观察指标 (1)血流动力学:观察2组术前、术中1 h及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MAP及HR。(2)应激反应指标:术前、术后静脉抽取5 mL静脉血,采用双抗体法放射免疫测定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及皮质醇(Cor),相关操严格遵循说明进行[11]。(3)预后:观察2组治疗后预后情况,包括:良好率、轻度残疾率、重度残疾、植物生存及病死率等。

2 结果

2.1 2组术前、术中1 h及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比较 2组术前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1 h、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均得到提高,观察组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手术前、后应激指标比较 2组手术前应激指标NE、E、Co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NE、E、Cor水平均有所提高,观察组术后NE、E、Cor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2组术前、术中1 h及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与治疗前相比,bP<0.05

表2 2组手术前、后应激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与术前相比,bP<0.05

2.3 2组预后比较 观察组手术后良好率、轻度残疾率均高于对照组,重度残疾、植物生存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预后比较 [n(%)]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脑外伤疾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引起昏迷,甚至威胁患者生命。目前,临床上对于颅脑损伤主要以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为主,该手术能快速降低患者颅内压,避免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从而降低临床病死率[12]。但由于病情相对严重,再加上患者伴有基础疾病,导致患者围术期对麻醉要求较高。合理的麻醉方法及有效的麻醉用药是维持机体各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关键[13]。近年来,常规麻醉诱导下气管插管及吸入异氟烷麻醉在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手术中得到应用,该麻醉方法具有麻醉彻底,麻醉平面易于控制等优点。丙泊酚属于全身麻醉常用维持药物,具有起效快、代谢时间短,体内残留低及苏醒快等特点,且血流动力学为线性,安全性较高[14]。异氟烷属于恩氟烷的异构体,属于是一种吸入性药物,对交感神经的兴奋作用相对较低,能提高肾上腺敏感度,且麻醉起效快,呼吸分泌物低,能降低或减少气管、呼吸道引起的堵塞,降低机体围术期应激反应,避免增加手术难度,影响手术效果。此外,常规麻醉诱导下气管插管及吸入异氟烷麻醉能避免患者吸入过量的异氟烷,从而保证患者稳定的心率、循环,降低临床病死率。但在使用常规麻醉诱导下气管插管及吸入异氟烷麻醉时必须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了解病情变化情况,保证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平稳,及时改善颅内压及灌注压。此外,治疗过程中还应加强其病情评估,及时发生围术期风险因素,尽早纠正和调整,使治疗更具针对性[15]。

综上所述,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常规麻醉诱导下气管插管及吸入异氟烷麻醉效果理想,围术期应激反应相对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1] 熊振辉,马建军.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全麻在颅脑手术中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0):77-79;84.

[2] 陈飞帆,王远洋.不同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1):121-122;124.

[4] 常涛,李立宏.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5,14(5):430-433.

[5] 阳婷婷,唐轶洋,张兴安.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效果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12):1 492-1 499.

[6] 毛仲炫,林艳,杨瑞敏,等.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11):1 073-1 075.

[7] 谭殿辉,赖润龙,赖余柱,等.大鼠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脑组织NF-κB表达的实验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2):555-556.

[8] Li SJ,Liu W,Wang JL,et al.The role of TNF-α,IL-6,IL-10,and GDNF in neuronal apoptosis in neonatal rat with hypoxic-ischemic ence phalopathy[J].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14,18(6):905-914.

[9] 魏林节,文朝远,叶东平,等.高原地区91 例重型颅脑损伤不同治疗方法疗效分析[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4,41(4):324-326.

[10] 郭永祥,孙霞.三种术式对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术后对侧血肿厚度及中线位移程度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5):667-669.

[12] 黎达锋,曾秋谷,梁华娜,等.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4,20(14):2 666-2 668.

[13] 张同军,孙学飞,靳红绪,等.咪达唑仑全凭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2014,9(1):47-50.

[14] 王桂兰,廖林,李应清,等.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J].医学综述,2014, 20(7):1 304-1 305.

[15] 李国肖,卢跃.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87-88.

(收稿2017-02-05)

R614

B

1673-5110(2017)08-0087-03

猜你喜欢
氟烷骨瓣插管
为什么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不建议做有创颅内压监测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七氟烷抑制宣威肺癌XWLC-05细胞生物学行为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与双额冠状切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比较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不同浓度七氟烷对人骨肉瘤saos2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