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发展青浦现代特色农业

2017-04-24 09:37青浦区农业委员会
上海农村经济 2017年4期
关键词:农业农村建设

■青浦区农业委员会

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发展青浦现代特色农业

■青浦区农业委员会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农委的大力支持下,青浦农业农村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有优的良好态势,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新突破、农村综合改革向深处发力、城乡一体化进程呈现加速度。2017年,我区将一如既往地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着力做好农业、农村、农民三篇大文章。

一、加快推进都市现代农业

我们将遵循“充其量”向“质取胜”转变的发展思路,以提升现代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基本目标,实施“一二三”行动。

“一”就是搭建一个平台,整合农业生产资源

我们考虑搭建实体化、可视化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就其功能定位而言,拟将各级各类散乱的强农惠农政策信息以及生产信息资源归类、整合,将青浦“三农”APP、区农委门户网站、农业布局GIS管理系统等多个平台的既有功能集聚、叠加,对经营主体、行业领域、街镇农业的信息工作和信息队伍进一步规范管理、完善制度,通过大数据分析指导各类各条线农业管理服务,形成“政府+合作社等+社会化企业”的综合信息网络功能性平台,目标实现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就其运维模式而言,将探索社会化的服务模式,其中,GIS地理信息实地核查将引进第三方力量,确保各类数据的精准性及政策落实的公正客观性。

“二”就是强化两大支撑,提升农业生产能力

第一是基础设施支撑。在建设高标准粮田和菜田上,我区已建有高标准农田17.17万亩,其中,农业部门建设的设施粮田12.2万亩、设施菜田2.7万亩,基本满足设施配套、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和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在落实农林水三年行动计划上,积极配合以朱家角、练塘为重点的3个片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现已完成示范片粮田水利设施1.43万亩,2017年计划1.63万亩;完成粮田、菜田、经济作物3.08万亩,2017年计划建设1万亩。另外,2015年朱家角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2320亩,已完成建设任务。在增强农业装备能力上,已完成设施菜田1025亩,7个粮食烘干中心和15个农机服务中心项目正办理前期手续,争取年底启动实施,预计2017年底全区日烘干能力可达2000吨,社会化服务面积7万亩。在提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上,2016年全区水稻面积11.65万亩、机械化种植面积6.12万亩,麦子3.2万亩、机械化种植0.1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率为82.5%,预计2017年提高至85%。

第二是人才队伍支撑。一方面,将不断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细化落实教育培养、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等工作,探索研究相应扶持政策,结合新型经营主体的大力培育,把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鼓励有志、有识于农业的优秀人才,投身农产品加工、营销、社会化服务等,在农业领域创新创业上有所作为,成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2017年计划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60人,确保农业规模化经营者持证率达100%。另一方面,不断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加大政策扶持和规划引领,鼓励支持家庭农场、集体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粮食生产继续推广“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蔬菜生产继续推广“两头包、中间统”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弘阳模式。同时,建立利益共享机制。鼓励合作社、龙头企业以协议签订等固化形式,夯实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基础,例如将产品最低收购保护价以及企业经营所得利润中抽取特定比例的资金,按流转亩数或收购数量反馈给农民,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提高其投身农业行业的积极性。

“三”就是抓好三个“一”,塑造农业品牌特色。具体为一项工程、一个集团和一种模式

一项工程,即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工程。青浦独特的自然禀赋,具备滋养优质农产品的土壤、空气和水资源,为区域农产品品牌塑造提供了优越的先决条件。为此,我们计划以区政府名义申报青浦农产品区域品牌,范围涵盖整个区域,既直接反映绿色青浦内涵,又将生态资源有效转为产业资源。我们考虑高起点、高标准推进规划、生产、监管“三位一体”的品牌建设。一是把准规划“方向盘”。立足农业产业实际,通盘谋划产业布局规划,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形成结构合理、比例协调、循环利用的粮食、蔬菜、水产、经济作物产业基础。二是规范绿色“生命线”。通过建立行业协会,组织指导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销售,延长和拓展产业链,培育产业品牌。同时推动新型经营主体与市级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加强种源建设,以优质种业的培育带动优质产业发展。三是筑牢监管“防火墙”。主要抓手是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建设。整合完善区、镇、村农产品质量三级监管和检测体系,健全村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员队伍,制度化推进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分类分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升风险评估预警与应急管理能力。

一个集团,即蛙稻米产业集团。为助推青西三镇联动发展,我们正着手组建蛙稻米产业集团,该集团由青发集团、现代农业园区、青西三镇和自在源四方联营。以做大做强优质品牌项目为纽带,带动青西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初步设定蛙稻米产业集团国有(集体)控股比例51%-55%,民营企业持股45%-49%。此外,待集团成立后,计划流转土地1万亩,采取“龙头企业+园区+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运营模式,由自在源公司提供生产技术、明确生产标准、制定生产方案,确保农产品符合绿色有机标准。与此同时,还将建设蛙稻米加工中心,通过蛙稻米深加工,畅通营销渠道,发挥特色农产品“接二连三、前延后展”的叠加效应,打响青浦稻米品牌。

一种模式,即生态养殖模式。我们考虑把我区21个天然湖泊、8.5万亩的外荡水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探索“死水变活水、死鱼变活鱼”的种质资源保护和生态养殖模式,力求修复淀山湖地区渔业资源,保障我区水产品优质供给。从路径选择角度,将追求水产品的量转变为水产品的质。着力调优养殖结构,在保持原有生态结构和种群数量的基础上,运用生物互补原理,适当进行人工管控,优化养殖结构和养殖密度,促进渔业资源增殖。从范围选定角度,将传统的重池塘养殖转变为重外荡生态养殖养护。一方面,针对金泽元荡湖的渔业资源,开展本底调研评估,实行生态养殖。另一方面,在任屯荡建立规模约170亩的种质资源养殖保护基地,保护淀山湖水域原有土著品种;同时在淀山湖等重点水域增殖放流淀山湖土著鱼类,切实维护渔业资源的多样性。

二、加大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一是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具体为两项整治和“三无”船舶整治。我区小型养殖场整治于2012年5月启动,至2016年底全面完成整治任务,共计123家。2016年,我区“三无”船舶整治专项行动全面启动、全区聚力、全数完成,累计清理取缔“三无”船舶1758艘,拆除岸上违章搭建1101平方米。下一步,我们将重点聚焦整治成果的提升巩固,狠抓长效管理的有效落实。

二是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我区美丽乡村建设自2014年正式启动,以“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为主线,以环境整治打基础,以项目聚焦强筋骨,以产业文化促提升,坚持整治、建设、管理三管齐下,因地制宜,先行先试,至去年底,共启动区级示范村21个、镇级达标村50个,其中8个村被评为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2017年我们将启动6个左右区级试点村建设。继续做好市级示范村评选推荐工作,力争入选村不少于2个。以加大政策聚焦、加快集群打造、加强长效管理为主攻方向,实现美丽乡村内外兼修、长治久清。首先是抓政策扶持走先行棋。将通过广泛调研、深入研究,重点制定涵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功能培育、土地要素供给等内容的相关资金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街镇自筹项目建设资金的区级奖补力度。其次是抓集群打造走联动棋。初步考虑通过综合运用相关示范村的建设成果,主动对接青西三镇联动发展契机、对标世界著名湖区定位,把朱家角镇作为重要发展区,辖内的张马村、王金村作为“双核”,将沈太路沿线及沈太路以东、沈转公路以南,包括李庄村、张巷村、建新村、新胜村在内的沈太片区,穿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造“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的美丽乡村集群,进一步促进村级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进而使青西地区成为全市乃至更广范围内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标杆和新亮点。同时将抓长效管理走长远棋,使美丽乡村管理正式步入常态、长效轨道。

三是合力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依托丰富的自然禀赋和特色农业基础,我区近年来涌现了枇杷园、凯博农庄、东方菲尼克斯等一批初具规模的农业旅游景点景区;草莓节、茭白节、蓝莓文化节等农事节庆也是家喻户晓。休闲农业发展势如破竹的同时,由于产业尚处成长期,欠缺成熟度,诸如规划相对滞后、项目建设重复、服务管理能力薄弱、用地限制等问题突出。对此,我们将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第一,强化工作机制。考虑建立青浦区推进农业旅游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协调解决休闲农业整体发展规划、布局、政策等重大瓶颈性问题,不断完善政府服务、指导和监管功能。第二,强化规划引领。科学编制我区休闲农业空间布点规划以及设施用地布局规划,明确核心示范区,整合土地等资源要素,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切实发挥规划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第三,强化配套服务。各部门通力合作,抓好大交通和大旅游建设。大交通配套建设,主要探索以政府扶持方式,鼓励大公交在全区农业旅游主要景点增点设站,在主干道路沿线或出入口增设景点导入指示牌,方便市民出行。大旅游格局的塑造,重点探索促进休闲农业与会商文体等的有机联结,进一步丰富内涵,提升能级,打造若干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树青浦大旅游品牌。第四,强化特色培育。从保基础、筑亮点出发,聚焦茭白、草莓、薰衣草、蓝莓等农业特色资源的提优和拓展,逐步将休闲农业发展渗透到美丽乡村建设中,通过“一乡一品”、“一村一业”培育,使美丽乡村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新农村,切实激发农村经济裂变式增长。

到“十三五”末,基本形成休闲农业发展新格局,实现年接待农业休闲旅游人次250万人次,综合营业收入15亿元,带动就业人数3000人。

三、加速推出农民增收新举措

一是稳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村级层面,至2016年底,全区191个村(居)的改革任务100%全面完成,实现市农委和区委区政府村级产权制度改革应改尽改的目标任务。镇级层面,2016年我区开始镇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同年12月夏阳街道、重固镇完成试点并成立经济联合社。12月27日,区委区政府召开青浦区镇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会暨夏阳地区农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成立大会。会上,区委书记赵惠琴、副区长金俊峰作重要讲话,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2017年将推进赵巷镇、华新镇、朱家角镇、练塘镇和香花桥街道5个镇级改革,目前改革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工作已启动,重点做好五项工作:一要做好改革街镇的镇级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理清产权关系,特别是权属不清的,协调财政、国资部门做好产权界定;二要做好成员身份确定,特别是对撤建制的村,认真进行农龄的确认核实;三要开好选举大会,按照拟定的选举办法选好社员代表;四要根据各街镇镇级集体资产的规模、效益,合理设置股权;五要及时收集资料,整理归档。

二是持续加强农村综合帮扶

我区农村综合帮扶工作主要针对经济薄弱村造血项目的建设扶持。经市农委按照人均村集体可支配收入低于400元的标准认定,共有经济薄弱村33个,分布于青西三镇(朱家角镇6个,练塘镇19个,金泽镇8个)。帮扶项目由所在镇搭建平台,自主选择,目前均以购置物业的形式有序推进。下一步的工作重心主要包括:会同相关部门帮助拓宽帮扶项目的招商渠道,并且待经济薄弱村项目落地后,我们还将根据工作实际进展,聚焦资产运行监管、收益分配等方面,建立健全相应制度,不断完善各项措施,继续指导财务核算等工作,确保项目收益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为形成稳定长效的帮扶“造血”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其中,练塘镇帮扶项目已实现2016年度一个季度的收益分配,金泽镇和朱家角镇项目2017年也将力争实现收益分配。

三是不断优化农村造血机制

我区自2013年起,遵循“统筹在区,造血在镇,输血到村”的工作思路,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2014年将这项工作列入区“三农”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重点开展“198区域”减量化造血机制试点,2016年又将增强集体经济自我发展功能列入区委“补短板”课题。各街镇按照工作要求,认真落实“198区域”减量化等政策,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自我发展模式。下阶段,我们第一步将综合掌握情况,对各街镇农村集体三资进行全面调查梳理。认真了解街镇可用资金规模和建立农村自我发展造血机制的计划需求,为对接区级项目建设资源打好基础。其次,要做好总结推广,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经济自我发展多种路径的探索实践。跟踪华新和夏阳模式的实施情况,加强统筹协调,在实践中探索,同时结合已有实践案例进行经验总结,形成具体操作细则,指导全区面上工作推进。同时,要广辟项目渠道,通过参与建设公益项目、合作开发产业园区、优先投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购置留存楼宇物业等,认真选好项目、尽快建好项目,多途径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不断完善项目收益分配制度,切实让农民收获更多红利。□

猜你喜欢
农业农村建设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