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起袖子认真干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记全国人大代表孙跃明

2017-04-24 09:37威张壬戌
上海农村经济 2017年4期
关键词:人代会人大代表村民

■钱 威张壬戌

撸起袖子认真干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记全国人大代表孙跃明

■钱 威张壬戌

走进杨王苑,只见成片的别墅红瓦白墙,错落有致地掩映在树荫花丛之间,平坦宽敞的柏油路穿园而过,而边上的小河波光粼粼,倒映着白云蓝天……此时此景,谁能想到这竟是上海郊区的一个农村。

“这都是托共产党的福呀!”村里的吴阿婆说,“都亏孙跃明书记头带得好,我们才住上了大别墅,过上了好日子。”吴阿婆说的,正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奉贤区南桥镇杨王村党委书记、杨王经济园区主任孙跃明。

带领村民致富的“领头羊”

镜头拉回到21年前,此时的杨王村发展跌入谷底,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村集体账面上没有一分钱,相反还负债1360万元,人均负债1.31万元,企业不景气,村庄破落,村民怨声载道。杨王村成了奉贤叫得上号的穷村、差村。短短一年的时间,村领导班子走马灯似的换了3茬,但都没能让杨王村走出困境。

谁会是合格的带头人?群众的目光渐渐聚焦在年轻的孙跃明身上。虽然他当时还是小字辈,却已有多年闯荡商海的经历。从村办工厂的工人做起,到技术员、负责销售的副厂长和厂长,孙跃明一步一个脚印,迅速成长为一名懂经营、有闯劲的企管人才。困难之际,面对全村父老乡亲的重托,孙跃明毅然决定挑起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担,走上了村主任这个岗位。回想当年这个决定,孙跃明说:“虽然当时我自己是企业老总,可以走发家致富的道路,但是我决心宁可不当个人富翁,也要为杨王村百姓造福一辈子。”

为了发展经济,孙跃明带领村民自筹资金开发了100亩工业园区,还经常跑深圳招商引资,一次次地出席招商引资会议。有一次,为接洽一个客户,在这家公司门外足足等了七八个小时,终于感动了客户,签下了投资杨王村的协议。4年间共引进企业400多家。数年之后又自筹资金开发1000亩工业园区……功夫不负有心人,孙跃明的一次次“大手笔”,让杨王村实现“咸鱼翻身”,走上了崛起发展的康庄大道。

十几年时间,杨王村不但甩掉了“穷村”的帽子,而且一跃成为全区有名的富裕文明村,成为上海郊区新农村建设的一张名片。到2016年底,全村一、二、三产业实现经济规模225.02亿元,税金实现4.06亿元,全村可支配收入达到4675.23万元,形成了工业经济园区、现代农业区、生产性服务业区、乡村旅游区和农村新型社区五大板块的新农村建设格局。杨王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中国幸福村”、“全国民主法治村”、“全国十佳小康村”、“上海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而孙跃明本人则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村官”、“新农村建设领头羊”。

代表履职路上的“奋蹄马”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孙跃明的奉献和付出,让他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信任和支持,2013年光荣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也是上海市唯一一名来自农村的代表。全国人大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参与行使国家权力。孙跃明感到,这是一份荣誉,但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如何当好全国人大代表?这是对我的新挑战,压力还是蛮大的。记得第一次上北京开全国人代会,总是想如何在审议的时候讲得好一点,把一些问题看得透一点,好多东西要思考得深一点,晚上老是睡不着觉,甚至还发了烧。”

孙跃明把压力变为动力,开始了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全新征程。一方面加强学习、思考和调研。认真参加全国人大组织的代表初任学习、履职学习及专题学习班,参加上海市人大组织的调研、视察等各项闭会期间活动,还向连任代表“取经”履职经验,力争尽快了解掌握代表履职“应知应会”内容,提高履职的能力;另一方面,他决定充分利用自己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对“三农”工作比较熟悉的优势,多为农村的改革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四年多来,他广泛听取农民和村、镇、政府机关等部门的意见,查阅大量的文件资料,在全国人代会上提出《关于推进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的建议》、《关于基本农田保护应纳入生态补偿范围的建议》等5份代表建议。2015年初,他提交了《关于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建议》,提出“三农”工作中存在的短板问题:一是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未能有效发挥;二是农村村级组织,带领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不足;三是乡风文明建设弱化,发展不平衡;四是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要有机结合,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得到承办建议的相关国家部委的肯定和采纳。

在全国人代会期间,他抓住与来自各方面全国人大代表,尤其是党和国家领导来团参与审议、共商国事的机遇,积极参与讨论发言,充分利用好每一次发言机会,反映农村实际情况,为做好“三农”工作建言献策。同时,在其他相关座谈会上以及接受媒体采访等场合,他也不遗余力地为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鼓与呼。为提高每次发言的质量,他还经常工作到深夜,精心准备、打磨发言内容。

“作为基层代表,我就是从群众当中走出来的,更多的会倾听到老百姓的社情民意。我要把基层的声音带到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孙跃明代表说,“希望通过我们这些基层代表的努力,让老百姓的呼声更好地被听到,让老百姓的生活过得更好。”2017年3月,在全国人代会上,孙跃明向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一定撸起袖子认真干,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服务群众的“孺子牛”

在全国人代会上,孙跃明常自称自己是“草根”代表,平时就工作、生活在农村最基层,同老百姓打成一片。孙跃明说,不论是做好代表工作,还是村的发展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紧密团结群众,听取群众意见,同时了解群众的思想、期盼和困惑,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他提出,杨王村群众工作要做到四个要:群众有问声我们要有应答;群众来访我们要接待;群众有难事我们要解决;群众的权益我们要维护。

“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让老百姓得到更大实惠。”数年前孙跃明决定以宅基地置换归并为突破口,建设“杨王苑”新村,既节约用地,又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环境。他还专程请来市、区有关专家,科学设计新农村规划。为做好动迁动员工作,他挨家挨户上门征求意见,做工作,得到绝大多数村民的拥护。有一户农户为了给儿子多争一套房闹情绪,孙跃明多次上门宣传政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说:“我是杨王的儿子,为村民办好事。你要把我也当成自己的儿子,不要为难我了。”说得这位村民热泪盈眶,最终在协议书上签了字。

为了建设“杨王苑”,孙跃明日夜奔波在工地上,连小舅子因病不幸去世也顾不上去照料。家里的老人、孩子全甩给他爱人一人支撑着。可是,他却在村民家嘘寒问暖,许多老人感动得不禁潸然泪下。“杨王苑”总算竣工交房了,孙跃明提议:新楼房让村民先挑选,村班子成员放在最后。孙跃明家的那套就是群众挑剩下来的。

这些年,孙跃明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要让老百姓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围绕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努力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杨王村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64岁的村民王勤华见证了从贫困村到富裕村的巨变:过去,村民“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几十年,兜里空空没有钱”;而现在“大家不种田,人人袋里都有钱”。村里老人更是“冬天孵太阳,夏天乘风凉,搓搓小麻将,吃吃白相相”。

现在的杨王村民基本享受到“贫有所依,病有所医,难有所帮,老有所养,应保尽保”的待遇,年末还有一次性实物福利;考取大学的村民子女可领到奖学金;人均年收入低于上海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家庭都给予落实三级定补,合作医疗投保率达到100%;低收入的患白内障的老年村民由村里提供手术费,进行复明手术等。杨王村推出的一系列惠民措施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拥护。

当了全国人大代表,孙跃明的视野更宽了,他的社会职责也不仅仅局限在杨王村。每到年底,他开始提前思考酝酿来年全国人代会将提交的议案和建议。他说:“作为农村来的人大代表,就要为农民说真心话,反映农村客观情况,让党和国家了解真实的农村,制定出符合农村实际的政策,让更多的村能够富裕起来。”□

猜你喜欢
人代会人大代表村民
精益求精确保大会顺利召开——河北省人民政府招待处圆满完成人代会服务保障工作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人大代表要常回“家”看看
人大代表选举(三首)
坚持“四个三” 提升乡镇人代会质效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给人大代表履职戴上“紧箍”
让“人大代表之家”在群众中火起来、亮起来
喜看人代会上“微信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