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生态下教育与技术的融合
——兼论教育哲学素养的体现

2017-04-24 01:49王娩娩
关键词:哲学互联网+智慧

王娩娩

(淮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互联网+”生态下教育与技术的融合
——兼论教育哲学素养的体现

王娩娩

(淮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在理论体系中,技术游离于教育哲学的边缘,但在教育实际中,教育与技术比以往任何时代的融合更为全面、深入。以教育哲学为分析视角,探索“互联网+”技术生态给教育带来的颠覆性影响,并从三个分析维度:教育发展史、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分析了教育与技术的融合问题(why、how、what)及融合过程中体现出的教育哲学素养。教育与技术之间是一种近似天然的融合,在坚持学习先于技术的原则下,利用具有时代精神的教育哲学素养和技术素养,追求教育的真谛——好的教育。

“互联网+”生态;教育哲学;教育与技术

“互联网+教育”不仅为传统教育注入新活力,更是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新引擎,在这种教育新生态下,计算机和移动终端联网的同时,也是教育实践的联网:教学、学习、信息流动、知识成型均在互联网上实现。提倡“互联网+教育”不仅易于促进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更是教育哲学素养的时代性体现。然而,“互联网+”技术生态下,教育与信息技术为何融合(why)、如何融合(how)、已达到何种融合程度(what)以及融合过程中如何体现出教育哲学素养,本文拟以教育哲学为视角,以教育发展史、教学模式及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分析维度,探析教育与技术的融合问题及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的互联网思维和哲学思维体现,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教育与技术融合的框架分析

一、分析视角——教育哲学

哲学和教育的契合点是人,结合点是教育哲学,但并非二者简单堆叠式相加,有其自身特殊意义。教育哲学观念伴随着人类教育实践活动就已产生,对其概念和内涵的界定,古今中外的学者各持己见。当前学界普遍认同:教育哲学具有方法论性质,是一种实践哲学或生活哲学。石中英教授[1]尤为强调和推崇教育哲学的实践性特征,并将其看做首要特征,认为应从哲学立场反思、改进教育实践。一言以蔽之,教育哲学是关于人类教育发展、完善的大智慧,是追求好的教育和教育最优化的大学问,主张用哲学的观点、立场、方法、态度对含有教育观念的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行为等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反思、批判,以追溯其哲学根源,进而重塑教育生活经验,形成新教育观念并融入教育实践中。

在每一次教育革命阶段,均有与该阶段最适恰的教育哲学理念及教育哲学素养,但每一代教育实践所流露的教育哲学素养并非“今胜于昔”的进化关系,各有值得肯定和追求的侧面,教育哲学的发展具有历时性和共时性并存的特点,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创新,教育哲学体现、捕捉、追求一个时代的教育精神和时代精神。在“互联网+”技术生态下,技术融合于教育给传统教育带来的“升级换代、融合创新”更为显著,虽有学者从物质、制度、观念层面论证了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但未深入探讨教育与技术的实际融合问题。一个时代的教育哲学素养是极为重要的,教育与技术的融合是教育哲学素养在数字时代的体现,因此,文章以教育哲学为分析视角,一以贯之于教育与技术融合的why、how、what问题中。

二、分析维度一:教育发展史

在论析教育与技术的融合之前我们先厘清人、教育、教学、学习与技术的关系。对于这几者关系的论述一直是教育界的热点话题之一。张纲要、李艺主张以教育哲学为平台来沟通教育技术学和教育学,将人与技术、教育与技术、教学与技术纳入教育哲学研究的拓展框架。[2]亦有学者论述了教育学和教育技术学两大阵营对话的必要性,以解决技术在理论中的缺席问题。[3]

在教育中教是为学服务的,而教育、教学和学习是以人为契合点的社会实践,其中人与学习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文中主要以人与技术的关系作为这几者关系的基调。人与技术密不可分,斯蒂格勒将“人—技术”比作“缺陷存在—代具”的关系,后者是对前者的弥补;伊德用具身理论解释人与技术间的关系。[4]总之,在当前“互联网+”技术生态下,人与技术的弥补性、具身性关系,也推论了教育与技术、教学与技术、学习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但是,在技术时代,很多教育问题源于技术的使用和教育哲学素养的滑坡,所以,先驱学者乔纳森的观点值得借鉴,即“先考虑学习再考虑技术使用,用(with)技术学习而不是从(from)技术学习。”[5]

1.历次教育革命

从以上对教育哲学和人、教育、教学、学习、技术关系问题的辨析中,已经回答了教育与技术融合的why问题,下面通过对教育发展史的回溯,继续解答该问题。教育史学家认为,人类社会共经历了四次教育革命分别确立了以口语和专职教师、文字和学校、造纸术和印刷术、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中心的教育形式。郭文革[6]分析了教育的“技术”发展史,包括五个阶段:口传、手写文字、印刷文字、电子传播、数字传播。从教育史和教育的“技术”发展史的重叠,不难看出,历次教育革命必然走势的直接动因是科学技术的迭代创新。因此,自教育产生之初,其与技术就已经融合成一个“共生体”,且随着二者的不断发展,这个共生体进行着“三维(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延伸。

从教育哲学的角度看,教育与技术的融合是为了实现教育最优化、教育人性化,追求更为完善的教育,而从事二者融合工作的技术工作者和教育实践者亦表现出高尚的教育哲学素养。当前技术时代,即人们所处的第四次教育革命中,较为推崇和追求的教育形式有:现代远程教育、智慧教育、创客教育等,这些教育形式和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共同回答了教育与技术如何融合及融合程度,同时折射出融合过程中的教育哲学。

2.新型教育形式

(1)现代远程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开始于20世纪末,时至今日,远程教育在教学与辅导、学生学习支持、系统结构与质量保证、教学设计与资源开发等方面成绩斐然。现代远程教育允许教师和学生、教学和学习均处于时间和空间的准分离状态,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生态下,借助智能化信息技术的支撑,放大了优秀教师的教学智慧,提高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价值,推动了教育全球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然而,现代远程教育在完善质量保障制度、顺应教育改革价值取向、变革教育服务模式等方面存在问题。大规模的人才需求、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急需远程教育内在和外在的双重变革,借助互联网技术、学习技术、社交媒体技术、可视化技术等现代技术,以形成以公众为中心的远程教育服务圈和学习圈,促进大规模的个性化自主学习。

(2)智慧教育

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土著的学习者,催生了智慧教育的到来。智慧主要指对事物创造性的认知识见和施为能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慧教育是教育融合技术的巨系统工程。祝智庭等[7]认为,智慧教育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智慧学习环境和智慧教学法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学习,实现传递、启迪、发展、应用、创造学习者智慧的教育。钟晓流等人[8]从技术角度指出,智慧教育是依托新一代技术以打造集泛在化、感知化、一体化、智能化于一体的教育新生态。无论是对智慧教育本质特征、关键和基本假设的解读、或是对智慧教育体系结构及技术特征的分析,一以贯之的主线是:交互技术、集群技术、可视化技术、智慧计算等现代技术在智慧教育体系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育对技术有一种近似天然的吸引和融合,尤其在智慧学习环境创设方面,技术显示出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智慧教育仍面临着挑战:如如何培养学习者智慧学习的自组织能力,还需我们结合互联网思维和哲学思维深入探索。总之,信息技术运用于智慧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人类教育哲学素养的体现,折射出追求卓越教育的愿景。

教育与技术的融合不仅仅体现于远程教育和智慧教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和创客运动背景下兴起的创客教育,在美国政府教育倡议下出现的STEAM教育,均表现出技术融合于教育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创客教育是“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9]尤其是创客空间的搭建更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而STEAM是一种体现技术时代精神的教育哲学理念,更加注重跨学科、实践性、艺术性等。

从以上对教育发展史及对远程教育、智慧教育等几种现代教育形式的分析中,可清晰看出: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比以往任何时代更为深入,其表现为一种追逐时代精神的教育哲学,对“互联网+”技术生态给教育带来的机遇或挑战的分析,透露出人们对卓越教育的追求,这正符合教育哲学的真谛:探寻所谓的好的教育。总之,技术推动的教育形式的变革体现了教育与技术的全面深度融合,传达了具有时代气息的教育哲学素养。

三、分析维度二:教学模式

各种新兴教学模式给传统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促进传统模式的升级换代。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混合教学将在线教学与课授教学有机结合已得到广泛应用,如今,微课、MOOC、翻转课堂分别整合于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日益普及。

1.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颠倒了课堂内外时间(教学流程创新)、重塑了师生角色(身份创新)、以微课为主要学习资源(教学资源创新)搭建了“双世界”的O2O学习环境(教学环境创新)学生在家上课、听讲座,在教室练习、研讨,是对时间的高效利用。翻转课堂在大、中、小学校的应用已彰显出其教学优势,但其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面貌,有益于师生借助网络技术进行因材施教和个性学习,翻转课堂体现出信息时代的教育哲学理念,其所依托的资源发布、交流互动、跟踪监测、拓展学习均有配套的技术支持,利用技术给传统教学灌以时代气息。

2.慕课

慕课(MOOC)是一种面向大众的教育服务平台,开放、免费的优质教育资源,加之无时空限制、参与自主性高,得到广大成人青睐。MOOC教学理念在提供教育机会、促进教育公平的同时,推进了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进程。但是MOOC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如MOOC中的旋转门现象——中途高辍学率问题、校园文化缺失问题、实践模式不完善问题。MOOC亦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教学模式,无论是课程制作与发布,还是学习注册与绩效评估,都以配套技术为基础。作为技术深入融于教学的新形式,MOOC亦体现出时代性的教育哲学素养和技术素养。另外,自带设备的教学模式、基于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旨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均体现出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利用信息技术追求完美教学的教育观念是一种教育哲学。

四、分析维度三:学习方式

人类正处于第四次教育革命阶段:数字土著的教育对象、020的教学环境、高质开放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衍生出各种学习方式,如智慧学习、社会化学习、移动学习等,技术支持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有效应对了信息爆炸和知识碎片化的时代现状,亦是人们对人性化教育的探索。

1.社会化学习与微学习

社会化学习指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利用手机、APP等移动终端获取、共享知识的非正式学习方式。微学习又称碎片化学习,其核心理念是:随时随地随需的学习,学到一点是一点。目前不仅出现了微学习网、微学习社区,还开发了微学习APP,更加便捷了网民的交流分享。混合学习与混合教学相联系,智慧学习是智慧教育的学习方式。无论哪一种学习方式,都能在信息技术作用下,帮助学习者实现无所不在的学习,促进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沟通。信息时代,每个人均是信息的制造者和消费者,这些学习方式满足了数字移民和数字原住民的快餐式、短平快的速读习惯。

2.教育大数据与学习分析

在信息超载、知识碎片化的数字时代,大数据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实现大数据的“增值”必须有特殊技术为支撑,如数据湖、云计算、各种分析技术。大数据与教育的融合体现出教育哲学的实践性取向,因为教育大数据是从各种教育实践中收集“数据印记”,经过分析处理,用以干预教育过程和教育主体。信息技术在教育大数据中同样起到基础性作用,例如,邢蓓蓓等[10]指出教育大数据需要4大类、13种采集技术,并认为体感技术、语音交互技术等新型技术未来将用于教育大数据的采集。教育大数据和和学习分析的结合是回归教育本质的诉求,学习测量是利用技术促进学习,通过测量、收集、分析数据以期优化教学、学习及情景,随着未来教育更加开放、自主、真实、移动,为学习分析开创了广阔发展空间,但其发展仍面临数据采集标准、分析模型构建等问题。

结语

在教育哲学的理论体系中,技术处于“失语”状态、“历史性缺席”状态,但在教育实践中,教育与技术正全面深度融合。教育与技术融为一体是必然走势,也是各自自身发展的需要,“互联网+”环境下,新一代技术生态为教育哲学素养的提升提供了实验田地。因此,用教育哲学的观点、基本原理、态度来研究教育中的技术问题及技术中的教育问题,将互联网思维与哲学思维整合,通过促进教育与技术的融合,实现教育哲学的本真追求——好的教育。

[1]石中英.教育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刚要,李艺.技术时代教育哲学的拓展研究——兼论教育技术学与教育学的深度融合何以可能[J].中国电化教育,2014(9).

[3]李美凤,李艺.人文主义技术视角中教育与技术的“一体两面”——兼论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的对话何以可能[J].开放教育研究,2008,14(1).

[4]张刚要,李艺.教育哲学的技术向度:一个概念及其分析框架[J].电化教育研究,2016(5).

[5]吴永和,陈丹,刘晓丹,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乔纳森教育技术学思想述评[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2).

[6]郭文革.教育的“技术”发展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09(3).

[7]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

[8]钟晓流,宋述强,胡敏,等.第四次教育革命视域中的智慧教育生态构建[J].远程教育杂志,2015(4).

[9]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师资建设,2015(1).

[10]邢蓓蓓,杨现民,李勤生.教育大数据的来源与采集技术[J].现代教育技术,2016(8).

Class No.:G40-057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Under the Internet+ Circumstance

Wang Wanwan

(School of Education,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Anhui 235000,China)

Technology is on the edge of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but in practice,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has becom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than any time before. We explored the disruptive effects of "Internet +" technology ecology to the education from three dimensions: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teaching modes, learning style and philosophy literacy in the fusion process in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and the education . Between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is a kind of approximate natural fusion. With the principle of learning ahead of technology and the technological literacy and educational philosophy literacy with a spirit of the era, we try to pursuit the truth of education.

"Internet +"ecology;philosophy of education;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王娩娩,在读硕士,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方向:网络教育。

安徽省重大教学研究项目“高校公共实验课程绩效评价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研究”(编号:2014ZDXXH195)。

1672-6758(2017)04-0001-5

G40-057

A

猜你喜欢
哲学互联网+智慧
菱的哲学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