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格力的“珍珠”

2017-04-25 23:09文|余
传记文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格力电器董明珠格力

文|余 玮

董明珠:格力的“珍珠”

文|余 玮

上图:董明珠

争议对董明珠来说并不陌生,在20多年的格力生涯中,她不止一次成为新闻的主角。

不得不承认,自加入格力以来,董明珠凭其倔强的韧劲儿和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将格力推向了世界500强企业的行列。她曾八度入选美国《财富》杂志“全球50名最具影响力商界女强人”;成为首位获得中国最佳商业领袖奖的女性企业家;2013年在福布斯亚洲商界权势女性榜上排名第11位……曾经立下辉煌战功的董明珠,不仅让世界知道了格力这个品牌,还使自己一手创造的神话如布道一般,深深地影响了与她同时代的民营企业家们。

锋芒毕露的董明珠被冠以“强势”“好斗”甚至“偏执”的标签。听闻这些,她笑而不语。被媒体频繁曝光于镁光灯下的她也承认,巨大的舆论压力使她透不过气来。走近她,才知她真正的内核和标签是励志、执着、不服输,也兼有优雅和从容的一面。

南下闯出一个新世界

董明珠是南京人,原本在一家化工厂做行政,结婚生子,过着安稳的日子。30岁时,丈夫因病去世,为了养家糊口,6年后,她将8岁的儿子托付给母亲抚养,独自一人南下闯荡。

1990年,董明珠来到珠海。这一年的珠海喜气洋洋,大家都在为庆祝珠海经济特区成立10周年而作准备。这个中国南方的小城,在过去的10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的背后,是当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家电企业。

当时,36岁的董明珠在珠海海利空调器厂找到了一份销售的工作。当时这家国营小厂籍籍无名,只有一条年产量低且技术落后的生产线做组装生产,整体销售额仅2000多万元。相比上海日立、三菱电机、松下、上海夏普这些日系大厂,国产空调企业基本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只是将购买来的压缩机、部件组装,然后销售出去。能找到销售的工作,不是因为董明珠擅长,而是因为销售是一份万金油的工作,除了需要热情之外,几乎不存在什么门槛。

刚到异乡的董明珠在那个时候确实也没有什么更多的打算,当务之急是找一份能糊口的工作。谁也没想到的是,无论是董明珠,还是后来改名为格力的这家空调厂,都因缘际会地改变了彼此的命运。

跟着老业务员熟悉了几个月的业务后,董明珠被厂里安排负责安徽市场的销售工作。到合肥的第一件事,是向当地一家拖欠了42万元货款的经销商追债。对这笔债务,董明珠本可以不管。那时,拖欠货款是不成熟的商业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何况还是前任业务员留下的烂账,而且厂里当时按照销售额的2%对业务员进行提成,即使她讨回这笔债,自己也得不到一分钱。但她选择了坚持追账,因为她认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能就这样算了。

账目很清楚,对方也很好找,但对方老总就是不理她的茬儿:“对什么账?卖完了给你钱,有什么好对的?”董明珠问:“如果不对账,那我怎么知道我们的产品卖出去多少,库存多少呢?” 这位老总截住了董明珠的话头:“实话实说,你们海利的产品,根本就卖不动!”

接下来的几天,董明珠天天去找这位老总。老总则摆出一副似听非听的样子,自己看报品茶,却连水都不给客人倒一杯。用尽了各种推诿手段后,他干脆对董明珠避而不见。

董明珠则更犟,天天去“堵”,终于有一天把老总堵在了办公室。她用几乎失控的声音大叫:“你要么还钱,要么退货。否则,从现在开始,你走到哪里我跟到哪里。不信咱们走着瞧!”

经过40天的斗智斗勇,饱尝了与赖债者交手所受到的冷落、戏弄和欺骗后,董明珠终于追回了货物。当货物成功运上货车的那一刻,董明珠说自己当时是真的哭了,朝对方大喊:“从今往后,再也不和你这种人做生意!”从此,吸取教训的她设立了“先款后货,决不赊账”的首条商规。

第二年,由于商标被抢注,海利空调无奈重新起名,便有了后来响当当的“格力”品牌。

很快,格力打开了在淮南的市场。同时,在芜湖、铜陵、合肥、安庆等地,董明珠都打开了销售局面。仅1992年,她在安徽的销售额就突破了1600万元,她一个人的销售量占整个公司的八分之一。之后去江苏,一年之内销售额翻了10倍。董明珠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成了公司的销售主力,无论在哪个区域市场,她都用一股闯劲儿为自己开路。

1994年,格力内部发生动荡,部分骨干业务员突然“集体辞职”,董明珠经受住了诱惑,坚持留在格力,被全票推选为公司经营部部长。

1999年,董明珠获颁“五一”劳动奖章

开始,董明珠还是有些不情愿,毕竟做业务员提成和奖金都高,做经营部部长,就要拿固定工资了,没有业绩提成,收入严重缩水。不过,面对格力的困难,董明珠选择了顶上去,走马上任。一年后,格力的销售收入增长了7倍……

多次空调大战中,董明珠通过业务团队打造、铁腕管理渠道、营销模式创新(专卖店、渠道联合体、“淡季返利”“年终返利”等政策),再配合技术、营销双驱动等一系列措施,将格力一步步稳固到了空调王者的地位。她带领格力的销售团队,建立了格力的销售体系,销量连年增长,被业内封为“销售女王”。

2001年,47岁的董明珠出任格力电器总经理。从一位普通员工做到“裙子CEO”,董明珠用了11年的时间。她已被称为家电业的“拼命三郎”“中国的阿信”。

这一年,格力技术人员赴日本,希望能购买到三菱电机的多联式中央空调的技术,但被一口回绝。对方明确表示,花了10余年研制出来的核心技术绝对不会转让给任何一家外国企业。从日本回来后,知晓核心技术买不来的董明珠放弃了暂时的市场扩大计划甚至资金利润,转而攻坚核心技术。到2005年,格力电器成功开发了空调的“离心机”技术,这项技术此前只掌握在四家美国空调企业手中。

坚定了以技术塑造品牌的信念后,董明珠带领格力在技术上加大研发,逐渐掌握了核心技术。当年靠打价格战而无核心技术的同行却纷纷败下阵来,在市场上消失了。掌握了核心技术的中国空调厂商最终占领了中国市场,洋品牌白色家电退出中国,从2005年至今也没能再恢复往日地位。曾经价格高昂的空调如今已是平民消费。

2012年,格力原董事长朱江洪退休,董明珠成为格力集团董事长兼格力电器总裁。从那以后,这位曾经的“销售女神”的口头禅变成了“技术”“专利”“创新”。

格力空调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空调行业唯一的“世界名牌”产品,格力电器也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等荣誉。在海外市场方面,格力空调的出口量、出口增幅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同行前列。

2003年,有人要用9亿元和年薪8000万元跟董明珠买格力,董明珠没有答应,她告诉对方:“今天你是世界500强,未必明天我不是世界500强。”2015年,董明珠心愿达成,格力电器以市值216亿美元综合排名第385位,并排名家用电器类全球第一位。

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2013年12月12日,在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奖晚会的现场,董明珠和小米科技CEO雷军打了一个赌,赌“五年之内,小米的营业额能否击败格力”,赌注从雷军提出的1元,被董明珠加码到10亿元。很快,这个赌局被迅速地演绎为“传统制造企业PK互联网企业”。彼时的小米风头正劲,在“互联网思维”的支持者看来,“董明珠老了”;支持者则认为董明珠是在戳破“互联网思维”的神话。

舆论的纷争很快成了立场分明的对决。两位业界大佬也多次阐述自己的观点,其后任何采访都绕不开这个话题。董明珠表示,她并不是像一些互联网人士认为的“董明珠代表传统产业,抵制互联网”。事实上,在她看来,格力就是互联网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她认为互联网时代的大量信息化技术提高了效率,也将对消费者的服务变成了零距离。董明珠质疑的是“把互联网做成市场营销概念”,这也是那场“赌局”中双方的分歧始点。扎根制造业多年的董明珠深知“制造”二字之重,在她看来,先进的制造业甚至是人类发展的根本。她说:“我觉得任何一个国家,乃至一个世界,工业是一个根,制造业是一个本,如果你在‘根本’两个字上务虚地谈,我不知道谁能担当起人类的发展。”她有一个梦想:打造一个百年的企业,让世界尊重中国制造业。

2013年,董明珠去中东出差,格力空调在当地销量不错。一天,一个经销商告诉她,格力空调在中东非常受欢迎,但如果要扩大市场份额,还面临着不小的难题,最主要的原因是格力空调打的是“中国制造”的铭牌,而当地人对“中国制造”印象并不好,认为这是低价劣质产品的同义词。如果格力空调能贴上当地制造或“泰国制造”的铭牌,市场销量一定会大幅增长。对方反复强调,“泰国制造”的标签在中东比“中国制造”管用,“消费者一看是‘泰国制造’不用废话就买走了,但是看‘中国制造’推销难度就大,要费很多口舌”。董明珠很生气,说:“哪怕一台空调卖不出去,我也不会打上‘泰国制造’的牌子,我就不信,格力就不能改变‘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

此后在不同场合,董明珠多次举出这个例子,不仅要求格力内部严把材料关、质量关、技术关,在论坛和交流会上,她也多次呼吁中国企业能重视质量、专利、技术,她要改变世界对“中国制造”的看法,希望“中国制造”有一天能成为质量过硬、高端的代名词,不只是空调——只有中国各领域的企业都做到赢得业界和消费者的尊重,中国经济才能真正转型成功。

董明珠曾有一个少有人知的身份,她是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之一。2015年9月,她打出了企业的新口号——“让世界爱上中国造”。此前,格力的口号是“掌握核心科技”。董明珠认为,当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应把握三个方面:一、要快速崛起;二、要稳扎稳打;三、一定要走自主创新道路。“中国是个大国,它对世界有一种责任,要用大国精神去服务全球,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严苛,是董明珠对产品质量的极致要求,她用“自虐”“严苛”的标准,为格力打造了一个“水至清”的生产环境。她曾经对质检部门放话:“用最严苛的标准检测我们的产品,你们的目标就是把产品玩到死机。”

因此,格力电器实验室成了新产品的“炼狱”,相比于国家质检标准,董明珠对格力空调质检的每一项标准都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质检部门曾有过监测抽查,格力空调被一车一车地拉走,面对如此密集的抽查,董明珠泰然自若:格力不奢求别人的宽容,格力产品不需要“照顾”。在她看来,产品质量,是格力空调的生命线。对质量的要求,无论多么严苛、多么极致,都不为过。更重要的是,在董明珠的经商之道中,“不能以问题产品伤害别人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企业家要有社会良心”。她坚持认为,空调是“人”的产品,不是冰冷的机器,要有“人”的情感与温度,要有“人”的审美与情趣。

2009年,胡锦涛主席时隔15年第二次到格力电器考察。听说格力的空调噪音只有19分贝,他特别幽默地“批评”起格力:“今年两会期间,我向人大代表董明珠就说起过,上次我去非洲访问的时候,非洲一位领导人跟我说,格力空调什么都好,就一个缺点,空调噪音太低,办公室的官员下班的时候总是忘记关空调。”

同年11月15日,温家宝总理又来到格力考察,对企业在科技创新、节能降耗方面所作的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在生产方面,他只关心两件事:一是科技创新;一是节能降耗。实际上,我国现定的节能标准还高于国际标准。拿格力的一级能效比,规定的是3.6,低于3.6就是二级,而国外的产品可以正负误差5%,这个5%一下来就跟格力的二级差不多,所以,真正节能、为全球作贡献的是中国。这是对我们莫大的鼓舞和鞭策。

见证了无数同时代的空调企业兴衰的董明珠,深知格力做对了什么,才有今天的成就。她始终认为,做企业就需要拥有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如果没有核心技术,就是“昙花一现”。董明珠希望格力深入空调领域的核心技术里。成了“技术控”的她说:“格力一年要拿几十亿的投入用来研发,但是这些研发可以支撑格力100年的持续发展。我不是做一个短命的企业,一年赚10个亿、20亿,再后年没有了,企业要有能量,要有竞争力。”为了研发,格力不惜重金。“我对技术投入没有预算,要多少给多少。”

董明珠说,格力电器是国内空调行业中取得专利技术最多的企业,也是行内科研投入最大的企业,拥有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专业空调研发中心,包括三个基础性研究院——制冷技术研究院、机电技术研究院和家电技术研究院,300多个实验室,中国制冷行业唯一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节能环保制冷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效离心式冷水机组、超高效定速压缩机、G10低频控制技术,被国家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分别代表了中央空调、定频、变频领域的最高技术水平,被誉为空调行业“中国创造”的三大核心技术,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永远做消费者可能想要而没敢想的东西,或者消费者想要而没有的东西。”

技术积累让格力空调成为中国净利润率最高的企业。格力的净利润在10%左右,而很多家电企业只有2%至3%的净利润,甚至亏损。一位格力电器的中层干部说:“我们的空调价格不是最低的,但是我们省电,节省运营成本,所以综合来看,我们还是性价比最高的,自然有竞争力。”

格力的产品也从家用商用空调,发展到高端的专业用途空调。从2010年始,格力电器致力于布局冷链行业,做食品加工行业的深冷设备,同时给远洋大轮、军舰提供制冷设备和技术。董明珠的逻辑是,制造业一定要进入高端领域,做透做深。

“前些年,格力电器一举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后,我就在想,企业规模越大,实力越强,就越要比社会贡献。我们的纳税一直稳居行业第一,即已证明了这一点。我们也从不跟人家去玩什么数字游戏,我们要的是有含金量的增长。作为一个行业,你今天是龙头老大,并不代表你明天仍是龙头老大,唯一不变的是,你要永远领先于别人。除了在技术领域继续突破,员工待遇上也要继续突破,毕竟,企业爱员工,员工爱企业,才能造出好产品来。”格力电器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董明珠认为,这背后就是技术创新能力。她曾说:“这个行业是没有天花板的行业,唯一的天花板就是两件事:第一,可能你带着一种阻力的情绪做企业,对你来说挺麻烦;第二,你永远依赖于别人的技术,这种企业才有天花板。没有创新的企业,才会面临倒闭。”

有一年,美国一家一流的空调企业到格力来挖人,这让董明珠很得意——“你说得对,格力是黄埔军校了。”有些人被挖走了,重视人才的董明珠嘴巴很硬:“挖去的人,都不是真正的人才,再说你就算走了,你也只能带走格力的过去,带不走格力的未来。”

董明珠对技术人员讲:“你们想一想,中国的空调耗电占到建筑耗能的30%,如果我们所有人都用上空调的话,我们的耗电是一个什么样的数量?可能是翻倍的。在中东地区,50%的耗电都是空调。如果要保持环境空气达到恒温状态,可能我24小时都要开,那我们的耗电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要靠煤来发电,这个资源能用多久?”

董明珠让技术部研发出“不要电费的空调”。多数员工认为她的设想“不可能,做不到”。但是她说:“以前我们有没有想过人能上天?没有。但是今天告诉你,人能上天了。我们这空调技术,难道比人上天还要难吗?”后来,格力研发出了光伏技术的空调产品。

有七万多名员工的格力电器,是“中国制造”的代名词。目前,格力电器是全球最大的空调制造商,也是中国第一家纳税额和净利润都超过百亿的家电企业。董明珠笃信实业的重要性:“没有了实体,没有了实业,中国怎么从大国变成强国!”

破“格”的女汉子

2010年,因广州格力参与广州市政府采购中心公开竞标的番禺中心医院“门诊楼变频多联空调设备及其安装”采购项目,并以第一名预选为中标供应商却最终未中标一事,董明珠坚持向法院起诉政府相关部门,引发了“废标门”和“炮轰门”,并以其挑战行业陋习、渠道强权以及政府采购的潜规则的勇气,而为人所普遍尊敬。

这么多年来,董明珠似乎一直在挑战各种既成规则:行业中的陋习、家电渠道商的强权、政府采购的潜规则。在董明珠看来,“越是单纯的东西,越是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去捍卫它。把一种单纯的信念贯穿于生活之中,往往需要付出并不简单的代价”。

在企业,审计部门一般是通过核查数据,主动发现问题。而格力电器的监察部主要负责接收各类举报等。这种自上而下的内审、反腐制度已经深入人心。根据格力的规定,格力员工应该拒绝供应商等合作伙伴赠送的礼物,如果实在推脱不掉,就必须上缴到监察部。

前几年,格力有个财务科长被抓进去了。有人劝董明珠:“董总赶紧找人,把他捞出来吧。”董明珠不解,反问为什么,对方说被抓的财务科长掌握公司机密太多,弄不好其他人也要进去。董明珠不以为意:“那更好啊,他咬谁让公安局抓谁,还替公司清理蛀虫了。”

在董明珠的世界里,一切都要清澈见底,她不接受任何一点点的“灰色地带”。格力电器总裁令中赫然写道——“行贿、受贿者一律辞退,情节严重者交由司法机关处理。”

政府部门想要同格力做生意,董明珠表示欢迎,但一样要先付款后提货。“不能破坏了游戏规则。”董明珠说。同样,她从不担心政府会越界向国企身份的格力“伸手”,她觉得一个好的领导就不该怕政府越界,“我愿意被别人监督,随时可以察看格力这里的情况”。

在格力,董明珠排斥用所谓的女性亲和力去感动别人,在她的管理字典里,规则远远排在亲和力之前。“一个企业家如果能够用亲和力改变事实的话,那全部让女性当干部就可以了。”她这样讲道。“董明珠走过的地方连草都不长”,竞争对手曾如此感叹董明珠的强悍。

一个强势的、锋芒毕露的人往往很难成为周围人的朋友,没有人愿意把一个整天对自己指手画脚、喋喋不休的人带进自己的友情世界里。董明珠自称没有什么朋友,她为了坚持原则,避免不公正的渠道交易,甚至与自己的哥哥“反目成仇”:1995年,格力空调全国货源紧张,一个经销商找到董明珠的哥哥,希望通过他的关系拿到3000多万元的格力空调,按2%提成给他。他经不起诱惑,从南京赶到珠海,却被董明珠拒之门外。

董明珠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格力,她可以几十年没有假期,全天候只想一件事——卖空调。她见到谁都会推销格力空调,“格力空调质量好,价格又便宜,你不买没道理”。有人说格力是董明珠的影子,董明珠似乎还有点享受这种描述:“如果你没有思想,你不能影响一个企业,不能激活这个企业,要你这个领导干什么!”

董明珠认为,企业家发展一个企业,一定要呵护自己的员工,要舍得付出:“格力员工待遇很高,不是员工提出来的,而是由管理层提前想到,然后通过制度落实的。”但同时,严格的管理制度也是一道高压线,谁也不能碰,否则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就像行人不能走机动车道一样,否则就乱了,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董明珠说。

“偏执”深处的另一个她

2014年,普华永道的人士来格力调研。他们问董明珠:“你坚持下去的动力是什么?”董明珠想了一下说:“格力就相当于我的老公。”

“有人为名,有人为利,我是为了挑战自己。”董明珠并不热衷于消费,不打折的衣服很少买,她如果在公司,就会吃盒饭。

“真正的财富不在于拥有多少亿的资产,而是取决于创造了多少社会尊重、解决了多少就业与困难,这是我一直坚持的理念。”在董明珠看来,“刚”只是手腕,而“柔”是情怀,刚柔并济才能兼济天下。

“对一个企业来说,最大的慈善是对股东负责、对员工负责、对消费者负责,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才能有机会为社会奉献更大的价值。”董明珠说。这就是古人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念。

迄今,董明珠已将自己多部书的稿费全部用于捐助公益事业,建设了贵州平浪小学、安徽希望小学和福建特殊教育学校等,设立了山东大学“董明珠教育基金”和北师大珠海分校“董明珠奖助学金”,救助了多名白血病患儿,资助了几十名贫困儿童、学生和身处逆境中的人。对此,董明珠认为很平常,“这是格力文化的一部分”。格力的慈善不仅是单向的外部传递,更是形成了企业内部的一种习惯、一种文化。

“当你作为一个普通的员工,只要对自己负责。但是你坐到这个位置上,你的决策的对和错,就能够使几万员工的生活发生变化,责任是巨大的,所以你要付出比别人多。当领导就是付出、牺牲。”董明珠说:“做人就是要讲究原则,在争取自己的利益时不能伤害别人,我代表格力电器出去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格力,还要考虑别人为你付出了什么,他们的利益能不能得到保证。”

自2003年起,董明珠一直是全国人大代表。这么多年的两会期间,她递交了大量议案,内容包罗万象,有行业内的,比如完善旧电器回收机制等;也有社会性的,比如完善养老保险机制、完善工伤死亡处理流程、提高个税起征点等。“我的议案都陆续得到了落实,或者在落实当中。我履职还是用心的。”

在商界这么多年,董明珠算是个特立独行的另类,很少出现在各种社交场合,既不与官员周旋,也不在业内圈子交际,她不会喝酒,很少应酬,只要不出差,就每天两点一线:单位、家里。“我唯一的消遣就是走路。”董明珠每天坚持走路一个小时。“我是一个普通员工的时候,可以经常跟朋友晚上聊天,但是现在这个乐趣就没有了,因为环境逼着你,你要放弃这些。我今天肩负的是几万名员工的生存,还有上下游的产业链。我肩上的责任和担子让我不能懈怠、轻慢。”

2011年,董明珠与格力研发人员在一起

“工作是没有时间概念的,你完全是靠着脑袋,我在做饭的时候也可以想到工作,但是你认为这是不是快乐呢?每个人对快乐的追求不同,我跟他们讲什么叫幸福?就是到你能创造一件东西,改变、帮助了别人的时候,这就是一种幸福。幸福并不是吃的和穿的比别人好,不是这样的。”董明珠说,快乐并不是拥有了多少,而是得到了别人的尊重。人的最大财富不在于你拥有了多少金钱,而是社会对你的尊重。

有人说董明珠是个只有事业没有生活的工作狂,董明珠一笑置之。她也承认自己因为事业而忽视了家庭,但在她看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想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就得全身心地专注投入。“多少年以后人家讲到格力的时候还记得董明珠,我认为这就够了。创造了这个品牌是我的价值。”

“我心态很好,对于外界的评价,我不能让人人都说我好,在不同的角度看不同面,不会全面,但你也不能不让别人发声啊。别人的评价说得对与错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我觉得我做得对还是错才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比如很多人认为饥饿营销特别好,但是我不采取这种方式。”董明珠笑着说。

“年龄不是老的标志,心态才是老的标志。我今年60多岁了,但我做过一次测试,说我年龄才25岁。生理年龄没法改变,但是心理年龄一定要年轻,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要跟上这个时代,老是回头的人是没有希望的,我们要向前看。我更多是想未来,而不是过去,沉浸在回顾的时候就看不到未来,我们敢于面对,至少要拿出勇气。很多人往往喜欢急功近利,以为眼前得到了利益,占了便宜就成功了,真正的成功在于可持续。舍得放下也是决定你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董明珠偌大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一张张她的照片:或略施粉黛,或素雅清丽,既没有她与亲人的温馨照,也没有与同事朋友的热闹照。董明珠示人的,永远是一副“独行女侠”的形象。

这么多年来,董明珠一直没有再婚,为了格力的事业,她舍弃了一个女人对于家的渴望,如今她已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她坦言:“我觉得(这么多年一个人生活)没有什么遗憾。人最终到老的时候,一定有一个人先去,一定有一个人孤单的生活。”问及碰到一个心动的男性时,她是否会像争取伟大的事业一样去争取,她说:“有心动的太遥远,太近的不心动。事业跟情感的东西我觉得不完全相同。”

“有一次,我送她从机场回家,晚上9点左右到。她打开门,我看见里面黑漆漆的,一个人都没有,特别冷清。当时我看董总的神情,完全不是在公司精力充沛的样子,她有一种失落感,整个人显得颓萎。”一名董明珠身边的员工这样回忆道。董明珠描述自己回家后的状态则显得有些词穷:“吃饭,看电视,边吃边看,什么节目都看。我一点儿都不孤单。一年365天我都没有出去吃饭(指饭局)的机会,这多好,那么清净。”沉默了一会儿,她又说:“我又不能进办公室,一进就离不开。”母亲去世时,董明珠很遗憾自己没能陪在她身边。

董明珠强硬、彪悍、不容挑战。但身为一个女人、一个母亲,谈到儿子时她又显得敏感、脆弱。儿子曾是缺失亲情的“留守儿童”,只有在出差时,董明珠才能有时间回家看看儿子。每次回到家里,儿子总是不说话,只是像小猫一样紧紧依偎着她,仿佛只要一松手,妈妈就会离开他。外婆让他早点去睡觉,他就拼命摇头,说自己不困。但只要董明珠说“快去睡吧,妈妈一会儿去陪你”,他就“刷”地一下子蹿到床上去了。

有一次董明珠出门后,发现有东西落在家里,就赶紧返回去拿。经过儿子的房间,她想把被子打开再看儿子一眼,结果撩开被子,却发现儿子蒙在被子里哭得满脸鼻涕眼泪。董明珠的心一下子被揪紧了,那一刻,她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母亲,给予儿子的太少了。儿子看到母亲又回来了,赶紧把眼泪擦干,还装着笑说:“妈妈你快走吧,我没事的,我没事的。”

这一幕深深地刻在了董明珠的心里,那是她一生都挥之不去的痛。“我和儿子聚少离多,但我觉得在他的心目中,随着时间推移,我相信他不会因为妈妈不管他而讨厌我,我相信他不会,我甚至觉得他会认为妈妈不仅是为了这个家,她对工作这么拼命,即使(他对我)有一点不满,我相信也会因为后面的认可而改变这段不满。”

爱憎分明的个性、不留情面的批判、特立独行的作风,常常让董明珠陷入公共舆论的漩涡。“我觉得不要去争论,不要去做什么解释,做自己该做的事。”

央视上的格力广告,是董明珠亲自代言的。对于为什么用自己的形象,董明珠直言不讳:“请一个明星一年一两千万,自己做,分文不取,最起码为格力省下两千万,把这两千万让利给消费者,或者投入研发更好。”但事实上,在请明星代言成风的中国家电行业中,格力显然并不差钱。对此,董明珠透露了更深一层的想法:“其实初衷是觉得自己直接面对消费者,亲自给消费者一个承诺的形式挺好。”

许多新闻同行都说,董明珠是一个优质的采访对象,她会理解记者的思路,提供记者想要的信息,她的语言风格直接,不愁找不到新闻点,拟不出标题。外界对于董明珠的评价毁誉参半。有人欣赏她一往无前、霸气执着的个性,有人则越来越质疑董明珠这么高调,在名利场上过度曝光,如何有精力打理好一家千亿规模的公司。

2016年10月18日,珠海市国资委对格力集团董事会发出通知:“免去董明珠同志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事、法定代表人职务。”风头正劲的格力掌门人突然遭遇一纸免职令,立即引发了舆论关注。

随即,格力电器声明称,董明珠是基于国家的相关规定及本人意愿主动辞去格力集团董事长一职的,她仍继续担任格力集团下属上市公司格力电器的董事长兼总裁,专注于推动格力电器的发展。根据珠海市国资委的说法,对董明珠免职是正常调整,因为按照规定,上市公司和所属集团的董事长一般是不能兼任的。

在多元化的路径中,格力从单一空调品类扩展到晶弘冰箱、大松小家电,又高调发布手机,力推电饭煲,甚至跨界杀入新能源汽车领域。

2017年2月6日晚,天津市政府、格力电器及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几方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欲携手在天津打造全国先进的智能电器、智能装备、新能源电池及汽车产业基地。董明珠透露,要与珠海银隆合作进军车用空调。她称,格力的汽车空调已研发了数年,并且产品非常不错,但由于汽车空调行业的封闭性,此前一直未能找到好的突破口。珠海银隆的纯电动客车已进入全国数十个城市,同银隆的合作正是契机。

不过,车用空调的技术与家用空调还是有差异的,车用空调的使用环境更加复杂,要求压缩机面积更小,但功率要更大。纵观近几年的发展,格力已从专注于家用空调,扩张到覆盖冰箱、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电饭煲、加湿器、手机等诸多业务。虽然格力曾多次强调这是基于技术发展下的自然延伸,但在业内专家看来,背后正是格力不断在寻求新的增长点。目前看来,格力正在谋求多元化发展。董明珠说,对于多元化发展,她并不急于求成,格力多元化的目的,不是营销方式的变化,而是满足不同领域的变化。

董明珠就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着各种复杂眼光的审视和众说纷纭的品头论足。有人说她的经历是年轻人的励志故事,是创业者的营销圣经;也有人非议她行事“霸道专行”“舍我其谁”……

然而,无论别人怎么看,如何言说,董明珠只做董明珠,如一颗珍珠,在蚌壳中经受磨砺、苦痛、艰难,终于破壳而生。凭着一种执拗与纯粹,董明珠给自己、给格力,营造了一个“水至清亦有鱼”的生长空间。

责任编辑/于溟跃

猜你喜欢
格力电器董明珠格力
唤醒芬芳
格力澄清没有不做手机 但前景依然不容乐观
怎么看待美的集团业绩预告
别在人吃饭时打电话
格力电器未来十年内在价值大探
董明珠的“破门”面试
格力电器扮演举牌方 引发交易所关注
董明珠女强人被免职刷爆朋友圈
格力电器开板
董明珠的“铁血”与“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