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导师双主体培养模式在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实施

2017-04-25 12:48李汉广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2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

李汉广

摘要:双导师培养机制从工程硕士的培养领域引入到高职领域,其遇到的主要问题包括经费支持问题和导师参与度问题,需要一些开创性机制来解决,给企业提供切实的好处,否则难以激励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同时需要由校内教师来辅助企业导师,两者优势互补才能真正地发挥双导师的培养职能。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度问题,需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激情,在教学当中降低单向的知识技能输出,引入引导式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化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从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引导的主体,以双主体的模式,发挥两者的作用。

关键词:双导师双主体;引导式;职业技能大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2-0122-02

双导师制是一种目前在工程硕士的培养当中普遍采取的培养模式,但是在高职院校当中应用的相对还是较少。高职院校引入企业导师参与教学实践,目前采取较多的方式是将企业导师作为校内教师的一种补充,完成各种课程,尤其是实践性课程的教学任务。在长期的使用当中,企业导师的使用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比较突出的包括以下几点:

1) 教学技能和教学理念的缺失,部分企业导师因为缺少教学培训,虽然技能很强,但是无法以合理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也缺少课堂的组织能力,导致课堂当中学生玩手机、玩游戏等情况较为严重。

2) 上课时间无法保障,企业导师由于在企业另有岗位,在本校上课仅仅是兼职活动,因为单位的各种正常工作安排时有发生,导致因公因私的调课率远高于校内教师。

3) 备课时间无法保障,部分企业导师由于工作繁忙,无法保障备课任务,导致上课时照本宣科,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根据企业导师的使用当中出现的问题,发现企业导师并不是很适合作为单独的教师使用,最好是搭配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互相配合。由校内导师负责知识、技能的传授指导,校外教师负责技能的方向性指导和在企业的顶岗实习指导。

将学生根据职业定位和学习特点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搭配企业和学院双导师。在对内的教学组织当中实施双主体模式,教师作为教学引导的主体,负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开始学习。这样的一种培养模式,本研究暂时称之为:双导师、双主体培养模式。

信息安全技术专业2014级学生总人数57人,专任教师总人数5人,行业兼职教师2人,校内兼课教师3人。生师比接近10:1,学生数量不大,教师数量基本够用,能满足试点时的人力富裕要求。为了实践这一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在对学生和教师进行综合考量下,选择在本院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当中进行试点应用。

1 调研学生的职业定位

信息安全专业人数较少,但是学生在报考本专业的时候,有一定的盲目性,所以首先在2014级信息安全专业当中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确认每个学生的职业定位和学习方向。通过调研发现,发出调研报告57份,回收50份,其中学生的专业定位数据如表1所示。

2 对学生进行分组

根据表格1数据,同时考虑到本专业教师数量因素,第一期先从中选取参与方向人数最多,并且跟专业的关联度最高,与职业技能大赛结合最紧密的两个方向:渗透测试和网络安全管理方向:这两个方向分别针对了两个职业技能大赛,网络安全攻防大赛和计算機网络应用大赛,所对应的企业岗位分别是web渗透测试和网络安全工程师岗位。而根据历年的毕业生跟踪数据显示,这也是学生入门工资较高的两个职业岗位。

3 选取参与教师,聘任企业导师

导师的选择是项目进行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不仅仅要选择职业技能最为突出的教师参与,而且要克服经费不足问题,教师要具有较高的奉献精神,尤其是在项目运行当中,有着严格的项目考核机制,如果考核不合格,将不予拨付经费,所以教师的选择尤其困难。

在具体的选拔过程当中,校内教师选择指导大赛经验较为丰富,指导过多次职业技能大赛的两位专业负责人作为校内指导教师,以专业负责人岗位津贴作为教师的项目启动经费。

企业导师的选择选取了与本校合作较多,有较多实验室和校园网建设合作的教师作为企业导师,并且聘任了两位往届优秀毕业生作为企业导师;因为对于部分长期合作的企业,本专业三年以来,累积输送了十人以上作为企业的实习生和员工,企业的合作培养参与度较高,企业领导也较为重视,批准了企业员工参与项目建设。而本专业往届学生参与指导时也较少考虑经费因素,比较有利于在经费较为紧缺的情况下开展项目。

4 确认双方职能,激励学生参与

在整个项目的运行当中,突出双导师指导下的双主体模式,跟以往单纯针对职业技能大赛的短时间培训不同,本项目运行特别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才是整个项目的学习主体,教师只是作为引导的主体参与活动。

为了能更有效的激励学生的参与度,安排学生走访了海南省澄迈软件园,实地调研了其中的多家企业,同时邀请了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对学生进行了就业形式分析;在完成了第一期调研的基础上,邀请往届优秀学生分成创业组和技能组分别和项目组学生进行交流和座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业方向。

企业导师的职业技能很强,但是工作繁忙,指导时间不可能很长,所以在整个项目的运行当中,主要提供方向性的指导,让学生明确职业工作当中需要哪些技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关键点;而具体的技能传授和学习引导由学校内部教师进行,校内教师作为学生和企业导师的桥梁,帮助企业导师将技能需求明晰化、项目化之后传达给学生;将学生遇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对企业实践经验的需求明确化、提炼之后转达给企业导师。

学生是整个项目运行的重中之重,为了更加有力的提高学生的自身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实现自我学习的目标。在整个的项目运行当中,遵循建构主义的学习思路,将内容变问题,将讲授变研讨,将答案变行动;不再简单地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基础技能在课内教育当中已经基本实现),而是在已有知识技能基础上,以项目化推进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深化知识,在内部的交流合作当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实现新目标;

在具体的培养当中,网络安全管理方向的学生紧紧围绕H3C网络工程师的考核需求,以逐步参与校园网管理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职业代入感和责任感;web入侵渗透测试方向的学生紧紧围绕CTF大赛的模式,在逐步进行的过关竞赛当中积累技能和信心,寓教于乐。

5 考核管理机制

质量是检验一切的真理,学生的培养当中,是否真的切实学习到了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是否真的提升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是否真的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都需要一个考核认证机制,否则在项目的实施当中,就很容易流于形式,从而影响了项目的成效。

在首先确立了学生职业技能需求的基础上,整个目标管理机制分为过程性检验机制和终结性检验机制。

过程性检验机制包括在线资源记录(图1)、音频视频资料(图2)、在线交流记录(图3)、面对面指导记录;在整个过程中引入CRP平台的导师平台,由学生和教师双向确认辅导记录(图4),确保整个辅导过程可控、可靠、有效。

形成性检验机制只能保证项目的进行是可控可靠的,但是无法从根本上保障质量的落实,所以终结性考核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项目两个实践组的目标非常的明确:大赛和就业,所以在最后的考核当中就包含上述两个方面。

在运行了一个学期之后,目前本项目组成员在海南省各项技能大赛当中收获喜人,获得海南省职业技能竞赛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二等奖一项;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海南赛区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软件开发大赛JAVA赛项高职组海南省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海南省第一届网络安全大赛,本组成员参与获得初赛排名第七,成功晋级决赛。

6 总结分析

双导师、双主体制培养模式的实施当中,还碰到了很多的问题,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目前本专业教师的数量还不足以满足全部学生的参与,生均培养成本较高,如果项目全面铺开,将带来更大的成本投入;企业导师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由于企业教师的工作较为繁忙,并不热衷于參与活动,在项目运行中,企业导师只能满足最多不超过一周一次的活动参与,给学生的指导力度不足,提供的实习岗位有限,限制了学生的实践动手机会;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较差,在以问题引导,项目引导的方式开展学习时,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还有所欠缺,目前主要通过微课、慕课、在线实训平台的方式进行弥补,但是效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虽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但是在运行了一个学期之后,部分拔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自我学习能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在项目的下一步试点中,准备进一步铺开其他项目之后,应该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给合作企业提供更优质的实习生,给项目导师提供更高的经费支持,从而推动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取得更好的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 邓艳,林军.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度实施优化方略——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

[2] 黄振中.“双导师制”在法律硕士教学与培养中的完善与推广[J]. 中国大学教学, 2012(2).

[3] 耿有权,彭维娜,彭志越,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运行状况的调查研究——基于全国14所重点高校问卷数据[J]. 现代教育管理, 2012(1).

[4] 张东海,陈曦. 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11(2).

[5] 李太卫,邱法宗. 专业硕士培养体制调整下的双导师问题及对策[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4).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大赛
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院校教学研究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