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分析

2017-04-25 18:55刘艳雯
文教资料 2017年5期
关键词:教材分析高中思想政治

刘艳雯

摘 要: 《新时代的劳动者》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的第二框。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作者从五方面对教材进行分析:课程标准分析;内容的逻辑结构与作用;与本框内容相关的社会生活热点;重难点的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的评价及处理建议,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本框内容并应用于教学。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 《新时代的劳动者》 教材分析

一、本框的课程标准分析

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1]是思想政治课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因此分析本框内容首先要弄清内容标准的要求。

第一,从教材应包括的内容看,内容目标里的关键名词和提示与建议中的各项活动表明教材内容包括劳动的类型;劳动和就业的意义;劳动者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当前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途径。而提示与建议中的“讨论”提示出本框议题——产业结构与劳动结构不一致时,应怎么办?此议题既是教学内容,又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则为“认同‘行行出状元的价值取向”,即树立职业平等观。

第二,从教学应实现的目标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学生已有认知基础,本框目标可定为:认清就业形势、摆正心态,以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参与就业,激发学生投身家乡建设的思想感情。掌握劳动合同和劳动法的有关知识,提高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意识与能力。

第三,从教材呈现方式看,围绕“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话题,通过讨论、讲演、市场调研等问题探究形式呈现教材内容。重点是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二、本框内容的逻辑结构与作用

第一,从宏观角度看,本框重点介绍劳动者的重要性和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2]。首先从本框所属单元的宏观结构出发。第一单元主讲消费,而消费需要货币,货币换来的产品是由劳动者生产的,所以要尊重劳动者,至此承接第一单元。接着劳动者权益得到保障后获得合法收入,而收入是按照分配制度划分的(对应第三单元),不同类型劳动者的收入都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影响(对应第四单元),至此启下三四单元。其次从本框所属课的宏观结构看,劳动者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生产,因此需了解所有制结构与生产资料的关系(对应第四课)。而财富的创造主体是劳动者,因此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财富的源泉。但如今出现劳动力供应与市场不相适应的情况,与旧时代只注重简单劳动不同,新时期对劳动者素养提出新的要求,因此需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注重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个人素质。劳动者素质达到要求并获得工作后,在基本权益得到保障的基础上会获得合法收入,收入有剩余的情况下会选择投资,由此引出第六课。

第二,从微观角度观察本框基本内容及逻辑结构[3]。因为劳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它是经济生活中最核心的经济现象,因此本框先介绍了劳动的重要性,又由于劳动是劳动者创造的,劳动者的地位和作用自然引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时期对劳动力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使得劳动力素养与社会发展需要、产业结构需求相匹配。另外,劳动者付出相应劳动后,为使劳动者无后顾之忧,法律上需做好劳动者权益的保障工作,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由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将参与法治社会建设与适应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三、与本框内容相关的社会生活热点

虽然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但由于对人的教育培训见效慢,就业观念转变缓慢[4],因此当前部分劳动力素质较低,劳动力供需衔接上存在错配现象。具体为:一是中国大多数劳动者来自农村地区,因农村教育程度较低,很多人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在这个第一、二产业逐步向第三产业转型的时代,农民工难以适应服务型、复杂型的高技术劳动;二是人们的就业观念有待调整,一些人不想通过劳动和合法经营取得收入,而想一夜暴富,一些人缺乏法律常识,工作前由于未签劳动合同导致自身利益受损,还有些人对基层工作“挑三拣四”,导致迟迟不能就业……

材料一:2016年11月4日新京报发布了由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合作完成的《中国劳动力技能缺口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新毕业大学生仅70%的人能就业,且毕业半年内离职率达1/3①。

材料分析:就业率和离职率说明当前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存在较大问题,这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例如大学毕业生就业准备不足,离职率高;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与现实需求脱节;大学生劳动技能跟不上用人单位要求;大学生对普通基层岗位存在偏見等。这些都是当前就业形势出现短缺与过剩并存现象的原因,即教材所说的“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因此需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平等对待所有职业,认识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材料二:小王是北京某大学的应届研究生,2012年1月与某科学院签订就业协议书,约定在报到时小王必须接受科学院体检,体检不合格不予录用,并将毕业关系退回学校。4月小王正式报到,由于当时他还未取得硕士学位,又因科学院有特殊情况,未对小王进行体检。5月双方签订了为期五年的聘用合同,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为3个月。6月科学院组织对小王等新录用人员进行体检,其间发现小王肺部异常。随后体检医院诊断小王患有肺结核,但无传染性可正常工作。7月科学院向小王的学校发函,以小王体检不符合录用标准为由,将其人事关系退回学校,并通知解除聘用合同②[5]。

材料分析:小王作为劳动者,其权益受到侵害,应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对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第二类具体分两种情况,一是若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公负伤,在规定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或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二是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或经培训或调岗后仍不能胜任工作。根据这两类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虽然双方在就业协议书中约定体检不合格不予录用,但由于科学院自身原因在签订合同前未对小王进行体检,且医疗机构证明小王的疾病无传染性可正常工作。因此可判定科学院后续举动严重侵犯小王权益,不符合法律规定,小王享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可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四、本框重难点的理解和把握

重点: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依据:就课程标准而言,课程标准的内容目标中设立的三大要求及提示与建议部分的活动方面建议都是关于就业观与劳动者权益。由此可见这两个知识点的重要地位。

就理论本身而言,职业多种多样,如何选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至关重要。选择职业第一要看是否符合自身兴趣爱好,这样才能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调动积极性;第二要努力塑造个人素质,以提高竞争力;第三要平等看待各项职业,腳踏实地地工作;第四要灵活机动,通过多种方式就业。在树立良好就业观的基础上注意如何保护就业,权益遭受侵犯时如何维护。这些都体现出两大知识点的地位。

就学生实际而言,高一学生已具备部分经济生活常识,拥有基本判断能力[6],因此学生对于就业有所了解并有相应预想,但不免会受到各种负面信息的影响,看法有所偏颇。另外,学生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的法律知识也有所欠缺。

就社会实际而言,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劳动者素质与用人单位需求不匹配。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经济发展全局。而劳动者权益的保障有益于劳动者更积极参与劳动,因此将两者确定为重点。

把握:从内容方面看,针对重点应多列举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高中生即将考大学,在大学选择的专业事关今后找工作,因此大学毕业生关于找工作的态度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权益受侵犯的例子会引起学生共鸣,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观点。

从呈现方式看,针对重点可选取事例用讨论探究方式解决,呈现出相应的材料但不列出具体分析结果,带领学生提出疑问并自主探究原因,这种探讨紧扣教材知识点且让学生有话可说。

难点:树立职业平等观。

依据:从知识角度出发,此知识点并不难理解。但从学生思想实际考虑,他们可能并不接受此观点。他们会承认工种不同,分工不同,但如果让他们做选择,自身并不能做到,这是学生实际思想上的困难。

从理论本身看,职业各不相同,有些人宁愿做普通工人,也不愿做领导,因为这不是个人擅长的领域,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换一份工作反而会徒添烦恼。因此,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符合社会需求又契合兴趣的工作就是好工作。

把握:从内容方面看,教师可通过列举其他国家的技术工人事例使学生改变对不同工作的态度,例如美国矿工收入可观,甚至有的矿工开跑车,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煤矿的安全系数比中国煤矿高得多,死亡率相当低;土澳流行一句话:“如果你的朋友在办公室工作,多半生活得很艰难;嫁人就嫁搬砖工。”澳洲的砌砖工年薪破百万,受人尊重。之类的例子都能帮助学生正确看待择业与就业。

从呈现方式角度讲,教师应偏重举例讲解,因为学生对工作的认识早已形成一定观点,要想改变学生看法需向他们多介绍国外技术工种的例子,帮助他们拓宽视野,重新审视就业。

五、对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的评价及处理建议

从整体上看,本框内容的呈现方式空间上较为贴近学生生活经验。亮点有三:从理念层面看,本框教材内容设计蕴含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理念。包括政治认同,如对就业政策、劳动制度的认同;蕴含理性精神,如理性择业和就业、理性维护劳动者权益;涵盖法治意识,充分了解劳动法的有关知识;包含公共参与,如有序维护劳动者权益,遵循劳动者权利和义务。从具体内容来看,注重谋求生活主题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就业是未来每个人都需面对的问题,劳动的重要性、就业观的树立、劳动者权益的维护围绕就业这一生活主题有序展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从呈现方式来看,首先符合学生的心理逻辑结构,这点在第二目尤为突出,这部分内容主要与法律相关,教材设计充分考虑高一学生对法律知识不熟悉的情况,辅之以具体事例让学生思考讨论,帮助学生实现由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便于学生内化书本知识,其次案例和漫画的呈现方式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但该教材设计仍有美中不足之处,具体分析及建议如下。从内容上看,教材编写存在一定缺陷。本框主题是新时代的劳动者,既然是“新时代”,就要与旧时代区别开来,具体“新”在何处?“新时代”对劳动者的要求有哪些?这些都没有相应阐述。建议应首先表明“新时代”对劳动者提出的要求,继而让学生意识到传统观念已过时,需结合新时代的要求塑造新的劳动者。最后在塑造劳动者的过程中,要增强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从呈现方式来看,探究活动个数过多。第一目中的案例和两幅漫画其实是从不同角度阐述同一意思,即社会上人们对工作“挑三拣四”,只不过漫画二多讲述了一个“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现象。编者的意图是通过案例或漫画引出下面的知识点,但这种选择显得过于重复。因此建议将两幅漫画合并,去除第一幅漫画,保留第二幅漫画,将问题集中起来,这样学生的探究深度会更进一步。

注释:

①吴为.复旦清华研究报告:新毕业大学生3成未就业[DB/OL].http://gongyi.ifeng.com/a/20161105/44486362_ 0.shtml,

2016-11-05.

②初入职场如何保护自身劳动权益?[DB/OL].http://right.workercn.cn/147/201506/16/150616090216628_2.shtml,2015-06-16.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3]谢树平.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及案例研究[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74-106.

[4]李红梅,杨洁.劳动力人口连续三年下降劳动力短缺现象日益加剧[D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07/03/c_127979001.htm

[5]李晓蕊,田志超.初入职场,毕业生如何保护自己的劳动权益?[DB/OL].http://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5/06/id/1646411.shtml

[6]谢树平.思想政治课程及其资源开发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178-282.

指导老师:谢树平教授

猜你喜欢
教材分析高中思想政治
“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教学设计
浅论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南师大版幼儿园中班(下)《我的数学》教材分析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基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导入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