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即时练笔”落点选择的策略

2017-04-25 04:34王婷婷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课文文本阅读教学

王婷婷

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是衡量学生语言运用及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志。可是,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费时、费劲、低效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每单元进行一次作文训练间隔的时间长,学生练笔的次数少,容易产生阅与写作相脱节,造成阅读是阅读、作文是作文两张皮的情况。那么阅读教学“即时练笔”落点该如何选择呢?

1 落在文本形式处——有章可循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语言表达形式之后,让他们运用刚从文中学到的某种语言或形式,去丰富、发展课文内容。这样,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仿写可以尝试以下两种形式:

1.1 范本“中介”,仿写句段

例如,笔者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课尝试:

师:“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清楚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鸟非常多。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你的眼睛也会“应接不暇”?

请学生用“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又错过了,看清楚了”的句式即时练笔。

“依样画葫芦”仿写同样方面的内容,使学生的课堂阅读得到一定延伸,把写作的难度降低一些,学生乐于接受,句子的仿写能拓展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1.2 典型引路,仿写写法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三年级上册《花钟》一课: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世界,课文中描写了哪些花,它们各是在什么时候开放的?

师:快速默读,同样写花开,可是作者用了不一样的语言。你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吗?

生:“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生:“睡莲从梦中醒来。”是把花当作了人,又体现了开花的时间是在早晨。

师:再次投入地读一读,你还能发现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同样写花开,作者却运用不同的语言,加入了自己的情感,把花寫得有情有趣。请你读出作者想表达的情趣来。

师:你还知道哪些花在什么时候开放?

师:请你模仿这段话,也来写一写不同时间开放的三种花儿。

这一段教学中,可训练的语言点较多:时间词位置的变换,拟人手法的运用等,小学生接触各种修辞手法,理解往往不透彻,这样有意识安排模仿运用训练,使学生逐步领会各种修辞手法,从而丰富语言表达形式,提高表达能力。

2 落在文本空白处——丰满意境

教师应该开发教材的留白空间,在“言虽尽而意无穷”处进行练笔,引导学生填补和阐析,并落实训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训练就会变得扎实而灵动,课堂练笔也就成了填补文本空白的有效手段。

2.1 张力词语,展现情景

笔者在教学《检阅》一文中:终于有一名队员说话了“还有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游行时博莱克怎么办”时是这样教学的:

师: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大家都心存顾虑,不知道该怎么安排拄拐的博莱克。如果你是儿童队的其中一员,你会怎么说呢?请动笔写下来。

读学生的写的话,仿佛看到了那个场景,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队员们的犹豫、矛盾,这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队长的话把大家的顾虑统统打消了,而且大家都一致同意了,这也照应了课文结尾:“这些小伙子真棒!”

2.2 增值句子,填补空白

语言有温度,学习一个空白,就是给人的精神打开一扇门。例如四年级下册的《中彩那天》一课,笔者是这样指导学生的:

师:同学们,当“我”得知父亲要把车子还给库伯先生时,是不理解、反对的,当第二天库伯把车开走,晚上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时,为什么“我”已经平静了呢?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想象他们当时的语言、动作、心理,把想到的写下来。

本次小练笔是通过联系上下文,逐层朗读感悟后,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与神情,切己体察,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丰满人物形象。

2.3 精描细摹,形神兼得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时,文中“负荆请罪”这一个故事的图片,引导学生随文练笔。

从学生的随文小练笔中可以看出,孩子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了蔺相如的大度,廉颇的知错就改,效果非常好。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小练笔来演一演,两个人物的形象活脱脱呈现在了大家眼前。

2.4 续写结尾,延伸情感

一篇好文章,作者有时特意不写结局,给读者揣摩回味的余地,继而选择自己的认知情感进行延伸,更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因此,我们可以抓住文本的结尾,及时练笔,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在空白处放飞思绪,捕捉情感的蓄积点,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同时也升华了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情感体验。

3 落在文本情感处——点悟升华

课堂小练笔应抓住“情感点”及时开笔,实现读与写的相得益彰。

3.1 以人代物,言说中心

在阅读教学中的适时插入填补,让学生们充当故事的主人翁,想他所想,说他所说,填补故事中主人公心理语言的空白处。在这过程中孩子们直接进入了角色,融入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和主人公的感情融为一体,这样的练笔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是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与主人公的融合。学生所言就会言之有物,言之动情,也能更好地深化文本的主题,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利效果。

3.2 角色转换,直抒心意

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写,进行即时练笔,是防止阅读教学虚空的一个重要举措。例如,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时,结合深入品读课文,请同学们,选择一处,抓几个关键词,把他越来越气愤或越来越绝望的心理活动写一段话。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阅读想象力也得到了极好的培育和发展,在接下来的相互交流、碰撞中,彼此借鉴,书面与口头表达都得到极好的相互促进。

3.3 借物言志,传递深意

随文练笔可以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和文中人、物一同呼吸,一同感受,一同经历心理的变化,在生长言语的同时积蓄精神生命的源流,从而在写中丰富人生感悟,传递深意。

语文教学“既要书声琅琅,也要静思默想,还要妙笔生花”。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带上自己的一颗慧心,巧妙挖掘训练的“泉眼”,找准练笔的“落点”,先让学生“心动”,而后“笔动”,并且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写,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中的读写目标,使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深化,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猜你喜欢
课文文本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