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专业知识典型环节“课堂进基地”的改革与实践

2017-04-25 03:47张今朝朱海燕潘安远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嘉兴产教校企

张今朝, 朱海燕, 潘安远

(1. 嘉兴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浙江 嘉兴 314001; 2. 嘉兴学院·嘉兴德欧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浙江 嘉兴 314001)

实现专业知识典型环节“课堂进基地”的改革与实践

张今朝1, 朱海燕1, 潘安远2

(1. 嘉兴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浙江 嘉兴 314001; 2. 嘉兴学院·嘉兴德欧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浙江 嘉兴 314001)

为适应本科院校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以专业课程“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提出以“课堂进基地”为切入点,实现校企产教融合阶段性尝试。专业知识点以几个典型工程实践形式分布于生产过程中,并以小课堂模式与生产环节对接,既不影响生产效率,又完成了课堂教学。运行结果表明,依托初步产教融合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了创新思路,教学成效明显。同时也表明,基地式课堂实践教学体系有着巨大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课堂进基地; 产教融合; 长效机制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一次工作会议上指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既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及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紧迫要求,也是加快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设现代教育体系的重大举措。目前,我校同其他新建本科院校一样,也正朝着应用型大学转型。学校的人才培养将逐步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方向,而解决“社会需求”与“围绕社会问题组织课程”之间的矛盾将成为课程组织形式改革的主战场[1-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新建本科院校虽然不是职业院校,但由于应用型定位,其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面对的问题是一致的,要持续深入开展,校企双方必须创新利益分配机制,要突破把经济回报作为唯一回报的模式,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眼前利益和长期利益,追求利益回报的多元化,建立一个能够充分满足各方需求的利益均衡点,真正实现各取所需[3-5]。

由于高等教育与产业间目标的差异性,产教融合不同于一般的产业融合,它不会融为一体,也不会产生新的产业,而只是高等教育与产业相互渗透、相互支持,是一种深度合作[6]。目前,国内很多职业院校已经有着明确的产教深度融合举措,即实现“五个对接”:一是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二是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三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四是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五是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7-9]。

根据电气类专业教学方法的特点,并借鉴国外相关课程的教学模式,采用课堂进基地的形式,结合企业对产品研发需求,开放校内高端大型设备及完善共享机制,寻找切入点加强校企合作纽带[10-13]。

本文以电气工程专业主干课程“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以下称“电拖”)“课堂进基地”教学改革实践为例,分析校企产教融合平台上教学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情况,探讨课堂进基地深入合作运行模式。

1 产教融合,校企受益

1.1 对接所具备的基本条件

教学过程进入生产过程,必须考虑3个基本条件:

一是企业的选择。同行业或类型相近的企业,生产过程与课程实践内容相吻合;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能容纳一定数量的学生;生产环节较丰富,便于学生换岗、轮岗,自动化程度不能太高,否则学生无从介入。

二是不影响生产效益的发挥,生产过程嵌入学生的课堂或生产实习环节,不能给企业添加额外负担,影响生产效益,甚至安全隐患,这点是企业最为关注的,直接关系到教学环节运行的持久性问题。

三是培养方案及考核体系的完善,课堂在基地的运行方式,与校内有很大区别,学校原有的教学方案、考核评价体系不能照搬过来,而是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既顾及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又须得到企业的配合和支持。

1.2 课堂与校外实习基地的融合

以课程“电拖”课堂教学进基地为例,其作为电气工程专业传动与控制方向的主干课程,核心内容是对直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同步电机、异步电机)、伺服电机进行调速或定位控制,涉及到目前数控机床驱动、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先进制造行业核心技术。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课堂讲解—实验验证—课程设计3个基本环节,考核形式大部分也以最终考试为主,实际效果较差。

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实践项目,“电拖”教学改变了传统式教学方式,将课堂进基地作为其推广的一项教学模式。课堂进基地其实是产教融合的一种合作方式,实现生产环节与课堂教学为一体,是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融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陶冶、技能提升、科技研发、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形成“双赢”下高校与企业的良性互动。

2 “电拖”课堂进基地实践活动与举措

课堂进基地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课堂实践环节内容的拟定,并考虑实际运行中企业生产调整而临时变动,但基本上保持课堂运行的稳定。课堂方案制订时,参考企业生产状况,由校外实习基地中心协调,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课堂教学培养方案,将实践课堂有机有序地分布于生产线环节中,如图2所示。

图2 生产线的课堂嵌入环节

2.1 产品、生产线与实践课堂环节分析

以我校和嘉兴德欧电气技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产教融合为例。公司位于国家高新区嘉兴秀洲工业区,属于国家级高新技术型企业。公司拥有办公及生产厂房,现有员工40余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公司员工的80%以上。公司多年来一直从事自主研发、生产、销售高速、高精度、高性能的交流伺服驱动器,目前共有3大系列14种产品线,主要应用与机器人、数控机床、新能源、印刷设备、包装设备、纺织设备、注塑设备、电子半导体、风电/太阳能、自动化生产线等领域。

(1) 公司属于先进制造核心零部件生产配套厂家,高端产品主要应用于数控机床主轴及进给系统、工业机器人关节电机控制、自动化生产线传动控制等;

(2) 伺服驱动器系列产品主要由控制模块和驱动模块组成,控制模块涉及到单片机及接口技术、DSP原理及电机控制系统、滤波电路设计、总线通信、电气控制与PLC技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等,涉及到电气传动、电子信息、测控等专业知识;

(3) 通过分析研究产品生产流水过程,在整个环节中,PCB板设计、电路板加工、控制及驱动电路板组装及测试、产品封装、产品检测等环节是比较稳定的加工流程,批量化生产,穿插手工操作,比较适合学生实践课堂和实训环节的有序嵌入;

(4) 产品从订单到最终成品(测试、检验环节),每个生产环节能一次性承接5名学生,以5个生产环节正常运行来计算,合计25人。每个环节运行1周后进行轮换,整个基地课堂环节运行1个月可完成。

2.2 公司在校企合作中的受益点分析

公司属于规上企业,在近5年销售额以每年30%(同比上一年度)的速度递增,预计2016年将突破6 000万元人民币,而产值已经突破7 000万元左右。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为增强竞争优势,产品在技术性能上不断提升和完善的任务变得越来越紧迫,技术难关的突破需要公司与高校进行广泛的合作,而嘉兴学院是嘉兴地区唯一一所省属高校,校企双方有着合作的充分性和必要性。

(1) 基地课堂解决员工培训问题。由于公司以软件性研发为主,员工人数不多,产品销量相对较大,公司没有条件为员工提供集中培训的机会,在新员工上岗之后,需要很快进入研发生产环节,而完全进入工作状态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这或多或少会影响生产进度和效益。因此,实现课堂进基地,让新员工和大学生一起,进入课堂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实践,是企业和学校都欢迎的举措。

(2) 公司后备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储备。留不住人才是嘉兴地区很多民营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技术难题升级、企业科学管理、产业化升级,都离不开高端人才的引入和积累。通过校企联合培养高端人才,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遴选的资源,也为人力资源的积累和更新进行长期储备。

(3) 研发中心的资源整合。和很多企业一样,成立技术研发中心是公司提高自主产品研发能力、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性能的重要举措。但技术研发中心仅靠企业技术力量来支撑是远远不够的,而我校电气专业的师资力量则可以助其一臂之力。

(4) 企业文化内涵的丰富与充实。学校师资力量的注入,不仅使企业研发队伍呈现新的活力,也将校园学术气氛融入企业文化中。在生产销售、技术开发、项目合作、资源融合、实践课堂等环节,使企业文化的内涵得到新的拓展,形式和内容上也获得广泛的充实与丰富。

2.3 基地课堂教学的方案及内容设置

基地课堂教学的运行方式与校内有所不同,在前述内容中已提及基地作为校企双方的合作平台,教学方案的制订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排定,而是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在双方共同协商的基础上进行的。培养方案一方面紧扣专业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要保证实践内容饱满丰富,体现专业知识的典型架构。大纲修订时,参考生产线的特点,运行内容需体现专业知识典型环节。最终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表1为“电拖”的教学内容的典型架构,与企业生产线的典型环节紧密联系,保证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基本完整性。只要企业正常生产,课堂及实践教学则可稳定运行,不会对生产造成负面影响。

表1 “电拖”课堂进基地教学内容设置

表1(续)

2.4 基地课堂教学的运行情况

课堂进基地尝试推行开始于2014年下半学期,专业首先针对电气工程2011级第7学期,后推广到电信和测控,其中仅电气工程、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人数就达200多人次。

课堂教学以表1为依据,以生产线为教学平台,按教学大纲“讲解演示—学生集中操作—指导教师及时纠正—实践再提高—总结”的过程,有计划、满负荷运行。

通过课堂进基地的实践形式,使学生从书面教材直接走向企业现场,大大开阔了视野。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习,一致认为现场看到的产品及加工过程在课本里还没有呈现,而课本里所有的知识,都从实践中得到具体体现。电气2011级、2012级学生也因此在就业过程中,有着明确的选择对象,对电气相关行业也有进一步的了解。实践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实践经验也帮助他们找到满意的工作,两届学生的就业率达到98%以上。

3 结语

以专业课“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开启“课堂进基地”的长效合作机制。以嘉兴学院嘉兴德欧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实习基地为运行试点,通过阶段性运行,结果表明,依托产教融合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涵,把工程实践直接和理论教学相结合,学生满意度提高,教学效果明显。同时也表明,基地式课堂实践教学体系有着巨大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References)

[1] 牟延林.普通本科高校转型进程中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4(9):84-91.

[2] 李艳利.高校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路及对策 [J].中国高校科技,2012(增刊1):103-104.

[3] 陈子辉.高校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8):169-171.

[4] 郭进京,杨振舰,杨晓东.高校课程考试方式改革与考试管理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35):188-189.

[5] 韩西清.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协同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4(17):107-109.

[6] 陈年友,周常青,吴祝平.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4(8):40-42.

[7] 秦祖泽,刘迎春,覃事刚.创新企业办学人才培养新模式 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3(1):85-87.

[8] 张汝根.国际贸易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21-22.

[9] 刘陵顺,王昉,王晶.高校电气信息类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35):

[10] 邓崇亮. 地方院校电气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与构建 [J]. 贺州学院学报,2011(4):120-122.

[11] 樊立萍.地方院校电气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30):120-121.

[12] 胡晓,秦剑,刘外喜.基于大工程教育理念的电气信息类专业课程探讨:借鉴麻省理工学院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系 [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194-195.

[13] 陈子辉,王泽生.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和共享[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2):163-165.

Reform and practice of realizing typical links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Class into Base”

Zhang Jinzhao1, Zhu Haiyan1, Pan Anyuan2

(1.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Jiaxing University,Jiaxing 314001,China; 2. Outside-school Practice Training Base of Jiaxing University & Jiaxing Dealour 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Jiaxing 314001,China)

Using the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of Electricity Pull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professional course as an opportun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aking “Class into Base” as an entry point,to achieve phase attempt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as well as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 the form of several typical engineering practices is distributed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with small-scale class docking with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t will not affect the efficiency of production but complete the classroom dynamic operational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 the that classroom teaching, relying on the preliminary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can improve the practice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expand innovative ideas, and teaching effect is distinct.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classroom to base has a huge spa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lass into bas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long-term mechanism

10.16791/j.cnki.sjg.2017.04.043

2016-12-13

2015年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kg2015304);2015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Y201534544)

张今朝(1971—),男,安徽庐江,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G642.41

A

1002-4956(2017)4-0171-04

猜你喜欢
嘉兴产教校企
《初心》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嘉兴学院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浙江嘉兴卷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