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7-04-26 23:50冯承彦舒博冉
对外经贸 2017年3期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一带一路

冯承彦++舒博冉

[摘要]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开放新局面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作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内容有着新的历史机遇。自2009年7月以来,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迅速发展,但仍受到较多因素的制约。 “一带一路”沿线国的经济、金融、主权信用水平以及与中国的经贸金融合作呈现区域化、多层次的特点,对当前中国与沿线国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带来了不同的机遇与挑战。在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人民币跨境结算;影响因素;人民币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3-0106-07

一、引言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正式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并倡议从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五个方面来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了古代亚洲、非洲、欧洲的商业贸易,而如今再提出“丝绸之路”,不仅是为了恢复古老丝路的辉煌,更是在国家层面上提出了重大的发展战略。

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是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一带一路”沿线的货币流通,与国家之间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等发展水平紧密相连,反过来又促进了区域金融的发展。自2009 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推出以来,人民币跨境结算快速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也得到了全球认可。据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的统计显示,2014年12月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仅次于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市场份额达到217%。中国银行2015年8月的跨境人民币指数(CRI)为321点,较上月上升了42点,创2013年指数发布以来历史新高,这意味着人民币在跨境和境外支付结算中使用比例扩大,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16年9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乌鲁木齊举行的丝绸之路金融论坛上表示,中国在2016年前8个月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金额达8600亿元。种种数据都反映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总体稳步增长态势。

尽管整体走势良好,但是人民币跨境结算水平与美元、日元、欧元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也与我国经济实力不相吻合。“一带一路”沿线地理跨度大,国家与地区的经济、政治、制度差距也大,因此为人民币实现成熟的跨境交易带来了困难。

二、文献综述

人民币跨境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历程的一大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关于人民币跨境结算的研究,主要围绕人民币跨境的货币政策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影响因素等方向展开。李稻葵(2008)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应从境内、境外市场两方面推进:一方面,境内改善金融机构设置,提高金融市场稳健运行的效率,逐渐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另一方面,境外充分发挥香港发达、现代化的金融优势,扩大人民币债券市场的规模。鲁刚(2013)提出,当某种货币的使用者越多,则该种货币的交易成本会越低,其流动性就越强,进而又会吸引更多的使用者,由此形成良性循环。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通用的货币就必须克服现有国际货币“货币惯性”的制约。沙文婕(2015)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以及对比几种主要国际货币国际化进程,指出人民币跨境结算影响因素分别为经济实力与发展模式,金融市场广度与深度,对内与对外币值稳定。白伟东(2016)指出,短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离岸人民币市场以及财政收入可以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产生正向效应,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扩大,但长期来看,这些因素的影响不明显。而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增加,及人民币汇率上升会对人民币跨境结算产生长期的正向影响。陶士贵(2016)认为,利率市场化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前提条件,人民币的跨境交易也会在无形中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两者的关系更大程度是间接地通过利率与汇率来实现。他指出要提高了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相关性,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序推动资本项目自由化,实现资本流动的均衡管理,这样才能最终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林乐芬(2016)指出,温和平稳的通货膨胀、稳定的经济发展、贸易顺差以及初期的对外投资有助于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她还指出,目前急于追求开放、自由的市场并不一定能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一旦人民币被“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接受,在没有外部冲击条件下,将可能通过货币惯性因素长期持续下去,这对人民币国际化来说是难得的机遇。

现有文献主要关注“一带一路”进程中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因素,大都从全球范围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但由于“一带一路”的战略提出不久,并且人民币跨境结算近年来才迅速发展,因此针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行人民币跨境结算的研究较少且较为零散。

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币跨境结算现状

2014年,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较快,人民币跨境收支在本外币跨境收支的比重升至236%,人民币离岸市场进一步拓展,人民币的国际合作不断深化。

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直接投资中的使用规模稳步上升。2014年,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金额达655万亿元,同比增长416%。对外直接投资(ODI)人民币结算金额达18656亿元,同比增长1179%;外国直接投资(FDI)人民币结算金额达86202亿元,同比增长924%。从各方面来看,中国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将人民币作为涉外经济统计、核算、管理中的计价货币。

就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而言,境外地域涉及范围进一步扩大。2013年,我国人民币跨境结算主要在是香港地区,占比达74%。截至2014年末,有189个国家与我国进行人民币跨境结算。新加坡、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与我国的跨境结算量较2013年均有所上升,但总体占比仍然较低,跨境结算不均衡。

图12013年境外主要国家(地区)人民币

结算量份额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根据现有文献研究的关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作的分类及沿线国家对中国倡议的回应及其政策意向,将这片广大区域从地理上界定为蒙俄、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中东和中东欧地区的64个国家(未含中国),如表1所示。结合图1可以看到,沿线64个国家中仅有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两国的人民币跨境结算量占总体比重较高,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目前的占比仍很低,一方面可以看出现阶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方面略显不足,发展前景较为广阔;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中国的人民币跨境业务在不同国家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经济发展后发优势强劲,与中国经济具有良好的互补性。虽然不少石油输出国家的人均收入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其国民收入主要依赖石油出口,因而通常不将其划归到发达国家。由于“一带一路”跨度极大,各个国家在经济水平和对外贸易、投资、金融市场成熟程度、主权信用水平等方面差距较大,呈现地域性特征,我国要正视沿线国的发展差异,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各种途径深化人民币跨境结算,为未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区域基础。

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影响因素

(一) 沿线国经济发展情况

“一带一路”建设将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与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连接在一起,沿线核心区域涵盖亚洲的大部分区域及欧洲、非洲部分区域,共涉及65个国家(含中国),覆盖约44亿人口,2014年经济总量约为23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2%和30%。经济发展、经贸合作潜力都十分巨大,蕴藏着大量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潜在需求和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的巨大潜力(详见表2)。

相比于大量的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整体GDP总量较低,经济水平相对不发达,除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制造业主要集中于电子制造加工等位于价值链高端的产业外,沿线国经济增长大多依托能源原料输出、制造业、外包加工等低附加值产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底端。

尽管沿线国家大都富含一定的能源、矿产、农业原材料以及旅游资源,有着广阔的开发潜力,但大部分国家的工业化程度都偏低,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对资源的利用率相对较低,且一味地依赖能源资源易导致国内环境的破坏和违背当今世界“绿色”的主题,此外也容易受到国际市场出口产品和原料价格波动的影响,例如2014年西亚和北非地区的经济增速就因受到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的影响而仅为187%。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且人口规模巨大、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较高。

(二)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的贸易合作

2001—2014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中国总贸易额的比例由165%增至260%。其中出口比例更是几乎翻了一倍,从145%增至272%。这反映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已经越来越高。

从中国与“一带一路”地区贸易总额来看,我国与东南亚国家贸易联系最为密切,其次是西亚、中东19国。这主要是因为与该地区产业、资源的互补性较强,以及文化、地缘的优势导致往来密切。中国对沿线国家出口商品以机械设备及纺织服装为主,进口产品以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蒸馏产品、沥青物质为主。中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商品结构与这些国家出口优势行业基本一致,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竞争虽然在加剧,但是中国与其主要的贸易竞争国家(如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之间的竞争程度有所减弱;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互补性也在逐渐增强,从整体上看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互补要强于贸易竞争,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国际贸易合作。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的贸易往来十分密切,从经常项目来看,中国与沿线国产业、资源互补性强,对沿线国石油、矿产资源进口的需求量大,集中在蒙俄和中亚5国以及西亚、北非地区,中国以建设出口基础设施和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三) 沿线国与中国的金融合作程度

金融乃经济的核心,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同发展程度的经济水平也将影响一国金融水平的高低。而金融正是“一带一路”所倡导的货币流通的直接载体,因此无论从金融,还是经济层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于国家发展水平不同,都会影响人民币跨境结算的程度。

总的来看,共有9家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24个国家设立了56家一级分支机构。其中,子行16家,分行32家,代表處8家。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呈现出以下两大特征:从机构设立而言,五大行仍是中资银行“走出去”的主力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布局已初具规模。从地域分布来看,中资银行在俄罗斯、东南亚和西亚国家设点相对较多,在中亚、南亚、中东欧、独联体其他国家中的6国等地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截至2015年末,来自2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56家商业银行在华设立了7家子行、18家分行以及42家代表处。从分支机构来看,东南亚国家的银行在华业务活动最为活跃,南亚国家次之。新加坡、俄罗斯、泰国、印度、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银行在华设立的分支机构较多。蒙古国、俄罗斯、中亚以及西亚、北非国家的银行设立的分支机构形式以代表处为主。与此同时,目前银监会已与2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签署了MOU(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谅解备忘录)或合作换文。“一带一路”沿线国除新加坡、阿联酋、卡塔尔和巴林等国金融市场较为发达以外,整体金融水平、金融的广度与深度都较为欠发达,这为人民币跨境结算带来不利的同时也意味着未来的金融市场空间广阔。

(四) 国家主权信用水平

根据中诚信对“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信用评级,可以发现沿线国的主权信用呈现以下特征:1主权信用级差跨度大。主要欧元区国家(除希腊主权信用为CCC,展望负面)由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国际货币地位决定了主权信用级别普遍较高。部分中亚和东盟国家凭借丰富的资源及相对成熟的经济财政体系,主权信用级别较高。而“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大多数国家,由于内部面临政治稳定及经济转型的压力,外部面临经济再平衡和资本外逃的风险,信用水平表现相对较弱。2部分国家主权信用评级中次级因素评分差异明显,其中部分国家政治及违约风险相对突出。欧洲国家经济风险较低,但财政风险相对突出。中亚、东盟等国财政风险较低,但经济及债务风险两极分化严重。除荷兰等欧洲四国及东盟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个别国家外,整体沿线国家政治风险都较为突出。3部分沿线国家存在主权级别下调风险。总体来看,欧元区内部主权债务危机还在持续,尤其是希腊面临严峻的财政和债务局面,主权债务危机和银行危机之间形成恶性循环。信用水平的低下会恶化国内投资的预期,沿线国由于信用风险而难以获得融资也将进一步降低主权信用。投融资的不活跃必将影响跨境人民币的结算量。

(五) 人民币汇率走势

2005 年7 月21 日,我国开始采用更富弹性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单一盯住美元。此后,人民币进入升值通道,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也逐渐增大。2012 年4 月16 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交易浮动幅度由05%扩大为1%,2014 年3 月17 日,此交易浮动幅度又由1%扩大为2%。进入2015 年,随着欧洲等重要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包括欧元、日元在内的大部分货币对美元汇率都出现大幅贬值的态势,虽然因为美元指数走强,人民币对美元出现了小幅贬值,但是人民币对其它主要货币实际上却是升值了,人民币对欧元、日元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货币的汇率更是出现了明显的升值。随着人民币升值及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增大,我国出口商的价格比较优势逐渐削弱,外向型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人民币跨境结算受对外贸易规模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阻碍。

(六) 沿线直接投资格局

截至2013 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存量高达720 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总存量的11%左右,远高于2003年的4%(见表4)。10年来,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高达51%,超过了同期对其他地区的投资增速。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OFDI的区域分布差异较大。其中,2013年对东南亚地区的投资规模最大,OFDI达727 亿美元,存量达到3567 亿美元,均占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投资流量、存量总量的一半以上。对中亚地区的投资增长最快,2003—2013年期间的OFDI年均增速高达69%,远高于对其他地区的年均增速。相比之下,中国对中东欧的投资最少,截至2013年末仅16亿美元。从国家尺度上看,中国OFDI集中在新加坡、缅甸、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蒙古国和俄罗斯。自2007 年以来,新加坡已经成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OFDI流量和存量占比最高的国家,我国主要投资领域涉及批发零售贸易、物流运输、金融和餐饮服务等。这不仅是因为新加坡集工业、金融和转口贸易中心为一体,还因为其政治稳定、市场有效性强,同时与中国文化相近。

整体而言,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的投资呈上升的乐观趋势,但投资区域分布的不平衡程度逐渐扩大,且沿线国在我国的直接投资量较低,不利于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区域化发展。且投资项目多集中于能源资源开采、加工制造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过剩产能的转移和国内资源的补充,但是由于这些产业相对的经济附加值不高,投资报酬率不足以吸引更多的投资主体,因此也遏制了投融资,降低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需求。

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币跨境结算存在的问题

(一)外部贸易需求萎缩,对外贸易人民币跨境结算需求降低

经济新常态下,国内消费增速拾级而下,与之相伴的是国内民众大量采购海外产品,进行海外旅游。这表明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并不是短期需求的匮乏,而在中长期有效供给的缺失,必须从供给端刺激经济增长。外部需求萎缩,发达国家将“再工业化”作为重塑竞争优勢的重要战略,发出向实体经济回归信号,围绕信息、生物、环保等领域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竞争愈演愈烈,从提升产品内在质量来开拓新一轮市场。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的外部需求萎缩,将降低人民币跨境结算需求。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金融市场发展程度较低,不利于人民币跨境结算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水平、金融市场欠发达,中国与沿线国的金融合作程度也相对较低。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极大地影响着该国货币国际化水平。一方面,我国“走出去”的中资银行数量较少,且大多是国有商业银行,金融市场广度较小,市场价格难以真实反映当前的供求情况以及未来的走势预期;另一方面,本国金融市场也不成熟,深度不足,提供的金融服务类型不足以满足国与国之间的交易需求。

(三)美元、欧元作为主流货币占据了跨境结算和计价货币的主要分额,货币惯性大,阻碍人民币跨境结算

美元和欧元是全球各国作为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无论是结算还是计价都具有绝对优势,美元和欧元有着完善、便捷的操作模式和结算网络,各国、各地区在对外贸易中已经形成了使用美元、欧元的惯性。此外,美国、欧洲高度发达、交易频繁的金融市场有着丰富的风险控制和投融资手段。货币持有者会因为美元、欧元较低的交易成本和持有风险较低而积极持币。相应的,美国、欧盟必然会因为人民币等货币动摇了其货币的霸权地位而采取各类遏制措施,阻碍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四)对沿线地区的直接投资发展不均衡、投资领域单一,投资产业链短,且投资摩擦大,在东道国负面影响相对较多

从投资目的地看,中国OFDI项目过度集中于资源开发和初级加工领域,而高端制造业、科技研发等中高端领域少。由于中国对外投资多旨在满足本国生产对资源的需求,而未充分考虑和维护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利益,不够重视沿线国对实现本国经济可持续多元化发展的诉求,在外媒的渲染下产生了负面影响。

六、对策建议

(一)推行供给侧改革,从价格拉动出口转型到质量拉动出口,拉动沿线国投融资需求

一方面,我国应积极推行供给侧改革,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来刺激国内民众对国产商品的消费需求,提升中国在发达国家外贸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大部分国家仍保有良好的合作贸易关系,应发挥产业优势,利用比较优势输出沿线国大量需求的产品,同时强化内外联动,加大对沿线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经贸产业合作区建设等战略性优先项目的支持力度,强化“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多元化、多样化的投融资需求。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沿线贸易壁垒的消除及贸易合作的加深,贸易商品种类可望大幅增加,贸易规模也将快速增长。相应的人民币跨境结算等金融服务的需求因此将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二)充分发挥欧洲经济圈金融市场优势,强化金融集聚与金融辐射的作用

首先,大力发挥金融合作平台在深化金融合作方面的作用,扩大融资规模和范围,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实现多渠道融资,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引导作用,支持完善跨境交通基础设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推进金融创新,通过金融合作保障“一带一路”战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

其次,加大与“一带一路”欧洲经济圈的金融合作力度,通过较为发达的金融市场实现金融集聚,以人民币跨境结算为手段,加强金融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作用,从集聚中心辐射出更大的金融合作圈,以金融合作的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的金融发展与合作。

(三)加大国际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完善区域金融安全网

“一带一路”沿线主权国家信用级别跨度大,整体水平低,潜在风险多,阻碍投融资,遏制人民币跨境结算。首先,中国应从自身出发,建立健全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审慎监管体系。同时发挥各区域合作机制的作用,建立区域金融安全网络,完善区域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通过加强与各国政策的协调沟通,完善区域危机的管理框架,提升“一带一路”区域货币与金融的稳定性,加强宏观经济预测,实现金融监管的全覆盖,建立高效安全的金融基础设施,防治系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其次,应积极加强与沿线国监管当局的协调沟通,扩大信息共享范围圈,建立区域监管协调机制,以便保持各国在处理重大问题时的政策、监管手段的一致性。构建区域金融的风险预警系统,有效分析、监测并预警“一带一路”沿线国的各类金融风险,找出各国的风险隐患,确保我国涉外贸易、投资的安全和稳健。建立并完善应对跨境风险和处置危机的制度机制安排,保证在风险爆发时及时协调各方行动,使得“一带一路”沿线国金融市场的安全运行。

“一带一路”的许多项目面临着沿线国政治、政策、汇率、价格、利率、环境等风险,直接导致了项目获得融资、技术的困难。由于全球主要金融和专业服务机构都在香港设有分支机构,香港在管理金融风险、法律风险、环境风险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应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各种风险管理的人才、工具和手段,帮助分析并尽职调查项目所在地的各类风险。

(四)加强货币互换和结算合作,构建亚洲稳定货币体系,加速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推动人民币从区域化迈向国际化

要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必须从政治、经济、金融等各领域循序渐进发展,首先应积极加大与世界各国的往来,全面开展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本币结算,由边境贸易扩大到一般贸易,进一步扩大与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规模,积极探索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多种途径。其次,鼓励人民币“走出去”,探索开展跨境个人人民币结算试点,推动境内银行为境外项目提供人民币贷款业务等,鼓励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同时也要防范经济金融全球化带来的潜在风险,稳健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

(五)支持香港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的枢纽地位

当前人民币跨境结算发展水平的地区性特征还很明显,在香港及东南亚的发展水平很高,具有带头作用和借鉴意义。应当以此为契机,支持香港巩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的三大中心地位,参与国家间的双向开放以及“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区域内的融资、商贸、物流和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

(六)适当降低国内企业和个人境外投资的门槛,推动资本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自由流动,积极发展绿色金融、绿色贸易,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的可持续、多元化发展

我国应以“共享”、“互通”为原则,在保障本国战略资源充足、粮食安全和提升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同时,与沿线国的政策相沟通,积极实现互利共赢。

一方面,应当降低企业和个人外汇管理要求,放宽境外投资汇兑和跨国公司资金境外运作的限制。加强国际收支监测,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改进并逐步取消境内外投资额度限制,加快实现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促进直接投资。

另一方面,我国应当积极改善生态环境,避免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需要在环保、新能源、节能、节水、清洁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投入大量资金。当前绿色金融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在“一帶一路”国家的投资也将得到快速发展,为快速加强人民币跨境结算创造了机遇。

[参考文献]

[1]温信祥,徐昕.人民币国际化的全新历史时期——“一带一路”与未来国际金融体系[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16):61-71.

[2]沙文婕.人民币跨境交易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浙江大学,2015.

[3]白伟东,吴正鹍,张佩琴. “一带一路”战略下人民币跨境结算影响因素研究[J].西部金融,2016(5):55-59.

[4]林乐芬,王少楠.“一带一路”进程中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6(2):75-83.

[5]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人民币国际化报2015[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7,21-23.

[6]朱苏荣.“一带一路”战略国际金融合作体系的路径分析[J].金融发展评论,2015(3):83-91.

[7]中诚信国际博士后工作站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联合课题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权信用风险报告[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5:8-12.

[8]中国银监会国际部.“一带一路”金融合作概览[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3,33-34,69,93,141,159.

[9]鲁刚.当前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现状与问题探讨[D].浙江:浙江大学,2013.

[10]陶士贵、顾晶晶.中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的关系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6(1):11-18.

[11]郑蕾,刘志高等.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空间格局[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563-570.

[12]邹嘉龄,刘春腊,尹国庆,唐志鹏.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34(5):598-605.

[13]李稻葵,刘霖林.人民币国际化:计量研究及政策分析[J].金融研究, 2008(11):1-16.

(责任编辑:顾晓滨董博雯)

猜你喜欢
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因素一带一路
沪港通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互动机制研究
新常态视角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及发展探讨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下一步”怎么走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