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宓庆的风格标记体系比较分析两个英译本《浮生六记》

2017-04-26 21:36徐帅
青春岁月 2016年23期
关键词:浮生六记林语堂

【摘要】《浮生六记》是沈复的自传散文,记录了他的婚姻生活、闲情逸致及人生起伏。《浮生六记》长久以来盛行不衰,必与其文学魅力和译本相关。本文从刘宓庆的风格标记体系入手,分别选取了音系标记、句法标记、章法标记、修辞标记来比较分析林语堂与白江夫妇的译本。

【关键词】《浮生六记》;风格标记;林语堂;白江夫妇

一、引言

1、浮生六记简介

《浮生六记》是清朝作家沈复的自传体散文。作者用朴实的文笔,记叙了他大半生的生活经历,其中大篇幅描写了他与妻子陈芸平凡而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写出了夫妻间至诚至爱的真情。《浮生六记》自诞生以来,共有中文版本122种,3种英译本,德、法、丹麦、瑞典、日本、马来各一译本。一本不足200页的散文,却流传中外之广,盛行多年不衰,足见其文学魅力之大。林语堂曾夸奖“芸,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性之一”。

2、文学风格

说起“风格”,它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一般,甚至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中国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刘宓庆认为风格包括文体特征及作家个人的用语及行文特征(刘,2005:43)。而劉宓庆教授不仅否定了风格的虚无缥缈,还提出了一种标记体系来捕捉文中作者的风格气质。下面,本文将基于刘宓庆教授的风格标记体系,来比较分析林语堂与白伦、江素惠的英译本《浮生六记》,以探求译者所用翻译手段及原则是如何再现原文风格之美的。

二、风格标记体系

语言属于符号的一种,而作家的风格通过他笔下的语言文字表现出来,所以形式符号便成了我们识别风格的重要手段。根据刘宓庆教授提出的风格符号化标记体系,本文将选取几个方面来对比分析林译与白译:

1、音系标记

人类的语言首先诉诸于听觉,因此语言文字的音系特征就成了语体最基本的特征。如汉语具有四种显著的语音特征,包括:(1)元音优势;(2)声调系统;(3)平仄分类;(4)汉语属于单音节文字,非常便于组成不同音节的词或词组,词与词搭配时中间也不必使用联接音素,这就使汉语的语音流纯净清晰,优美悦耳。

例1:《浮生六记》中对芸娘自小聪慧的描述,说其十三岁便能作出此类诗句:

“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

林译:“Touched by autumn,ones figure grows slender,Soaked in frost,the chrysanthemum blooms full。”(Lin,2009:5)

白、江译:“We grow thin in the shadows of autumn,but chrysanthemums grow fat with the dew。”(Bai & Jiang,2006:5)

这一小句描写虽不像先前的绝句、律诗一般讲究音韵,但平仄声调却较为严谨。原文“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除第一、三个字外,第二五六个字平仄对仗极为工整。这就构成了汉语独特的音系标记。而林译基本上是按照原文的诗文形式进行了翻译,这在形式上与原文形成了一种对应。而白、江的译本将其译成了白话文的形式,意义上也有所偏颇。

2、句法标记

表现为各种有特色的句法形式。《浮生六记》中最大的句法特色为小短句随处可见,音韵不绝,读来朗朗上口,甚至时而的长短句交错,显得故事情节平凡中显真情。

例2:余夫妻欣然,仍归故宅,骨肉重圆。岂料又有憨园之孽障耶!(Lin,2009:136)

林译:Accordingly we retured to the old home and the family was reunited。Who would suspect that the affair of Hanyuan was still brewing ahead!(Lin,2009:137)

白、江译:This we did,happy at the reunion with our flesh and blood。Who would have guessed that the curse of Han-yuan still lay ahead?(Bai & Jiang,2006:109)

这一句林译与白、江译最大的不同在于结尾句的标点符号。沈复写这一记“坎坷记愁”时,妻芸已去世,他以一位知情人的视角来作此回忆,应是对以往发生的憨园之祸导致的妻芸之死感到深深的惋惜以及深切的悲痛,并在叙述时将这种悲痛重现在了读者眼前。若从风格的视角来阐释,与原文风格更为接近的句式应当是林译了,白江夫妇的译文也没问题,只是过于拘谨在时态了,末尾的问号与原文风格相符度不高。

3、章法标记

“章法”指思维、概念的表现法。分析章法标记是风格分析的关键环节。如:

例3:夜忽阴云如晦,芸偢然曰:“妾能与君白头偕老,月轮当出。”余亦索然,但见隔岸萤光,明灭万点,疏织于柳堤蓼渚间。(Lin,2009:28)

林译:But when night came,the sky suddenly overcast with dark clouds。Yun knitted her brow and said,“If it be the wish of the God that we two should live together until there are silver threads in our hair,then the moon must come out again tonight。”On my part I felt disheartened also。As we looked across the creek,we saw will-o-the-wisps flitting in crowds hither and thither like ten thousand candle-lights,threading their way throuh the willows and smartweeds。(Lin,2009:29)

白、江译:But when night came,clouds suddenly darkened the sky。Yun grew melancholy and said,“If I am to grow old together with you,the moon must come out”。I also felt depressed. On the opposite bank I could see will-o-the-wisps winking on and off like ten thousand fireflies,as their light threaded through the high grass and willow trees that grew on the small island in the stream。(Bai & Jiang,2006:23)

这一引文是妻子芸希望与夫君白头偕老,拿月亮作念想。两人希望靠月出来成全这心中长久的希冀,殊不知天公不作美,偏是星光点点。导致沈复后来回忆起这段,与后来的“乐极灾生”、“七月十五惊魂”、“憨园之祸”种种,皆为两人不能白首之迹象。这属于表现法的一种信息内隐,皆为下文两人阴阳相隔作铺垫。再看两位译者,皆采取了对应式的翻译策略,与原文风格相符。

4、修辞标记

修辞标记应当是我们最为熟知的一种标记了,如明喻、暗喻、双关……等。下面这句引文仍旧选自《浮生六记》:

例4:芸乃止笑曰:“佛手乃香中君子,只在有意无意间;茉莉是香中小人,故需借人之势,其香也如肋肩谄笑。”(Lin,2009:30)

Then Yun stopped laughing and said,“The citron is the gentlemen among the different fragrant plants because its fragrance is so slight that you can hardly detect it;on the other hand,the jasmine is a common fellow because it borrows its fragrance partly from others。Therefore,the fragrance of the jasmine is like that of a smiling sycophant。”(Lin,2009:31)

Yun stopped laughing。“Lime is the gentlemen of perfumes,”she said,“and you notice its scent unconsciously。But the jasmine is a commoner that has to rely on a womans make-up for its effect。Its suggestive,like a wicked smile。”(Bai & Jiang,2006:25)

這一句引文中的修辞标记非常明显,“乃”、“是”为暗喻,“如”是明喻,两者相统一,将“佛手”喻为“君子”,“茉莉”喻为“小人”。两位译者对此修辞采用的翻译手段都是对应式,将原文中的比喻形象保存在了译文中,译文符合英语规范。但两位译者用词上有所不同,白江夫妇译文遣词造句更为简洁,对原文意义上有所解读,林译文在句法上与原文更为接近,字数虽多于白译,但意义上仍旧保持了原文的模糊性。

三、风格翻译手段及方法

风格从不可译到可译,经历了一个艰辛而又漫长的过程。常见的翻译手段如对应、同步、转换、阐释等。刘宓庆教授在其著作《文化翻译论纲》中指出,表现汉英翻译的手段概括为五种:1、图像;2、模仿;3、替代;4、阐释;5、淡化(刘,2007:247)。林语堂在整个文本中,对于文化“关键词”的处理,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将特定的关键词变为目的语的现成用语,如“明珠暗投”译为“casting pearls before swine”,通过借代的方式,以目的语之中特定的观念来替换原作特色性的文化意蕴;二是,对原作进行解释,使文化关键词无从出现,最终避开对原文文化信息的传递和创造(蔡,2015:75)。不过从历史背景时代来看,林译处在一个亟待传播中国文化的时代上,若是对原文文化信息过于讲究,恐怕这“最可爱的女人——芸”便不能名扬中外了。

四、总结

总体来说,林译与白江夫妇的译文总体上都能重现原文的风格,林译虽然喜用淡化的手段抹掉了部分文化信息,但也用简洁、丰富、地道的英文塑造了芸的可爱形象,让中国文学走出了国门。而白江夫妇用阐释的手段补充了文化信息,前四记注释达到了221条,这对于如今中国文化传播的贡献不可磨灭。对于风格翻译,只要我们使用适当的方法,并将其结合起来,它就能在译文中显现。

【参考文献】

[1] 林语堂. 浮生六记[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2] 刘宓庆. 新编当代翻译理论[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43:241-248.

[3] 白 伦, 江素惠. 浮生六记[M].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6:5.

[4] 刘宓庆. 文化翻译论纲[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7:247.

[5] 蔡新乐. 想象可以休矣:论《浮生六记·童趣》文化关键词的英译[J]. 中国翻译, 2015(6):75.

【作者简介】

徐帅(1992—),女,汉族,江西萍乡人,翻译硕士,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主要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猜你喜欢
浮生六记林语堂
林语堂的“半场演讲”
林语堂的演讲时间
林语堂更衣见老友
浮生六记
林语堂妙论“好丈夫”
浅谈目的论视角下《浮生六记》的翻译策略
Lin Yutang’s Aesthetic Orientation and his Translation Thematization
《红线》与《浮生六记》的互文性解读
《浮生六记》中陈芸的现实处境
《浮生六记》的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