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记》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2017-04-26 22:25陈硕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9期
关键词:学记现实意义

陈硕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古至今,大凡执政者无不把教育放在首位。《学记》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一篇教育理论专著,它比世界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的《大教学论》早了1800多年,是古代教育思想中的瑰宝。对于它的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界更多地关注其在教学中传授知识的一面,对于主体性教学思想探究和继承则不够。主体性教育思想是人们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主体即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是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学记》 教育主张 现实意义

一、《学记》的主要教学主张

(一)教育的作用与目的

《学记》开宗明义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化民成俗”,即通过教育,感化黎民,使之遵守社会伦理秩序,形成良好的社会风俗。之后接着指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一个人的成长,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通过教育来实现。当然,作者是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来确立教育的价值和功能的,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培养适合于统治阶级统治需要的人才。若剔除其糟粕,我们不难发现《学记》中的学生观,或者说育人观,是注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理论和实践、智育和德育、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同时并举的,而不只是懂得圣贤之道的“迂夫子”。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立的、整体的、完美的人来培养,是主体性教学思想的萌芽。

(二)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

“尊师重道”原则则是《学记》中最为精华的原则之一,已经成为我国优良文化传统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中,浮躁的社会风气,商业化的教育让很多人淡忘了“尊师重道”的重要性。师生矛盾问题在一些学校日益突出,甚至有学生侮辱老师的行为出现,这时候就需要向传统优良文化回归,重新提倡尊师。《学记》作为我国教育的瑰宝,应该被大力弘扬,让人们在古人的教导下祛邪扶正。

《学记》中有关学校制度、学制与考试制度的描述虽然不能被我们所用,但是其意义在于指导后人:只有健全学校制度、合理的学制安排、严格的考试制度,才能更好地培养人才,选拔人才。

二、《学记》教学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发

《学记》的语文教育思想开启了语文教育史上的新纪元,为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夯实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学记》教育思想的探讨,发现《学记》蕴含的教育思想对现今的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一)回归教材,精心育人

语文教育首要的问题是回归教材本身进行育人。教材是语文育人的根本,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我们要在语文教材上下功夫,钻研语文教材,走进语文教材提供的文本之中,在课堂上依据教材文本进行教学,不脱离语文教材进行思想挖掘。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才不会空泛,才不会好看不中用,学生和师生之间才能达到平等对话,我们才能把握好语文的育人功能。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胸中有书,目中才会有人。”

(二)寻找教的规律

“教无定法”,明确指明了教学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一些成功的语文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去借鉴,但我们不能去照搬。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教学中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学生的情况,审时度势,找出语文教学的规律,服务自己的教学。如《学记》所言:“大时不齐。”即顺应时势而变化。这样,我们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发现规律,更好地服务教学,服务学生。如何去发现教学中教的规律,这需要结合《学记》教育思想,从现实课堂教学中去寻找。

(三)探求成长的条件

作为一个老师,一个和中国文化、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语文学科老师在当今知识爆炸,社会道德逐渐沦丧的时代,自我发展是教师实现“德高为师,学高为范”的保证。

辽宁特级教师魏书生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要有融入语文生活的积极性,要把自己作为积极的角色进入语文生活中,多学习,多挑重担,多改变自己,教师才能去塑造理想的人,才能够去实现自己的夙愿,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回头看我们现今的语文老师的做法,却不如人意。我们的大部分语文老师经常在抱怨学生的基础差,阅读和写作水平低。殊不知,我们自己又阅读过几本书,写过几篇文章。我们的手里只有语文课本、教参和不加思考的教案的嫁接。一个语文老师有必要去改变这种因循守旧的现象,努力把自己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三、结语

本篇论文结合现今语文教学状态,主要讨论了《学记》的语文教育教学原则、教育教学方法和《学记》的现代价值等,目的在于让《学记》成为我们语文课程改革的桥梁,让我们的老师学会驾驭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学记》具有时代的超越性,它明确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师生的终身学习观。作为一个语文教师,面对当今丰富多彩的世界,要学会在语文教学中有创新的理念和研究的意识,才不会在时代浪潮中被淘汰。

我们要古为今用,从《学记》中学习,审视我们现在的语文课程教学,努力促使语文教学魅力得以彰显出来,使老师和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受益。

参考文献:

[1]周庆元.中学语文教育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周庆元.语文教学设计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程大琥.语文学科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4]程达.教学目标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5]張良田.教学手段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学记现实意义
宋代武冈军军学研究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游园学记——北京君谊中学国际部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三重逻辑与现实意义
《学记》的教育理想国——看《学记》教我们如何读经
浅议《学记》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读懂《学记》,读通自己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毛泽东的党内批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