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德为基,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心灵之本

2017-04-26 01:48谭庭辉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谭庭辉

摘 要: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被社会各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教育已经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育德为基,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心灵之本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以下内容。

关键词:育德为基;农村留守儿童;心灵之本

我校是由四條自然村合并后的中心校,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导致农村大部分青年到城里务工,由于各种条件带来限制,他们子女都不能和他们在一起生活、学习,这些儿童就是留守儿童。有鉴于此,我们提出了育德为基,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心灵之本的研究,希望通过研究,切实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校园生活的欢乐和充实、真情与温暖,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20世纪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著《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她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系母子间的‘爱,因为她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问题

1.人生观、价值观存在偏差。父母外出务工往往都会对孩子产生一种负疚感,就会选择用物质或者金钱等方式满足孩子,对孩子精神上的缺失进行弥补,导致留守儿童出现胡乱花钱、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气。

2.心理孤僻和抑郁。农村留守儿童和父母聚少离多,缺乏父母的关心和关爱,缺少父母引导,如果孩子情绪情感出现变化时,由于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引导,孩子极易产生孤僻和抑郁心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3.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失范现象比较多。农村的“留守儿童”一般都是和祖辈一起生活,文化层次不高,溺爱孩子,很少关注孩子的道德习惯和精神需求。留守儿童在行为上出现偏差,在学校不守规章制度,经常出现旷课或者逃学行为。

4.学习态度存在不端正,“读书无用论”现象普遍。留守儿童受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年龄以及身心发展限制,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对学习自觉性缺乏,没有主动性。由于传统教育根深蒂固,导致父母经常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方面忽视,认为“读书无用论”。

二、育德为基,构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灵之本

德育是开启和实现人性中德性潜能的“通道”,而德性存在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之中。因此,“德育为先”,先在“育德为基”, 通过深化德育的融入、渗透,构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灵之本,增强德育效果。

1.将育德融入家庭教育中,让家长成为教育的助推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农村留守儿童成为特殊群体的主要是由于他们的父母都不在身边,没有适当的家庭教育。父母会对儿童思想品德产生无形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法替代的。和祖辈相比较,父母具有着比较先进的思想观念,教学方式更加有效。对于学校而言,家长是朋友、同事,也是一种力量,没有家长的关注与支持,再好的教育目标也难以达成,再好的育人愿望也难以实现。因此,我们学校为家长创设交流平台,利用家长会、校讯通短信、QQ群等,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成为教育的助推器。班主任主动协调好与科任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关系,从而共同完成育人目标。与此同时,要求父母要创造相应条件尽可能和孩子多沟通交流,例如:平时多给孩子打电话,利用网络视频等,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让孩子感觉父母虽然不在身边,但父母的爱与他们同在。

2.将育德融入教育教学之中,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将育德融入教育教学之中。“学生”本意是学“生活”、学“生存”、学“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杜威强调,“道德目的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并在一切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不论是什么问题的教学。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品德这句尽人皆知的话就成了伪善的托词”。俗话说:“心态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未来”。由此可见,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多么重要,它是人生事业成功的基础。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都是最基本的习惯。在每个学期,学校都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有趣的比赛,班容班貌的定期检查,促进学生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习兴趣,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独立思考,就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关爱他人,教会他们学会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积极引导他们懂得感恩,开展活动,教会学生交流、学会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将育德融入社会实践之中,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亚里斯多德把德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德育不能“天桥把式,光说不练”。学校是现阶段留守儿童集中地方,同时也对留守儿童思想品德素质加强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开展道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契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组织课堂内容,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学校管理,开展儿童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思想品德教育能够对学生心灵起着潜移默化作用,进一步形成德育良性导向,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4.将育德融入到现实生活中,保证留守儿童养成健康人格。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到留守学生中间,和留守学生做朋友,对他们的内在需求进行充分了解,形成课内以及课外、校外一体化课堂生活。通过让留守儿童登山或者行为训练等教育学生,对学生行为规范,培养学生品质,加强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敢于面对挫折。另外要运用本地资源存在的优势,如在清明时节,组织“清明怀祖,感悟孝道”的活动,让学生组成考察团,了解详情的同时还要了解历史和社会,让留守儿童体会我国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唤起留守儿童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和品质,构建留守儿童的心灵之本。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热点话题,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良好的思想教育,社会以及学校的共同努力,给留守儿童提供健康的社会环境,学校改善工作模式,父母要多关爱自己的孩子,深化德育的融入、渗透,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婷.重庆市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姚平.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3.

[3]王辉.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建设现状研究[D].郑州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农村留守儿童
浅谈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
浅析小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农村留守儿童小学英语阅读素养的培养
农村留守儿童良好性格养成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