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做辅导 企业做承诺
——2017年上海市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工作会议见闻

2017-04-26 03:26
上海质量 2017年3期
关键词:上海市条例食品

◆本刊记者 晓 真 / 文

局长做辅导 企业做承诺
——2017年上海市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工作会议见闻

◆本刊记者 晓 真 / 文

编者按

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按照中央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举全市之力积极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全面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日前召开的2017年上海市食品安全生产企业安全工作会议,将《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培训宣贯作为主要内容,并全文转发了今年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的《上海市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行动方案》,要求以规划引领创建,以法制保障创建,以行动方案落实创建。

要说上海的食品安全管得严不严?2月20日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召开的2017年上海市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给了记者一个“既慈又严”的印象。

当老师,苦口婆心

这次会议,开在《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下称《条例》)3月20日正式施行前,主要内容是《条例》宣贯培训。

上海市食药安办主任、市食药监局局长阎祖强出席会议,并担当起了培训授课老师。接受培训的,有500多位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的企业负责人、食品安全质量负责人,还有数百位监管人员。

在记者听来,阎局长可谓“苦口婆心”,总共讲解了《条例》培训教材的65张PPT。

“《条例》究竟严在哪里?严在‘以最严的法治保障,落实中央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要求。”

“‘最严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厉害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这‘四个最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同时他强调: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强调:要按照中央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要求,在本市食品安全鲜有工作的基础上,以更高的标准,进一步提升上海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构建‘舌尖上的安全’体系,把上海建设成为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

为了说明《条例》之“严”,阎局长举了《条例》制订过程的一组数字:

一是“57与40”。即举行了57次座谈会,与《食品安全法》对照,与全国9个省市的地方法规对比,与国际对标,进行了40稿的修改;二是“500与273、3454、600”。即500多名人大代表、召开了273场座谈会、听取了3454个人的意见、汇总了600多条意见和建议;三是“3与3”。即先后三次在市人大常委会上审议,三次将《条例》草案书面印发人大代表征求意见和建议;四是“115与93.9%”,即从62条增加到115条,修订幅度达到93.9%……

说到这里,阎局长还停下来专门解释:“《条例》是在原来已经实施了5年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基础上修订的,修订幅度达到93.9%,历史少见。如原来《办法》中的“鼓励”两字,《条例》中改成了“应该”。

“已经‘鼓励’5年了,你‘应该’做好了!” 阎局长强烈提醒道。

记者认识到:以前许多的自愿行为,已经变成了法规要求的强制行为。做不到,后果很严重!

此外,《条例》还增加了两个章节。

“新增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这一章说明:食品虽然没有‘零风险’,但我们却必须做到‘零容忍’!”

“新增的《食品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置》这一章,在《办法》中只有一节,在《条例》中变成一章,说明‘预防’之重要!”

说到预防,阎局长强调了“管”与“产”。

“《条例》织严了一张监管的大网,规定实施‘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条例》把大家的职责边界全写清楚了,哪件事谁管,都很清楚,形成了一张‘综合协调+专业监管+基层综合执法’的大网,政府各部门会依此严格执法。”

最重要的是“管好源头”,一个是市场准入的源头,一个是生产企业的源头。

“75%的猪、禽外来;50%蔬菜外来;75%的粮食外来……” 阎局长一口气历数了上海食品供应的三个“外来”后,解释说,上海食品供应这种“外来”多的消费结构,拉长了上海的食品产业链,客观上增加了食品安全的风险和监管难度。根据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食品供应对外依存度高的这个重要特点,这次制定的《条例》确立了最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

“《条例》第三章第一节,特别单设了‘食品市场准入’一节。今后进沪的食品,都要备案。要把来源弄得清楚,对接大数据监管、形成产品可追溯、问题早发现、责任可追究。一定要防止进口奶粉原料延长保质期的问题再发生。一旦发现,立即入刑!”

“从源头,到全过程,中间一定要堵住隙缝。包括储存、运输,都要备案。这是吸取了福禧利用‘嘉定生产、奉贤储存’这条隙缝的教训。另外,大包装改小包装,这个过程中容易扒开的‘延长保质期’这条隙缝,以及运输过程的一些隙缝等,也给补上了。”

“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阎局长突出了企业的主体责任,并强调:承担好食品安全的关键在领导。

“要加强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尤其是食品企业的负责人。我们要实施食品生产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我们要推行HACCP体系认证,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真正将主体责任落实到日常管理和生产过程中去。”

“《食品安全法》规定了11项企业主体责任。这次《条例》进一步明确了5条。最起码,企业负责人要全部背得出、做得到!”

说到这里,阎局长讲述了接受电视台记者采访时的一段问答:

“食品安全的企业主体责任,企业背不出怎么办?”

“再背。”

“企业再背不出怎么办?”

“再背!”

“再背不出怎么办?”

“停产!”

考《条例》,企业作承诺

这次会议不仅安排了《条例》培训,还安排了4家企业发言。此外,还有十分新颖的“在线承诺”和“在线考试”。

4家发言的企业,都是上海的名牌食品企业——光明乳业、益海嘉里、静安面包房和杏花楼。

光明乳业自不必说,它是我们质量行业的标杆,那一份食品安全白皮书,可是行业率先、国内外闻名的。面对《条例》即将实施,该企业做出了“以新版的食品安全管理条例为指针,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按照2017新版光明乳业全产业链质量评估标准,把新法规新要求纳入到新标准中去”的决定,并承诺构建牧场、奶源、供应商、研发、生产、OEM、物流、分销等八个板块更为精确化的管理标准。“在欧美国家,牛奶被称为最接近完美的食物,光明乳业的责任和使命就是以市民最接近满意的方式去呈现这最接近完美的食物。”

益海嘉里集团,在上海有上海嘉里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该集团塑造了“金龙鱼”食用油品牌,集粮油加工、贸易、油脂化工、仓储物流为一体。发言的上海嘉里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表示,益海嘉里未来将持续加强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管理和风险控制,力求建立一个从源头管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和中端客户服务各环节无缝衔接的全过程的控制体系,实现产品全程可追溯,确保食品安全万无一失,为创建上海市食品安全城区、和谐城区、美丽城区贡献力量。

静安面包房,是我们上海人最为熟知、最为喜欢的品牌。总体而言,无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是21世纪的现在,它都保持了上海的法国味道。这次会上说的,不是味道,而是手段——现代化的视频监控。

据介绍,自2011年4月上海发生“染色馒头”事件后,他们即在工厂安装了32个摄像头,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全覆盖;在全部门店安装了超过200个摄像头,每个门店至少3个,实现了门店前后场的全覆盖。2015年搬入新厂后,安装了48个摄像头,也是全覆盖。2016年12月,静安面包房的全部直营店都安装了基于“云技术”的网络高清摄像头。

“这种摄像头不仅可以进行视频监控,还具备语音对讲功能。发现问题,监控人员可以直接与现场人员进行通话要求立即改正,大大强化了监控效果。”

上海杏花楼集团,则在会上代表上海餐饮食品企业宣读“食品安全承诺”。他们总共承诺了8点:

1.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依法生产,坚决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诚信生产,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2.严格食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落实食品生产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建立并落实原料进货查验、出场检验,食品添加剂使用和管理制度;

3.严格实施食品安全追溯及召回制度,发现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立即报告相关监管部门并依法停止生产,主动召回,无害化处理或销毁相关产品;

4.严格企业和行业自律,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从业人员培训考核,主动接受市民、媒体和政府的监督,及时处理投诉举报,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5.绝不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它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

6.绝不使用非食品用原料、回收食品、腐败变质、污秽不洁、掺假掺杂的原料生产加工食品;

7.绝不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8.绝不向监管部门提供虚假食品生产信息。

这8点承诺,同时作为“在线承诺”内容。若同意,即可在线上按下自己的承诺,会场两侧大屏幕上显示的“食品安全承诺指数”表,会随之而动。记者眼见它的指针很快从零走向88.24%,又上升到94.9%、95.29%,最后达到100%!

“在线考试”,则通过药监局的微信公众号连接智能手机进行。会议临近尾声时,两侧大屏幕开始显示考试成绩。最后的结果是:382个满分,80个90分……竟然还有2个40分。

考试不合格,将会受到处罚。因为《条例》上写得清清楚楚:“市食品药品监管、区市场监管部门将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关键环节操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从业人员随机进行监督抽查考核,考核不合格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将被监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甚至会被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幸好,《条例》要到3月20日正式施行。今天的考试,只是一场模拟考……虽然虚惊一场,却足以让500多位上海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代表对《条例》倍加重视。

食品安全,今年要做三件大事

会上,上海市食药安办副主任、市食药监局副局长张准民做的一个“学习贯彻《条例》,进一步提升本市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水平”报告,信息量很大。包括今年上海市委办公厅1号文件是《上海市建设市民满意食品安全城市的行动方案》,它是落实《条例》的行动指南。

围绕行动方案,今年上海市在食品生产环节将重点抓好三件大事。

第一件为“健全制度,切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在这方面,重点是推进3项制度:全面施行良好生产规范(GMP);开展“上海市食品安全诚信企业建设”和推进建立供应商检查评价制度。

第二件为“创新机制,加大监管力度。”重点是做好四个方面:一是完善准入制度;二是落实事中事后监管;三是“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制度;四是推进执法监管信息公开。

第三件为“用好队伍,构筑社会共治局面。”主要抓“建好监管自身队伍”和“用好社会队伍”两个方面。

在建好监管自身的队伍方面,强调要形成一支能够同时承担许可核查和监督检查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的监管队伍。

在要用好社会队伍方面,则强调了三点:

第一,要继续开展“开门监管”,包括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消费者和志愿者,特别是知情“深喉”积极举报违法违规行为,形成人人关心、参与、支持食品安全工作的社会共治格局。

第二,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实施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及食品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每人每年接受食品安全集训不得少于60小时并要取得培训合格证明,未经培训不得上岗。

第三,积极引入第三方。充分利用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和相关行业协会在规范行业、服务企业、做好桥梁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发挥社会第三方在检验检测、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信用评价等方面的作用,提升食品企业管理水平,预防和消除食品生产安全隐患。

看来,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还得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猜你喜欢
上海市条例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新版党纪处分条例修订要点
食品造假必严惩
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干货全在这里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