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现状分析

2017-04-27 10:48白净常春荣
热带农业工程 2016年4期
关键词:海南省模式建议

白净+常春荣

摘 要 分析我国近年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的机构、队伍发展、经费保障、人员收入、基础条件等方面的发展现状,研究其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相应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技推广 ;模式 ;问题 ;建议 ;海南省

中图分类号 F323.3

Abstract From the team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ion institutions in our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funding, personnel income, basic conditions, development status,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in our country,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ion system.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tension ; model ; problem ; suggestion ; Hainan Province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82年以来,中国已连续出台18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1号文件。其中,1982-1986年连续5年是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问题的具体部署;2004-2016年连续13年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的重要地位。农业科技推广,特别是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是解决农业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关键,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农、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1-3]。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供需矛盾越来越明显,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供给保障与土地资源紧缺、农业劳动力等资源流出问题越来越严重。农业生产面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对我国国内外农业科技推广情况进行研究,找出其存在问题,对于我国农业科技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更好地推广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成果,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及农业科技含量,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国农业科技推广现状分析

1.1 机构设置情况

据农业部相关资料统计,种植业、畜牧兽医、渔业、农机化4个系统,省、地、县、乡4级共设立国家农技推广机构7.9万个,其中省级机构260个,地市级2 400多个,县级1.96万个,乡镇级5.68万个(包括区域站0.33万个),详见表1[1]。

由表1可以看出,目前,在国家农业推广机构4个系统中,96.61 %分布在县、乡2级,其中乡镇占71.84 %,省、地市2级仅占3.39 %。而从种植业、畜牧兽医、渔业、农机化各行业机构分布情况(表2)来看,存在以下特点:(1)种植业和畜牧兽医2个系统独立设置机构较多。在全国独立设置的农业推广机构中,种植业占42.5 %,畜牧兽医占37.3 %,2个系统占独立设置机构总数的80 %。目前,畜牧兽医系统在全国超过半数(51 %)的乡镇有独立设置的推广机構(畜牧兽医站),种植业系统在全国43 %的乡镇有独立推广机构(农技站或农技中心)。渔业和农技化系统在乡镇独立设置推广机构的比例分别为7.3 %和15.9 %。渔业系统主要集中在沿海和沿江地区的乡镇,农技系统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等耕地面积广阔地区和一些粮食主产区。(2)层级平均数呈现“头重脚轻”。目前,绝大多数地区的省、地、县3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按照行业设立,如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农机化等;有的行业在一个层级的行政区域内还会进一步按照专业或者品种设立机构,如植保、土肥、种子、蔬菜、果品、奶业等机构。水产系统的农技推广机构一般在沿海、沿江等省份的地级和县级独立设置。本次统计结果显示,农业部所属4个系统设置在省级的推广机构平均8.7个,地市级7个,县级8个,乡镇1.72个。从行业分布看,种植业平均每省4个、地市3.5个、县3.9个;畜牧兽医每省2.5个、地市1.6个、县1.9个;渔业和农机化系统一般省、地市、县级各1个。

1.2 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发展情况

1.2.1 从业人员学历结构

通过对全国近年的农业科技推广数据进行统计,各层级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学历结构如表3。

从推广机构编制内人员学历结构统计分析,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人员学历仍然以大中专为主,占66 %,高中以下学历13.9 %,本科学历19 %。另有1 %多的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人员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主要分布在一些区域站。

1.2.2 从业人员年龄层次

通过对近年国家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编制内人员年龄结构进行分析(表4),结果发现,35岁以下年龄11万人,占从业人员总体的20.46 %;45岁以上占40.24 %,其中50岁以上占21.81。从各层级结构来看,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年龄差异不大,乡镇农业科技推广从业人员的年龄比省、地市级略低,主要原因是乡镇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级别低,有的还是工人身份,退休年龄早。

1.2.3 从业人员专业匹配情况

从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所学专业与工作的匹配情况(表5)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专业不对口问题比较严重,在省和地市2个层级上,畜牧兽医和渔业系统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专业匹配度不达标;在县级和乡镇2个层级上,所有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专业匹配度均不达标。尤其乡镇层次上,问题更为突出,乡镇从事种植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对口率为57.21 %,畜牧兽医为62.19 %,从事渔业和农机化技术服务人员中50 %以上为非专业人员,专业对口率分别只有41.08 %和46.91 %。在专业对口人员中,全日制正规学历人员偏少,多数是通过函授或者农广校等非全日制教育取得的文凭。此外,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接受业务培训的机会少,参加的多是为实施项目进行的短期性培训。

1.3 经费保障情况

1.3.1 层级拨款情况

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经费保障情况如表6。

由表6可以看出,不同层级不同行业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经费保障方式差异不大。从层级上看,省市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实行全额保障的比例高一些,县乡略低。

1.3.2 行业拨款情况

从行业拨款情况(表7)来看,种植业推广机构财政全额拨款的比例达到95.2 %,畜牧兽医推广机构为90.2 %,渔业和农机化推广机构均不足90 %,综合推广机构为96.7 %。

1.3.3 地区拨款情况

不同地区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经费保障方式见表8。通过进一步分析,财政保障方式在地区间呈现2个特点:(1)农技推广机构有财政全额拨款的比例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东、中、西部3个经济地带农技推广机构由财政全额拨款的比例分别为89.1 %、90.5 %、98.5 %,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2)经济发展中等地区农技推广机构的财政保障程度偏低。对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的地区进行归类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发展程度中等的地区财政保障程度低。将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5省市作为发达地区,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五省作为中等地区,贵州、广西、甘肃、青海、新疆5省区为欠发达地区(下同)。统计结果显示,经济发达地区农技推广机构财政全额保障的占93.8 %,经济中等地区占91.1 %,经济欠发达地区为98.8 %。

1.4 农业科技人员收入情况

从省、地市、县、乡镇层级农业科技从业人员收入来看,基层从业人员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从行业来看,畜牧兽医系统人均收入偏低。农业科技人员收入在地区间差距明显。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1)国家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仍然没有实现财政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机构主要集中在农业主产区,如湖北、河北、山东、河南、湖南等,这些省区农业科技人员年均收入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远远落后于当地同类工作收入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2)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工作经费短缺,主要靠中央和省级项目经费支撑。目前,维持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基本运行经费偏紧,影响了其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3)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收入水平在不同地区间差距明显,主产区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收入过低。

实践证明,低收入导致农业科技人员无法将所有精力投入推广工作,直接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4]。同时,低收入降低了就业吸引力,不利于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健康发展。

2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存在问题

2.1 农业科技推广体制不顺、机制不活

在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政策上,还存在不配套和矛盾的地方。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制不活,组织体系散乱。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科研院所(校)与农业政府部门缺乏统一协调和统筹安排,分工协作不明确,难以充分发挥各主体优势。特别是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县管”和“县乡共管”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为28 %,归乡镇政府管理的为72 %,农技人员参与乡镇工作时间增加,业务主管部门对其支持和指导减少,影响技术服务效果。目前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仍然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而基层组织机构涣散,不能将农业科技推广职能很好地发挥,这就出现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化技术之间的矛盾。农业科技创新市场发育还不够完善,致使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难以实现。

2.2 农业科技创新与生产脱节、成果转化率低

目前,我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其中,既有农业技术本身的原因,也有农业科技成果与生产实际脱离,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实际等因素。许多研究、推广机构与农民之间缺乏联系,科研单位长期处于传统科研模式,与农业推广部门和农民没有直接的联系,真正先进实用的科技停留在实验室及成果鉴定验收阶段,无法推广于生产实践。

另外,我国农业科技研究长期以来侧重理论、实验室基础研究,科研成果体现在论文和获奖上,而对其应用和开发研究重视不够,较少体现在农业生产实际。特别是我国农业长期以来着力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对于农业科学研究领域集中在产中研究,在农副产品的产后贮藏保鲜及加工技术方面十分缺乏,影响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经济的转变。

2.3 基层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知识更新滞后

从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的学历结构看,基层推广队伍人才出现断档和老龄化,特别是乡镇农业科技推广队伍,而且,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参加学习进修培训机会少,有些甚至几乎没有,知识更新严重滞后,推广人员业务知识有待提高。另外,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工资报酬低,福利待遇差(乡镇一级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约近40 %的人员未参加养老、医疗保险),严重影响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4 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影响农业科技推广效率

农民的文化素质低,接受新技术能力有限,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科技文化的推广和应用,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效果。统计资料显示,海南农村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仅相当于初中一年级学生水平。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多年来沿用旧的传统种田方法,对于新的优良种苗和栽培技术等难以掌握,即使将新技术送到户,也不能灵活运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3 对策

3.1 理顺管理体制,增强农业科技推广活力

建立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用的管理体制。结合当地实际,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使其为“三农”服务[5]。县级以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县乡共管,县管为主”的管理体制。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综合协调、监督等行政管理和政治、思想教育,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配合县主管部门做好相关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管理,加强指导,提供服务和支持。

通过机制创新,理顺管理运行机制。(1)完善人事管理制度。无论是县农业推广中心或者区域站的人员,在编制内要科学设岗、竞聘上岗,并逐步实现资格准入,严把进入关。(2)健全人员考评机制。对农业技术人员进行量化考核,对其服务内容和年度目标任务进行明确、量化,考评结果直接与其绩效工资、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等挂钩。(3)建立合作推广机制。大力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探索其公益性职能的有效实现形式,调动多方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6]。

3.2 构建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组织

农业科研单位、高校拥有科技成果、信息和人才优势,是农业科技推广中科技成果的源头和主要供给者,可以说科技推广工作是科研活动的延伸。因此,可以将合作形式推广至科研院所、高校教育系统,增加以农业科研单位、涉农院校、龙头企业及社会团体等合作形式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实现科研活动、教育实践与生产需求的有效衔接,提高科技推广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3.3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队伍建设,适应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和知识结构更新,提高其服务能力。定期深入农村,进行相关科技推广与培训工作,不断培养和锻炼一批文化素质高的农技推广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队伍。

3.4 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程度关系着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通过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科教兴农,进而达到提高农产品的科技竞争力,因此,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应把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作为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将科技术推广融于有效地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整个过程。对农民进行农业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深化农村教育,为农民提供多渠道学习形式和机会,可以通过举办农业技术讲座,函授、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大幅度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农业科学技术水平。

3.5 实行“以人为本”的新型农业推广模式

实行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方式,“以人为本”,关注农民的实际需求,提高农民个体行为。具体措施:(1)发挥农业推广的教育功能,从改变知识技能向改变农民态度转变。通过农业科技推广教育,逐渐让农民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需求和参与,从而产生学习新技术的热情和兴趣,进而达到改变他们的行为。(2)多形式多渠道与农民提供互动交流,在吸收各科研单位、大学、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参与农民培训教育,丰富农民培训内容和形式,实现农业科技人员与农民技术上对接,增加农民受教育、接受信息的渠道和机会[7]。(3)延伸和提高农业科技推广的服务效果和质量。不但在农民种植、饲养品种和技术方面给予指导,还能指导其后期的市场销售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春玲. 农业科技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研究[D]. 錦州:渤海大学,2012.

[2] 程丽娟.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 西安:西北大学,2010.

[3] 黄 媛. 民族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研究[D]. 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2.

[4] 陈 竹. 海南省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及其绩效评价研究[D]. 海口:海南大学,2012.

[5] 徐子利,李君成,任玉波. 关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设的思考[J]. 科技致富向导,2011(11):337.

[6] 李玉萍,宋启道,梁伟红,等. 海南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J]. 热带农业科学,2011,31(1):42-48.

[7] 耿东梅,陈梅香,赵秋菊.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述评[J]. 农业科技管理,2007,26(2):41-43.

猜你喜欢
海南省模式建议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三代人的建议
我国湿地10年“丢”一个海南省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