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及意义探析

2017-04-27 11:45杨霞霞赵清
智富时代 2017年4期
关键词:生态思想资本论马克思

杨霞霞+赵清

【摘 要】马克思在《资本论》一文中提出了许多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理论,如物质变换和物质断裂、可持续发展等重要思想,也深刻的批判了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诸多生态问题。长期以来,我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严重制约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和深掘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理论精髓,以此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生态理论的完善和优化,推进经济发展的生态化进程。

【关键词】马克思;《资本论》;生态思想

纵观马克思所有的理论著作,他并没有从专业角度对生态学做完整、系统的阐释。然而,在他成熟时期的经典作品《资本论》中,却蕴含着大量的、颇具代表性的生态学思想。在生态危机呈现全球化趋势的新形势下,从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研究和深掘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和化解之道是大势所趋。

一、《资本论》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

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有无生态思想历来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总的来说,分为否定论、二分论和肯定论。一、否定论。有学者认为环境问题是20世纪中叶出现并引发关注的,马克思生活的年代不存在环境问题,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也没有涉及生态思想,也有人认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重视实践劳动价值而忽视自然价值,重视社会科学领域而忽略自然科学领域,因此《资本论》中没有马克思的自然观。二、二分论。持二分论观点的学者认为,在马克思早年的著作中蕴含着大量的生态思想。而“晚年著作没有能够发展他们早期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①三、肯定论。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资本论》中有丰富的、系统的、完整的自然观。“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哲学家、经济学大师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思想家,而且是生态学家,尤其是人类生态学家,是社会生态学家。”②

笔者认为,作为马克思成熟时期的经典著作,《资本论》旨在揭露资本主義社会的深刻矛盾和批判残酷无情的社会现实,没有专门从生态学的角度对自然的价值做系统的阐述,但是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资本主义实现生产的前提和基础,由此看来,《资本论》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了自然的价值,具有丰富的生态思想。

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生态观

(一)物质变换理论

在《资本论》中,物质变换重点涉及两个层面:一是自然界内部进行的变革,即客观世界内部的物质循环;二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为了生存,人类必须通过实践从自然界获取大量的物质和能量,与此同时也向自然界排放自己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废弃物,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马克思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称为“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③所以,这种物质变换是不能停止的,一旦停止,人类将失去生存必需的物质基础,最终走向死亡。

然而,由于资产阶级过度追求剩余价值的本性,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使得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出现断裂。除此之外,在资本主义社会,作为社会基础与纽带的劳动发生了异化,人和自然、社会的纽带就被人为的割裂了,便出现了物质代谢断裂的问题。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走向联合的生产者则是解决这一问题途径。“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④

(二)资本主义生态危机批判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资本主义社会何以产生生态危机给出两个原因,一是资本扩张的本性。以追求剩余价值为宗旨,在金钱的诱惑下,资本家疯狂地占有和掠夺自然资源,忽视了环境的承载力,破坏了自然的动态平衡,酿就了日渐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是资本主义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对自然力和劳动力的破坏,是资本主义生产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表现。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极大的破坏了土地的生产力,“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的技巧和进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资源的进步。”⑤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贪婪本性损害了工人的身心健康,“人为的高温,充满原料碎屑的空气,震耳欲聋的喧嚣等等,都同样地损害者人的一切器官,更不用说在密集的机器中间所冒出的生命危险了” ⑥。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

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本性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伴生的大量工农业生产废弃物、居民消费废弃物、排泄物等阻碍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正常物质变换,因而只有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有效推进物质变换的正常进行。而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和再利用,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道。马克思认为,可以采取改善设备、改良处理工艺、推动科技进步等方式,为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以降低废弃物、排泄物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程度。

由此可见,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由于资本的逐利性,人类对自然环境产生的破坏不可避免,当前的环境危机的根源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物质变换理论是马克思关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思想,它不仅是生态环境本身的物质变换,同时也是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物质交换,只有人与自然之间的组织变换得到合理调整,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资本论》指导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在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当前我国生态实际,在对国外和我国历史上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的扬弃中形成的具有现实价值和独具中国特色的文明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中国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深入研究和挖掘《资本论》中关于生态建设的理论精髓,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必然阶段,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人与人之间平等,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使每个人都能够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社会实践中,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制度是相辅相成的,社会主义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诉求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的生态发展模式的构建,绝对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保驾护航。这个优势主要体现在:首先,凝聚全体人民的力量建设生态文明;其次,保证全体人民共享生态文明的成果;再次,不会本国转嫁环境危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使广大人们群众平等、公平、享受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成果,所以我们必须要增强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二)加快经济发展的生态化进程

《资本论》中物质变换理论告诉我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能源消耗和生态破坏在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留给我们的教训是沉痛的,新时期经济的发展不能徘徊在老路上,如今,只有加大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优化转型,发展生态经济,才能有效实现生态建设的伟大设想。

首先,制定生态经济发展的战略体系,要“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和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新要求,走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其次,进行产业的生态化转型。生态产业是新时期、新阶段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创造人类宜居环境的基础产业,也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再次,进行科技创新。新的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科技创新,为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生态环境压力提供了技术可能,所以,必须将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英]乔纳森.休斯.生态与历史唯物主义[M].张晓琼,侯晓滨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2]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M].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6页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28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52-553

[6]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生态思想资本论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道教土地伦理思想探析
试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生态思想研究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疯狂老师”的新资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