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塑料模具设计”项目化课程建设

2017-05-02 09:25唐菊
职教通讯 2017年9期
关键词:塑料模具模具情境

唐菊

基于工作过程的“塑料模具设计”项目化课程建设

唐菊

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塑料模具设计”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建设,就该课程的设置依据、课程定位和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从课程设计理念、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环节等方面,详述了课程改革的创新特色之处。

高职;“塑料模具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学习领域;工作过程

一、课程设置依据

模具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工艺装备,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重要基础。[1]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本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并具备相关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技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模具专业毕业生初始就业应能胜任模具质检员、模具钳工、普通机床操作、数控机床操作和二维或三维绘图等工作岗位;从业3~5年后,应能胜任各种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产品成形工艺员、模具设计工程师或模具制造工程师);10年后可胜任车间生产主管、设备主管、技术主管等岗位,也可向数控设备调试维修、产品售后技术服务等岗位进行迁移。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是按照素质教育和能力训练构建的“公共基础课程+职业技术课程”双基课程体系。通过进行模具相关企业调研以及召开模具实践专家访谈会,课程组分析提炼出模具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并构建了与模具核心职业技术相应的学习领域(核心课程),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从模具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实际工作中,提炼出了7个典型工作任务,其中,“制定塑件成形工艺规程,进行塑料模具设计”这个典型工作任务,就对应着学习领域“塑料模具设计”课程。

二、课程的定位

“塑料模具设计”是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论开发的一门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课程。本课程学习领域包括塑料原料分析、塑件成型工艺制定、塑料模具的设计等内容,属于模具行业的核心技术领域。本课程以“将塑料件图纸转换为模具工程图”这个工作过程为终极目标,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通过多个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具备塑料模具设计的工作能力。[2]

表1 典型工作任务与学习领域(课程)

课程的学习情境是依据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点,融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而设计的。通过该课程多个学习情境的学习,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又要培养学生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三、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内容及学习情境的设计

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典型工作任务,设计了六个教学学习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学习内容的选择,形成了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新型“塑料模具设计”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的六个学习情境分别为:塑料材料与塑料制品工艺性的确定;塑料成型工艺与设备的确定;注射成型模具设计;压缩成型模具设计;挤出成型模具设计;塑料的其它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通过工学交替、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将真实的模具企业设计过程引入教学过程。

(二)教学方法设计

在该课程教学中,以各项目为主线,以教学情境完成为目标,明确每一次课的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课程学习与训练。每一个具体学习项目都按照工作过程的六个步骤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进行组织实施。

本着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内容形象化、动态过程可视化的设计思想,寻求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课程通过两个典型教学案例以及5个由学生分组采用Pro/E软件完成的设计任务,使学生掌握塑料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具备使用软件进行塑料模具设计的能力。教学设计中注意综合运用已学习的知识,由特殊到一般,举一反三。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讲练结合法,等等。

(三)新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

实施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方法必须有所创新。项目组研究制定了课程考核评价标准,考核的总体思路是重过程考核轻结果考核,摈弃过去那种以一张考试试卷来评定学生成绩的做法。具体考核方式为“平时考核70%+期末考核30%”,其中,平时考核即为对每一情境考核,依据学生完成每个工作情境的学习态度和完成质量,采取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与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重点考察学生对塑料模具结构认知的能力以及模具设计综合应用能力。

四、课程改革创新特色之处

(一)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理念进行课程设计

工作内容针对模具企业各个岗位技能要求选定;将专业知识融入各项具体工作任务中;强调学生在应用中理解、掌握知识,并通过完成任务使能力得到提高。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理念进行课程教学设计,达到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职业素质训练与综合能力培养相结合的目的。采用典型塑料产品作为教学载体,以产品的复杂性及所涵盖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递进教学,课程设计了六个学习情境,实现了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发展。[3]

(二)引入塑料模具三维软件设计训练,培养现代模具设计的职业能力

根据目前模具企业对招聘人员的要求,通常应聘人员还需要有较强的模具设计软件应用能力。为了跟上现代模具企业发展变化趋势,我们在原有理论教材的基础之上,将塑料模具的三维软件设计内容引入课程教学,逐步将传统理论教学内容发展更新为使用大型3D设计软件进行现代化注塑模具设计,以提高学生的模具设计职业能力。

(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并用,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项目导向、现场教学、任务驱动、小组分工和多媒体教学等相互融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式以学生完成任务为主线、教师指导学生代替传统理论讲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讲解与自学相结合,知识传授方式主要是介绍知识点获取途径。讲解以知识应用为主,在具体辅导问题中逐步将成本、质量、制造周期以及维修难易等模具企业关键工艺结合到课程中,以避免抽象、死板、空洞地讨论,从而突出了模具设计的单件生产工艺特点。

(四)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

为了配合项目化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课程组编制了教学课件、教学讲义、教学用图册,设计了项目化教学用的工作任务书、学生工作页等。通过多种不同类型、不同要求的模具设计练习,来增加学生专业经历的磨练,使其积累自身的设计经验,从而有利于今后的就业。

(五)总结、汇报和点评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总结、汇报和点评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相当于企业技术人员之间的技术交流和技术总结。不仅评价了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而且还起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加强技术规范的作用,使学生获取了不同类型模具结构知识点以及设计处理方法。每个阶段的小结也同时起到知识积累、加深理解、拓宽知识等作用,以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1]王智,赵军,王敏.《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0(12):47-48.

[2]蔡华,曾敏,虞启凯.项目教学法在塑料模具设计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09(11):174-175.

[3]卞平,刘建潮,赵寒,等.“塑料模具设计”学习领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93-95.

[责任编辑盛艳]

唐菊,女,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材料学、模具设计。

G712

A

1674-7747(2017)09-0011-02

猜你喜欢
塑料模具模具情境
《模具制造》月刊征稿启事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塑料模具设计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策略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电加工与模具》征订启事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塑料模具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塑料模具设计过程中常见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