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灯

2017-05-02 07:20李蓉
新西部 2016年12期
关键词:血缘娘家风俗

李蓉

送灯,是陕西关中地区绵延千年的民间风俗。

汉明帝时,佛法东渐,摄摩腾、竺法兰等西来传法,于上元夜烧灯,此风逐渐在全社会流行起来。后代仿效这个做法,在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三元日燃灯。此活动到唐代尤为盛大,逐渐蔚为民俗风气,时至今日仍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

佛教中有一个词叫“传灯”,灯代表光明,代表智慧,代表知识,从这个着眼点来说,老师可以给学生送灯。佛教中的“传灯”一词,用的就是这个含义。佛教界师徒之间,绝大多数没有血缘关系,多数情况下传承的只是知识,即精神生命。关中世俗社会逐渐把佛教用来指精神生命传承的“传灯”,和自己血缘上的子孙传承联系起来,形成“送灯”风俗。

精神之灯可以交相辉映,可以传给任何值得传授的人,不论有没有血缘,而血缘生命的传承则要受礼法和自然法则的制约。佛教的“传灯”,开始是一种比喻,后来发展为象征性行为。在世俗社会,宋代就有“送灯”之俗,士大夫过年、过节相互送灯,象征性地表达送光明、送智慧、送知识、送赞美。而关中春节送灯则与之有所不同,关中春节送灯是送子嗣的象征性表达。

从佛教的以“传灯”表示传法,逐渐演化为关中春节送灯表示送子嗣,其中有一个佛教思想儒教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多久不好揣测,这是谁的智慧也不见载诸史籍,大概就是今天说的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吧。

在关中,和灯笼有关的礼节,不止是过年有,结婚的时候女方外婆家要送灯笼给新婚夫妇,过年时祖先的坟上也要点灯。关中话中的“送灯”一词,据笔者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情况下指娘家给嫁出去的女儿及女儿的孩子送灯笼,过年时子嗣上坟点灯表达对祖先的纪念,不在“送灯”一词概念之内,过年时父母给孩子买灯笼或制作灯笼,也不在“送灯”一词概念之内。

关中春节送灯,有的地方称之为“送灯笼”,有的地方称之为“送花灯”,有的地方称之为“送孩儿灯”。送灯的时间段,各乡镇有所不同。西安及其周边,送灯时间是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五,渭南市富平县北部送灯时间是在正月初五之后,正月十五之前。

送灯按对象来分有两种,一个是娘家给刚出嫁的女儿送,一个是外婆家给外甥(外孙)送。笔者曾经见到有人说送灯还包括一般亲友给新婚不育之家送灯,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是笔者走遍关中考察迄今没见到过的。

送灯有着“送丁”的含义在里面,而儒家传统又特别重视血缘传承,所以关中春节送灯有相当严格的身份限制。具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人,比如外公、外婆、舅舅(其实质是代表外公、外婆)是必然包括的,有的地方姨妈、姑妈也可以送灯,有的地方连姨妈、姑妈都排除在外。同辈表亲过年时可以相互走动,但是为拜年,而不是送灯,除非特殊情况下有特殊约定。

拟血缘关系的人,比如干爸、干妈,也可以给干儿、干女及其孩子送灯。不具有传承性血缘关系的人或约定准血缘关系的人贸然送灯,会被误解为要替代别人家的血缘,会被视为“隔壁老王”,是不受欢迎的。

关中春节送灯,送的东西有灯笼、蜡烛,一般还有一两样副食,很多县市还讲究送“眼”,或者叫“监”,这是一种用麦面蒸的花馍,样子像是一只鸟,有嘴巴,有眼睛,有翅膀,有尾巴,还有心脏。以前大家很重视这个花馍,要是娘家人送灯不带“眼”,姑娘首先不乐意,大都会直截了当向娘家父母哥嫂提意见,要求送灯带“眼”。有些人说“眼”能保护孩子,有些人说外婆家送了“眼”孩子聪明,甚至还有姑娘要求娘家人送“眼”时做漂亮一些,要细长了孩子苗条,还要求有尾巴。笔者琢磨其中道理,眼睛是智慧的代名词,有智慧就叫“有眼光”,姑娘显然是要求娘家不但给自己血缘后代,还要娘家给与聪明漂亮的后代。

全灯是送灯礼俗的内容之一,但不是必有内容,有些地方有,有些没有。全灯只能在孩子虚岁十三岁的年节进行,不能提前,也不能拖后,若在這一年没有进行这一礼节,过后不补。并非所有的孩子都有全灯的待遇。一般是第一个孩子全灯,第一个男孩全灯,经常也给最后一个孩子全灯。也有个个都全的,也有一个也不全的,这要看孩子父母的意愿。

送灯风俗在关中农村或关中经济文化相对封闭的地方保存得较好,越是大城市越无踪无迹。如今关中大部分地方,春节送灯风俗还保持着形式,但是孩子们过年“打灯笼”的风俗却急剧消退。例如西安,每年也有元宵节灯会,但那是和送灯礼节关系非常稀薄松懈的活动,送灯风俗对应的是孩子自己打灯笼,或者在家门口于元宵节期间悬挂灯笼,而不是只观赏固定在路边或城墙上的灯笼。

西安的元宵节灯会的灯笼,以钢丝、玻璃、塑料、电灯泡为主,几乎完全失去了原始工艺,很多灯笼样式都针对用电而设计,传统的灯笼样式越来越难得一睹。

传统的灯笼样式,保存得最好的,是宝鸡陇县,那里春节送灯送的灯笼,虽然也有电灯笼,但仍以纸做的灯笼为主,仍以燃烧蜡烛的灯笼为主,保持着从历史走来的深邃意蕴。

关中春节送灯风俗是关中文化孕育的独具一格的风俗,也可以称之为习俗,也可以称之为礼节。它以儒家精神为内核,体现了关中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关中人民在儒家文化基础上对佛教文化的消化与吸收,是中华民族文化顽强生命力和丰富创造力的充分展现。

猜你喜欢
血缘娘家风俗
娘家欠你的,别到婆家来讨要
不同国家母亲节风俗
韩国:娘家出力婆家受益
论金庸小说《天龙八部》血缘的原罪隐喻
跟踪导练(四)4
日“高学历风俗娘”增多
非血缘之爱
小人质的幸福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