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主动拖延水平的现状分析

2017-05-03 20:25张凤利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调查高职院校学生

【摘 要】本文采用主动拖延量表对298名高职生的主动拖延水平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职生高主动拖延水平达到82%,不存在性别、民族、专业、生源地、独生子女、学生干部、政治面貌、家庭经济状况等人口学变量上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其中按时完成任务的能力维度上理工科类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文科类学生。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 主动拖延 调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C-0022-03

传统研究将拖延界定为一种典型的自我调节失败行为,并有研究表明15%-20%的成年人及50%的大学生是长期性拖延者,研究认为拖延者是无法进行自我管理、懒惰或放纵的人。随着实证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拖延并非总导致消极的结果,它也会带来短期的好处,如拖延优势可以成为负性情绪管理的一种有效策略。Chu和Choi开创性地从认知、情绪、行为等三个方面系统探讨了主动拖延和被动(传统)拖延之间的关系,指出消极拖延者因为缺乏即时作出决定和行动的能力,所以直到最后还在搁置任务;而主动拖延者有意图地作出拖延的决定,利用时间压力下强烈的动机,在任务期限之前完成任务,并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Chu和Choi还证实了主动拖延者的拖延水平与非拖延者在实践直觉、应对方式和专业业绩上非常接近,随后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倪士光、李虹研究也发现,主动拖延和一般自我效能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并得出主动拖延是个体有目的地作出延迟的决定,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有效策略,从而展现了自己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任务的能力。

国内关于拖延的研究往往以中学生和大学生为对象,从被动消极的传统视角探讨,缺少积极方向拖延现象的研究。本文基于中国文化背景下,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讨高职生的主动拖延现状、特点,以期为采取积极措施激发主动拖延,帮助学生产生并体验积极的行为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选取某高职院校的学生,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被试进行团体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298份,问卷有效率93.13%。

(二)研究工具。采用《大学生主动拖延量表》(中文版),该量表英文版由Chu和Choi开发,经倪士光、李虹等学者进行修订,量表用于测量中国大学生的主动拖延。量表包含15个条目,分为结果满意、压力偏好、主动决定拖延和按时完成任务的能力4个维度。量表采用7点评分方式,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重测信度为0.82。

(三)研究程序。选取高职学生,由经过培训的教师和研究生担任主试,施测统一问卷,访谈部分学生。问卷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主动拖延总体情况。通过分析298个样本数据(见表1),高职生主动拖延量表均分为62.87,略高于理论中值(62);各维度中,压力偏好(16.75)和主动决定拖延(13.30)均值得分略高于理论中值(16、13),结果满意(14.85)、按时完成任务的能力(17.97)均值得分略低于理论中值(15、18)。

(二)主动拖延水平情况。通过对298个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高职生的主动拖延分数范围是44-105分。分数越高表明主动拖延水平越高,一般采用理論中数55分来划分主动拖延水平,得分高于55分为高主动拖延,反之为低主动拖延。数据分析发现(见图1),主动拖延量表得分,高于55分的有245人(占82%),低于55分的有46人(占16%),与理论中值(55)相等的有7人(占2%)。

(三)主动拖延的人口学变量分析。具体如下:

1.性别差异。统计显示(见表2),在性别上,高职男生的主动拖延及结果满意、压力偏好、主动决定拖延得分均高于女生,在按时完成任务的能力维度上,女生得分要高于男生,但以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

2.民族差异。统计显示(见表3),汉族高职生在主动拖延及结果满意、压力偏好、按时完成任务的能力维度上得分,均低于少数民族学生;在主动决定拖延维度上,汉族学生得分高于少数民族学生,但以上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

3.生源地差异。统计显示(见表4),生源地是城镇的高职生在主动拖延总量表及压力偏好、按时完成任务的能力维度上,得分高于来源于农村的高职生;在结果满意和主动决定拖延维度上,城镇高职生得分则低于来自农村的高职生,但以上差异也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

4.专业差异。统计显示(见表5),文科类高职生在主动拖延总量表及按时完成任务的能力维度上,得分低于理工科类高职生;在结果满意、压力偏好、主动决定拖延维度上,文科类学生得分高于理工科类学生。在按时完成任务的能力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文科类高职生得分显著低于理工科类高职生。

5.独生子女差异。统计显示(见表6),独生子女高职生在主动拖延总量表及结果满意、压力偏好、按时完成任务的能力维度上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学生,在主动决定拖延维度上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但以上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

6.学生干部差异。统计显示(见表7),学生干部在主动拖延总量表及结果满意、压力偏好、按时完成任务的能力维度上,得分均低于非学生干部;在主动决定拖延维度上,学生干部得分高于非学生干部,但以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

7.政治面貌差异。统计显示(见表8),高职生的主动拖延及其各维度,在党员、团员、群众等政治面貌上,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性。

8.家庭经济状况差异。统计显示(见表9),高职生在主动拖延及其各维度的得分,不存在家庭条件特困、困难、一般、较好的显著性差异。

三、讨论

(一)高职生主动拖延的总体状况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职生主动拖延有82%处于高水平。调查数据中,298个被试中主动拖延分数范围是44-105分,其中有82%处于高主动拖延水平,16%处于低主动拖延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高职生主动拖延量表均分(62.87),略高于理论中值(62);其中压力偏好(16.75)和主动决定拖延(13.30)均值得分略高于理论中值(16、13),结果满意(14.85)、按时完成任务的能力(17.97)均值得分略低于理论中值(15、18)。通过对主动拖延四个维度的解读,可以发现高职生高水平主动拖延的原因。其中,在压力偏好维度上,说明高职生更喜欢压力,在面对任务期限下的时间压力下,主动享受挑战,激发起了应对挑战的内在需求和准时完成任务的外在要求的动机。在主动决定拖延维度上,说明高职生愿意作出深思熟虑的决定去搁置计划,甚至会在较短时间里改变日程安排。在结果满意维度上,说明高职生作出有意图的拖延决定,但能准时完成任务,他们普遍对任务结果感到满意。在按时完成任务的能力维度上,说明高职生采用任务取向的应对策略,高效率地达成目标,即使面对最后时刻的压力。

(二)高职生主动拖延的特点分析。分析发现,高职生主动拖延,在性别、民族、专业、生源地、独生子女、学生干部、政治面貌、家庭经济状况等人口学变量上,得分虽然有差异,但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也就是高职生主动拖延,不受性别、民族、专业、生源地、独生子女、学生干部、政治面貌、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主动拖延的四个维度中,只有在按时完成任务的能力维度上,理工科类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文科类学生,这与理工科类学生的重实践操作、以项目任务为导向等专业特点有关;其他维度均不受人口学变量因素的影响。

总之,关于拖延,我们要持有客观、科学的态度。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于高职生的消极(传统)拖延,要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教给高职生学会应对压力、困难的方法和策略,鼓励他们勇于作出决定,主动作出行动,不无限期地搁置任务,克服懒惰等思维和习惯,做到不消極拖延;对于高职生的主动拖延,要给予肯定,要鼓励高职生采取有效的措施,面对时间、压力、困难等因素,作出积极的回应,提升动机水平,顺利完成任务,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与素质。

【参考文献】

[1]倪士光,李虹,徐继红,等.主动拖延量表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4)

[2]申继亮,陈英和.中国教育心理测评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李维莹,张晶,李永娜,等.大学生主动拖延水平与成就STROOP干扰效应[J].心理学探新,2016(4)

[4]唐辉,李晓华,王广海.大五人格特质与大学生主动拖延的相关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广西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高职贫困生心理韧性、影响因素及其提升策略研究”(2015ZZ016)

【作者简介】张凤利,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人文素养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调查高职院校学生
学生写话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学生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