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发展”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党建带团建工作创新研究

2017-05-03 07:45石月皎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团建工作创新党建

【摘 要】本文分析“全人发展”教育理念的含义及内容,阐述“全人发展”理念对高职院校党建带团建工作创新的启示,提出要切实加强高职院校党建带团建工作,应努力实行“四强化,四形成”,实现“四创新,四推进”新局面,力求培养“全人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全人发展 高职院校 党建 团建 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C-0107-03

“全人发展”教育理念是香港职业训练局提出的,经过多年的实践,它取得较大的成效并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同。面对当前全球化经济一体化、政治多元化的国际趋势,面对人才强国战略的21世纪,如何在“全人发展”教育理念下创新党建带团建工作,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一、香港“全人发展”教育理念的含义及内容

香港职业训练局提出的“全人发展”教育理念着重强调的是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把人的全面发展、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人格的完善作为教育追求和培养人才的目标,最终把学生培养成德(Spiritual)、智(Intellectual)、体(Physical)、群(Social)、美(Aesthetic)、事(Career)、情(Emotional)等七个方面全面进步、和谐发展的人。

“德”即道德的发展。其包括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判断的建立以及人生观的形成;“智”即智能的发展,其包括学生对知识、技能和学习行为习惯等智慧性才能的获取;“体”即身体的成长,具有健康的体魄;“群”即学生对社会群体的发展或社会交际的发展,体现的是学生个人的群体或团体归属感;“美”即美丽追求和艺术修养的提炼,重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事”即事业发展或职业发展,学生对职业信息的获得或要求学生掌握从“学生”变“社会职业人”转变所应具备的技能和心理准备;“情”即情感的交流或情緒的发展。这七个方面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可以使每个主体意识的人充分发挥其各方面的内在潜质和才华,以达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

因此,香港教育人士认为高校教育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应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魅力,充分挖掘其潜能和才华,通过知识体系构建,使其正确地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生活,进而实现人与社会、自然、生活完整发展,从而实现“全人发展”的教育目标。

“全人发展”教育理念与内地教育提出的教育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相类似,“全面发展”体现的是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以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综合素质,实现完整个体教育理念。其主要内容只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展开教育,注重对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教育,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全人发展”理念下创新高职院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途径

党建带团建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共青团建设的光荣传统。党建带团建强调的是“带”和“建”,目标是实现党团共发展,而高职院校95%以上都是青年团员,共青团员是党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军,它肩负着教育团结和凝聚广大青年敢于承担历史使命的重任,发挥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共青团和广大青年学生的支持和努力。共青团组织不仅是学校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也担负着大学生政治理论教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潜能作用的社会主义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的青年组织。因此,党建带团建是切切实加强党组织领导共青团组织的重要方式,是巩固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组织基础和青年群众基础,是确保党的事业代代相传、后继有人的重要举措。党建带团建工作为高职党团组织建设工作整体水平优化、提升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学生从被动地接受教育转为主动地挖掘自身潜能、内化知识、求得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职院校要培养“全人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切实加强高职院校党建带团建工作,努力实行“四强化,四形成”,实现“四创新,四推进”新局面。

(一)实行“四强化”建设,搭建“四形成”全人发展共建平台。具体如下:

1.强化思想理念教育,形成“全人发展”意识,筑就精神支柱。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想实现德、智、体、群、美、事、情等全面发展的“全人发展”培养理念,高职院校党建带团建工作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才能更好地把握共青团的政治方向。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构筑青年团员的精神支持,培养正确的“三观”,用党的科学理念教育并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高尚情操。二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作用,与时俱进,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三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求“新”、求“活”,以主题教育为依托,以特色活动为载体,丰富团日、团课的内涵,使广大青年团员不仅在活动中受教育,也在实践中得以历练;思想政治教育在效果上求“真”、求“实”,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集中教育的同时,不断地向“点、面、线”教育延伸,提高教育的全面性和覆盖率,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此外,思想政治教育从务“虚”教育向务“实”转变,提高青年团员的思想道德情操和真才实学本领,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准职业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强化组织规划建设,形成配套联动,推进“全人发展”。共青团组织是党组织的生力军和后备军,高职院校党组织建设要不断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体制、教学改革和青年学生的特点,不断领导和推进团组织建设工作,自觉将团组织建设工作纳入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和规划中,为推动“全人发展”计划形成配套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首先,把党建带团建工作纳入学校党建工作的目标考核责任制、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的联动作用,统一规划部署。其次,召开党团建设专题研讨会,积极探索党团组织建设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对团组织的领导和指导作用,研究制定党团建设制度,形成制度上墙,党团齐进共抓,实现“全人发展”计划整体推进。再次,加大党团建设的经费投入,为党团活动的开展提供经费保障,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推动“全人发展”计划的有效实施。

3.强化党团作风建设,形成党团共报务,促“全人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民众的人心向背,“得民心者得天下”。同样,团的作风建设关系到共青团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党组织要带头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优良的作风带领团组织的作风建设。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首先,党组织要通过正面引导或教育广大青年团员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自觉养成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优良品质,不断增强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主义等各种歪风思想能力。其次,党组织带领团组织积极开展各种“加强作风建设”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报告会或督查等方式,对团员青年进行正面的教育和引导,推动组织的作风建设,帮助广大青年团员树立“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谒诚为民服务的青年”的服务意识和形象,自觉养成崇尚科学、勤奋实干、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使他们努力成为开创我们社会主义文明进步新风所需的“全人发展”的生力军。再次,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广大青年自觉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加强党性修养,努力做到“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庭做个好成员”。

4.强化制度机制建设,形成党团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高职院校党组织工作应制定并采用相关的制度机制规范学生党员及青年团员的日常行为规范,并加大制度的实施和督查力度,才能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性以及党建带团建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才能培养文明、守法的青年学生,从而增强当代青年团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我国高职院校的起步较晚,高职院校党建带团建的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比较滞后,制度还不够完善,导致部分高职院校的机制也还不够成熟、不够健全,工作缺乏理论指导,工作思路缺乏规范性和统筹规化,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强化制度机制建设,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健全科学的长效机制,加强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才能更好地提高党团组织建设的凝聚力和创新力。

(二)实现“四创新”,推动“四推进”工作有效开展。青年团员是党的后备力量和得力助手,要实现团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上台阶,高校团建工作要紧跟党建的科学化水平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有效路径,不断提高党建带团建工作的科学水平。

1.创新理论学习平台,推进党团培育机制。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学习阵地作用,要求团组织严格按照“三会一课”的要求,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在日常学习中加强学习党的科学先进理念教育,加强政治素养和党员意识、党员角色教育,通过教育、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在关键时刻明辨是非,站稳立场,自觉地在思想、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同时,培养他们对身处肩负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身份的认同感和使命感,随时为党和国家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此外,按照工作内容和工作类别对团员青年进行专项培育,如利用团课或新生入学时开展党史教育,入党知识学习教育,辅导青年团员如何写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如何开展党员培养发展、入党需要哪些程序、入党前谈话等流程,从而提高青年团员对党组织发展程序培养教育,健全培育机制的认识,提高党团建设工作的实效性。

2.创新工作长效机制,推进“全人”健康发展。青年团员是党的后备军和得力助手,要实现团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上台阶,高校团建工作要紧跟党建的科学化水平要求,重点在“带”,关键在“促”,为了实现党建带团建的科学化水平,高校要积极探索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有效路径,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与时俱进,从党团工作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断丰富和发展工作载体和实践活动方式方法,有效地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广泛性,推进“全人发展”的健康、和谐。

3.创新党团联动载体,推进党团合作项目化管理。团组织活动要依托基层党组织活动为载体,坚持党团组织活动阵地、活动内容、活动项目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做到党团组织形成联动,共同举办活动,为党团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搭建平台,创造环境,有效引领优秀青年团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把每一项专项活动作为党团活动的有机联动载体,同时,做到党团活动有合作、有提高、有进步。如结合七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团员青年加入到(下转第112页)(上接第108页)党组织活动中深刻认识党史党情,提高党性修养,从而树立爱国主义情操。

4.创新党团考评机制,推进正面激励导向化。党团工作要“得民心”“顺民意”,要实现“服务群众”和“养成德”的道德行为,更好地体现“事”与“情”的“全人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以“党群满意,青年认可,社会认同”作为总的考核标准与要求,变过去单纯的“事前评估,事中考核,事后考评”为“事前突出针对性,事中强调协调性,事后体现客观性”的考评机制,着重突出党建工作对团建工作的正面激励导向作用,建立行之有效的考评动态机制,才能真正体现考评机制常态化和效应化,使团建工作的正面导向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张红、张行.“全人发展”育人理念下的香港高校学生工作特点分析及其启示[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2]黄斌,任婕.新形势下的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初探[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2014(10)

[3]许明.香港全人发展教育与内地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对比研究[J].前沿,2012(10)

[4]陈涛,高静,潘伟国.创新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5)

[5]范琼,屈育红.论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及完善途徑[J].中国报业,2016(5)

【作者简介】石月皎(1978— ),女,广西上林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团建工作创新党建
浅谈团建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带团建平台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团建科学化研究
关于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创新的思考
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媒体融合下广播电台编辑工作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带团建的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