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研究

2017-05-03 10:34金国华
关键词:环境影响吉林省建设项目

金国华,崔 朋,刘 嘉,吴 琼

(1.吉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长春 130022; 2.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长春 130117;3.吉林省师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长春 130117)

吉林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研究

金国华1,崔 朋2,刘 嘉1,吴 琼3

(1.吉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长春 130022; 2.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长春 130117;3.吉林省师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长春 130117)

以吉林省“十二五”期间审批的1 163本省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最终得到每个建设项目环评有效性的分数及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2010年—2015年环评有效性呈逐年上升趋势,有效性等级相对较高的 “优”和“良”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与此相对应的等级“中”和“差”的比例均有所下降,全省有效性均值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说明吉林省近几年环评有效性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这与吉林省近几年严把环境准入关、严格落实环评制度、控制环评报告书编制质量有关。

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指标体系;吉林省

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环境领域最重要的管理方法之一,在促进节能减排、推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承受了巨大压力,现有的环评制度不能很好地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这些表现引发了学者们对于环评有效性的探讨。目前国内外关于环评有效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概念、影响因素及不同国家地区制度体系的比较评估等方面,而在案例调查的基础上对特定区域环评有效性研究则较少见[2-3]。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十二五”期间开展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回顾调查,以这期间审批的1 163本省审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作为研究对象,对吉林省建设项目环评有效性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吉林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环评有效性的措施,为吉林省今后环保政策的制定,政府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1 环评有效性指标体系构建

1.1 指标选取原则

1.1.1 科学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设计与选择要坚持科学性原则,要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环评有效性。选择的评价指标要相互联系,层次清晰并且量化统计方法科学规范,能够较为客观地体现评价结果。

1.1.2 整体性原则

环评的实施同规划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指标体系应能够充分全面地反应环评的特征,以及与规划之间协调发展关系的特征。也就是说建立的指标体系要求是一个综合性的整体。

1.1.3 代表性原则

各评价指标应该具有典型代表性,避免指标信息遗漏的同时也要注意指标过于繁杂,保证数据易获取,计算方法简明易懂。

1.1.4 可比、可操作、可量化原则

指标的选择要注重在总体范围内的一致性,指标选取的计算方法与量度必须要统一,指标尽可能简单、便于收集,同时要具有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在指标选择过程中也要将定量因素进行考虑,以便于进行计算和分析。

1.1.5 综合性原则。

环评有效性评估的最终目标是保证规划方案与环评的有效实施,因此,在评价层次设计及指标选择上要考虑环境、经济、社会系统的诸多影响因素,结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及循环经济理念进行综合评价。

1.2 指标选取

根据对环评有效性实施全过程制约影响因素的分析,指标选取的可比、可操作、可量化原则,选取了环评委托时间、选址合理性分析、污染防治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环境风险分析、清洁生产分析、总量控制分析、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公众参与分析、专家评审分数这10项指标。

1.3 指标含义及评分标准

上述10项指标中,除专家评审打分为定量指标外,其余均为定性指标,为了实现最后的量化评定,要通过一定的评分标准,将定性指标转化为定量指标,方可以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本文对于各个指标选取了3个关键点作为评分依据。由于指标的含义不同,指标值的计算方法、数据来源均不同,因此,需要对指标体系中准则层各指标项逐一进行详细说明。指标含义、评分标准具体说明参见表1。

表1 准则层指标含义及评分标准

1.4 指标体系权重设置

本文采用CRITIC法确定指标权重,CRITIC法是一种比熵权法和标准离差法更好的客观赋权法,不仅考虑了指标变异大小对权重的影响,还考虑了各指标之间的冲突性[4-5]。

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打分标准等用量化方法对各个指标进行量化处理。

2)对指标进行相对化处理。为消除量纲的影响,对于高优指标采用式(1)进行变换,

(1)

对于低优指标,采用式(2)进行变换,

(2)

式中:Xij为第i个项目第j项指标的取值;Zij为变换后的取值。本研究各指标均为高优指标,即指标数值越大,对于其评价结果越高。

3)计算各指标的信息量。以指标的变异性和冲突性确定指标的信息量。其中,指标的变异性即标准差,用σj表示,其反映了同一指标内不同观测对象取值的离散程度,σj越大离散程度越大。

指标的冲突性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相反, 若两个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 则两个指标之间的冲突性较低。冲突性以Rj表示,

(3)

式中rij为指标i与j之间的相关系数。

设Cj为第j个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量,其计算公式为:

Cj=σj×Rj。

(4)

通过计算,指标变异性、冲突性及信息量结果见表2。

表2 各评价指标变异性、冲突性和信息量

4)计算指标的权重。指标的权重由指标的信息量决定,信息量越大,该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越大,客观权重wj就越大。客观权重wj的计算公式为

(5)

由此即可以计算出各个指标的客观权重值。各个指标的客观权重值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吉林省环评有效性评价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根据权重计算结果,本文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从高至低依次为环评委托时间、专家评审打分、污染防治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选址合理性分析、公众参与分析、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风险分析、清洁生产分析、总量控制分析、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5 评价结果标准化

1.5.1 评价指标结果统计方法

采用归一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统计[6]。

(6)

式中:Vi为准则层的第i类指标值;Vij~Vi为指标层次的第j类指标值;Wij~Vij为指标综合权重值。

本文设计两个层次,通过一次上述计算,便可以得到有效性数值。

1.5.2 有效性评价等级划分标准

进行归一化后,综合得出有效性总分值,有效性评价等级划分标准见表4。

表4 有效性评价等级划分标准

在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时,可以对每个指标进行评分,并参考有效性等级划分,将评价指标分为4类:第一类为“优”,有效值≥80分,代表有效性非常好;第二类为“良”,有效值在70分~80分之间(含70分,不含80分),代表有效性比较好;第三类为“中”,有效值在60分~70分之间(含60分,不含70分),代表有效性一般;第四类为“差”,有效值在0~60分之间(含0分,不含60分),代表有效性差强人意。

通过计算每个指标的完成效果,计算每个项目的有效性,对评价结果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分析环评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失效环节,提出提高环评实施有效性的建议,供有关环保部门参考。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自然社会经济情况

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中部,东南部高,主要为山地丘陵,西北部低,主要是台地平原,中西部是广阔的平原地带[7]。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有比较明显的大陆性。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盛产玉米、大豆、水稻等农作物,特别适宜种植粮豆、水果、甜菜、油料、麻、烟、薯类、药材、人参等经济作物[8]。

吉林省工业基础雄厚,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医药、电子信息、冶金、建材等为支柱优势特色产业[9]。自2003年国家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吉林省经济进入了10年高速增长阶段,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0]。2011年,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始进入第12个五年计划时期,“十二五”时期是促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重要时期。

2.2 吉林省环评概况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给吉林省的环境和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吉林省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相继出台了环保领域专门地方性法规及有关法规问题的决定、批准和政府规章等20余件。这些法规覆盖了水、气、噪声、危险废物、辐射污染防治等重要环保领域,为强化环境管理和改善吉林省环境质量提供了法制保障[11-12]。2001年7月,吉林省编委批准成立吉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隶属于吉林省环保厅,负责省级建设项目环评的技术评估、环评技术人员培训及省级生态类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调查和验收报告编制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吉林省环评工作的规范化。截至2015年9月,吉林省共审批省级建设项目环评报告约4 220份,其中环评报告书2 882份。

“十二五”以来,吉林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对未通过能评、环评审查的投资项目,严禁审批、核准、批准开工建设,政策上对环评重视度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十二五”期间吉林省环评事业的发展[13]。

3 研究样本选取

3.1 样本选取原因

以往的环评有效性评价,仅选取代表性年份、代表性行业环评报告书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样本选取过程中存在人为主观等因素的影响,所选取的样本有时候可能并不能真实地反映本地区环评有效性的全部情况。本文选取了“十二五”期间(2011年—2015年)所有的环评报告书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增加了2010年作为基准年,其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2015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2014年各省(区、市)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措施落实情况评价考核结果。 根据考核结果,吉林省提前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获国家表扬。因此,本研究选取2010年—2015年9月期间审批的全部省级环评报告书为研究对象,对其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估,以2010年作为基准年,其评价结果可以代表“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建设项目环评的有效性情况。

根据调查资料,2010年1月—2015年9月,吉林省共审批省级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1 404份,由于一些项目存在审批未通过、年代久远资料缺失等客观因素影响的情况,最终选取其中的1 163份报告书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3.2 样本分类

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大,分类能够更加直观具体地反映样本的构成情况。按照各项目类型、各地区、各年份对环评报告书进行分类统计数目,信息汇总见表5。

2010年—2015年,吉林省各地区环评报告书数量所占比例在5%~20%之间,其中长春市所占比例最大,为20%,松原市次之,为18%,吉林市占15%,白城市占11%,白山市占9%,延边州占8%,通化市和四平市均占7%,辽源市所占比例最小,为5%。环评报告书的数量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映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建设活动更加活跃,其项目环评的开展工作也相对较多。

表5 吉林省2010年—2015年建设项目环评书数目汇总表

采掘类所占比例最大,化工石化医药类在各地区建设项目中所占比例相对其他行业也较大,可见,吉林省大部分城市属于以资源生产的主体性产业,以及与资源生产相关的辅助性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4 环评有效性评价结果分析

4.1 全省有效性评价结果

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通化市、白山市、辽源市、白城市、松原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9个主要行政区的环评有效性结果汇总,见表6。

表6 吉林省2010年—2015年各地区建设项目环评有效性评价结果

表6(续)

注:其中优[80~100]、良[70~80)、中[60~70)、差[0~60)

4.2 全省有效性总体变化情况

4.2.1 全省各有效性等级总体变化

吉林省2010年—2015年开展的建设项目环评有效性评估结果,按照时间分类汇总见表7所示。

根据7表评价结果分析吉林省环评有效性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从2010年—2015年吉林省建设项目环评有效性评价等级中,有效性相对较高的等级“优”和“良”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等级“良”上升幅度最大;与此相对应的等级“中”和“差”的比例均有所下降。说明吉林省近几年环评有效性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这与吉林省近几年严把环境准入关,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控制环评报告书编制质量有关。

表7 吉林省2010年—2015年各年度建设项目环评有效性评价结果

注:其中优[80~100]、良[70~80)、中[60~70)、差[0~60)

优[80~100]、良[70~80)、中[60~70)、差[0~60)图1 吉林省2010年—2015年建设目环评有效性变化趋势

4.2.2 全省有效性均值总体变化

根据本研究的评价结果,计算吉林省2010年—2015年环评有效性均值变化情况见表8。

表8 吉林省2010年—2015年环评有效性均值情况

根据表8,对吉林省2010年—2015年环评有效性均值作图,如图2所示。

图2 吉林省2010年—2015年环评有效性均值变化趋势图

由图2可以看出,根据本研究确定的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在得到的吉林省2010年—2015年建设项目环评有效性评价结果中,吉林省近几年环评有效性均值随时间呈上升趋势,说明环评有效性越来越好。

4.2.3 不同资质单位的环评有效性情况分析

将吉林省环评有效性不同等级按照甲级资质环评单位与乙级资质环评单位分类,汇总信息见表9。

表9 吉林省2010年—2015年不同资质环评单位建设项目环评有效性各等级数目汇总

注:其中优[80~100]、良[70~80)、中[60~70)、差[0~60)

由表9可以看出,相比较而言,甲级评价承担为环评,在有效性分值较高的等级“优”更占优势。甲级单位有效性均值为75.32分,高于乙级单位的有效性均值73.84分。根据评价结果,甲级环评单位承担环评相比乙级环评单位,有效性水平更高。这主要是因为甲级单位一般而言配备有更多的高水平环评工程师,内部管理审核更加严格,环评报告书的编制质量一般也较好。

5 提高环评有效性建议

5.1 注意环评时效性问题,促进环评提前介入

建设项目“先上车后买票”的现象大量存在,致使项目建设环评错过了非常重要的选址和技术方案的选取阶段,环评滞后,将直接影响其有效性,影响这项制度所发挥的作用。因此,应严格实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提前介入项目建设阶段,以保证环评的时效性。

5.2 规范环评编制过程,提高环评文件质量

吉林省应加强对环评编制过程的规范化建设,重视对现阶段环评工作中缺失或重复等方面的提升,如清洁生产分析、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公众参与分析等,加强环评文件评估的科学性与专业技术性,保证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质量。

5.3 整顿环评市场,提高环评人员职业道德

必须大力加强环评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保证环评的有效性。对大、中型建设项目的环评,应一律采用投标的方式,杜绝恶性竞争,确保吉林省环评市场的有序进行,保证环评的质量。对一些违规的环评单位应予以必要的处罚。

5.4 加强业主宣传培训,强化建设单位的监督管理

吉林省环保主管部门应对各建设单位的领导层进行必要的环保宣传,同时积极为其提供项目相关的技术咨询服务,并严格的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加强业主对于环保的重视。

5.5 推动信息公开,完善公众参与

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制度,前提是做好环评的信息公开化工作,应做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审批过程的公开化,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公众对于不涉密的环评相关资料的知情权。

6 结语

“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加强环保事业建设,各地区环评有效性呈现越来越好的趋势,通过环评工作的开展,吉林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减少,促进了污染物总量削减和环境质量状况的改善。因此,吉林省应继续严格执行环评制度,规范环评市场,促进环评有效性的提高,使环评能够更好地为吉林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 谈兆敏.我国EIA有效性分析与指标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244-18246.

[2] 徐粤浩.提高环评有效性的问题与措施探讨[J].环境,2011(S2):43.

[3] 张玉龙,党惠雯,张玉芳.浅议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J].青海环境,2009,19(1):19-21.

[4]CashmoreM,GwilliamR,MorganR,etal.Theinterminableissueofeffectiveness:substantivepurposes,outcomesandresearchchallengesintheadvancementof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theory[J].ImpactAssessProjApprais,2004,22:295-310.

[5]El-FadlK,El-FadelM.ComparativeassessmentofEIAsystemsinMENAcountries:challengesandprospects[J].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Review,2004,24(6):553-593.

[6]BassiA,HowardR,GenelettiD,etal.UKanditalianEIAsystems:acomparativestudyonmanagementpracticeandperformanceintheconstructionindustry[J].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Review,2012,34:1-11.

[7] 聂英芝,刘艳君,吴兵,等.吉林省“十二五”环保政策措施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S1):42-44.

[8] 沈东玲,刘贤宏.环境影响评价对污染减排工作的意义研究[J].科技与生活,2012(15):228-228.

[9] 许克,陈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进展[J].污染防治技术,2012,25(4):25-28.

[10] 任景明,耿海清.环评制度:需要一场全面革新——制约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的主要障碍及对策[J].环境保护,2013,41(17):27-29.

[11] 牛丽春,肖燏杰,陈磊.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J].四川有色属,2011(1):45-48.

[12] 丘晓宁,林武.简论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J].广东化工,2009,36(3):104-107.

[13] 吕晓君.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6.

The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Jilin Province

JIN Guo-hua,et al.

(EnvironmentalAssessmentCenterofJilinProvince,Changchun130022,China)

The research selects 1 163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ports approved during the Twelfth Five Year Plans in Jilin Province as the object,and establishes the index system of effectiveness assessment,finally gets the scores and grades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ffectiveness of each projec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s in Jilin Province from 2010 to 2015 years has been growing yearly.The relatively high levels of effectiveness with "excellent" and "good" have been rising vary.On the other hand,the levels of "middle" and "bad" have declined.The average value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ffectiveness among the whole Jilin Province in recent years presents an upward trend,which illustrates that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ffectiveness in Jilin province in recent years has been in up trend.It relates the strict environmental access,strict implement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ystem and strict control of the quality of the prepa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port in Jilin Provinc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ffectiveness;indicator system;Jilin province

10.3969/j.issn.1009-8984.2017.01.022

2017-01-20

金国华(1967-),男(汉),吉林九台,正高级工程师 主要研究环境管理及环境治理。

X37

A

1009-8984(2017)01-0086-07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吉林省建设项目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做好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
养殖的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