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

2017-05-04 00:51莫丽英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7年4期
关键词:转化策略指导学困生

莫丽英

[摘要]纵观当前的课堂教学,轉化学困生成为当前的一大教学难题。因此,教师要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对学困生的学习方法予以指导和进行赏识性教育,从而有效实现学困生的转变,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策略;兴趣;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2002201

随着现代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小学教育质量已取得一定的进步,但转化学困生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语文教学中,对于这些学困生,教师应积极予以足够的重视,采用有效策略转化语文学困生。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转化语文学困生。

一、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困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学困生转化之路将会变得顺畅。因此,为转化学困生,语文教师需在学困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方面多下工夫。

例如,教学《麻雀》一课时,教师发现部分学困生丝毫没有听课的兴趣,有的在睡觉,有的交头接耳。看到此种情况,教师没有生气,而是点名要求一名学困生描述一下自己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麻雀。听到老师点名,这名学困生一开始感觉有点突兀,但很快便滔滔不绝地说道:“我日常看到的麻雀总是三五成群,它们似乎非常狡猾,人还没走近,它们便早已发觉,迅速飞走了。所以,尽管我多次想抓住麻雀,但每次都失望而归。”听到这样的描述,学生纷纷笑了起来。而此时原本无心听课的学困生,此时个个精神抖擞,慢慢进入状态。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为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摒弃传统、机械、死板、单一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应积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待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被激发之后,教师再施以相应的学困生转化策略,便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对学困生学习方法予以指导

在与学困生进行交流时,发现大部分学困生并不是不想学好语文,而是因为他们普遍缺乏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加强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例如,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布置完作文题目后,很多学困生都不知道如何写作文。基于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在课堂内要积极指导学困生如何进行写作:“写作需先看清作文题目,弄清楚题目意思。在此基础上,拟定作文写作提纲。作文提纲要具有逻辑性,要做到环环相扣。作文提纲列好后,便可根据提纲进行写作。待作文初稿完成后,应检查有无错别字,有无语句不通的地方……”通过这样的作文指导,学困生很快便能明晰如何写作,如何写出好的作文。除此之外,在其他学习方法上,教师同样应给予学困生更加积极的指导,包括如何快速识记汉字、如何做好阅读理解等。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学困生转化会更加有效。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时,教师不应过于追求速成,应长期坚持在学习方法上对学困生予以指导。有了教师的长期指导后,学困生会掌握更多科学的学习方法,其语文学习成绩也会得到稳步提升。

三、对学困生予以赏识性教育

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很容易受到教师的忽视和其他同学的排挤,导致大部分学困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于这部分学困生,教师应积极对其进行赏识性教育,通过赏识性教育进行学困生转化。

例如,有的学生语文学习成绩不好,但字却写得极为漂亮。因此,教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可以写这样的评语:“在本次作业中,你虽然做错了几道题,但字却写得非常漂亮。老师希望今后在你的作业本上不仅能看到漂亮的字,还能看到更多正确的作业。”又如,有学困生在课堂中正确答题,教师可对其进行这样的评价:“问题回答得极好,老师希望你下次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困生予以更多关注,找到学困生身上存在的闪光点,并抓住这些闪光点对学困生予以科学的赏识性教育,帮助学困生尽快实现转化。

相关研究表明,赏识性教育是学困生转化的有效途径。通过赏识性教育的有效实施,很多学困生均得到有效转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运用赏识性教育,有效转化学困生。

总而言之,学困生转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对学困生转化予以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策略转化学困生,这样学困生的转化便不再是难事,更多学困生也会在教师的积极帮助下更快地实现转化。

(责编蓝祝丹)

猜你喜欢
转化策略指导学困生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