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有发现探索中生智慧

2017-05-04 00:58徐荣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7年4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探索实践

徐荣

[摘要]教师在课前应深入解读课程标准和钻研教材,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来设计操作活动。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认识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实践;探索;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20037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指出:“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往往是从动手操作开始的,需要借助具体的实物操作,形成对知识的基本认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方式,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教学片断:

在我进入教室放下教具时,就听到不少学生议论道:“我认识,那是量杯。”“看,好多的量杯。”……我站在讲台上,向学生打招呼:“同学们早上好!你们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内容吗?”“我预习过,学习‘升和毫升。”“我知道1升=1000毫升……”我继续说道:“正如大家看到的那样,今天我们即将学习‘升和毫升的知识。”

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量杯和量筒,并提出问题:“2个500毫升的量杯是多少毫升?”学生回答:“1000毫升。”“请你把2杯水倒入1升的量筒中,看看发现了什么。”有的学生快速准确地把2杯水倒入1升的量筒中,有的学生则小心翼翼地将水全部倒入量筒中。不一会儿,学生开始交流讨论:“为什么1000毫升比1升少呢?”“书上说1升=1000毫升,可能是我们做错了。”……我走到学生旁边,仔细观察他们的操作结果,发现全班学生的操作结果与书本的结论都不一致,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呢?我急速思考着对策:“学生的操作结果都是容量没有到1升的刻度,显然向学生解释误差,是无法令他们相信的。”

于是,我依旧投影出示1升=1000毫升,并展示量筒里水的容量正好在1升的刻度上的图片。一学生说道:“老师,书上是不是错了?我的实验结果不是这样的。”听了这个同学的发言,很多学生随之附和。我把问题抛给学生:“同学们的操作结果都是1000毫升比1升小,可是书上给我们的结论是1升=1000毫升,再观察你的量杯和量筒,思考自己的操作有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提出后,每个学生都进行重新观察。过了许久,一学生举手说:“老师,我发现倒完后的量杯底又有了一些水。”这时,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在量杯底部,很多学生拿起量杯摇了摇,发现量杯底部还有一些水。我恍然大悟,补充道:“把剩下的水再倒入量筒里。”学生发现此时量筒的水的容量又上升了一些,已经比较接近1升的刻度了。我问道:“刚才大家已经检查过量杯里没有水了,为什么现在又有了一些水?”这时班级里思维最敏捷的学生说道:“老师,我发现量杯的壁上还有零散的水珠,我摇了摇量杯,那些水珠会逐渐流入杯底,刚才杯底的水就是杯壁上的水流下来的。”“多摇一摇量杯,杯底的水就会越来越多。”其他学生也说道。“我们如果把这些水全部倒入量筒里,它的容量就应该正好1升了。”这个学生的说法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认可。

我不满足于现状,再次“刁难”学生:“量筒内1升的水,再倒入2个500毫升的量杯中,结果会怎样?”学生有了上次的操作经验和观察的心得体会,这次的动手操作更加得心应手,得出以下的操作结果:水的刻度几乎到达第2个量杯500ml的刻度处。这次的实验结果让学生有了新的收获,真正地接受了书本上的知识。

反思:

学生一般认为数学课是计算课、练习课,且数学题又多又杂,既重复又没有趣味性,导致数学学习给学生的印象就是做题。其实不然,数学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一门学科,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更能教会学生思考、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尽量以直观教学为主,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論等方式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只有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学生的心智才能得到发展。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的回答常出乎教师的预设,这就是课堂生成。对于课堂上不同的声音,教师切不可抑制,而应该积极面对,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同时,教师备课时应围绕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设计具有引导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还要针对班级学生的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过程,引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思考,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责编杜华)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探索实践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