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乡即故乡

2017-05-04 07:25雷博涵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海外华人游子认同感

雷博涵

春运期间,游子不顾路途遥远,不辞辛苦,只为返回故乡;但亦有人不再回乡,将他乡认作故乡。这两种故乡观看似完全不同,实质却一样:心灵在何方,故乡即在何方,何地都可以成为故乡。

故乡本是地理单位。中国人自古就有乡土情结,讲究“落叶归根”,这与我国古代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密不可分。在这样的生产生活形式之下,人的住所相对比较固定,一个家族中外出为官从商的毕竟只是少数。这些游子,经过长久漂泊,重回故乡,再见魂牵梦萦的妻子父母,重见日思夜念的绿水青山,其欣喜之情自然不言而喻。

但纯粹意义上的故乡其实是不存在的。所谓故乡,其重心在“故”,与故交、故亲等元素是不可分割的。当“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之时,思乡之情已无处安放,虽然家乡犹在,但故乡仅成了心中的一个意象。曾经记忆中的许多人事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改变,漂泊久了,心心念念的“故”,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新”,甚至变成了陌生。

因此,不得不说,心灵之故乡才是对人的情感而言的真正故乡,虽然其看起来虚无缥缈,却是恒定的,是一种内在的真实。

作家桑塔亚那曾毅然辞却哈佛教职,本欲回乡,但西班牙的亲友早将其视作“外国人”。这位在自然主义和理想主义间奔走的大作家最终在罗马安顿下来,对他而言,罗马即是故乡。这个让他心灵安放的城市成了他精神的依托。曾经的故乡变成了他乡,如今的他乡变成了故乡,但不管如何变化,心灵始终有所依托,又何必计较身在何处呢?

但故乡——心灵的故乡也远非承载故情、安放心灵这么简单。文化认同感也是故乡不可或缺的要素。

从一般意义上说,罗姆人的确没有故乡:千年来,从印度次大陆到世界各地,他们早已习惯了流浪;但也可以说他们有故乡,因为他们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文化,说着自己的语言,只要有罗姆族群居住的地方,无论是德干高原还是西伯利亚,处处都是他们的故乡。

犹太人千年来一直追随着自己的故乡,直到以色列正式建国。是什么将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汇集到以色列?文化认同感而已。而诸多海外华人来华“寻根”,纵使汉语不通,纵使相隔万里,也是由于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

因此我想说,风尘仆仆回乡也好,“日久他乡即故乡”也罢,都是追求心灵故乡的体现。这些不同的故乡,其实都是他们的故乡。

点评

这篇文章从材料写起,对两种选择进行比较,很好地扣合了题干的要求,同时引出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述,有水到渠成之感。论述过程颇有章法,先写中国自古以来的乡土情結,结合古代的经济形式来分析,具有说服力。然后笔锋一转,写“纯粹意义上的故乡其实是不存在的”,将议论的重心转回自己的观点上,开阖有度。在此基础上,作者又从“心灵之故乡才是对人的情感而言的真正故乡”“文化认同感也是故乡不可或缺的要素”两个方面展开,前者选用桑塔亚那的事例,后者则以罗姆人、犹太人、海外华人为例,内容详尽、充实,很好地彰显了“心灵在何方,故乡即在何方,何地都可以成为故乡”这一主题,也体现了作者良好的文化素养。

猜你喜欢
海外华人游子认同感
海外华人如何欢度“中国年”?
潮细胞
游子
当前广府籍海外华人统战工作研究
游子归家
游子之心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海外华人寻偶众生相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