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蔬菜》一路坎坷,一路猛进

2017-05-05 08:02毛世荣贺欢
长江蔬菜·技术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长江蔬菜菜农武汉市

毛世荣++贺欢

编者按:时光知味,岁月沉香。《长江蔬菜》历尽三十年风雨,一路荆棘丛生,却是一路高歌猛进,始终初心不改,顺势而为,书写了坎坷而又硕果封存的三十年。三十年的佳酿,浓郁而甘醇;三十年的《长江蔬菜》,纸墨醇香,亦让人回味悠长,在这段漫长的时光里,《长江蔬菜》锻造了众多辉煌,也收获了太多感动,众多编委、联办领导、产业专家、广告客户、热心作者、万千读者,与《长江蔬菜》相识,携手同行,为之倾情扶助、添薪加火,展开了一段段相知、相惜、相依的因缘,于此我们一直感念于心。与君相携,《长江蔬菜》方有此时;如今荣耀,皆为众君守望之功;望日后的岁月里,与君同行,与梦同在!

近些年来,因年岁已高,本是不爱动弹的,但一听《长江蔬菜》三十周年大庆,我又立马来了精神。雖已退休多年,但我对《长江蔬菜》的感情一如既往,甚至愈渐深沉,从她襁褓出生到如今枝繁叶茂,我算是一个见证者,见证了她当年创办之时的艰难,见证了她这一路走得有多艰辛。

形势促革新,成效中名扬

1984年12月月末,《长江蔬菜》的前身——《武汉蔬菜》创刊号出版,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会武汉市蔬菜业的概况。当年7月之前,武汉市蔬菜还实行着传统的统购包销制,当时蔬菜形势极为紧张,武汉市竭尽全力才保住125万kg产量的红线,才得以避免市民缺菜闹事。为改变这种严峻形势, 7月武汉市决意进行蔬菜改革,在此之前,上海市、湖南省其实已进行蔬菜改革数月,但基于各种困难因素又重走了回头路,整体上宣告改革失败。

在汲取了初试者们的前车之鉴后,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倾力支持蔬菜改革,由当时的市长吴官正亲自“挂帅”,废除统购包销制,推广分田到户,实现“耕者有其田”,很快改革行之有效,蔬菜的产量及种类都有了大幅提升,武汉蔬菜改革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改革的成功典范。

犹记得那时《武汉蔬菜》改革的成功很快名满全国,众多省份的相关部门都慕名而来,当时由武汉市蔬菜局变革而来的武汉市蔬菜产销办公室都挤满了人,我们为此还特设了一个接待办公室,从全国各地而来的学习队伍络绎不绝,繁忙的局面真是盛况空前。

改革注活力,需求中催生

蔬菜改革的进行,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土地活力,放开了蔬菜市场,提高了菜农积极性,武汉市的蔬菜生产由此进入了热火朝天的阶段,对于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而此时伴随着蔬菜改革,原先承担技术、品种推广等服务职能的技术推广站、科技服务站等部门相继被撤销,菜农们陷入了“两眼一抹黑”的状况,由此开辟一本专业性杂志以指导菜农生产、提供技术服务、推广行业成果这样的想法应运而生,这便是《武汉蔬菜》创办的初衷。

当时武汉市蔬菜产销办公室原领导四人组中,两人因病相继去世,创办新刊的任务就落到了原菜办主任李齐峰和我两人头上,我们二人夜以继日地写报告,找编委会审批,申请编制,最终凭借5万元开办费创办了《武汉蔬菜》,成立了编辑部,获得了8个编制及一辆5万元的车,就这样《武汉蔬菜》编辑部开始了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自我谋生道路。除此,我们还建立了相应的种子公司、农资公司及技术推广站等实体,以配套综合发展。

现在回想起来,《武汉蔬菜》仅凭占据种植业中粮、棉、油、麻等12个项目中的“菜”1个项目就创设了一本杂志,谈来何其不易;仅凭5万元的开办费就创建了一个编辑部,也可以想象《武汉蔬菜》运营之初的艰难处境。

自主以谋生,惨淡中经营

《武汉蔬菜》成立之初,我们通过深思熟虑、全面考量,从蔬菜产销办公室的生产技术部抽调了张顺河同志担任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主持杂志社的工作大局,张顺河同志为人相当优秀,在技术上过硬,在工作上勤勉,在文笔上还出色,是统率杂志社发展的不二人选。另外,我们还从各处搜罗发行、编辑、广告等各方面人才,为《武汉蔬菜》组建了较为完备的人才队伍。

然因《武汉蔬菜》从呱呱坠地起即自我谋生,当时杂志社运营相当困难,软件硬件设备都极其简陋惨淡,一个低矮窄小的办公室,几张破桌烂椅,最贵重的就属一台电脑了。为节省开支,编辑们都买来面粉熬浆糊,纸张这面用了那面接着用,运杂志全凭众人肩扛手提,蹬着自行车就把杂志送下了乡。

同时,因当时蔬菜改革推广普及的深入,《武汉蔬菜》一经创刊发行数量就高达4万份,主要订阅群体即武汉郊区新兴的菜农。如此之高的发行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菜农的生产需求,虽发挥了杂志的效用,却也给杂志社的运营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印刷、邮寄、发行等成本居高不下,杂志社陷入了资金匮乏、捉襟见肘的尴尬境地,张顺河同志为缓解资金周转困难,甚至把自己家中的钱都拿出来支援。回想当年的光景,与如今杂志社的“物阜民丰”相较,真是感慨不易。

联办以盘活,传承中蜕变

《武汉蔬菜》的发展状况也时刻牵动着我们的心,就在我们为之忧虑伤神之时,《武汉蔬菜》编辑部大胆地提出了“打破地域分割,走联办之路”的创新设想,在论证想法可行之后,我们提供大力支持,终于在1986年11月于上海召开了首次联办领导小组筹备会,得到了众多农业部长江流域蔬菜高产协作组成员单位的支持与响应,最终邀请了上海、长沙、重庆、南京等8个城市联办,《武汉蔬菜》也正式更名为《长江蔬菜》,由此《长江蔬菜》终跨过了长江,从武汉走向了全国。

这以后《长江蔬菜》在发展道路上频频受到联办单位的支援与关爱,1988年各联办小组共为杂志社赞助出版资金5.5万元,1990年又筹集基金4万元,助《长江蔬菜》一次又一次柳暗花明。同时,《长江蔬菜》自身通过适时调整发行量,将自办发行由4万份降至2万份,有效地减小了生存压力;又通过积极兴办实体,增加了经济效益;同时以提高编辑质量等多重手段提升了内容品质,逐渐地《长江蔬菜》成为了行业内公认的专业品牌。

之后的程耀明、于衍正、黄登怀、邓德红及现任的吴三红社长,都为《长江蔬菜》三十年的薪火相传尽心劳力,贡献着青春与智慧,《长江蔬菜》也在一代一代人的励精图治中不断蜕变:从双月刊改革为月刊再到半月刊,为读者奉献的知识盛宴愈来愈丰盛;编辑方针从“普及”调整为“以普及为主,在普及基础上提高,搞好提高性的普及”,既葆有科技含量,又能为农民读者所接受;发展过程中荣誉加身不断,先后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湖北省优秀期刊”、“湖北省十大名刊”、 “首届湖北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双百期刊”及“中国百强科技期刊”等光荣称号。

《长江蔬菜》因改革而诞生,为“三农”而蜕变,一路坎坷不断,一路奋勇猛进,我历经过她的诞生,见证过她的成长,所以我明白当初有多不易,如今有多珍贵,所有荣耀的背后都是数不尽的艰辛。未来的日子里,或许雨露风霜依旧,但望新一代的长江蔬菜人传承经典、坚守如初,恪守《长江蔬菜》不变的信仰!

猜你喜欢
长江蔬菜菜农武汉市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新帮手』让菜农采收省时又省力
春季大风频繁 菜农这样防范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神秘的湘西菜农
露水露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