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课程职业规划引导功能的开发与完善

2017-05-05 07:32金晶晶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6年12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课程改革高职

金晶晶

【摘要】文章论述了高职院校现有职业规划引导工作的弊端,提出开发专业课程的职业规划引导工作的方案,并详细分析了专业课程职业规划引导的优势及开发思路。

【关键词】职业规划 高职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46-02

如今,高职院校就业形势日渐严峻,如何提高就业率成了摆在各高职院校面前的一大问题,目前高职院校均采用“面向企业,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具体说就是一方面面向企业,做好市场调研,根据企业需求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另一方面,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工作。在这种模式中,专业教师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升,就业指导教师注重学生职业规划的引导。在实践中,这种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主要有:

首先,专业课程的建设依据企业岗位需求和真实案例,但是课程实施却脱离企业岗位。虽然现在高校开展一轮又一轮的课程改革,比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建设,面向工作岗位的课程改革建设等等。但是,在实施阶段,任课教师均强调课程相关的工作过程及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忽视各个岗位的职责,相互关联及升迁发展方向。

其次,职业规划流于表面,忽视专业的差异性。高职院校均有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专门开设就业规划指导课程,但要想达到最佳效果还是有一定距离,主要原因有:专业的职业规划老师毕竟时间、经历有限无法对学生各个指导,而且由于专业限制他们对于具体岗位的了解也流于表面。

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大多从事一线工作,特别是机械类专业,知识相对枯燥,工作环境相对恶劣,劳动强度相对较大,职业成长周期相对较长,这就造成机械类专业造成就业率低,流失率高地局面。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完善一下就业指导模式,在传统的就业指导基础上,改革各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开发其就业指导功能,利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更加细致的职业规划指导。

一、专业课程职业规划指导的优势所在

1、专业任课教师更加了解行业现状、企业需求及岗位要求。

专任教师都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加上定期开展的为提高专业技能而进行的包括社会实践,企业社会服务等形式在内的企业对接活动中,使得专任教师对于企业的人才需求、岗位技能需求及其职业素养、各岗位成长过程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未来职场情况。

2、专业任课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能力及性格爱好。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专任教师不但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认知、领悟能力,对相关技能的掌握能力及创新能力,而且还可以直观感受学生的兴趣点及其性格倾向。

3、项目化教学模式易于学生进行岗位体验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专业课基本上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有序化教学内容,以典型产品、典型案例、典型工艺、典型方案等作为教学载体和案例,构建教学项目。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与工作领域相关岗位的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对岗位的直接体验,为其职业方向的选择留有依据。

二、专业课职业规划指导功能的开发

1、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开发专业课程的职业规划指导功能的关键。专业教师除了掌握较全面的理论知识与过硬的实践技能外,还需熟悉本专业领域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信息及发展趋势,并掌握一定的职业发展的理论和实施模型。

2、关联工作任务与岗位职责

项目化教学中需要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分解案例,形成具体任务,并于相应的知识点进行关联,使学生通过任务驱动,问题解决来领会知识的内涵和技能的运用。为了突显教学过程的职业规划指导功能,在项目分解时,教师还需关联工作任务与岗位职责,并按照工作岗位的配置任务书,使学生通过任务实施理解岗位职责。

3、上好“任务分析课”

教师利用每个项目案例的“任务分析课”作为职业规划的“培训课程”。通过上课、看录像、游戏、事件分析、企业专家讲座等形式让学生学习相关岗位的职责,工作流程,所需知识技能、素养要求以及相关岗位的关系。

4、改革课程考核方案

职业引导型课堂要达到理想效果必须改革现有的课程考核制度,借鉴企业考核模式,采用个人考核和团队考核相结合的模式。个人考核主要依据岗位职责及工作任务书,对学生个人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学习工作态度、制度执行、操作规范、团队协作以及任务成果进行考核;团队考核主要对整个项目的最后运行结果进行考核。

5、注重观察与反馈,及时总结与调整

学生的岗位设置在课程教学中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可以在每个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及时收集反馈的信息,指导学生调整自身以适应相应岗位。在每个项目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每位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在与学生沟通后对其职业规划进行适当指导,以便在下一个项目开始后学生可以及时调整岗位,更有目的性的进行岗位体验。

专业教师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有着资源和能力上的双重优势,应该把握优势主动参与进来,在学院層面也可以采取措施,着重发挥专业教师的职业规划引导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汪海伟,周丹.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思考[J].科技视界.2015(24).

[2]田兴政.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3]刘晓哲,何方.关于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03).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课程改革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论用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