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舜文化”的楼宇户牖漫话九嶷山古建筑

2017-05-09 06:29童一飞
旅游 2016年12期
关键词:舜帝天井祠堂

童一飞

《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淮南子·修务训》又载:“舜作室,筑墙茨屋,辟地树谷,令民皆知去岩穴,各有家室。南征三苗,道死苍梧。”可以说,自四千年前舜帝南征而藏精于苍梧大地始,九嶷山即已闻名天下。至今,这片热土上遗存的陵庙、宗祠、民居等古建筑,皆凝聚和延续了舜帝的教化之功,留下了鲜明的历史印记,承袭了中华民族“敬天法祖”、“仁孝礼信”、“忠君爱国”、“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在楼宇户牖间展现了纵横古今的神韵之美,是探寻中国南方古建筑的绝佳去处。

庄严肃穆的宗庙

古者“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祖先”很早就成为国家政治、家族生活的重要内容。《礼记·典礼下》曰:“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朝廷在营造宫室时,首先是营造宗庙,可见宗庙在国家礼制中的重要。《周礼》又规定:“古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庙。”所以,帝王诸侯宗庙的规模必然可观。

九嶷山的王侯级宗庙主要是舜帝陵和宁远文庙两处。

舜帝是我国历朝历代公认的“中华始祖”之一。当今考古成果已证明,自秦汉始,九嶷山舜帝陵就是“陵庙合一”的天子宗庙,舜帝陵始终呈现的也是“九间五进”的皇家规制。现存的九嶷山舜帝陵依明、清两朝风格建筑形制重修。整个帝陵建筑规制采用中轴线五进布局,运用了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单檐歇山顶、悬山顶、卷棚硬山顶、马头硬山顶等形式建筑规格;其中,重檐庑殿是古代等级最高的建筑规格,为舜陵祀庙主体建筑大殿所用;拜殿、钟楼、鼓楼为重檐歇山顶,为次级规格建筑;仪门、午门、寝殿、角楼则为单檐歇山顶,为较次级规格建筑;厢房、碑廊、连廊则分别采用卷棚硬山顶、马头硬山顶、悬山顶等一般较低的建筑规格。陵庙建筑以穿头式与抬梁式混合木构架为主,并运用了明清时期石柱换木柱的风格,既传承了当时素梁斗拱的节俭之风,又通过红墙黄瓦展现了帝王陵的高贵。其山门采用三门四柱冲天式石质牌坊,正面门匾隶书“舜帝陵”,两侧门匾为“舜寝九疑”“万世所宗”;背面门匾隶书“天下明德”,两侧门匾为楷书“至孝”、“笃亲”,彰显出舜帝在中华文化上的功绩与人文先祖的尊贵地位。2015年,为存放更多碑刻,又在陵庙东侧修建了相当规模的碑林及二妃殿,将舜帝陵庙进一步扩展成纵横各百余丈,周围三四里的庞大王陵建筑群,再现了“千古舜帝”、“人文始祖”的气魄。

宁远文庙别称“学宫”,既是祭奠孔子的殿堂,又是古代皇家在地方开办的唯一“官学”。孔子因“言必及尧舜”,“集先圣先贤之大成”而成为儒家文化创始人,历史上被帝王追封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所以,孔子的祀庙就具有了王侯级别的规制,祭孔也有了广义的(圣贤)祖先崇拜意义。宁远文庙自宋代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始建以来,共历经多次重建大修。保留至今的有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登圣坊、步贤坊、乡贤祠、名宦祠、东庑、西庑、明伦堂、尊经阁等建筑,并由万仞宫墙环围,占地1万余平方米,规模宏大,是中国江南现存的最大孔庙,也是全国现存始建年代最早、保存较完整、具有学校性质的唯一孔庙。整个文庙坐北朝南,狭而深长,由多进院落组成。前三进为先导,后三进是主体。大成殿为全庙的核心,石头檐柱,满雕盘龙游凤,屋顶为重檐歇山顶。全部建筑为黄琉璃瓦、红柱红墙,气势宏伟,像衙署府第的放大,又似王庭宫殿的缩小,充分体现了明、清王朝推崇儒学的用心和对孔子的最高崇敬。

舜帝陵、文庙均为古代礼制建筑,祭祀的都是中华文明之“始创”宗祖。它们承继了儒家“敬天法祖”、“忠王崇儒”的法礼思想,体现了九嶷山古建筑文化的高端精华。

古雅繁华的宗祠

按《周礼》规定,“古者天子七庙”“庶人祭于寝”。庶人百姓是不许设庙的,只能在自家祭祖。但这种状况到明代有了改变。因朝廷认识到农村和宗族力量对稳定民心、聚合国力的作用,遂“许民间皆得联宗立庙”,促成了民间设立专门的祭祖场所—祠堂。再到清代,又发生了“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南”的人口大迁徙,不少外乡族群纷纷落户湘南,以宗族为中心的民间祭祀更加兴盛。幅员辽阔的九嶷山区也从此结束了地广人稀时代(明朝开国时九嶷山全境不足3万人),大宗大姓的人口规模迅速增长,最终成就了九嶷山明、清两朝多建祠堂,而大宗姓宗祠尤为辉煌壮丽的历史。

九嶷山的古祠堂大多具有多功能性,在民国时代甚至在十幾年前,还有很多大宗大姓村落把供同族子弟学习文化的家塾(小学)设在祠堂里,将供赡养贫困人家的义田交由祠堂管理,把续修族谱的大事放在祠堂中举行,把族人的婚丧喜庆也在祠堂中举办。如此一来,祠堂就成为了一个家族的政治中心,并大多安置在古村落的中心地带。这些祠堂均具有统一的建筑风格,即多采用合院式,最前面为门厅,第二进为祀厅(举行祭祖活动),第三进为寝厅(供奉历代祖先牌位)。三座厅堂同处于中央轴线上,之间隔着天井,天井左右两侧有厢房或者廊屋,组成为三进房屋两天井的合院式建筑群体。在大型祠堂里,往往还附有戏台,戏台设在门厅的中央开间,突出于门厅之外并面向寝厅,逢年过节或祭祖时请戏班在台上唱戏,以示后辈向祖先献戏酬神,族人也在共同娱乐中增加家族的聚合力。这些古祠堂还很注重形象的塑造:族人把形象装饰多集中在祠堂的大门(楼)、厅堂之上,往往雕梁画栋,极尽繁华,令人叹为观止。同时,祠堂的门楼和厅堂也很讲究,祖辈当中有功名或身世显赫的,祠堂门楼一般都是重檐歇山、装饰华丽的牌楼,牌楼侧面墙壁或祠堂寝厅内绘有以“尊王忠国”、“仁孝守礼”为中心主题,以教导子孙传承“克己复礼”、“耕读传家”的精美壁画。在宗祠的二进祀厅上,还悬挂有朝廷或高官题写“威震南邦”、“文星武魁”、“道德流芳”等类牌匾,以勉励本宗后昆要见贤思齐,尚武崇文,奋发图强,争做流芳百世、万人景仰、光宗耀祖的国家栋梁。

宗祠古建筑既是“发于帝王宗庙之始,盛于畎亩阡陌之末”的民间礼制建筑,也是九嶷山民间继承和发扬舜文化“尊祖爱国”、“仁孝礼信”的精髓。典型代表有路亭云龙牌坊与王氏虚堂、久安背翰林祠、东安头翰林祠、下灌李氏宗祠和水市奉氏宗祠等。

恬静简约的民居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民居是九嶷山出现最早也是最基本的建筑。它分布很广,少数为明代,大部为清代和民国早期建筑,属于吸收江浙、安徽和北方府院民居特色的南方民居“岭北民居”系列,有四种基本形制。

院落式民居:有三合院、四合院、五合院等形式,属于“大家族”式的建筑。其共性特征主要有:经过装饰的木梁或硬山式门头引领整个院落的正门,门额有“钟灵毓秀”、“水峙山流”、“龙虎世第”等富有诗情画意、彰显主人身份与功名的题墨;有的门楣或门楼侧壁还绘有精美的故事彩画。院落总架构则为硬山加封火墙的四面高墙房屋建筑群落;面对巷道的侧、背面开耳门,高墙对外开小窗,住宅对院内则高开大花窗。三合院一般由宅门、院道和主附住宅组成。中轴线上是硬山单檐屋梁宅门,宅门对面是地位最尊的主人住宅,入宅门后各有分道通向两个晚辈或庶妻住的小庭院;院落结构通常呈“品”型格局。四合院则由外、内二院组成。外院竖长,宅门开在院落左、右前角;宅门后是仆房和石板路组成的外院;内院即主院,以北面为正堂,其余三面为厢房,院落结构通常呈“口品口”型布局。五合院由一个大庭院和两个小庭院组成。与四合院不同的地方在于大院正堂与左、右前方的住宅之间各设了小宅门,分别通向左右两边的小庭院,左右小庭院内则各为一独立住宅,或与正堂并排,或隔着一个石坪天井与正堂垂直排列。

天井式民居:由前面的門厅或前院墙的门进入天井,也有因街巷位于住宅旁侧而开宅门于天井一侧的。进院后正对天井的是厅堂,厅堂正对的照壁上常绘有以“忠孝仁礼信”和祈福“寿禄永昌”为主题的各类古典故事彩画。厅堂的正壁是供着祖宗牌位的神龛,为举行家祭而设置。在厅堂正壁设神龛,且在照壁或门楣上绘壁画的装饰风格,是九疑山天井式民居区别于其他南方民居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在这种民居中,有些人家还会在面向天井的开窗和板墙上雕刻十分精美的窗花或人物浮雕,以示主人的显贵和与众不同;这也是九嶷山天井民居最具特色的文化亮点。天井民居有大小之分:大天井居是连接在一条中轴线上的两个天井“座堂”;小天井居则只有一个天井,且把厅堂建成两层复式结构,二楼常作杂房或配给闺女作绣楼。

自由式民居:通常是两侧为硬山封火山墙,长宽各三四丈,整体基本方正,前脸为半砖半木或全木门窗,后背为小窗青砖高墙的“半开放”式建筑,它们或独栋或横向共墙连垛,其总体构成比较简单、自由。这种自由式民居规模虽小,但很重视空间的合理利用,组合灵活,形式多样而不强调礼法制度。其特点是:多在平面和屋顶相连的一栋或一长条建筑上,屋内整体呈直筒式的长条形,中间视主人的需要设置1—2个小天井;再就是形式不求完全规整对称,或屋面前小后大,或楼房与单层瓦房毗连,或在外墙某处局部挑出悬楼,上覆披檐;三是结构多采用“穿斗架”式的轻便构架,仅做些简单处理,便可以灵活地变成楼上、楼下的格局;四是建筑用材多是小青瓦、木撑柱(临水居)、青砖、木板、块石等土生土长、最易取得的经济产品,形成色彩、肌理、质感的自然对比,与周围的山川树木、田园水面和谐地融为一体。

瑶族吊脚楼:主要是瑶族同胞就地取材,用木夹板夯土墙建造的土木质住房。它们通常是在山坡平整出土地,用夯土筑成厚实的墙壁,在土墙上用杉木筑造房屋的梁柱框架,柱间上建造木梁青瓦屋顶或再增建全木结构的楼房。这种房屋常分成上下两层,底层存放农具和喂养牲畜,上层住人;其中设有火塘的部分为家人生活和待客的空间,其余面积则为卧室。由于住房建在斜坡上,为不影响底层山道交通,楼层往往朝坡外一面伸出,或将廊道用垂直支撑木悬挑在外面。这种悬在半空中的廊道和柱头,就像人坐在山坡上双脚向前吊挂在空中一样,所以人们把它们称为“瑶家吊脚楼”。

九嶷山古民居的典型遗存主要有:黄家大屋、西湾古村、上宜骆家、水市周家、禾亭琵琶岗、小桃源村、保安杨家和牛亚岭瑶寨等。

猜你喜欢
舜帝天井祠堂
学校的天井
『祠堂』为何现今南多北少
天下为家
“祠堂”为何现今南多北少
拆迁
我们的祠堂
根祖文化的圣地——舜帝陵庙
一定要留个天井
一定要留个天井
东安县芦洪市镇文化资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