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过程”教学,提高数学素质

2017-05-09 00:25杨秀芬
速读·中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数学意识教学情境素质

杨秀芬

摘 要:要真正提高我们学生的数学素质,就要不断强化他们的数学意识;不断激发他们的数学兴趣;不断训练他们的数学思维;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真正重视“数学过程”的教学,落实数学素质,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教学情境;数学意识;兴趣;思维;素质

“数学过程”是在真正理解数学、形成数学的思想方法之后,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所必经之路。无论是学习数学、解决数学中的问题,还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都必须经历这种“数学过程”。

一、营造教学情境,强化数学意识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良好的数学意识的形成,有赖于教学情境的优化。在“数学过程”教学中,教师必须全力营造适合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尝试的民主型的教学氛围,优化教学情境。

1.巧创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是培养数学意识的前提条件。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外,教师还应充分地了解学生、了解他们已有的经验和水平。巧创问题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使学生具有心理安全感和心理自由感。

2.控制难度,力所能及,是培养数学意识的根本保证。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信息和人现有的认知结构之间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这就要求问题创设应把好一定的度,应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3.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是强化数学意识的关键环节。在适度的时间里,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比较,在比较中分析,在分析中综合,在综合中提高,在提高中升华。在适度的空间里,让学生不断地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演绎、推理、探求。不断地进行抽象表示、符号变换、检验应用,进而强化数学意识。

二、重视问题悬念,激发数学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中,兴趣虽属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智力活动,但它却能促使智力因素产生最佳效应。在“数学过程”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在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直接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途径从而使问题得以解答,同时还应注重把结论放回到实际问题中去进行检验和应用,这些活动既具体又生动。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巧设悬念,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过程之中,学生既是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又是问题解决途径的探求者,而通过积极地参与和成功地探求,更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出浓厚的兴趣,树立起坚强的信心。事實上,中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参与精神,而“数学过程”教学恰能促使他们开展智力水平上的较量和思维方法上的竞争,能满足他们施展才华的欲望,就能调节他们心理的平衡,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在乐而忘返的氛围中,真正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真正获得数学体验。

三、注重合情推理,训练数学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在“数学过程”的学习中,需要学生个体单独或团体合作去进行这种抽象表示、符号变换、检验应用的过程,首先通过自己的探索或通过与别人的合作研究与讨论,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正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最佳手段。其次,探求到问题的解答后,如果所得解答是正确、合理的,如果所采用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则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结论和方法去解决其它同类问题。从而获得全过程的数学体验。这正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概括性、运动性和迁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的最佳途径。

四、加强探索发现,培养创新能力

人贵在创造,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是振兴民族的需要,让我们共同从课堂做起。“数学过程”的教学,它强调学生主动地参与、积极地尝试和深刻地体验整个的“数学过程”。教师所进行的“数学过程”教学,也正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都是极为有利的。

1.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灵活确定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有利于培养学生想创新、求创新、乐创新的意识出发,制定适合学生自主意识、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自我选择、促进自我发展的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数学的某章、某节、某个知识点的学习、尝试、体验和探索直至学会“数学过程”,逐步形成数学思维和方法,逐步提高数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科学编排教学内容。“数学过程”教学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持理念,敢于自信、勇于创新的精神。从顺应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认知结构出发,应将教学内容进行宏观安排与微观调整;从已有知识结构和思考方式出发,合理编排“数学过程”教学的“大过程”和“小过程”。注重知识内容的背景设计和教学情境的引入,使学生置身于愉悦的问题情境之中,进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运用“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处理课本的例题、习题,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深入挖掘创新素材和其潜在功能。在保持已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探索能否得出更深刻,更广泛的结论,或改变命题条件,结论的若干元素,组成新型的更一般的命题,并探究其正确性,不落俗套,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另一方面,要注重知识的纵向延伸,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3.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合理设计教学模式。从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出发,应考虑到学生已有的智力水平和经验累积,能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小组的讨论、教师的点拨等各种方式和途径,力所能及地完成抽象表示。在方法的选择上,应有利于学生的估计、猜测和假设,应有利于学生标新立异、独辟蹊径的创造和发明。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为教师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以“最佳方法”得到答案,而应积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解答,进而对各种解法进行讨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种推导和解决的过程。允许和鼓励学生大胆怀疑、猜测已得结果,引导学生将正确合理的结论和方法应用到解决其它问题中去,让学生在持之以恒、不畏难险的尝试和体验“符号变换”、“检验应用”的全过程中形成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数学意识教学情境素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培养数学意识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研究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