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关元、三阴交对痛经模型大鼠血清IL-2、5-HT及P物质的影响

2017-05-09 15:53赵正芳唐纯志
环球中医药 2017年5期
关键词:扭体关元布洛芬

赵正芳 唐纯志



·论著·

电针关元、三阴交对痛经模型大鼠血清IL-2、5-HT及P物质的影响

赵正芳 唐纯志

目的 观察电针关元、三阴交对痛经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及P物质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镇痛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40只健康成年SPF级雌性Sprague-Dawleg大鼠,根据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布洛芬组,每组10只。模型组、电针组及布洛芬组釆用已烯雌酚和催产素联合制备痛经大鼠模型,电针组给予电针关元、三阴交,布洛芬组给予布洛芬灌胃给药,余组不予治疗。于第11日观察并记录各组30分钟内大鼠扭体反应发生的次数,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内IL-2、5-HT、P物质的含量。结果 经治疗后,痛经模型大鼠的扭体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电针组大鼠血清中IL-2、5-HT及P物质水平较模型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电针关元、三阴交可明显缓解痛经所致疼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外周炎症致痛因子水平有关。

电针; 痛经; 白细胞介素-2; 5-羟色胺; P物质

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目前研究多认为原发性痛经主要与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催产素、血管加压素及β-内啡肽等有关[1],而继发性痛经则多由子宫器质性病变引起。中医对疼痛病因的认识多归于“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其中针灸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可以有效减轻疼痛的症状,并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状态[2-3],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选用电针关元、三阴交,观察其痛经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以及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及P物质水平的变化,试阐述电针治疗痛经的作用机制,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选用健康成年SPF级雌性SD大鼠40只(动物合格证号:0025478,许可证号:SYXK(粤)2013-0001),2~3月龄,体重200~250 g,实验动物均购自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并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1.2 仪器与试剂

“华佗牌”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生产,26号1寸针);G6805型电针治疗仪(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已烯雌酚注射液(上海通用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070208);催产素(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H310210430);芬必得(天津葛兰素史克生产,产品批号H10100089);ELISA检测试剂盒(广州中山生物试剂公司)。

1.3 分组与模型制备

所有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按照体重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及布洛芬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均在相同环境下饲养,环境温度控制在22~26℃,湿度保持60%左右,明暗周期设定为12/12小时。模型制备参照王黎等[4]、罗绮薇等[5]、曾昭菱[6]股部皮下注射乙烯雌酚配合腹腔注射催产素联合制备痛经模型大鼠的方法,给予模型组、电针组及布洛芬组大鼠股部皮下注射已烯雌酚注射液,连续10天。第1天0.8 mg/只,第2~9天0.4 mg/只,第10天0.8 mg/只,第11天腹腔注射催产素2 u/只;同时给予正常对照组大鼠股部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

1.4 治疗

1.4.1 电针组 造模完成第一天即开始针刺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10天,穴位定位参照李忠仁主编《实验针灸学》,关元穴位于脐下25 mm处,三阴交位于后肢内踝尖直上10 mm。选用华佗牌26号1寸毫针,关元直刺2 mm,三阴交直刺4~5 mm,选用上海产G6805型电针治疗仪施以密波,频率为50 次/秒,刺激强度以大鼠针刺穴位局部肌肉可见轻微抽搐,大鼠保持安静为度,治疗20分钟。

1.4.2 布洛芬组 造模完成后,将芬必得125 mg混入100 mL生理盐水中,以0.8 mL/只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10天。

1.4.3 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 每日抓握1次,每次5分钟。

1.5 扭体实验

各组治疗10天后,于第11天开始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30分钟内扭体反应发生的次数。

1.6 血清指标检测

血清IL-2检测:分别取各组大鼠血2 mL,放置离心机中,以3000 r/min频率离心10分钟,吸取血清后放置于-30℃待检测,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具体操作参照试剂盒步骤;血清5-HT、P物质检测:血清提取步骤同上,检测时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的方法检测,具体操作参照试剂盒步骤进行。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电针对痛经大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正常对照组大鼠扭体反应发生率为0%,其余三组大鼠的扭体发生率是10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余三组大鼠30分钟内扭体反应发生的次数显著增多(P<0.01),表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电针及布洛芬组大鼠扭体反应发生的次数显著下降(P<0.01),说明电针及药物治疗均能有效缓解疼痛,降低大鼠扭体发生次数。详见表1。

表1 电针对痛经大鼠扭体反应的影响(n=10)

注: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P0.01;与模型组比较bP0.01。

2.2 电针对痛经大鼠血清IL-2、5-HT、P物质水平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2、5-HT、P物质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布洛芬组大鼠血清IL-2、5-HT、P物质水平明显降低(P<0.05),说明电针及药物治疗可以降低痛经大鼠外周血清IL-2、5-HT、P物质水平,从而减轻疼痛。详见表2。

表2 电针对各组大鼠血清IL-2、5-HT、P物质水平的影响(n=10,ng/mL)

注: 与对正常照组比较,aP<0.05;与模型组比较,bP<0.05。

3 讨论

原发性痛经是指伴随月经出现的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有研究证实,中国原发性痛经的发生率占36.6%[7],对女性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原发性痛经的主要与体内炎症致痛因子PG有关,多种物质引起子宫平滑肌的痉挛收缩,致使子宫缺血缺氧,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子宫疼痛神经纤维敏感化而引发痛经[8]。治疗上西医多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该类药物可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PG合成,但易引起胃肠道及中枢系统的不良反应[1,9],因此中医药治疗痛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医关于痛经的记载很多,其病名首见于宋代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10]。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关于“血崩”“血枯”的记载,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11]中对痛经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已有了明确论述,指出痛经的发生与瘀血阻滞、冲任虚寒等有关,如“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即瘀血致痛的症状及治法。后世医家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对痛经的治疗也日趋多样化,其中针灸治疗痛经疗效显著[12],现代文献及临床研究表明针刺治疗痛经选穴繁多,以三阴交、关元使用频次最高[7,13]。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穴,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循经所过,主治之及”,足三阴经循行皆过少腹,故临床多用于妇科及生殖系统疾病。关元属任脉经穴,为十二募穴之一,与冲脉相通,又“任主胞胎”,可调和气血,培元固本。故本研究选用电针关元、三阴交,以观察针刺治疗痛经的疗效。

IL-2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淋巴因子,它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活性,并促进NK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对抗免疫抑制因子的作用,从而发挥宿主抗肿瘤的免疫作用[14-15]。5-HT系统以血脑屏障为界分为中枢和外周两个独立的系统,在中枢系统中5-HT是参与镇痛作用的神经活性物质,而在外周是介导疼痛的炎症因子[16-17]。P物质是一种多肽,广泛分布于中枢、外周神经系统,与痛觉的传递和调节密切相关,可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外周P物质不仅参与传痛和致痛,还可以刺激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更多炎性介质,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18]。

本研究结果显示电针痛经大鼠关元、三阴交可减少大鼠扭体反应次数,降低大鼠血清IL-2、5-HT、P物质水平,不仅证实针刺治疗痛经有效,还提示外周IL-2、5-HT、P物质的水平与痛经发生密切相关,上述物质水平升高,引起局部炎症反应,而针刺可以降低外周IL-2、5-HT、P物质水平,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减轻外周炎症反应,从而有效镇痛。

[1] 王艳英.原发性痛经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7):2447-2449.

[2] 王瑞霞,俞超芹.原发性痛经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7(24):229.

[3] 王秀芳,李居怡,邓柏颖.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理研究述评[J].中医学报,2013,28(3):454-456.

[4] 王黎,鞠琰莉,邝枣园,等.针刺治疗痛经的免疫机制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3):219-221.

[5] 罗绮薇,张倩君,郑泳霞,等.电针对实验性痛经大鼠TNF-α、IL-1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9):712-716

[6] 曾昭菱.针刺对痛经大鼠镇痛机制的实验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7] 叶大智.试述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取穴规律[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0):147-149.

[8] 连伟清,王唯迪,徐梅,等.原发性痛经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2,39(1):29-31.

[9] 禹龙香.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理与治疗[J].中国校医,2005,19(3):325-327.

[10] 南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9.

[11] 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7.

[12] 齐金羚.中药外敷关元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1):201-203.

[13] 任晓暄.电针不同穴位对实验性类痛经大鼠镇痛效应及其机理的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

[14] 邵雪峰,李琳琳,邵骏,等.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SIL-2R和TNF-α检测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8,21(3):204-206.

[15] 冯利霞,徐韶杰,孔翠华,等.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液中IL-2、IL-6的变化[J].河北医药,2010,32(13):1723.

[16] 梁宜等.5-羟色胺痛觉调制与针灸镇痛相关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9,29(8):492-495.

[17] 陈瑾,刘光谱,唐勇.中枢及外周5-HT、5-HIAA在针刺镇痛后效应中的作用[J].中医药学刊,2003,21(9):1446-1449.

[18] 陈波,李明月,赵雪,等.P物质与针灸效应的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82-87.

(本文编辑: 王馨瑶)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Guanyuan(CV4) andSanyinjiao(SP6) on serum IL-2, 5-HT and substance P in dysmenorrhea model rats

ZHAOZhengfang,TANGChunzhi.

College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Guangzhou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Guangzhou510000,China

TANGchunzhi,E-mail:jordan664@163.com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Guanyuan(CV4) andSanyinjiao(SP6) in dysmenorrhea rats, to observe the content of IL-2, 5-HT and substance P(SP) in serum an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analgesic action. Methods Forty healthy SD female rats(2~3 months, weight of 200~250 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model group,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and Ibuprofen group, 10 rats in each group. The dysmenorrhea model rats were prepared with Diethylstilbestrol and Oxytocin. The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rats were treat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atGuanyuan(CV4) andSanyinjiao(SP6), and the Ibuprofen group rats were given by Ibuprofen, and the other groups were untreated. The writhing response in 30mins were recorded, and the content of IL-2, 5-HT and substance P(SP) in serum was detected at the eleventh day.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occurrence rate of writhing response was obvious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the content of IL-2, 5-HT and substance P in serum of the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5). Conclusion The electroacupuncture can obviously alleviate dysmenorrhea, the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the reduction of the level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peripheral.

Electroacupuncture; Dysmenorrhea; Interleukin-2; 5-hydroxytryptamine; Substance P

510006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赵正芳(硕士研究生)、唐纯志]

赵正芳(1990- ),女,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灸治疗疾病机理。E-mail:491558050@qq.com

唐纯志(1966-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针灸治疗脑病机理。E-mail:jordan664@163.com

R245

A

10.3969/j.issn.1674-1749.2017.05.007

2016-08-26)

猜你喜欢
扭体关元布洛芬
蒙药阿给镇痛作用的研究
儿童退热还能用布洛芬吗
儿童退热还能用布洛芬吗
独灸关元穴效应探析
广藿香对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疼痛模型的镇痛作用研究
艾可合剂与艾可胶囊药粉镇痛作用对照研究
夏秋之交 灸关元壮阳气
布洛芬抑制人肝癌细胞BEL-7402生长及机制的初步研究
布洛芬缓释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补佳乐联合缩宫素建立小鼠原发性痛经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