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合作交流能力

2017-05-09 11:49王健
速读·中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学生学习合作交流能力培养

王健

摘 要:2001年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有一点就是“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那么,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该如何创造条件、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合作交流精神呢?此文就教师在构建课堂教学的整体框架时,从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空、学习评价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在为学生搭起合作交流的平台、并注重学生有效合作交流技能的训练上提出了一些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学习;合作交流;能力培养

什么是数学交流能力?数学交流能力就是学生将自己在学习基础知识、掌握技能技巧过程中“想到的”“说”给别人“听”,对问题发表看法,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能力。所以,数学交流是一个接收信息、加工信息以及传递信息的反复、复杂过程,主要采用语言、动作直观与书面形式进行交流,集逻辑思维、操作能力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于一体。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呢,现我谈几点看法,望与老师们共勉。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合作交流氛围

现在农村初中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合作交流教学时,总觉得学生交流不起来,往往只有少数的几个优生发言,他们或者讲解习题的对与错,或者把习题的解答过程念一遍,对所涉及的内容,并没有更深的阐述;成绩不好的学生无从表达甚至听不懂。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教会学生合作交流。

曾经很多学生告诉我:“老师,我一站起来就两腿发抖,头脑一片空白,都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合作学习的氛围有赖于教师用心营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能保持微笑,让学生“敢说”。对教育而言,微笑是爱心的传递,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艺术。

在师生交流中,用亲切的话语与学生对话,让学生“敢说” ;在生生交流中,教师要以一个欣赏者的姿态来倾听和评价。课堂中,只有师生双方不断地进行情感交流,才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老师的语言说得亲切友好些、和蔼些,富有感染力,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让学生乐于亲近。在课堂上,当学生参与交流过于紧张时,我常会亲切地说:“都是自己人,不用紧张”。师生相视一笑,紧张气氛就消融了。学生成长的过程能否发挥潜能,表现出最精彩的一面,离不开老师阳光般的呵护和肯定的掌声。这样,学生就能克服胆怯心理,敢于大胆发言敢于合作交流了。

二、精心创设易激发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备课时如果能充分考虑到“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渴望是人类的本能”这一因素,“吃透”教材、驾驭教材,定能创设一系列启迪学生思维火花、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急于表现自己的见解。

对于假设型问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已学内容为前提进行猜测、推断,再作出证明。例如学习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后提出问题:梯形的中位线与梯形的那些边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学生有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铺垫,于是联想、类比、猜测、推断出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然后再转化成三角形作出证明;对于发散型问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以探求问题的多种答案。

这样一来,学生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进行交流,学生往往是有感而发,在相互交流中有所发现,敢说、想说,有话可说。

三、培养利于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学问是一切前进的活力源泉”,这就是要学生每天都问,在问中求进。在数学课堂合作交流时,让学生明确分组人数、交流时间、交流内容。让学生学会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提出问题进行交流;针对习题的关键处、易错处,提出问题进行交流;针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处,提出问题进行交流;针对意见分歧处,提出问题进行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学生间的交流、切磋,形成学他人之长,增长见识、能补己之短,消除个人的思维定势。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敢于提问,养成学生的善于提问的能力,变“要我问、教我问”为“我要问、我会问、我善问”。

在学习了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时,我提出问题给学生探究:如何在直角三角形的内部作一个面积最大的矩形?学生会在问题的疑难处“矩形的一边在哪?”提出问题。经过合作交流,大部分学生会想到把问题分解为:当矩形的一边在直角边上时、当矩形的一边在斜边上时两种情况进行探究。然后还从特殊的结论猜想出一般性结论:过直角三角形的两边中点C、D作第三边的垂线,垂足为E、F,则点C、D、E、F四点连线围成的四边形就是在直角三角形的内部作的一个面积最大的矩形——从而顺利解决了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

在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中教师中注重了解学生思维动态,抓住问题关键,及时点拨,指明方向,促使学生思维起连锁反应,使不同的方法和观点得到暴露,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四、利用课堂促进师生广泛交流

课堂教学是当前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坚决改变那种教师“包讲”或者学生仅只是在教师设计的框框里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不敢想也不善于想的教学模式。

第一,创设情境,定向导学。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启发学生揭示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从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感知学习目标,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为学生整节课的学习活动提供动力并规划方向。

第二,加强实际问题的技巧教学,使交流更具有目的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总结不同类型的实际题目特点,要明确题目对于学生的接受难度,如实录1中学生刚接触平面直角坐标系,对于由点到坐标系,学生一时找不到方法,教师则应对这个问题进行梯度化,层次化,然后指导课后写出解题反思总结。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坚持,正确引导,在培养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就能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就能够通过数学的合作交流学习对实现数学教育目标起到极大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參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2002.4.第四、五章

[2]《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学》.浙江出版社.朱文芳著

[3]《现代教育思想专题》.当代世界出版社.施晓光主编

猜你喜欢
学生学习合作交流能力培养
鱼水情深,相得益彰
谈微课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