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7-05-10 00:16秦青张兴彬
创新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河南省

秦青+张兴彬

[摘 要] “十二五”时期,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在规模不断扩大、出口飞速增长的同时,呈现出行业集中度和经济类型集中度提升、技术创新效率较高等特点,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河南省高技术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港澳台及外资企业的R&D投入强度较低,内资企业规模偏小,劳动生产率低等。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应倡导港澳台及外资企业加大R&D投入,增强内资企业的创新效率。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R&D活动;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 F27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2-15-4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on Henan's High-Tech Industry Development

Qin Qing Zhang Xingbin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Henan 471023)

Abstract: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12th Five-year plan", Henan's high-tech industry scale developed continuously and the exports grew rapidly, it show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mproved industry concentration and economic type concentration,and highe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etc., with good overall development trend.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high-tech industry of Henan, such as low-intensity R & D investment of Hong Kong,Macao, Taiwan and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small scale of domestic enterprises, and low labor productivity.So,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should encourage Hong Kong,Macao, Taiwan and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to increase R & D investment and enhance 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domestic enterprises.

Key words: high-tech industry; innovation efficiency; R & D activities; Henan Province

在經历3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中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传统的资源要素驱动型发展方式正在向创新驱动转变,其中,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1],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制造业的精华——高技术产业,则承担着推进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变革的重任。因此,各级地方政府一致地将推动高技术产业做强做大作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任务,出台了各种规划和配套措施,有效地推动了高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

所谓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中R&D投入强度相对较高的制造业行业,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以及信息化学品制造等6大类。“十二五”时期,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呈现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的态势,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制造业的比重从2010年的12.3%增加到2015年的14.1%,利润占比从11.5%提高到15.5%[2-3]。

与全国相比,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取得了可喜的发展速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比重从2010年的1.59%提高到2015年的4.75%。预计“十三五”时期,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会持续优化,但同时也面临低成本竞争优势快速消失、创新能力提升难度加大等困难。

1 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十二五”发展态势

“十二五”时期,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产业从业人员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等指标的增长速度一致高于全国和中部六省,如图1所示,快速增长提升了河南省在中部六省的显示度。从图2可见,多项指标占中部六省的比重均超过30%,充分彰显出河南省在中部六省的领先优势。但是,从全国总量看,河南省高技术产业的占比仍然偏小,其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的比重仅4.75%,利润总额占比仅4.54%(2015年数据)。但是,考虑到各省在发展高技术产业方面存在激烈竞争,出台了林林总总的政策和项目对高技术产业进行重点扶持,河南省将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全国份额从2010年的1.59%提高到2015年的4.75%,仍是巨大的进步。

从产业盈利情况看,“十二五”时期河南高技术产业利润总额的年增长率高出全国水平近一倍,但这一增速尚不能匹配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故河南省高技术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有下降趋势,2015年利润率为6.14%,已低于中部六省(6.19%)和全国平均水平(6.42%)。

“十二五”时期,河南省高技术产业表现最佳的指标是出口交货值。得益于富士康进驻河南省的示范带动作用,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出口交货值从2010年的59.5亿元猛增至2015年的2 948.7亿元,年增长率高达118.3%,远高于6.6%的全国平均水平,使得河南省以超过50%的占比稳居中部六省高技术产业出口交货值首位。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河南省外贸进出口总值在全国排名第十,其中富士康所属企业进出口占全省进出口的67.3%。

2 河南省高技术产业的结构特点

2.1 经济类型结构方面

“十二五”时期河南高技术产业的内外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内资企业资产占比从2010年的83.2%下降到2015年的51.5%,达到内、外资资产规模相当的局面。但是,内资资产由全省94%的高技术企业瓜分,表明河南省内资高技术企业有小而散的特点,数量虽多,但运营规模普遍较小,企业竞争力有限。相比之下,外资高技术企业(即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本文简称为外资企业)以6%的企业提供了产业46%的主营业务收入,吸纳了45%的从业人员,创造了29%的利润以及高达94%的出口交货值(2015年数据),表明河南省高技术产业的经济类型集中度较高(集中于外资企业),这一集中程度在全国和中部六省也高居前列。

河南省高技术产业的经济类型结构呈现上述特点,是地方政府主动选择、积极利用外资的结果。河南的产业基础薄弱、资本市场尚不发达,仅依靠自身力量发展高技术产业将面临诸多困难,可能错失经济转型的时间窗口,故积极引导外资投入是河南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一条捷径。

2.2 行业结构方面

在行业结构方面,与全国和中部六省情况一致,河南省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上获得最多的主营业务收入,但河南省行业集中度更高,这两个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比例高达87.1%,比中部六省高4.2%,比全国高12.8%。然而,由于河南省在这两个行业的利润率偏低,2015年河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4.56%)低于全国平均1.0%,医药制造业利润率(8.93%)低于全国平均1.6%,故河南省高技术产业的整体盈利表现欠佳。

需注意的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利润率偏低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发达国家也曾出现该行业增加值率长期低于普通制造业的情况,因为该行业的制造链条较长、专业分工更细,故单个制造环节的增加值被摊薄,客观上造成了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偏低的事实。但是,河南省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仍不能达到行业的全国平均利润水平,说明河南省在该行业未能获得规模经济效应,整个行业的附加值偏低,产品生产以组装工序为主,在产业分工和利益分配中處于不利地位,行业受制于人、大而不强,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2.3 要素投入结构方面

在要素投入结构方面,河南省高技术产业表现出劳动力要素密集的特征,六类高技术行业的人均资产、人均主营业务收入均低于中部六省和全国平均水平,说明河南省高技术产业的资本相对稀缺,倾向于用人力投入弥补或替代资本投入,这符合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禀赋特点。

2.4 产品的内外销结构方面

在产品的内外销结构方面,除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河南其他五类高技术行业的出口交货值占主营业务收入之比均不超过5%,远低于全国水平,说明河南省高技术产业主要在国内市场竞争,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程度极低,故难以获取国际分工中的研发知识外溢效应,不利于产业创新升级。

3 河南省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

“十二五”时期,河南省高技术产业以高于经济总体且明显快于整体工业的增速,为河南省经济的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发展动能转换接续期的稳定器和增强器,但对于高技术产业自身的动力源泉——技术创新来说,技术创新水平不高仍是制约河南省(乃至全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技术创新是将创新投入转换为创新产出的过程,一般认为是多投入、多产出的复杂生产过程,其主要的投入和产出指标如表1所示。由于存在多个投入项和产出项,故技术创新活动的水平高低难以用单个指标衡量,而应构造“效率”概念,即总产出与总投入之比,以此来反映技术创新活动的整体水平。在具体计算时,为了将不同性质的投入项(产出项)“加总”为总投入(总产出),“总”产出和“总”投入时,使用了运筹学中的DEA方法,具体计算模型为DEA-Solver Pro5.0软件中的CRS模型[5],此处不再赘述。

表2给出了我国各省高技术产业2015年的技术创新效率测算值,测算使用的原始数据取自《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1]。考虑到创新活动从投入到产出存在时滞,故表1的产出指标取2015年数据,投入指标取2014年数据。另外,由于青海、新疆、西藏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活动规模太小(三省的R&D人员全时当量占全国比重均低于0.1%),测算效率已没有实际意义,故剔除三省,仅对其余28个省份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

从表2可见,河南省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较高,表明河南省较充分地利用了现有的创新资源。

进一步对高技术产业中不同经济类型企业、不同行业的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得到表3结果。其中,河南省的内、外资企业效率排名相差甚远,内资企业创新效率不理想,在28个省份中仅排名20,但外资企业创新效率较高,提升了河南省高技术产业的整体表现。

河南省外资企业得到较高的创新效率评分,主要原因是新产品销售收入这一产出指标表现极好,同时外企的创新活动投入力度也远低于内企,如2015年内资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为0.97%,外企仅0.3%。但是,考虑到外企在另一个产出指标——专利上的不佳表现,如2015年河南省内资高技术企业每亿元R&D经费产生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为23.9件,外资企业仅5.7件,故可以判定,外企创新效率较高只是一种统计现象,对河南省本土创新能力的提升没有太大帮助,因为外资企业倾向于将生产基地放在河南省,科研活动却仍在域外,故外企的各种新产品不能归结于本土创新能力,而是国外新技术和新设计通过中国的组装环节落实为最终产品,这意味着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是有限的。

表3还列出了河南省体量最大(按主营业务收入计算)的2个高技术行业的效率状况,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创新效率较高,原因可能是该行业外资占比较高;医药制造业则效率不佳,在28个省份中仅排名22,说明河南省的医药制造业缺乏竞争力。

4 结语

4.1 “十二五”时期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成效

“十二五”时期河南省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等指标均保持高速增长。但这些指标在全国的占比仍然较低,说明河南省高技术产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另外,河南省高技术产业的盈利状况不佳,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不及全国平均水平,这对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都有不利影响。

在河南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结构方面,首先,在经济类型结构方面,94%的企业拥有量仅提供了54%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这说明河南省高技术产业的经济类型集中程度较高。其次,在行业结构方面,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绝对主体地位,占比达87.1%。这说明河南省高技术产业行业集中程度高。再次,在要素结构投入方面,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呈现出人力投入过高、资本投入过低的特征,表明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劳动力密集程度高。最后,在产品的内外销结构方面,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出口交货值在主营业务收入的占比超过95%,这得益于富士康郑州园区的拉动。可见河南省高技术产业主要在国内竞争,难以在国际竞争中得到优势。

另外,虽然河南高技术产业的整体创新效率较高,但创新活动规模较小,整体呈現低投入、低产出特征。如2015年全国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强度为1.88%,中部六省为1.39%,河南省仅为0.66%;每亿元R&D经费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全国水平为33.6件,中部六省为33件,河南省仅20.1件。

4.2 今后的发展建议

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在“十二五”时期获得了较快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阻碍产业健康成长的问题,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4.2.1 倡导港澳台及外资企业加大R&D投入。无核心技术,工艺简单,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仍是高技术产业领域港澳台及外资企业的主要特征。利用内地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拓展海外市场是港澳台及外资企业来豫的主因,这与河南省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思路相违背,不能从根本上转变河南省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实现产业优化转型。因此,各级政府在对港澳台及外资企业进行招商引资时,应对低技术含量的企业加以限制,加大引进愿意在豫设立研发机构的创新型企业,这样才能推进在豫企业的整体技术进步与创新。

4.2.2 提高内资企业的创新效率。积极引进和支持前景好、收益高、消耗低、污染少的高技术产业项目,为了减少内资企业销售过程中的困难,各级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政府采购、减税等措施来助力企业提高生产率、知名度、市场占有率等,进而促进整体的产业水平提高。

4.2.3 充分利用地区特色优势,以提高当地高技术产业的综合效率。我国各地区产业基础、科技条件、区位环境、资源禀赋等差异很大,各地区在产业发展选择上应因地制宜。省会城市则要充分发挥产业配套齐全、制造能力较强、外向型经济发达、高校众多的良好优势,加速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技术企业的集群发展,促进高技术产业由制造向创造转型。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 国家统计局.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0-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14.

[3] 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统计年鉴2001-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3.

猜你喜欢
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河南省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分析
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VAR模型的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区域专业化及空间变化过程分析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
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