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视角下军民技术融合问题研究

2017-05-10 09:25孙武斌
价值工程 2017年13期
关键词:技术融合军民融合产业融合

孙武斌

摘要: 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说明了军民融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而军民两用技术融合是军民融合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军民融合的技术融合方面的融合分析作为基础,在产业融合的视角下,分析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技术融合之中的困难和路径,并以西安市为范例,通过分析西安市所具有的军民融合优势和特色从而对西安市的军民融合提出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Abstract: The rise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integration to the national strategy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integration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in our real life. The integration of dual-use technology is the basis of the integration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which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and paths of the integration of military enterprises and civil enterpri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integration. And taking the city of Xi'an as an example, through analyzing th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integration in Xi'a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关键词: 军民融合;技术融合;产业融合

Key words: military and civilian integration;technology integration;industry 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F42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3-0052-04

1 概述

军民融合是指将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科技工业融合一体,成为国防科技工业基础的过程。军民融合现今成为了社会越来越重要的话题,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明确的强调:“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创强军新局面,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更说明了当今社会军民融合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

在进行军民融合的发展进程中,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自身存在着优势与不足,一方面军工企业自身有着非常丰富的技术积累,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市场的相容性方面就不如民用企业;另一方面,民用企业对市场的敏感程度高,能够对市场的需求信息有非常敏锐的反应,但是民用企业多以追逐利益为目的,技术的专业性方面就不如军用企业。如果将上述两个部分进行融合,让军民两用技术取长补短进行更好的深度融合,不但会推动军用技术应用于市场,而且对民用技术提升自身的功能性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2016年7月4日《西安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西安市将用三年的时间,努力建设出国家军民深度融合创新示范区和“一带一路”创新中心,官方预计到2018年,军民融合产业营业收入可能会超过2500亿元,在国家支持深度军民融合的政策作用之下,本文分析西安的军民两用技术融合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

伴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区别于以前各个产业之间相互割裂的状态,现在的产业之间的传统边界越来越模糊,产业之间相互渗透、逐渐融合的现象日趋增多。而本文讨论的技术融合指的是军民企业间的生产过程逐渐依赖相同的生产技术,而从技术角度分析则是原先分立的产业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所以技术融合是产业融合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产业融合是由技术进步引起的,以产业间的技术融合为前提条件。所以军民融合之中技术融合方面的制度模式更是成为军民融合不可忽视的一方面。技术融合分为技术互补型的融合和技术替代性的融合。顾名思义,技术互补型的融合是指将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相互结合、取长补短,从而产生的效果;技术替代性的融合是指通过进行几个相似的技术择其优者或者新工艺替代旧工艺的融合。这两种融合也具有共同点,就是都是建立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之上的融合。

2 军民企业技术融合存在的困难

本文认为军民企业技术融合中主要存在的困难主要具有七个方面的困难,如图1。

军用企业通常为“多研制、小生产,多品种、少批量”的生产模式,而民企一般是“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军工的传统是不计成本的投入从而获取所需的技术,民用则是追求以较低的成本獲取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不同的体制机制、转化观念,在军民深度融合中也会形成冲突和障碍。此外,军民企业在技术标准上的不统一也严重制约了军民技术融合的进度。与此同时,信息沟通的困难,以及技术机密的保密措施,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和对市场需求的灵活掌控都成为了技术转化的困难所在。

由于技术融合是军民融合的基础,对技术融合进行深入的分析成为了促进军民融合的非常必要的环节。但是技术融合存在着很多的困难:一是军民企业的生产技术标准的不统一,造成了军民融合过程中产品技术标准存在争议;二是军民融合信息是相对不对称的,民用企业的信息获取量是明显少于军用企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用企业获取有效准确的信息;三是民用企业参与军工企业的生产所需要的审批项目过多,手续比较繁琐,不利于吸引优秀企业参与军民融合;四是在研发方面的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主要偏向军工企业,而对于民用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较小。

3 军民两用技术的融合路径

技术融合分为单向技术融合和多向技术融合,所谓单项技术融合就是在现有技术水平上寻求突破,多向技术融合就是融合多种技术进行新的技术创新与探索。由于技术突破存在限制,即某项技术不可能一直不断的突破发展,一定是由技术的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而当技术成熟到了一定的程度,那么寻求突破就非常困难了,但是我们可以寻求技术的更高层次创新,在技术创新的层面上,加大鼓励的措施力度,从而将无论是单向还是多向技术融合做到更好的层面上。

分析军民技术融合路径中可以发现军民融合的实现除了要求军用单位不但要有较强的技术创新以及产品开发能力,还要使开发的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从而产品市场创造利润和形成相当规模的可能。军民技术融合的路径主要是国家要加大对军民两用技术开发与相应的政策资金支持的力度;逐步提高对军民两用技术开发资助金的支持和奖励力度,对重大两用高新技术的研发和规模化发展给予适当的政府财政支持和补助;完善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发展的资本投资体制,鼓励民用企业研发出的技术和产品同时可以服务于国防事业。军用企业则要建立军民两用技术产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的路径,建立军用技术转民用或者民用技术转军用时的原开发主体和现使用主体之间的利益共享的原则和路径。

4 产业融合视角下军民技术融合的建议

本节将具体提出西安市在推动军民融合产业融合的发展的建议。西安市拥有航空航天等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支持和依托,与此同时,打造军民融合产业园区有助于推动西安市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西安市的企业可以通过与这些军工科研院所的合作得到有关的技术性支持,同时西安市可以依托军用企业的优势,从而带动西安市民用企业的发展,这样的产业融合发展无论是对于军用企业还是民用企业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西安市也可以通过对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西安市本身的产业特色,形成专业的产业组织,从而使军民融合在技术融合的方面有着进一步的提高。

军用企业存在非常严格的保密程序,所以对民用企业的进入有着非常严格的审查。在这个方面军用企业可以将一些允许军转民的技术的专业人员分派往那些获得武器装备认证资格、保密资格、科研生产许可、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认证的企业中进行技术的指导,与此同时,军事技术标准和民用技术的技术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可适当考虑建立一套完整的军民融合企业的行业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还有,技术创新推动军用和民用产业进行技术融合。军民两用技术创新是推动军民融合的重要基础,先进军用技术民用化对民用工业会产生正向溢出效应,民用技术进步也会对国防科技工业产生溢出效应。同时,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在采用通用技术提高产品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过程中,产品出现趋同,军用企业或者民用企业之间会发生重组和兼并实现市场渗透,由此实现军民产业的融合。

西安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委会和相关开发区先后与国家科技部、工信部、国防科工局、中航工业集团和中国航天集团等央属单位进行汇报对接,争取国家相关部委的政策支持,中国航天集团已于2016年5月9日与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西安市积极开展军民融合改革试验,初步确定并在航天四院、航天六院、中航飞机西安民机有限责任公司、北方光电集团公司、兵器集团公司等军工院所和企业开展军工企事业单位混合所有制和事转企改革试点。同时,加快四证联合审查办理,加快军民资源开放共享和加快军工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创新改革试验任务也取得积极成效。西安市在军民融合产业中具有代表性地位,在此基础上,西安市更应该大力推广军民两用技术的融合,通过两用技术融合发展,带动其他相关制度、人员等融合的发展。西安市作为一个具有非常多部队院校和军工企业的城市,其军民融合程度的高低更将会影响军民融合产业的高低,所以西安市更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将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进行深度的融合,从而使得军工企业形成西安市的特色军民融合产业链,从而为全国其他城市的军民融合发展提供模板和借鉴。

我国军民融合产业主要的测算指标主要是专利数量、公司数量和技术研发投入,在这三者中最为容易改革的就是研发资金投入,不但可以通过公司研发投资的投入来进行,而且可以通过政府设立专项鼓励军民融合的军用或者民用企业来进行专项技术的融合升级,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两用技术的投资来更好地为军民融合服务。从公式可以看出,增加两用技术的研发投资对军民融合有着更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次是专利数量,可以鼓励军民融合相关企业增加军民两用专利申请。最后是企业的数量也会对军民融合的产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4.1 统一的军民融合技术规范和标准

军民技术标准和规范的不统一必然会造成军用和民用企业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管理双重标准等问题,最终的结果就是由于双重标准的存在从而导致新的资源浪费。因此,想要提高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水平,就必须提高军民技术标准通用化水平。技术融合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技术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在技术融合的过程中由于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的追求不同,所以军民两用技术的融合首先要考虑技术规范标准的统一的问题。在这个统一的过程之中我们可以采取的办法就是将双方的优势进行结合并且消除技术融合接口的差异。例如通过军用企业的先进科研技术与军用企业的产品进行对接,这样的产品在性能上具有非常大的优势,那么我们可以将性能方面通过与民用企业对市场敏感性方面的优势结合,建立出一套适合军民融合的技术标准。与此同时,民参军也可以为设备的成本节约实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西安市拥有众多的军工科研企业,可以尝试率先起用军民技术融合的试点,先建立并逐渐完善一套西安市军民技术融合的标准,再由点及面辐射全国,进而建立起较为全面的军民融合统一的产业标准,在这个统一的标准之下,更有利于军民企业生产出更多具有市场需求性的同时也具有军工企业的高性能的产品。

4.2 破除技术融合中存在的技术障碍,实现资源共享

军民企业技术融合存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技术壁垒的问题,一方面是军用技术保密性的要求,另外一方面是民用企业对于市场需求的敏感要求。这两者通过巧妙地结合可以促进相应的设备产品性能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在军民融合统一的大环境之下,鉴于西安市拥有众多的科研院所,西安市可以让军用企业进行技术的对接和交流,并且促进符合军民融合条件的军用民用企业定期展开资源的交流和产品的研讨并聘请军用企业的专业人员进行专家指导,通过技术层面的交流探讨,可以更好地让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进行符合标准的技术交流,此外,还可以集合多家军民融合企业的力量,通过几家企业的竞争对比,同一个民用企业可以和不同的军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同时,同一个军工企业也并不局限于和同一家民用企业合作,在这样定期的交流探讨之中,产生了相互竞争互利共赢的良好态势,从而有利于建立更为完善的军民融合市场竞争体系。

西安市依托众多的军工科研院所和军校的技术支持,在进行军民技术的双向融合技术上有很大的优势,一则西安市可以依托众多科研院校的技术优势定期开展新型技术的交流互动,二则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技术对接,辨别军用技术能否民用化,以及可以民用化的技术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是军民融合实现发展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是提高国防工业军民融合的重要途径。因此,应着力畅通军民技术双向转移渠道,扫清制约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的各种障碍,使更多民用优势资源进入国防工业领域,军用企业的优势资源更好地支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形成军民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4.3 对民用企业的技术创新给予专项资金的支持

由于军用企业具有极其特殊的地位,所以在技术创新上能够得到很多的政府专项资金支持以鼓励创新,但是反观民用企业,更多的民用企业在企业本身的创新上花费很多的精力和费用,而这些费用更多成为企业内部的研发资金在企业内部消化,如果想要调动民用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必须针对民用企业的特点,给予民用企业专项资金支持,专项资金支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项资金的提前发放,这一部分鼓励企业对自身的技术进行创新,另一类是鼓励性资金的发放,这一类资金是在民用企业取得了相应创新技术后给予的奖励性资金,民用企业需要对这项资金进行专款专用。西安市想要获得一个完整的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必须在鼓励军工企业的同时调动民用企业的生产创新积极性。

在专项基金设立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的问题有:专项资金需要有明确的审核标准,审核与发放专项资金的过程中不单单要照顾新兴产业的发展,还要兼顾一些发展比较缓慢的行业企业,避免出现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在具有优势的行业中,着重鼓励这些优势企业同新兴行业相结合,以点带面,促进不同行业之间的融会贯通和持续健康的发展。

4.4 完善军民技术融合专利制度

我国当前有关国防专利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国防法》(1997)、《武器装备研制合同暂行办法实施细则》(1995)、《国防科学技术预先研究暂行管理办法》(1996)等。立法问题直接决定了国防专利的权利归属、行使与保护,是影响国防专利转化的基础性问题,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军民融合的专利技术不够完善,立法部门应当根据现实要求及时作出完善和调整。

现行的国防专利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军民两用技术的转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考虑到保密性等军用技术的特有属性问题,国家直接投入并且用于国防目的的技术成果未经批准不得用于其它途径,由于现有批准条例的限制以及专利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军用技术推广至民用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困难;二是技术转化中激励不够充分,主要表现在对实现技术创新的人员和企业缺乏激励,使得他们技术转化的动力不足。为此,应尽快完善国防专利转化和知识产权制度,调动相关企业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军民两用技术转移的积极性。应大力推广可转化的应用军用技术、鼓励产学研相结合,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的两用技术推广转化模式,进一步的提高两用技术转化率,充分发挥军民两用技术带动国防工业军民技术融合深度发展的龙头作用。在这一方面,需要明确国防专利权的申请机制、构建国防专利转化多方联动机制、发挥市场在国防专利转化中的推动作用、加强国防专利转化中介服务建设等。

军民产业专利技术融合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是将专利技术进行结合式的融合,另一个方面是在技术结合的基础之上增加军民企业各自的专利数量。专利技术的融合方面需要由军用企业和科研院校同民用企业相互协调与创新,在坚持军工产品的品质的方面,兼顾市场的实用性,选择更为适合市场的材料为军民融合产业的形成服务。

4.5 注重民用技术对于军用技术的支持作用

我们现今不应将军民融合仅仅狭隘的定义为军用技术支持民用技术,而应该注意到民用技術对军用技术也存在着不可忽略的支持作用。而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民用技术在一些领域的发展甚至已经超过了军用技术。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民用技术的技术标准并不是都比军用技术的要求低,而且有些民用技术的标准甚至还超过了军用技术的标准。借鉴发达国家的政府和军用企业的经验,这些发达国家都非常注重民用技术对于军用技术的支持作用。尤其突出的是民用领域里的计算机技术,现今已经在军用领域里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我们也应重视军民两用技术的转化工作,从而提升军用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以便将民用领域的先进高技术及时地吸收转为军用,以解决军工企业急需但企业自身还没有解决的技术问题。

5 总结

由于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在某种程度上相较于发达国家的融合程度还不算高,所以我们需要在技术上、制度上有着非常严谨的设计。在制度设计方面,我们人需要加大力度。鉴于发达国家依靠军民融合企业所节省下来的费用非常可观,并且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军用企业依托先进的技术和多项专利技术,同时民用企业对市场的敏感性成为了军民融合的重要出发点。西安市在相应中央号召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向着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深度发展格局的同时,通过对两用技术技术标准的制定、破除技术障碍,实现资源共享、对民用企业实现专项资金的支持等方面的改革,有利于西安市形成城市特色军民融合产业,并且可以率先形成一种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为全国各地区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借鉴的模板。

参考文献:

[1]杜仁怀,马宇飞.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水平测度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5):114-116.

[2]杨渝南,张勇.军民融合产业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5):159.

[3]张翠芳,陈海涛,涂海燕.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技术融合研究[J].科技进步与技术,2015(6):94-95.

[4]任胜军.中国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路径探析[J].行业观察,2011(4):38.

[5]李春花.韩国主导产业的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东北大学,2009(7):摘要Ⅱ.

[6]何培育.军民融合背景下国防专利转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2015年年会文集,2015:52-54.

[7]白凤凯,杜汪洋,李宏,汪雄.我国军品市场准入制度研究[J].装备学院学报,2013(4):29-32.

猜你喜欢
技术融合军民融合产业融合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探讨
建筑施工企业关键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技术融合的卓越型电力信息工程教育研究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