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伞镇蔬菜展望

2017-05-10 13:23朱正宣马怀梅李瑜李绍斌周德智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6期
关键词:展望蔬菜

朱正宣 马怀梅 李瑜 李绍斌 周德智

[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对蔬菜的需求量和蔬菜的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改变和要求。本文通过对一个小镇现有的蔬菜产业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应对措施和发展策略,对未来蔬菜产业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南伞镇 蔬菜 展望

[中图分类号] F3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048-02

蔬菜是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农产品。蔬菜产业的发展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富裕的重要途徑。南伞镇政府所在地地处中缅边境线上,相邻的缅甸老街较为干旱,蔬菜生产较少,需求量较大。2005年镇康新县城全面迁入南伞镇后,南伞镇的人口不断增加,蔬菜需求量不断上升。

1 南伞镇基本情况

1.1 地理位置

南伞镇是镇康县城驻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地处云南省临沧市西南边陲,中缅边境中段,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南伞镇下设14个村委会106个自然村157个村民小组,2013年总人口44224人,其中城镇人口20238人,农业人口23986人,其中4个村委会11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直接与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县山水相连,境内居住着汉、傣、苗、德昂等15种少数民族。

1.2 自然条件

南伞镇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优越,热区面积大。南伞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印度洋和南太平洋暖湿季风影响,温和多湿,干湿季分明,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优越。年平均积温19.1℃,年降雨量1601毫米,日照时数2116.2小时,无霜期322天,最高海拔2059米,最低海拔800米。有对农作物生产有调蓄能力的中型水库一座。南伞镇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酸性土壤,水利条件好,灌溉方便,对蔬菜种植具有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是发展蔬菜产业的黄金宝地。

1.3 社会经济

2011年末南伞镇调查统计显示,猪存栏38124头,当年肥猪出栏33262头,出售仔猪1174头,出栏出售收入3361万元;家禽存栏177992只,出栏125275只,出售收入712万元;禽蛋产量45000公斤,收入90万元;大牲畜11889头,出栏2595头,出售收入649万元;茶叶种植面积6300亩,采摘面积3900亩,产量19.6万公斤,收入118万元;泡核桃种植面积6.64万亩,投产面积0.13万亩,产量11.32万公斤,收入226万元;橡胶种植面积630805亩,可割胶面积7512亩,产量368吨;咖啡种植面积1.37万亩,产量90.3万公斤,收入632万元;澳洲坚果种植12839亩,收获面积400亩,产量10吨;甘蔗种植48900亩,产量17699.24万公斤,收入6372万元。有耕地面积117353亩,粮食总产量1429.2万公斤,农民人均占有粮481公斤,农民经济总收入2016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224元。2013年实现生产总值3.0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60元(可支配收入)。

2 南伞镇蔬菜产业发展状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当地居民都是以种植业为主,农民群众的生活一直停留在以自给自足为主的生活范畴,产品以自产自销为主,市场经济不发达,集市天农民带到市场上出售的菜类只有季节性很强的本地特产瓜果、豆类等。一般的绿菜类只有离城镇很近的傣族农户零星种植,上市供给镇上行政事业单位消费。那个时代由于没有大量的城镇居民消费群体,也就没有更大的蔬菜市场需求。蔬菜种植行业也没有什么生产规模和科学性可言。可以说那个时期的蔬菜生产仅仅只是自发性的、零星的生产种植,和市场需求量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家企事业单位的增多,城镇居民也随之大幅度增加,加之到南伞镇做生意的人也越来越多,蔬菜消费也越来越大。南伞这古“丝绸之路”,如今又变得红红火火起来了。加之缅甸北部果敢县的日益繁荣,过往行人日增,吸引着大批商贾云集到南伞镇进行办厂、办商店和种甘蔗等等。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蔬菜消费量也急剧增大,直接拉动着蔬菜种植产业的发展。但由于南伞镇蔬菜种植生产起步晚、生产环节科技含量低、规模小、品种类别花样单一,虽经几年的发展,市场上仍然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

据2002年南伞镇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南伞镇仅有种菜农户130户,种菜面积310亩,年产蔬菜60万公斤左右,每年还需外调90万公斤蔬菜才能满足南伞当前的市场供应。南伞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南伞镇的蔬菜生产发展,为满足南伞镇当前蔬菜市场供应,在县农业局的支持配合下,每年都组织科技人员进行蔬菜品种试种、示范、推广,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使得一批保山、永德等地的菜农也闻风而来,租田、包地加入到发展南伞镇蔬菜生产的行列来。这些外来的菜农带来了一定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南伞镇蔬菜的生产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浪的作用。2002年末,由县扶贫办出资25万元,在南伞镇大坝村脚建造了五个钢架大棚,大棚占地5亩,棚内设施齐全、先进。南伞镇从此迈开了向大棚蔬菜进军的步伐。在南伞镇党委、政府的直接关心指导下,以南伞镇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为主干力量,多次对有关大棚蔬菜种植户进行集中培训,技术指导,统一农户意识,讲授大棚蔬菜种植方法和有关生产知识。并从品种选择、不同种类的搭配入手,合理组织好蔬菜的最佳上市期。辅导好蔬菜的种植环节各应采取的措施,根据市场的需求指导和搞好种子、化肥、农药等服务工作。并引进国内外的优秀品种和本地没有的品种进行试验种植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反季节蔬菜种植也取得了成功。农户生产上遇到了难点随叫随到,及时解决,提供生产上的咨询服务,进一步提高菜农对大棚蔬菜的生产管理水平,经过一年多的大棚蔬菜种植,年收入达6万多元,大棚蔬菜已经成为南伞镇蔬菜市场的又一道亮点。作为省级口岸的南伞镇现有人口不断增多,加之缅甸果敢县蔬菜市场对我镇有一定的依赖,导致南伞镇蔬菜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随着优质蔬菜种植将成为城郊农民群众增收的一个重要产业。2005年新县城南迁至2013年,南伞镇人口发展到44000多人,蔬菜发展到3000多亩,年产量300多万公斤,产值1000多万元(其中大棚蔬菜200多亩,年产量80多万公斤,年平均单产7000公斤以上,最高的达10000公斤以上,总产值300多万元,平均亩产值15000元以上)。按目前全镇人口每人每天消费0.5公斤计,年需蔬菜量达800多万公斤,其中城镇人口年需370多万公斤,与需求差距越来越大,如算上缅甸边境上的需求则差距更大。

3 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种植面积逐步减少

由于近几年来县政府大面积的征用土地用作建设用地,包括蔬菜用地,减少了蔬菜种植土地面积,所以蔬菜资源减少,蔬菜数量减少。

3.2 蔬菜生产淡旺季矛盾较为突出

由于大部分蔬菜为露地蔬菜,夏秋多雨季节种植面积小,产量低,效益不高,淡旺季供求矛盾突出。

3.3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蔬菜专业农技人员缺乏,大部分蔬菜生产者科学种植水平不高,缺乏种植技术和经验,蔬菜单产较低。

4 应对措施

4.1 优化蔬菜生产布局,大力发展大棚蔬菜

南伞镇应根据自己的资源、区位优势来确定蔬菜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区域布局。根据城市蔬菜消费需求,应对在较长时期内不会被征用和不被污染的地方安排必要的常年蔬菜基地面积,并予以重点保护。切实抓好蔬菜产业化示范区,产业带建设。根据不同地区蔬菜生产实际,在稳定现有蔬菜面积的前提下,在条件适合的地区大力发展大棚蔬菜,提高产量和品质,解决夏秋季多雨時节蔬菜淡季供给,缓和淡旺季供求矛盾,以满足镇内外日益增长的需求。

4.2 加强蔬菜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蔬菜基地水、电、路和保护设施建设。政府要在资金投入、项目贷款、政策优惠、招商引资、资源整合、创造良好环境等方面扶持,发展蔬菜龙头企业与蔬菜品牌。要积极发展蔬菜经济合作组织,重点引导扶持以蔬菜品牌为凝聚点或以蔬菜龙头加工、销售企业牵头组建的蔬菜经济合作组织。

4.3 高度重视蔬菜科技推广

建设好现有的蔬菜研究所、蔬菜技术推广站和专业合作社,积极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农药、新肥料,加强对菜农的科技培训,组织好优质高效蔬菜生产资料的供应,实现蔬菜生产规范化种植特别是高产优质的大棚蔬菜种植。帮助解决资金投入与技术力量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增强其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5 南伞镇蔬菜发展前景展望

综上所述,近年来南伞镇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以低产值露地生产为主的生产模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巨大市场需求,利用南伞镇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发展以大棚蔬菜为主的高产优质高效蔬菜产业,实现蔬菜生产产业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在逐步实现自给的基础上实现外销,实现菜农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猜你喜欢
展望蔬菜
蔬菜“涨疯”,咋了?
“难吃”的蔬菜也有“过人之处”
奇怪的蔬菜
蔬菜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园林绿化植物应用现状与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蔬菜也“疯狂”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