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看图口语叙述”任务的泰国留学生词汇多样性发展研究①

2017-05-10 13:18郝美玲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汉语词语

邓 芳,郝美玲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北京,100083)

基于“看图口语叙述”任务的泰国留学生词汇多样性发展研究①

邓 芳,郝美玲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北京,100083)

词汇;多样性;TTR;名词;动词

探索了不同汉语水平的泰国留学生在口头叙述中词汇多样性的发展趋势,并与母语者被试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学习者的词汇多样性指标也在不断升高,虽然初、中级汉语水平之间提升不多,但也可明显看出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与词汇多样性呈正相关性;对学习者的名词和动词多样性的发展做了对比性的研究,发现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名词的发展趋势平缓,而动词的增长幅度较大。基于此,我们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1.引言

词汇习得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点。研究者发现,词汇多样性是衡量第二语言词汇习得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Laufer&Nation,1995;Jarvis,2002;Malvern&Richards,2002)。具体来说,不同第二语言水平的学习者在口头或者书面描述同一个事件时,所用不同词语的个数是有差异的。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与习得领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少之又少,而且对不同词类词语的多样性发展问题还未见研究。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在口语叙述中使用词汇的多样性以及动词和名词多样性的发展状况,对汉语学习者词汇发展的轨迹进行细致考察,总结词汇发展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2.文献综述

2.1词汇多样性及其测量

词汇多样性(lexical diversity),是指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产出中使用的词语类型与词语总数的比例(Laufer,1991)。词汇多样性需要借助type和token两个概念,其中type指的是词种数,即在一段话或者语篇中出现的不同词语的个数,一个词不论出现几次,都记为一个type;token是总词数,指语言学习者产出的语篇中的词语的总个数。

词汇多样性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40年代。Johnson(1944)率先提出了词汇多样性的测量手段,也是最著名的测量方式:Type-Token Ratio(缩写为TTR),即TTR= types/tokens,但TTR受语篇长度的影响较大,稳定性很差,所以备受争议。

为了弱化语篇长度对TTR的影响,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测量方法:G(G=types/√to⁃kens,Guiraud, 1960),C(C=types/√2to⁃kens,Carroll,1964),Herdan’s index C(C= lgtypes/lgtokens,Herdan,1960),Uber index U (U=lgtypes2/lgtokens-lgtypes,Dugast,1978)(转引自张艳、陈纪梁,2012)。其中Uber in⁃dex的信度明显较好(Jarvis,2002),因此本研究采用指标U来测量学习者的词汇多样性。

2.2词汇多样性的相关研究

迄今为止,对词汇多样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第二语言词汇习得领域。研究者认为,词汇多样性能够反映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是学习者写作能力和交际水平的重要指标(Laufer& Nation,1995)。在写作方面,许多研究者(Grobe,1981;Engber,1995;McNamara et al.,2010)发现,词汇多样性与学习者的写作水平呈正相关。例如,Koda(1993)对以英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的写作水平和词汇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词汇多样性对学习者的写作水平有强大的预测作用。在口语能力发展方面,Yu (2010)发现,词汇多样性与学习者的口语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Peggy&Patrick(2013)也提出,双语者口语产出词汇的多样性与口语熟练度密切相关。另外,Alex et al.(2008)比较了以荷兰语为第二语言的法国学习者词汇多样性的发展情况,结果发现,不论是在写作还是口语方面,学习者的词汇多样性尽管逐年增多,但是远低于同龄的荷兰语母语者。Sumner et al.(2014)却发现,词汇多样性与写作能力有紧密联系,但是与口语能力的关系却没那么密切。

纵观国外词汇多样性的研究,我们还发现,研究者关注更多的是写作过程中词汇多样性的变化,而且所得结论较为一致;而对口语叙述过程中词汇多样性的发展变化却研究较少,而且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国内有关词汇多样性发展的研究多停留在以英语为外语的中国学生的研究(例如:文秋芳,2006;万丽芳,2010等),对以汉语为第二语言学习者词汇多样性的相关研究还非常少见,而且所得结论并不一致。

从国内英语作为外语的中国学生词汇多样性的研究发现,词汇多样性并不是随着外语水平的提高而直线上升的,会在某些发展阶段出现加速增长,而在一些阶段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例如,章柏成(2011)和刘文慧、阳志清(2009)均发现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写作中的词汇多样性发展表现出如下趋势:二年级和三年级是快速发展阶段,均较前一年有了显著提高;而四年级却发展缓慢,较前一年无显著变化。那么,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汉语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词汇多样性的发展是怎样的呢?肖媛(2013)对60名不同汉语水平的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发现学习者的词汇多样性随着汉语水平的升高而增多。而肖潇(2014)追踪调查了初学汉语的意大利学生在三个月的汉语学习中词汇习得的状况,结果未发现词汇多样性有显著变化。黄立、钱旭菁(2003)考察了33名留学生在学期初和学期末的两次作文中的词汇使用情况,结果发现第二次作文的词汇多样性指标比第一次低,这是因为第二次作文的长度普遍长于第一次,而作文越长,使用不同词的难度就越大,因此他们认为,第二次作文词汇多样性指标的降低并不意味着他们词汇能力的下降。从这些研究来看,他们的结果是存在差异的,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被试数量较少、数据统计的方法不科学等,而且这些研究均未考虑语篇长度对词汇多样性测量的影响,所以所得结论需要进一步检验。鉴于此,本研究聚焦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口头叙述的过程中,考察他们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词汇多样性的发展轨迹。

目前关于多样性的研究考察的是所有的产出词汇,未考虑不同词类的词汇多样性的发展。我们知道,不同词类的词属性不同,那么习得的难度也会有差异的。就儿童语言发展来看,研究者指出,名词比动词容易习得,原因是名词所代表的概念在时空中存在时间较长,而且容易从周围环境中分离出来,因此儿童容易将名词与所指匹配起来;而动词所对应的是动态的行为,不仅稍纵即逝,而且在不同语言中动词所编码的动态事件中的要素是不同的,所以将动词与所指联系起来难度较大(Gentner,1982)。但是在包括汉语在内的一些亚洲语言中,动词与名词在儿童早期语言中的发展顺序却存在争议。一些研究者发现汉语儿童最初掌握的词汇中,名词数量超过动词(陈萍、许政援,1993;Hao et al.,2014)。但是Tardif(1996)却认为,汉语儿童早期语言中动词的比例大于名词。那么,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成人学习者在习得这两类实词时,在多样性的发展上是否存在差异?如果存在差异,各自表现出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为探讨这些问题,我们拟选取初、中、高级三组不同汉语水平的泰国学习者以及一组母语者为被试,通过分析与比较他们在叙述时所使用的词语,来具体考察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学习者词汇多样性与汉语水平有何关系?

第二,学习者词汇多样性的发展在名词和动词方面有无差异?

3.实验研究

3.1研究假设

Bardel et al.(2012)提出词汇多样性是学习者语言水平的重要指标。据此,笔者假设,学习者的汉语水平越高,词汇多样性的发展程度就越高,但其发展趋势可能不是平稳地增长,在相邻水平之间,学习者的词汇多样性可能是显著增长,也有可能出现略微增长的迹象。

其次,根据前人的研究,名词的习得比动词容易一些,所以学习者在使用名词的多样性上差距不大,而在使用动词的多样性方面差异更显著一些。

3.2实验程序

3.2.1被试

本次实验共120名被试,全部来自北京语言大学,其中90名泰国汉语学习者,30名中国研究生,平均年龄在20~30岁之间。汉语学习者按照汉语水平分为初级(男生7人,女生23人)、中级(男生6人,女生24人)和高级(男生10人,女生20人)被试,汉语水平的分组依据学习者HSK的成绩,旧版HSK考试1~3级的,定为初级汉语水平;4~8级的,定为中级水平;9~11级的,定为高级水平。

3.2.2实验材料

材料为Mayer(1969)的《Frog,Where are you?》(以下简称《青蛙故事》),书中主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和他的小狗一起寻找他们的宠物小青蛙的故事,寻找途中虽然经历了不少磨难,但最终如愿找到了丢失的小青蛙和它的家人。全书共由24幅图画组成。选择这本书的主要原因是,这本故事书已经广泛地被诸多研究者用于叙述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如Ber⁃man&Slobin,1994),并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3.2.3实验程序

在被试开始叙述之前,主试先让被试翻看《青蛙故事》以熟悉故事内容,为了保证被试叙述的流畅性,主试会提前告知被试在故事中出现事物的名称(如:地鼠、蜜蜂、猫头鹰、鹿等)。在被试对故事内容熟悉之后,主试让被试一边看书,一边叙述故事。经被试允许,在被试叙述过程中,主试使用录音笔进行录音,将录音转写为文本形式后使用分词软件进行分词,然后对分词后的语料进行人工检查。

3.3数据分析与结果

3.3.1分析指标和编码

在分析指标时,若被试在叙述中进行自我修正,则统计修正后的词;被试在叙述中由于停顿重复的词语计为1次;被试因思考、停顿发出的“嗯、啊、呃”等语气词不计入统计。汉语中有很多同形异义词,但它们的词性和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例如方位名词“上”和动词“上”,表示植物的“花”和“花钱”的“花”等。我们把同形异义词编码为不同的词语。

最后,对每个被试所使用的词种数(以下简称“type”)、词总数(以下简称“token”)、以及名词和动词的types和tokens进行统计。

3.3.2结果与分析

由于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将《青蛙故事》中出现的动物的名称告知被试,因此为了避免这些已知名词对实验数据造成干扰,我们在进行数据统计时去除了这些已知名词。

表1列出了不同组别的被试在叙述时所用的词语的类型和总数,以及词汇多样性指标(以下简称U值,即U=lgtypes2/lgtokens-lgtypes)。

我们对不同组被试的U值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汉语水平的主效应显著(F(3,116)=26.057,p<.001),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在学习者内部,初级和中级水平的学习者之间的差异不明显(p=.156>.05),高级汉语水平学习者的词汇多样性显著高于初级和中级水平的学习者(p<.05);母语者的词汇多样性显著高于学习者(p<.001)。这表明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学习者的词汇多样性也在不断增加。

我们对表2中的两组U值进行了4(汉语水平)×2(词性)的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汉语水平的主效应显著(F(3,116)=25.887,p<.001),这说明,不同汉语水平的被试的词汇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词性的主效应显著(F(1,116)=200.030,p<.001),即被试在名词和动词的词汇多样性上也存在显著差异。汉语水平和词性的交互作用显著(F(3,116)= 9.575,p<.001),进一步简单效应检验发现,在名词的多样性上,母语者与学习者的差异显著(p<.05),但在学习者内部,各水平的学习者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5)。在动词的多样性上,母语者远高于学习者(p<.05),在学习者内部,初级与中、高级的学习者的差异显著(p<.05),中级和高级水平的学习者间的差异不显著(p=.791>.05)。

表1:不同组被试所使用词语的类型与总数的平均数(标准差)和U值

表2:不同组被试所使用的名词与动词的类型(总数)的平均数和U值

4.综合讨论

4.1不同汉语水平的泰国留学生词汇多样性的发展

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汉语水平的泰国留学生在叙述《青蛙故事》时的语料,来探讨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口语产出中词汇多样性的发展变化,主要涉及两个理论问题:第一,验证口语产出中的词汇多样性与学习者的汉语水平有何种关系;第二,探讨在口头叙述中,不同汉语水平的学习者使用的动词和名词另外,我们还对汉语水平和U值的线性关系做了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汉语水平与U值显著相关(r=.613,p<.001)。

此外,我们还针对名词和动词的多样性进行了统计分析,以考察不同汉语水平的学习者在名词和动词多样性上是否有差异。同样,为了避免已知名词对实验数据的干扰,表2分别列出了不同汉语水平的学习者和母语者在叙述时使用名词和动词的类型、总数和U值。在多样性的发展方面有无差异。

首先,本研究发现,学习者在叙述《青蛙故事》时所使用的不同词语的平均数量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而依次增多。这表明,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学习者的词汇多样性也在不断增多。这一结果与许多前人有关词汇多样性的研究结论 (Linnarud,1986;王海华、周祥,2012等)相一致。另外,Pearson相关统计结果也显示词汇多样性与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呈正相关,这与Engber(1995)等研究的结论相一致。即便如此,本研究还发现,学习者词汇多样性的发展并不是平稳递增的。虽然总体来看,学习者的词汇多样性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而递增,但是会出现停滞的现象。在叙述故事时,初级汉语水平的学习者不但使用的词语数量较少,而且重复使用一些比较简单的词语,中级汉语水平的学习者使用的不同类型的词语与初级大致相似,而高级汉语水平的学习者则因为词汇量的增多,可供选用的词汇较多,所以重复使用同一个词语的几率也相对减少,他们会使用不同形式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例如:“鹿—梅花鹿;依靠—依偎”,初、中级汉语水平的学习者往往使用前者,而高级汉语水平的学习者则还会选择后者。我们认为,初级和中级之间的差异之所以不显著,可能是因为学习者正处于从初级到中级的过渡期,他们的词汇量水平大致相当,而且为了避免出错,他们经常回避使用一些词或者使用简单的词来代替。例如,在描述“鹿很生气”时,初、中级汉语水平的学习者往往会使用“不开心、不高兴、生气”等词,而高级汉语水平的学习者则还会使用“气愤、愤怒”等词。在叙述同一个场景时,高级汉语水平学习者随着词汇量的增多,他们还会选择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例如,在描述“青蛙丢失”时,初、中级汉语水平的学习者会说“小青蛙不见了、小青蛙不在罐子里了”,但高级汉语水平的学习者则还会说“他们找不到小青蛙了、小青蛙偷偷地逃走了”。另外,与初、中级汉语水平的学习者相比,高级汉语水平的学习者在叙述中会更多地使用成语或短语,例如,“毫不犹豫、不知不觉”等。这一结果与前人的研究发现是一致的。比如Linnarud(1986)发现初级和中级水平的瑞典英语学习者词汇多样性的差异不显著,且都远低于英语母语者的词汇多样性。Laufer(1998)也曾提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词汇多样性在短期内似乎都不会有显著变化,一般在一年之后开始发展。

本研究还发现,学习者在叙述《青蛙故事》时所使用的名词和动词的多样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从检验结果来看,在叙述时,相邻水平之间的学习者在使用名词的多样性上差距很小,而在动词的多样性方面差异显著。我们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两方面:一般来说,由于大部分名词都代表具体的事物,有具体的参照物供学习者辨识,学习者学习起来比较容易,因此在学习初期就可以掌握大量的名词,而在以后的提升空间就比较小;另一个原因就是被试在看图叙述时所产出的名词几乎是图片上所呈现出的具体事物,因而不同汉语水平的学习者在口头产出名词的多样性方面的差异并不明显。与名词相比,动词的学习就相对困难,被试在学习初期掌握的动词数量非常有限,但随着语言水平的不断发展,其所掌握的动词也在逐渐增加,因此可以看出其增长幅度很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在动词的发展上,中级和高级被试之间的增长却很不明显,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动词的学习难度也相对加大,致使学习者进入了学习的瓶颈阶段,看不出有明显的进步,这与吴旭东、陈晓庆(2000)的学习者在其语言水平由初级向中级发展时的词汇产出能力有较大提高,但在由中级向高级发展时往往就停滞不前的实验结论相一致。此外,由于母语者词汇量丰富,学习者和母语者不论在动词或是名词上的差异都非常显著,而学习者和母语者在动词上的差异远大于在名词上的差异。因此,由学习者名词和动词的多样性发展的差异得出,在汉语词语的习得上,名词比动词更容易一些。

综上所述,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口头叙述中词汇多样性与汉语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随着汉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学习者的词汇多样性也随之发展,但是词汇多样性的发展在不同词类的词语上表现是不同的,说明这两类词习得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具体来说,名词多样性的发展在不同汉语水平的学习者中差异不显著,而动词多样性的发展则更显著一些,且从与母语者的差异来看,动词上的差异要远大于名词上的差异,由此我们认为汉语名词比动词更容易习得。

4.2对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思考

4.2.1增加学习者的词汇量

提高学习者的词汇多样性可以丰富他们的词汇量。首先,应加强学生对近义词的学习,这样学生在叙述同一个概念时,可以使用不同的词来表达,避免较多词汇的重复。另外,从上述讨论分析中可以看出,与初、中级汉语水平学习者相比,高级汉语水平学习者较多地使用成语和短语,这也是他们的词汇多样性明显提高的原因,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对学生输入一些适当的成语或短语,并且提高这些词语的复现率,以便他们更好、更牢固地掌握这些词语。

Ellis(1994)指出,阅读不仅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词汇习得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是最理想的方式,学习者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大量的词语。我们可以适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鼓励他们多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这样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还可以丰富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文化知识。

4.2.2加强学生动词的学习

在叙述中,学习者用到最多的词是名词和动词,从上述讨论结果来看,学习者对名词的学习比较容易,而对动词的掌握却较困难。我们认为,学习者对于动词的学习,不应仅限于对平时课文中动词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多设置一些多动作的场景,让学生试着描述;在平时生活中,学生应养成对动词敏感的意识,对平时看到的一些包含有动作的场景要试着描述出来。郝美玲等(2015)提出,不论是初级汉语水平的学习者还是中高级汉语水平的学习者,所掌握的动词数量都是非常有限的。不仅如此,学习者在动词的使用上还经常出现错误,例如被试将“小男孩很害怕,就开始跑”说成“小男孩很害怕,就开始跑步”,将“小男孩把鹿弄醒了”说成“小男孩把鹿起床了”。因此,不仅要提高动词的多样性,还要提高动词使用的准确性。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词汇多样性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尤其是对汉语作为二语的词汇研究。本研究只是对词汇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对于词汇丰富性的其他要素,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另外,由于本研究是基于看图口语叙述任务的研究,被试在叙述时产出的词语是有封闭性的,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采用不同的任务类型,让学习者产出更多的词,来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得出更科学的结论,才能更好地反哺于对外汉语教学。

陈 萍,许政援 1993 儿童最初词汇的获得及其过程[J].心理学报(2).//Chen Ping&Xu Zhengyuan 1993 Initial word acquisition in children and its pro⁃cess[J].Acta Psychologica Sinica(2).

郝美玲,王 芬 2015 来自不同语言类型的学习者叙述汉语运动事件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1). //Hao Meiling&Wang Fen 2015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motion event expressions by Chinese L2 learn⁃ers from different language backgrounds[J].Chinese Teaching in The World(1).

黄 立,钱旭菁 2003 第二语言汉语学习者的生成性词汇知识考察——基于看图作文的定量研究[J].汉语学习(1).//Huang Li&Qian Xujing 2003 An inquiry into Chinese learners'knowledge of productive vocabulary:A quantitative study[J].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1).

刘文慧,阳志清 2009 英语专业学生笔语词汇发展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Liu Wen⁃hui&Yang Zhiqing 2009 Lexical developing fea⁃tures in written English of English majors[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

万丽芳 2010 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二语写作中的词汇丰富性研究[J].外语界(1).//Wan Lifang 2010 Astudy of lexical diversity in Chinese English majors' writings[J].Foreign Language World(1).

王海华,周 祥 2012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中词汇丰富性变化的历时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 Wang Haihua&Zhou Xiang 2012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lexical richness in English writings by non-English majors[J].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2).

文秋芳 2006 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词汇变化的趋势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3).//Wen Qiufang 2006 A longitudinal study on the changes in speaking vo⁃cabulary by English majors in China[J].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3).

吴旭东,陈晓庆 2000 中国英语学生课堂环境下词汇能力的发展[J].现代外语(4).//Wu Xudong&Chen Xiaoqing 2000 Development of lexical competence in the EFL classroom setting[J].Modern Foreign Lan⁃guages(4).

肖 潇 2014 意大利学生初级口语词汇发展能力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Xiao Xiao 2014A Tracing Study on Oral Lexical Competence De⁃velopment of Italian Elementary Chinese Learners[D]. M.A.Thesis of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肖 媛 2013 留学生口语产出性词汇发展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Xiao Yuan 2013A Study of Foreign Students’Lexical Development in Speech Production[D].M.A.Thesis of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章柏成 2011 英语专业学生产出性词汇发展案例报告[J].当代外语研究(5).//Zhang Bocheng 2011 A case report of the productive lexical development of English majors[J].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 Studies(5).

张 艳,陈纪梁 2012 言语产出中词汇丰富性的定量测量方法[J].外语测试与教学(3).//Zhang Yan& Chen Jiliang 2012 The quantitative approach mea⁃sures for lexical richness in speech production[J].For⁃eign Language Testing and Teaching(3).

Alex,H.,B.Bulte,M.Pierrard&S.V.Daele. 2008 In⁃vestigating lexical proficiency development over timethe case of Dutch-speaking learners of French in Brus⁃sels[J].French Language Studies18.

Bardel,C.,A.Gudmundson&C.Lindqvist 2012 As⁃pects of lexical sophistication in advanced learners’oral production:Vocabulary acquisition and use in L2 French and Italian[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34.Berman,R.A.&D.I.Slobin(eds.) 1994Different Ways of Relating Events in Narrative:A Crosslinguistic Developmental Study[M].Hillsdale,N.J.:Erlbaum.

Ellis,N.C. 1994 Vocabulary acquisition:The implicit ins and outs of explicit cognitive mediation[A].In N. Ellis(eds.),Implicit and Explicit Learning of Languag⁃es[C].London:Academic Press.

Engber,A.C. 1995 The relationship of lexical proficien⁃cy to the quality of ESL compositions[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4.

Gentner,D. 1982 Why nouns are learned before verbs:Linguistic relativity versus natural partitioning[A].In S.Kuczaj II(eds.),Language Development,Volume 2:Language,Thought and Culture[C].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Grobe,C. 1981 Syntactic maturity,mechanics,and vo⁃cabulary as predictors of quality ratings[J].Research in Teaching of English.

Hao,M.L.,Y.Y.Liu,H.Shu,A.L.Xing,Y.Jiang&P. Li 2014 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the early child lexicon in Mandarin Chinese[J].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26.

Jarvis,S. 2002 Short texts,best fitting curves and new measures of lexical diversity[J].Language Testing19.

Johnson,W. 1944 Studies in language behavior:A pro⁃gram of research[J].Psychological Monographs56.

Koda,K. 1993 Task-induced variability in FL composi⁃tion:Language-specific perspectives[J].Foreign Lan⁃guage Annals26.

Laufer,B. 1991 The development of L2 lexis in the ex⁃pression of the advanced learner[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4.

—— 1998 The development of passive and active vo⁃cabulary in second language:Same or different?[J].Applied Linguistics19.

Laufer,B.&P.Nation. 1995 Vocabulary size&use:Lexical richness in L2 written production[J].Applied Linguistics16.

Linnarud,M. 1986Lexis in Composition:A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Swedish Learners’Written English[M]. Lund Sweden:Gleerup.

Malvern,D.&B.J.Richards. 2002 Investigating accom⁃modation in language proficiency interviews using a new measure of lexical diversity[J].Language Testing19.

Mayer,M.1969Frog,Where Are You?[M].New York:Dial Press.

McNamara,S.D.,M.M.Louwerse,P.M.McCarthy&A. C.Graesser 2010 Coh-Metrix:Capturing linguistic features of cohesion[J].Discourse Processes47.

Peggy,F.J.&P.R.Walden. 2013 Lexical diversity and omission errors as predictors of language ability in the narratives of sequential Spanish-English bilinguals:A cross-language comparison[J].American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22.

Sumner,E.,C.Vincent&L.A.Barnett2014 The Influ⁃ence of spelling ability on vocabulary choice when writ⁃ing for children with dyslexia[J].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Tardif,T. 1996 Nouns are not always learned before verbs:Evidence from Mandarin speakers'early vocabu⁃laries[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32.

Yu,G.X. 2010 Lexical diversity in writing and speak⁃ing task performances[J].Applied Linguistics31.

On the Development of Lexical Diversity of Chinese L2 Learners from Thailand in Their Picture Description Activity

Deng Fang,Hao Meiling
(Advanced Chinese Training College,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lexical;diversity;TTR;noun;verb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lexical diversity in oral narrative by Chinese L2 learners from Thailand.After dividing these learners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Chinese level,the paper compares the L2 learners with Chinese native speakers.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vel in Chinese,the index of the lexical diversity is rising.Although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rimary and intermediate learners is not significant,it can be obviously found that learners'language level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ir lexical diversity.In addition,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he diversity between noun and verb is also carried out.It was found tha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vel in Chinese,the rise of the noun is modest,while the growing rate of the verb is very high.Based on this,we mak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L2 lexical teaching.

H195.3

A

1674-8174(2017)01-0009-07

【责任编辑 刘文辉】

邓芳(1991-),女,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2016届毕业生,研究方向为第二语言习得。电子邮箱:505440220@qq.com。郝美玲(1976-),女,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儿童和留学生叙述能力、阅读能力的发展。电子邮箱:haomeiling@163.com。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4YCX050)// BLCU Supported Project for Young Researchers Program(supported by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14YCX050)

①感谢《华文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匿名审稿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本研究的分词得到邢红兵教授和李梅秀博士的大力帮助,谨致谢忱!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汉语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学汉语
找词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Improving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bility of Speaking English by the PPP Model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