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7-05-10 21:53罗小曲
新课程·中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动力兴趣主体

罗小曲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城北小学校)

摘 要:对于刚进入科学学习的学生来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尤为重要。

关键词:兴趣;动力;主体;探究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科学课是学生兴趣浓厚的一门功课,但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非一日之功。

一、开学第一课

如何“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上学生喜欢的科学课”呢?上好开学第一课,如2015年秋期的开学工作,我在精心准备好教案后,由于天气原因,当时我们地区推迟开学,9月3日,我国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那天学生都看了电视,正好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开学第一课”,我把这个节目的部分内容引入我的第一课中,课堂一开始,我问学生看了阅兵仪式的感想,他们都说最感动的是:我国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我问这和什么有关,他们都说与科学技术有关,与科学家有关等。于是,我介绍了小学科学学科的特点,让学生知道科学是探究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宇宙地球等领域的。我简单地考考他们,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轮船和潜艇沉浮的秘密以及电池、磁铁的两极等知识,他们摇摇头。我让他们感受科学的神奇,讨论什么是科学课,他们也了解到科学中包含了无穷无尽的知识,下课后一群学生追在我后面问:“老师你真的知道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吗?怎么学好科学课吗?”学生在“实验开始,我就开始;实验结束,我就坐好;学习科学,动手动脑……”儿歌声中知道了学习方法。

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对于刚走进科学大门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在科学探究中的每一个发现、每一个进步都让我兴奋。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的刺激,就是兴趣。”面对实物,亲手操作、尝试,体会“发现”和“成功”的喜悦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样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得到全面提高。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材以“植物”开篇,如果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学根、茎、叶、花、草不是很枯燥吗?但是当你把学生领到校园里,甚至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学习植物的知识时,那完全是另外一種情况了。他们在操场上繁忙地记录樟树、榕树、银桦、广玉兰等名称,测量高度、围围大小,辨别形状以及拓印树皮时的专注,让我好感动。秋天,我把落叶做成小金鱼、小乌龟奖励给可爱的学生,他们也回赠我花蝴蝶、小喜鹊、孔雀等。

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直接动力。学习是学生本身的自主活动,只有当知识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引诱力时,学生才乐意去学。科学课中,教学方法应该丰富多彩,让他们在玩中学,时而观察,时而实验,时而讨论,时而制作,教学形式不断变换,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课堂气氛活跃,他们才能产生兴趣。在教学《动物》时,我精心设计了一个个这样的场面:唤醒蜗牛:对于没有蜗牛的小组,我分别送出不同状态的蜗牛,让学生想办法把它唤醒,有的小组用传统的语言呼唤:“蜗牛、蜗牛快出来,有人偷你的青岗柴。”这招不灵,我又叫他们重新试一试,叫:“蜗牛、蜗牛、乖乖,快快把门开开。”果真蜗牛会爬出来,但是有部分还是不出来,学生着急了,这是为什么呀?学生又想了很多办法,轻轻敲击,摩擦,用热水和冷水唤醒等,尽管有的方法相同,但是结果却不同,他们又去找原因,反复实验终于成功了。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但是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单凭兴趣还是不够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他们的兴趣升华为志趣时,他们才真正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大自然包罗万象,奥秘无穷,仅仅靠课堂上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到的学习方法在课外进行探究。如饲养小动物,学生回家后喂金鱼或小乌龟、养蜗牛、喂兔子,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和生活,也培养了学生的耐心、责任心。

多年的科学教学,面对丰富多彩的教材,面对无穷无尽的知识,面对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如果我们都用千篇一律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肯定会感到索然无味。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的教法应常教常新,利用兴趣唤醒学生热爱的情感,给学生鱼,同时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给学生金子,又教给学生炼金的本领。只有付出最多,才能收获更大;只有教师“苦”,才能换来学生“乐”。当然,教学需要不断地探究和研究,不断地改革和提高,需要在改革的浪潮中敢于扬帆,就能到达百花盛开的彼岸。在科学教学中,“常教常新”,不断更新教学思想,善于捕捉和把握创新的契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设计和组织好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科学素质得到全面有效的提升。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动力兴趣主体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基于多动力总成的六点悬置匹配计算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