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顺应论的英汉语码转换现象的语用分析

2017-05-10 01:15石佳鑫郝晓梅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语码汉语交际

□石佳鑫,郝晓梅

(1.晋中学院,山西 榆次 030619;2.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基于顺应论的英汉语码转换现象的语用分析

□石佳鑫1,郝晓梅2

(1.晋中学院,山西 榆次 030619;2.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英汉语码转换是汉语和英语两种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必然产物。这种语码转换的现象已经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于国栋的“语码转换的顺应性模式”,深入分析英汉语码转换在顺应语言现实、顺应社会规约、顺应心理动机过程中的语用功能,提出辩证地对待英汉语码转换的态度,有着积极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

英汉语码转换;语用分析;顺应论;语码转换的顺应性模式

语言是动态的符号系统,是相对的稳定与绝对的变化的矛盾统一体,需要在不断地吸收、沉淀、更新中完善自身,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渐加深,我国民众的英语水平普遍提高,为英汉语码转换现象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多的语言学研究者开始关注英汉语码转换这一学术领域。相对于会话分析、语法分析、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研究方向而言,语用学能够动态地全面解释英汉语码转换涉及的语言、认知、文化和社会等诸多复杂的因素。所以,本文选择从语用学的顺应理论这一视角,研究英汉语码转换现象。

1 英汉语码转换的概念及现象

1.1 英汉语码转换的概念

英汉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话语或语篇内,使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1]。它是语言交际者协调自身与社会的一种语言行为, 是交际者采取的有目的交际策略,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跨文化的两种语言频繁接触的必然结果。

1.2 英汉语码转换的现象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英汉语码转换现象活跃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微博、微信、报纸、杂志、广播、电影及电视等传播媒介中,随处可以见到英汉语码转换的现象:“为CHINA点赞”“hold住”“APEC蓝”“boss很给力”“high爆”“古装look”“we are伐木累”“厉害了word哥”“美食DIY”“江南style”“E时代“GPS定位系统”“做CT”等等。不同的社会群体或多或少都在接触和使用英汉语码转换的词句。尤其是发达城市中的大专以上高等学历者,更喜欢在社交语言中交替使用英汉两种语言。

2 英汉语码转换的结构类型

我们根据语码转换发生的位置,参照帕普兰Poplock(1980)的主张,将英汉语码转换分为两大结构类型:句间语码转换和句内语码转换。

2.1 句间语码转换

这种转换是在两个句子或之间的分界处,以一个句子为单位的转换。这两个句子或分句分别使用两种不同的语言[2]。例如:

A:“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了!

B:Really? Great!

2.2 句内语码转换

这种类型的语码转换是在一个句子或分句内部,一种语言表达的句子之中插入了另一种不同语言的成分。

2.2.1 英语缩略词与汉语结合

信息量大而简洁的英语缩略词可以凝固成一个自由的语言单位,像“WTO”“APP”“UFO”等,满足了人们快捷交流的需要。例如:

(1)人民币纳入SDR并非只有象征意义。(央广网,2016-12-02)

(2)HKU最新开放了19个专业的网申。(搜狐网,2016-11-08)

2.2.2 英语单词、词组与汉语结合

这种现象多存在于青年学生群体当中,他们大都接受过良好的英语教育,能够更自如地运用英语单词和词组。例如:

(1)我们game over 了。

(2)最近真是忙cry了,你shopping了吗?好多商场都discount呢。

2.2.3 英语的某种语法形式与汉语结合

这类语码转换类型已经深入到了句内构词层面。这些插入到汉语句子中的英语单词呈现为黏着语素,大都保留着英文中的原意,通常表示一种状态。例如:

(1)80’s态度

(2)我们在吃饭ing

(3)我的ex男友

2.2.4 英语句子与汉语结合

这种现象也很常见。例如:

(1)我特别喜欢西餐,so yummy, you know?

(2)Oh my god!罗尔事件还在刷屏热搜!

2.2.5 汉语词汇英语化

这种中国式的诙谐英文,表现为汉语词汇(拼音)向英语的转化。如“gelivable”中“geili”即汉语“给力”的拼音。其中的一些词语被美国在线俚语词典“城市词典网站”收录。例如:

(1)闹心手环no zuo no die.(QQ男士网,2016-11-28)

(2)马化腾忙财报,雷军活动多…这场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的新闻发布会,让人们看到了优秀企业家的社会担当。(环球网,2016-11-28)

3 英汉语码转换的顺应论分析

3.1 顺应论

英汉语码转换是语言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1999年比利时著名语言学家Jef Verschueren出版了《语用学的理解》,该书首次从语用学角度提出了“选择——顺应”理论。Jef Verschueren认为,人类自然语言的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的特征使人们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3]。于国栋(2001) 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语码转换的顺应性模式”(见图1)。

图1 语码转换的顺应性模式

于国栋认为,交际者选择语言时,变异性和商讨性是基础,顺应性是根本[4]。交际者的语库是语码转换变异性的来源。要使语码转换发挥特定的社会语用功能,交际者需要选择动态地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5],否则就可能出现语用失误。

语码转换的变异性还可以进一步归纳为被动顺应与主动顺应。“被动顺应”包括对语言现实和社会规约的顺应,因为这是使用者被动顺应特定的语境而做出的选择;“主动顺应”则指对心理动机的顺应,因为它是由交际者主观心理意识决定的,是交际者对交际目的的主动实现[6]。

下面,我们将以句间语码转换和句内语码转换两种类型的语料为例,着重分析英汉语码转换在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的语言交际过程中的语用功能(见图2)。

图2 英汉语码转换的顺应模式语用分析

3.2 英汉语码转换的被动顺应:顺应语言现实与顺应社会规约

3.2.1 英汉语码转换对语言现实的被动顺应

当参与语码转换的第一语言(L1)与第二语言(L2)在转换过程中没有相对应的语码,或二者在使用范围上和语义上不对称时,就需要顺应语言现实。对语言现实的顺应完全来自语言内部因素。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其异质性可以表现为单一语言无法填补的“语言空缺”,即词法或句法对应关系上,某种语言中很难找到另外一种语言的对应词汇,或者说即使能对应翻译,也不够简洁准确。这种情况就需要借助语码转换来交流,可以选择英语语码,也可以选择汉语(拼音)语码。在反映新科技产品及中西方文化特质的语料中,顺应语言现实“填补空缺”的例子很常见。这种语码转换类型多为句内转换,转换部分多为英语单词和缩略词,有时也有字母和汉语拼音[7-8]。

例1 2016年即将到来的科技新产品,有Facebook旗下Oculus Rift头盔与Touch控制器、HTC Vive VR、索尼PS4 VR、微软HoloLens,以及iPhone7系列、apple watch 2、三星S7系列等等[9]。(新浪科技网,2015-12-24)

上面的例1,新科技产品“Oculus Rift”“HTC Vive VR”“HoloLens”等英语词语,没有完全对等其语义范畴的汉语词汇。“Facebook”“iPhone”“apple watch”等英文词语的使用范围及接受度远高于汉语翻译后的词语,且对应的汉语表达不够简洁明晰。顺应上述语言现实,使用者便选择直接保留“Facebook”“Oculus Rift”等英文词语的音译原形。

例2 The theory of yin-yang(阴阳) is a methodology in ancient China.

例3 Hanfu(汉服)has many patterns,such as Zhiduo(直裰),Ruqun(襦裙), Zhongyi(中衣),Shenyi(深衣),etc.

上面例3与例4体现出中西方文化差异形成的“语言空缺”现象。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与汉服文化中特有的词语,如“阴阳”“汉服”“直裰”“襦裙”“中衣”和“深衣”,无法在英文中找到完全对应的单词来表达,只能借助汉语拼音进行语码转换,实现交际目的。若勉强将“阴阳”“直裰”“襦裙”翻译为汉语,反而很啰嗦地造成一种交流障碍。此外,Luopan(罗盘)、Errenzhuan(二人转)、Wonton(馄饨)、Kowtow(叩头)、Yamen(衙门)、Pailou(牌楼)和Tai Chi(太极)等词语,都是这种语码转换的例词。

3.2.2 英汉语码转换对社会规约的被动顺应

英汉语码转换另一个重要的语用功能就是顺应社会规约,即交际者的语言对社会期待、社会风俗、社会文化、和行为习惯等的顺应[10]。英汉语码转换中,谈到不自由的话题时,话语发出者在传达交际信息的同时,常常受到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的制约。语言使用者需要动态地顺应社会交际目标、交际对象和交际环境的一致性,进行语码转换。否则,便会因触及社会禁忌或敏感话题而尴尬,违背社会期望。这时的语码转换,可以用委婉的表达方式,减少摩擦,避免不雅与直白,达到交际目的。这类语码转换结构类型多为句内转换,句内语言单位多为单词、短语等。[6]

例1

A:我们座位前排右边的那两个男生是…gay吗?

B:嗯,可能。too close。

例2

A:Hello,在商场买了点啥?

B:一个特别sexy的bra!我想试下open的风格。

例3

最后一支舞了,hold me tight,kiss me.

长期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对“性”及表达“亲热”等个人隐私相关的话题讳莫如深。若在电影院、商场、学校、办公室和舞厅等公共场合,不加掩饰地说出 “sex”“ bra”“kiss”这些敏感词语,显然有违保守内敛的社会文化规范。为了避免周围听话者异样的眼光,把对话控制在谈话者之间,例1用“gay”代替了“男同性恋”,例2用“sexy”“ bra” “open”代替了“性感”“文胸”“开放”,例3用“hold me tight”“kiss”代替了“紧紧拥抱”“亲吻”。这三个例句,都成功地利用英汉语码转换避免了尴尬与羞涩感,顺应了相应的社会文化习俗的规约。

例4

A:这几天怎么没见李科长?

B:你真不知道吗?fuck off了!这种feel真是太爽了!

中国人习惯说话时温文尔雅,注意含蓄。上例若毫无顾忌地说出“滚蛋”,就显得粗鄙没文化,而“fuck off”就比较温和,减少了摩擦,维护了良好的人际关系,顺应了我国的社会交际习惯和交际期待,实现了交际意愿。

3.3 英汉语码转换的主动顺应:顺应心理动机

除了受语言现实和社会规约这两种外部因素影响之外,交际者在交际策略的语码选择中,还受到心理动机(意念、性格、认知情感等)这种内部心理因素的影响。在交际者对交际策略的选择中,顺应心理动机是交际者对交际目的的主动实现。这种类型的语码转换既有句间转换,也有句内转换。语言单位有单词、短语、句子等多种形式。

英汉语码转换对心理动机的顺应是一个多种潜在的心理因素共同参与的复杂现象。下面,我们从标新立异、方便快捷、幽默调侃三个方面来分析。

3.3.1 标新立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齐美尔提出了“社会差别需要”说,简单来说,就是社会人要求与周围的人有差别的求异心理。

青少年正处于走向成熟的阶段,他们普遍存在着趋新、求异、猎奇的心理特征,是使用英汉语码转换语言的主力军。为了展示自己不拘陈规、与众不同,他们常采用新颖独特的语码转换方式来彰显个性,追求时尚[11]。

例1 别人说什么,我都不care。

“care”是“关心”“关注”“在意”的意思。这个词可以表达出使用者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个性十足。

例2 你out了,她那两个包才是LV和CHANEL的最in款!

“out”的意思是过时、跟不上潮流;“LV”和“Gabrielle Chanel”是奢侈品牌;“in” 即处于时尚尖端的意思。这些英汉语码转换语体现出话语者追求时尚潮流的心理。

3.3.2 方便快捷

英汉语码转换这种简短精练的表达方式,放弃了较为复杂的语言形式,降低了语言交际中力量的消耗,顺应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人们求简求快的心理需求,提高了交际效率,使沟通更为便捷。同时,也展现了汉语对外来语包容的态度。英语缩略语在语言经济性方面的表现最为突出。

例1 银行转账新规实行首日,工行堵截首例ATM转账电信诈骗。(新浪网,2016-12-02)

例2 两大国际品牌入驻O2O跨境电商平台天津海鸟城(中国经济网,2016-12-06)

例1中“ATM”是Automatic Teller Machine的缩写,是利用磁性代码卡或智能卡进行金融自助服务的柜员机。例2 中“O2O”的内涵非常广泛。这一概念最早源自美国。Online To Offline是一种新型的离线商务营销模式,包括线上营销、线上购买带动线下经营和线下消费。[7]英语缩略语“ATM”和“O2O”用最低的语言输出获得了最佳沟通效果。所以,语码转换要顺应方便快捷的心理动机,提高交际语言的效度和信度,快速实现交际目的。

3.3.3 幽默调侃

幽默调侃的语码转换形式,特别是一些中国式的英语,可以达到轻松愉悦、诙谐讽刺的特殊表达效果。这种情况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形式为英汉语码转换词句本身;第二种形式为英汉语码转换中有意为之的语法错误、重复和语义双关等特殊语码转换手段的运用。

例1 祝你们新婚happy,心情sunny,花生baby!

例2 快考研了。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Fighting!

例3 你们居然吵了50年!I服了U~

例4

A:Who怕Who啊!I really want to PK U。

B: Who怕Who啊!I also want to PK U.

例5

A:It’s my right!

B:没人要你的右手。

例1对新婚宴尔的夫妻的祝福语“新婚happy”“心情sunny”传递出一种轻松愉悦,“花生baby”的幽默更让人忍俊不禁;

例2“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和例3“I服了U”(我服了你)”两句,表面看似语法错误的中式英语,自嘲与调侃的意味十足;

例4中A说“Who怕Who啊(谁怕谁)”,想和B“PK(较量)”一下。B顺应心理动机来强调语言交际信息,故意重复了A说过的“Who怕Who啊”和“ I also want to PK U”两句,现场充满了喜剧气氛。

例5中A说的“right”是“权利”的意思, B说的是“right”的另外一个意思“右手”,一语双关,风趣幽默。

4 辩证地看待英汉语码转换现象

语言是开放的,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语码转换现象。

一方面,英汉语码转换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人们青睐它的个性张扬、新颖时尚和精简方便。像T恤、NBA球赛、人均GDP、POS机等词语,也早已经被很多正规媒体及广大使用者认可。但另一方面,个别人无视语言规律,生造滥用英汉语码转换语,在一定程度上对某些大众语言具有消解与异化作用。所以,我们要因势利导地去净化语言交际空间。

我们使用英汉语码转换时,应注意语言环境、运用场合和交际对象的特点。当我们处于非正式的、较为轻松随意的口语或网络交际情境时,可以合理灵活地使用英汉语码转换,保留那些经济规范的英汉语码(如一些字母词等)。而当我们处于严肃正规的交际语境时,则应慎用英汉语码转换词句。

日新月异的多元信息时代,语言智慧表达的空间越来越广阔。我们要以“拿来主义”的态度,辩证地看待英汉语码转换现象,在注意汉语规范性的同时,包容性地吸收其对我们民族语言有益的成分,为汉语注入新鲜的活力,构建和谐的语言文化环境。

[1] 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 成 燕.微博微信中的语码转换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3] 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 Edward Arnold Limited,1999.

[4] 吕雪松.从顺应论的角度看汉语称呼语的选用 [J].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1 (1).

[5] 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性模式[J].当代语言学,2004(3).

[6] 于国栋.英汉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

[7] 刘海明.影视作品中英汉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4.

[8] 孙明明.动态顺应视域下的商务话语中汉语语码转换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6(3).

[9] 熊 嫒.2016年前瞻:有哪些最值得关注的科技新产品[EB/OL].http://news.yesky.com/164/99485164.shtml,2015-12-24.

[10] 黄成夫.语言动态顺应及其应用研究[J].江西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

[11] 丛红丽.沪上大学生校园日常言语交际中汉英混用现象调查研究[D]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责任编辑:王文俐]

2016-12-06

石佳鑫(1995-),女,山西太原人,现就读于晋中学院,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郝晓梅(1970-),女,山西沁县人,学士,现工作于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

H319.3

A

1008-9101(2017)01-0111-05

猜你喜欢
语码汉语交际
情景交际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交际羊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语码转换应用研究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