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具风味饼文化

2017-05-10 04:24江南
烹调知识 2017年5期
关键词:烤饼胡饼擀面

江南

在古代,“饼”是面食的通称,所以“汤饼”非饼而是煮面片,唐代称之为“不托”,是把面团揉搓如大指许,6.5 cm一断,著水盆中浸,以手向盆旁揉至极薄,然后下锅煮。煮面片是面条的前身。

秦汉以后,饼的品类增多,主要是汤饼、蒸饼和胡饼。蒸饼之名到了宋仁宗时改了名,因皇帝名“祯”与“蒸”同音,为避讳改为炊饼。读过《水浒》的都知道,武大郎卖的是炊饼:“武大在清河县住不牢,搬来这阳谷县紫石街租房居住,每日仍旧挑卖炊饼。”这炊饼就是宋朝的蒸饼,是笼蒸的。可有人说他是如今的烧饼,不妨来读一下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三“诸色杂货”:“……日午卖糖饼、烧饼、炙焦馒头、炊饼、辣菜饼、春饼、点心之属。”明摆着烧饼和炊饼是完全两种不同的饼。

说到胡饼,则是用火烤的。据《隋唐嘉话》载,廷臣刘晏上朝时正值严冬,途中有卖胡饼的铺子。他命人买了几枚刚烤好的胡饼,用袍袖包着趁热饱餐,果腹驱寒,还对同僚说:美味不可言喻。显然,烤后的饼很干,可放入袖袍。按有关专家之见,胡饼即新疆人吃的馕,因为在唐代的墓中发掘出的饼与今日的馕相似。

广东家常菜中有生煎咸鱼饼,有饼之名,却是菜,不过做成饼形而已(是用白鲞去骨,切成细粒与肉茸拌合,入锅煎黄)。四川菜中有玫瑰茄饼,也同样是饼形菜,所用的皮是茄片。菜中之“饼”是下饭佐粥及佐酒的,作为点心的饼却可单吃。通常,有馅的比无馅的更诱人。现在西餐厅有意大利馅饼,又名比萨饼,其馅完全外露:在面团上铺一层番茄酱、奶酪块、蒜、辣椒、鱼虾,送入电烤箱,几分钟即可出炉。按我们中国人的观念,馅饼的馅应是内含的,怎么能堆在皮上呢?有传说云,比萨饼是马可波罗到中国后,成吉思汗请他吃“饼子”,马可波羅便把他叫成“比萨”(音与“饼子”相近),并在后来要助手配方炮制,可是没弄明白馅料如何做进饼内,只得堆在底皮上。传说究竟不等于事实,所以才会有这样的事:美国旧金山的历史审查及法庭上打过一场比萨饼起源于何处的官司。华人历史学家认为此饼起源于中国;意大利人则咬定此饼是他们祖先的发明。结果法官做出了裁决,把此饼的发明权给了意大利人。我大哥赴美探亲回来,问他在美国吃过比萨饼否?他说,他那位在美国的媳妇就会烘制这种饼。这说明馅料外露的饼制作十分方便。在我国,随着烘箱的逐渐普及,恐怕会有不少人做这种饼。

在我国,有的馅料虽被包裹着,但由于外皮较薄,可以隐约看出是什么馅,如厦门传统点心庆兰馅饼——庆兰斋所产的饼,饼皮很薄,可看出里面的绿豆馅。在馅饼中月饼应该是最受欢迎的了。到了中秋节家家都吃,这种情况使人想起清明节吃青团、端午节吃粽子与重阳节吃糕。但相比之下,还是中秋节的月饼最受大众欢迎。

说起饼的制法,多半是烘烤和煎炸,很少会想起蒸法来。酥脆是饼的特色,为了酥脆,烘烤煎炸最合适。四川乐山有荷叶蒸饼,是一种用荷叶包裹后再蒸的食品,馅是肉的,吃来清香爽口。滋糯味甜。辽宁也有上屉蒸熟的饼,叫千层饼,层次分明,筋软松绵又咸香适口。然而在川东一带,人们将烤饼称为打饼,逢年过节或喜庆宴上,打饼子成了家家必备的食品,特别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差不多人人会做,做法是用发面(老面)揉搓数十遍,待面不粘手为度,制做时用擀面杖擀面,烤饼人会用擀面杖有节奏敲打面团及桌面,很远都能听到节奏错落、清脆悦耳的擀面响声,这响声无疑是为擀面人招徕生意。这种打饼(烤饼)品种有葱油饼、芝麻饼、红糖饼和牛肉饼等多种,人们还习惯将刚出炉的饼从中剖开,装入已拌好调料的凉粉或凉面,吃起来辣香酸甜,冷中有烫,令人垂涎。endprint

猜你喜欢
烤饼胡饼擀面
母亲的手擀面
奶奶的手擀面
胡饼、麻饼与烧饼
Indian Restaurant Set to BeCome the First in the World to Deliver Ta heaways by Drone
烤饼里的深情
别让钱卷走快乐
中秋佳节话“胡饼”
烤饼的味道,妈妈的味道
议员烤饼